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95600000001

第1章 龙藏珍府的柏林寺

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佛寺“内八刹”,分别是:柏林寺、嘉兴寺、广济寺、法源寺、广化寺、拈花寺、龙泉寺与贤良寺。这8个寺庙均在北京的老城区内。

在“内八刹”中,广济寺、广化寺、法源寺保存较好,寺庙香火旺盛,信众如云,每年有多次法事活动。柏林寺与拈花寺尚有遗物可寻,庙的形制及主要殿堂被保存下来,损坏不是十分严重。而其他几座庙已无遗物。它们不仅是佛教信众膜拜之地,更以其幽雅的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深远的历史积存而著称。

柏林寺位于北京雍和宫东侧,是京城著名的“内八刹”之一。由于柏林寺内的古木很多,尤多古柏、古槐、还有白皮松、古银杏等。因多有古柏,故名“柏林寺”。

柏林寺创建于元顺帝时的1347年,明洪武初年修建北京城北墙时将柏林寺分为两部分,城内的称南柏林寺,城外的称北柏林寺。

柏林寺在明代曾经住过两位著名的人物。1525年,明代大文学家程文德抵达京师后,寓居在柏林寺。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因病也住在柏林寺中,并得到了当时的住持自然上人的照料。

当时柏林寺的情况,据黄凤翔《田草亭》记载:

自然上人,盖住持柏林寺。寺居都城东偏,其梵殿不甚崇闳,禅房落落,缁流稀简,游人罕有窥焉者。

清代康熙年间的1713年,正值康熙皇帝六十寿辰,康熙的四子胤祯主持重修柏林寺,为父皇积功德﹑庆寿辰。修缮后的柏林寺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胤祯的雍王府就是雍正登基后的雍和宫,位于柏林寺的西边,胤祯经常带着儿子弘历到柏林寺游玩进香,因此对柏林寺特别关照。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由于雍王府离柏林寺很近,胤祯也常到柏林寺来,因此庙里的和尚也能揣摩胤祯的心意。

一天,一个老和尚在和胤祯聊天时唱念出一个偈子,其中的意思是暗示胤祯将来要当皇帝。胤祯听了当然高兴,重重赏赐了和尚。

老和尚为了得到更多的赏赐,也为了更加博得他的欢心,还领胤祯到西边跨院去看一块石影碑。

这影碑猛一看,没有什么特别,就是一块普通的大青石。胤祯看了半天,莫名其妙,也不感兴趣,就想责备和尚拿他开玩笑。

这时,老和尚命小和尚从旁边的太平缸里舀了一桶水,对准石影碑泼去。老和尚随即喊道:“王爷请看!”

胤祯马上睁大眼睛看,看得心花怒放。原来,那影碑遇水后,渐渐地显示出两条龙,在龙之上还出现了一只凤凰。这其实只是此石的花纹石质所致。

龙的出现,不是预示着皇帝的到来吗?老和尚终于如愿以偿地又得到了许多赏赐。

清乾隆年间的1758年,柏林寺再次重修时,又在维摩阁院里种植了一棵古七叶槐。七叶槐是国槐的一个变种,因叶是由七片叶子簇成一束,形似蝴蝶,所以又名“蝴蝶槐”。柏林寺这棵七叶槐现在已经高达15米,干周长达1.8米。

在北京只有两棵古七叶槐,另一棵在西城的广济寺内。广济寺的舍利阁前,曾有一棵清代的古七叶槐,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被视为广济寺内的“三宝”。即“方缸、铁井、七叶槐”。后来,广济寺不慎失火,方缸和铁井被毁,而令人奇怪的是七叶槐却安然无恙。这同样给柏林寺的这棵七叶槐增添了神秘色彩。

此外,清乾隆帝在此次重修时写有一首思念其父亲雍正皇帝的诗文:

柏林古刹炳长安,岁久榱题惜废残。

况是近邻跃龙邸,特教重焕散花坛。

彩衣随喜思依怙,萱戺延厘合施檀。

佛法故当忘一切,于斯云忘我诚难。

柏林寺经过明宣德年间及清康熙、乾隆年间的3次大规模重修,规模宏大,景象庄严肃穆。

柏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全部建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圆俱行觉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共5进院落。

山门殿前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砖砌影壁,上面的雕刻精美的莲花图案。

经山门殿左转,则豁然开朗,别有天地。放眼望去,大殿很多,建筑宏伟,一层层向后延伸,一座比一座大,重重殿宇、层层楼阁在高墙碧瓦间透露出庄严肃穆。

寺内除有元、明时期多棵巨大的古柏外,还有两棵紫藤缠柏的奇观。

柏林寺大雄宝殿前,还有清乾隆时的重修碑刻两方,为满汉文。

无量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殿内的供有明代塑造的三世佛和7尊木制漆金佛像,上方的悬匾上书“万古柏林”,为康熙六十寿辰时亲笔手书。

