登陆注册
5886500000041

第41章 惑由不如实知

能生善恶业、感生死果的见修等惑,又是从何而生?佛法对此作了颇为深入的探讨,其答案是:惑由“不如实知见”,“无明缘非理作意”,《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上是见解、心理活动不符合实际、真理。质言之,不知真实,不符合真实的认识,是烦恼惑业生起的源头。认识,于是成为佛学所着力研究的问题。

佛学研究人的认识,仍是从缘起法则出发,先着眼于认识形成的诸条件。根(感知器官)、境(尘,认识对象)、识(认识能力)三缘和合而生诸识,是佛学所说认识形成的基本条件。认识既然依缘而生,依人天生特定的认识机制作主动的分别而有,则非不依缘起、常恒不变意义上的“真实”本面之原样呈现,具有相对性、局限性、虚妄性,对此缺乏正确反思,执非真实的认识为绝对真实,是无明之本。

大乘《楞伽经》、《密严经》等说凡夫众生认识的形成,大致经相—名—妄想三个过程。首先,眼、耳、鼻、舌、身五大感知门户开放,接收、分别外境,在自心中形成色、声、香、味、触之“相”(相状、感觉经验)。随之,经意识分别而形成“名”(名言、概念、知觉)。对相、名素材进行思择,因为对相、名缘起的真实无知和错觉,误以相、名为真实本面,形成“妄想”(一译“分别”)——含有主观成分的,不真实甚至是虚妄颠倒的知觉、观念、想法、看法,“妄想”即是生起烦恼的祸根。“妄想”分别何以为妄?大乘法相唯识学通过对认识的分析,对此作出了颇为精致的说明。

1.相依他起,依心变造、随心而转故非真

感觉经验(相)必依内外诸因缘和合,才能形成生起。如视觉的形成,据佛教解析,最少须仗眼、色、光明、欲(想看见的意欲)四种缘,乃至加作意(注意)、根本依(阿赖耶识)、染净依(末那识)、分别依(意识)、种子,共九种缘和集。《大般涅槃经》卷三五云:是眼识性,非眼非色,非明非欲,从和合故,便得出生。如是眼识,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故当知无有本性。依众缘所生的视觉经验,青黄黑白等相,既非纯粹的主观心识,也非境相的本身,亦非光明与想要看见的意欲,而是主体心识通过既定的感知方式,接触、分别视觉对象,再加上光明等条件的参与,所共同创造的作品。既然依赖众缘而生,必然生灭无常,生后必灭,非哲学意义上实常不变的实在,非认识论意义上的纯粹客观真实。众缘和合中,既然离不开心识的主动认知作用,则所得眼识等,必然打上主观烙印,非认知对象本面的原样呈现,具有符号的性质。近今心理学、认知科学证实,感知觉(相、名)乃是客观对象在人的特定感知机制中形成的主观映象、主观经验,我们以感知觉为工具所认识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符号世界。

大乘法相唯识学把心识分为见分(能了知的心识作用)、相分(所了知的对象)二分,相分又分为亲、疏二种所缘缘(认知对象)。感觉经验(相)的形成,是心识的见分“变带”亲所缘缘相分——即色声香味等感知符号而生。变带,即通过心识和感官的共同作用,变起一个相似于境相实体的“影像尘”,由见分进行分别。所谓“影像尘”,即如影子和镜中像,虽然不离实物,相似于实物,但非实物本身。即实物本身(“疏所缘缘”),也由心识见分“挟带”而起,终归不离心识,而且并非等同于心识见分所见的影像尘。如分析视觉所见实物,便可发现它们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乃至“极微”(最小的物质单位)构成,而视觉却无法看见四大和极微,无法看见分子、原子。这种心识见分“变带”影像尘而生视觉等感觉经验的事,在某种意义上与古印度流行的“幻化”之术——如通过念力或咒力变石头为黄金之类——具有同样性质,因此,佛书中常说,诸相如同幻化。