大雄宝殿十分宁静,殿前有成行的古柏,枝叶茂盛,柏树树兜可以众人合包。柏树根深入地下,汲取着数百年来的营养,树高至十余丈,好似宗教仪式中的仪仗队,柏树巨大的树冠就似华盖伞蔽护着殿宇,壮观而威严。

维摩阁自成院落,为双层建筑,东西两侧建有翼楼。圆俱行觉殿之意是“觉行究满,方可为佛”。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笔殿额“觉行俱圆”,还有御书的对联,联曰:“座上莲花前后果,庭中柏子去来心。”

中轴的东西两路有配殿院多重。在东配殿南面,原有1707年铸造的交龙纽大铜钟,钟周满刻有《华严经》生净土神咒经文,故称华严钟。钟高2.37米,直径1.68米,重2268公斤,铸造精美,特别是蒲牢钟纽铸得栩栩如生。后此钟移至北京觉生寺。

柏林寺西部是清代历代皇室的行宫,使整座寺院大殿栉比,古柏森森,布局整齐严谨,全部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

柏林寺内原有皇帝题字颇多:雍正皇帝御书天王殿额“摩尼宝所”,东斋堂额“法苑金汤”,西禅堂额“心空及第”,无量殿额“善狮子吼”,后阁额“万佛宝阁”,小法堂额“中流砥柱”;乾隆皇帝御书正殿额“觉行俱圆”,槛联“座上莲花前后果,庭中柏子去来心”,无量殿额“祥轮永驻”,后阁额“宝相庄严”,大悲堂额“摄诸禅定”,行宫殿中额“心香室”,槛联“近华重云边,慧心常照;入旃檀林里,香界俱清。”

柏林寺中最为珍贵的宝藏,就是佛教的“龙藏”。这部大藏的刊刻,一共进行了6年,自1733年起,至1738年才全部完成。

佛教经典称“藏”始于唐代。“藏”字本意是“蕴集包含”,所谓“大藏”就是把一切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即是一部佛学大丛书。

早北宋时期,就在成都雕造大藏5000余卷,这是最初刊刻的全藏,简称为开宝藏。南宋时官私刻藏共有6次,其中在平江府,即苏州碛砂延圣院雕造的经版简称为碛砂藏,直到元代方才刻完。北方的辽朝和金朝也都曾刻过大藏。辽藏亦称契丹藏,金藏也称赵城藏。上述这些大藏不但原刻的版片早已毁于兵火,就是印刷的纸本仅存断篇残帙保留到现在的,也成为希世之珍了。

明洪武年间在南京刻的称为南藏,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刻的称为北藏。私人刻藏,改梵筴即经折的形式为书本形式的称为方册大藏。这样的大藏,前有武林藏,后有径山藏,径山藏又称嘉兴藏。

清代政府所刻的大藏叫做龙藏,也称为清藏。它是以明代永乐年间的北藏为基础而又有所增益的。自唐宋以下,元、明、清三代的高僧大师,以及对佛学有研究的人士所留下的有名著述,也都包括进去。

清藏的刊刻,可以说是给佛教经典传入我国以后,为1700多年的译著阐述了结了一笔总账,对我国学术界的贡献很大。它不但是研究佛学的宝库,而且也是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翻译等等学术领域的宝库。

一千多年以来,尤其是和我国文字相通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曾多次从我国取得各种大藏的印本,郑重地加以保藏或翻刻。

早在宋代,朝鲜就根据开宝藏和辽藏曾重雕过两次,称为“高丽藏”。而日本在明末清初就曾翻刻径山藏,称为“黄檗版”。这些事实说明,这部从开宝藏一脉相传下来的龙藏经版,在世界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部大藏的雕版,从印刷学来看,也是集中了无数优秀工匠的经意杰作。全部雕版字体工整秀润,如出一手。“龙藏”中佛像、韦驮、龙牌等版,以白描笔法雕造了庄严而又生动的画面,也代表了当时版画艺术的高度造诣。

同时,“龙藏”在选材方面也非常严格,全部经版都选择最好的梨木,使得经版寿命能够延长,直到后世,版片都很少断裂。可以称得起是一部完整而又代表一个时代木刻风格的典范。

“龙藏”仍然按照过去大藏以千字文编号的方法,自天字号起至机字号止,共用724字,每字为一函,每函10卷,综计7240卷,计经版79036块,后有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钱谦益注《大佛顶首楞严经丛钞》等6种,实存7167卷,版78230块,经版都是两面刻字,每面包括5个半页,每半页5行,每行17字。

“龙藏”刻成以后,印刷的部数很少,在1739年只印了100部,分发全国各地寺庙。1762年又补刷了3部。以后,只是由各地寺庙自己备款请印,数百年来流传的印本不过200部,经版系选用上好的梨木雕造,刀法洗炼,字体浑厚端秀,因而这部经版后世字口锋棱俱在,完整如新。

经版刻成之初,原存放故宫武英殿内,不久,因为印刷的关系,移到柏林寺辟设专库保藏。至今仍完整无缺地保存着准备继续付印的原状。

回溯开宝以来,十几部大藏经版都已毁灭无遗,而柏林寺的“龙藏”大藏经版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仅存的这部龙藏经版就显得更加珍贵,因而受到了亚洲各个信仰佛教国家的重视。

同类推荐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汉民族发展史

    汉民族发展史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究、参考。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综漫之无敌练气期

    综漫之无敌练气期

    现实世界中颜漠戈意外穿越成为一颗蛋,而这颗是间隙蛋(只限本书)。八云蓝从间隙中捡,八云紫因与姬友忙其他的事没认出是自家未出生的同族,所以就让八云蓝自己看着处理。西行寺幽幽子:我饿了,就把它做成炒蛋吧。八云紫:好主意!蓝快去。八云蓝:是。颜漠戈:……救命……呸,救蛋呀!
  • 生命创造者

    生命创造者

    有一天,苏源感觉自己似乎遗忘了一些什么事情。似乎是因为遗忘的这件事情,才让苏源发现了自己身上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也因此发现了‘异能’这个不同与普通人的世界。在加入了异能组织之后,苏源渐渐的由获得异能的那种新鲜感之中脱离了出来,质疑自己的同时,也在寻找‘异能者’这个特殊群体的出路。到底苏源会选择怎样的道路,到底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一切,都在苏源的疑问之中。
  • 快穿之反派男神是我的

    快穿之反派男神是我的

    每个世界有你才有意义。长歌承诺你在哪,我就在哪。每个世界陪你终老。你的生生世世都被我承包。许你世世长安,换我生生情缘。——长歌/本书快穿宠文,不喜勿喷
  • 霸道王公戏娇妻

    霸道王公戏娇妻

    她二十一世纪当红歌手,造人陷害穿越到古代。这一切只为完成她的使命,身为曼珠沙华的后人。她以为这一生不会再爱了,却没想到遇到了他。黑暗中生长的玫瑰,永远不及在极地生长的曼珠沙华
  • 守望者文明黄昏

    守望者文明黄昏

    人类的文明即将迎来黄昏,一个上古的邪神正突破封印,从潜意识里浮现。被称为“守望者”的人们,正是为了对抗邪神而存在,他们能否引导人类平安度过灾难?我从虚空中来,见证过这个世界的过去。说实话,那玩意儿连神都不是对手。反正我已经拯救过一次世界了,那这第二次...还要我来呗...
  • 腹黑王神经妃:我在等你

    腹黑王神经妃:我在等你

    --第一眼看到你时从没想过后来会那么喜欢你可是感情这东西来的太快太迅猛使我招架不住无法自拔--
  • 君临战国

    君临战国

    辰凌出,风云动,挥舞百万雄兵,指点江山、笑论峥嵘!烈马狂歌,剑指苍穹,敢问天地谁是英雄!杀一人是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
  • 黄昏一刻

    黄昏一刻

    二十一世纪末,随着那一道波光出现在太阳系,这个世界也将宣告终结,那一天,是人类史上最绝望的一天,那一天,是世界陷入永恒的劫难的一天,那一天亦是时代开始的一天。时间……已经无可查证了,青年自小镇走出,经历无线坎坷,在毁灭与新生中重铸自我,欲求一线生机,真没有神么?不!世界需要一个神,没有神的话,我自己便成为那个神……
  • 书斋夜话

    书斋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的,大大的坏:远离标准答案的影评

    你的,大大的坏:远离标准答案的影评

    正在这里争先恐后急待读者翻阅的20来万字,拼合成为周大侠40余篇“最放肆的写作”,由电影说开去,从文化到社会到政治到经济,话题均沾。全书分为“那些事”“那些片”“那些人”三辑,曾经以“中文写艺评,英文写时评”左右开弓的作者,如今逐渐模糊了两者的界线,发掘电影折射世界,调侃世界化于电影,为君引来诸般话题,精准评述人性之微、暴力之道、情感之曲、规则之妙,笔调轻松活泼,“坏”得颇具风味,读来似乎能看到作者浮现在脸上的浅笑。本书可视为《莎乐美的七层纱》的续作,其书写影评的“反专业”倾向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