关于感觉经验的如幻不实,佛书中还常通过同一实物在不同种类众生那里所见不同为论据。《顺正理论》卷五三引佛经偈: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同一清水,在不同众生的感知中会完全异样:诸天见它为珍宝,人见其为清水,鱼以它为窟宅,鬼类见它为脓血。至于清水的实体,大概皆非如天、人、鱼、鬼各自所见,亦非完全不同于天、人、鱼、鬼各自所见,佛书谓其难以言说,或比喻为一种本无固定色彩,遇什么色彩反映什么色彩的摩尼宝珠。由此可以推知:佛书所谓天宫地狱、鬼府神宅、佛国净土,未必在这个世界之外,或许就近在身旁而视之不见。它们只不过存在于肉眼不见的细身众生之主观经验中而已。佛经中多处说:凡夫众生居住的这个充满污秽、罪恶的“五浊恶世”,当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灵山净土,在佛眼里是备极庄严清净,在心未净化的众生眼里,才是秽浊不堪。

感觉经验既然缘起非实,依心变造、依心转变,则具相对性、局限性、虚妄性,非绝对的真实,佛书中称之为“妄”、“假”,以妄、假者为绝对真实,被佛家称为“颠倒见”,认为颠倒见及依颠倒妄执而生的烦恼,才是造业感果之本,而非感觉经验本身能造业感果。《杂阿含经》卷二一第572经诸佛弟子言: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然于中间,欲贪是其缚也。谓从眼见色等并不直接导致生死系缚,而是从眼见色后所生的贪爱等烦恼,才能造有漏业,系缚人流转生死。

2.识后于境故不实

从认识形成的过程看,在心、境相接的最初刹那,意识尚未起分别,心中尚不能形成关于境物的认知或仅为“现量”(直觉经验),待这一刹那过后,意识才起分别,形成知觉,佛家名为“念”。《大智度论》卷十二说:眼识知色,色生灭,相续生,相似灭。然后心中有法生,名为念。世间万物,皆处于念念生灭、刹那生灭中,当意识起念形成感知觉时,前一刹那的境相已灭,新的境相相续、相似而生,但意识还认为所分别者是前一刹那的境相,并生境在心外等见解,如《成唯识论》卷七所说:现量证时,不执为外,后意分别,妄生外想。因此,人的认识永远是落在境相之后,认后为前的。

若依南传上座部关于一念心生十七刹那、九心轮的分析,则形成知觉(第四“等寻求心”)时,已是心境相接后的第五刹那了,认识落后于境相整四刹那。四刹那虽然为时极短,不足一秒钟,境相所起的变化也未必明显,认识误差不大,但若精确而言,则认后为前,终属错误,可谓不实。

3.名依相立,唯假不实

名(词语、概念)在认识过程中的形成,从时间上来看更在知觉之后,从其实质言,名言显然是人为造设,是意识对感觉经验进行抽象、舍象等加工后,所创造的一种认识符号,其非实物本身,更是显而易见。佛书中说,若名为实事实物,则说火之时,口应被烧,说食之时,腹应能饱。又同一事物,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名言表示。

名言虽假借非实,却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思想包括弘扬佛法的重要工具。人们在生活中,基本上念念都在名言概念上转圈子,往往忽视名言是假非实的实质,错误地认假为实。

关于名、相之不实,《大乘密严经》偈说:名为遍计生,相是依他起。谓相依他(因缘)而生,非自然本有;名依相假立,经过了主观意识的加工。人们往往忘记了名言之假借不实,而执着名字所表即是实事,男即是男,女即是女,我即是我,众生即是众生……这叫“遍计所执”(周遍计度一切名言即是实事)。遍计所执,即是我、法二执。有比喻说:遍计所执的名,就像人夜行踩着一段绳子,误以为是蛇而惊惶恐惧;依他起的相,就像那绳子的本身,虽然没有误认为蛇,但却不知绳子也是假相,是草缕、人工等因缘和合而成,唯认绳为绳,也属法执。

佛学指出,众生由误认名、相为实的我、法二执,尤其是我、我所执,是生起贪嗔等烦恼、造作有漏善恶业,使众生堕于生死苦海中的根本原因。贪爱财色名位,终归是因执着财色名位为实有;执着财色名位等实有,终归是误认色、声、香、味、触、法的相、名为实有,为客观的真实。如果能看破名、相之不实,如实知见,“如理作意”,则自然心平气静,不会有烦恼生起。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

    本书主要以中国西北回族中一个宗教性群体——西道堂为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尝试性地应用于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并进一步对西北回族内部差异性做出阐述。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佛光祈愿文

    佛光祈愿文

    本书是中国台湾星云大师撰写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画作,包括对父母、老人、国家、工作以及社会各类普通民众的祈愿,充满了佛家慈悲为怀的情怀,读来能净化身心,增长智慧,并有着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热门推荐
  • 浴火重生:毒妃归来

    浴火重生:毒妃归来

    上一世她信错人,误将仇人当恩人,心怀怨气,她重生归来,誓要逆天改命,将害她之人通通推进地狱。撕烂嫡母丑陋嘴脸,揭开嫡姐虚伪面具,赶走无赖亲戚,保护幼小阿弟,顺带寻个好男人安安稳稳过一生。刚看上眼一个,咦?那位王爷别插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商折

    南商折

    他说许是前世亏欠了她,所以今生他才遍体鳞伤。他说从前不知道喜欢一个人该如何,所以现在他拼尽全力的成长。他说佛前叩首焚香希望褪去所有的罪恶,只为了触碰光芒中的她。我本不应负你。我本不该爱你。我本不愿弃你。
  • 平天图

    平天图

    地球,人类的家园,三维时空宇宙文明的母体。自从诞生那一刻,便被种下了某种古老而未知的宇宙科技文明,人类在这种科技文明的引导下,成长,壮大,成为地球三维时空文明的“主导者”,在无知和懵懂之间,提前打开了三维时空宇宙文明的大门,把自己推向了宇宙文明的森林,开启了一部史诗般的宇宙文明竞存悲曲。悲曲中,源体人类李名平来自未来地球时空的超级文明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清洗掉融入地球的古老的“文明”病毒,刻印出完全由地球自然人类主导的文明天图。自此,人类地球三维时空文明得以勒石宇宙文明功碑之上。
  • 人族之原始崛起

    人族之原始崛起

    原始世界,人族卑微而渺小,在凶险夹缝中艰难存活,难以强大起来,当一道从天外坠落的灵魂附身于一个部落少年之后,人族气运开始强盛起来,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一个人而起!
  • 虚无大帝之圣君

    虚无大帝之圣君

    天尊大陆,玄气为尊,九脉之气,十元始胎,八荒之丹,踏涅盘,握生死,化身虚无之境。大陆四大域:紫灵域,暗星域,九霄域,南天域,东玄域。
  • 七年之约,浅笑夏花

    七年之约,浅笑夏花

    每个女孩,前世都是一朵花。梦里开,梦里落,寂寞地流淌在烟消云散的天际边,幻如烟花,燃烧着最凄美的爱情。最好的我们,在最美丽的年华,遇到最合适的伴侣,七年之约,浅笑夏花。
  • 首富的儿子你不懂

    首富的儿子你不懂

    废柴林浩十八岁生日得知自己是世界首富的儿子,还获得了一个极品贱人系统。堂堂首富的儿子,竟然要依靠不断打脸贱人升级!并且打脸贱人的方法是比他们更贱!恶人还需恶人磨,贱人还需贱人治。首富的儿子你不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威灵殒

    威灵殒

    “先生您好,活成您这个熊样儿,为什么还不去死呢?如果方便的话,请您现在马上去死可以吗?”“这位女士,最近南郊的墓地举行优惠大酬宾活动。以您的经济条件,如果现在一次性付清一百万,并在十二个小时内选择自杀的话,就不会因为身体超重问题而遗憾错过传说级楠木棺了。”……新书劝亡师已上传,求点击、收藏和推荐票!用我长满胡渣子的嘴么么哒!
  • 嘻哈穿越记:无颜王妃

    嘻哈穿越记:无颜王妃

    现代人搞穿越,才貌双全就是抢手!在古代捞钱,捞色,捞美男……一个都不落!玩转古代人,看美男们为她痴狂!试问她是否舍得舍弃只从一?还是踏上母猪生活,美男全部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