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8100000018

第18章 提高说话水平的途径(4)

诱入提问的要点是:根据辩说对方的特点和讨论的问题,设计一个提问,使对方的回答陷入一种困境或被动地位。此时你再根据对方的回答进行评价或批驳,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适时反问

问与答,是索取和提供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方较主动,答方较被动。但这种关系是相对的,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反问就是在对方提出问题时,不回答问题,反而提出问题来让对方回答的问话方式。借助反问,变答者为问者、被问者为提问者。变换了角度,也就能使己方变被动为主动。

反问关键是要适时,就是要针对对方的情况和己方的情况,把握反问的时机。有直接反问和间接反问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矛盾发问

在辩说中,对方的观点或某一句话里往往隐含着自相矛盾,而己方又难以用陈述的语气挑明。此时,己方便可借助于提出一个问题,使对方的自相矛盾处明显暴露,置对方于被动地位。这就是矛盾发问。

☆明知故问

对答案明确的问题或已知的事实,故意提出来问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明知故问。

在明知故问过程中,所提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明知故问的目的,可以是故意刁难对方,也可以是引导对方进一步思考问题,还可以是为了说服对方。根据所提问题的答案的真假不同情况,可将明知故问分为三种形式:正面故问、有意错词和模糊故问。

正面故问是明知正确的答案,只是因答案于对方不利,便故意将问题提出,置对方于困境。这种明知故问形式往往用于辩论之中。

例如:1990年亚大辩论会决赛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当时,南京大学队是正方,台湾大学队是反方。辩论中,南京大学队就明知故问了一个问题——“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是什么”。因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很明确,众所周知,就是“和平与发展”,但答案显然对反方不利,所以正方不仅明知故问,而且不断追问。反方先是一再回避,但最后被逼得不得不答非所问:“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在所谓的南非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俄罗斯的种族问题又出来了啊!”南京大学队就是恰当地运用了正面故问形式,使反方出了洋相,陷于被动地位。

☆两难设问

错误的言行总是有懈可击,自相矛盾是其最突出的弱点。利用对方观点或行为的矛盾之处,通过设问使其陷入对方为难的境地。这就是两难设问。

两难设问的逻辑基础是二难推理。二难推理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有两个选言肢的选言判断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推演。它是论辩中常用的一种逻辑形式。因为通过作小前提那个选言判断列举出的两种可能情况引申出对方难以接受的结论,可使对方陷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两难设问也可达到这样的目的。其运用要点是:向对方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包含正反两种选择,但对方无论作出何种选择,结果都是其难以接受的。

例如:里根在担任美国总统时,曾发生与伊朗进行秘密武器交易问题(即“伊朗门事件”)。1986年事发后,引起全国一片抗议之声,因为这在美国是严重违法的。里根为洗刷自己,先后抛出几个替罪羊,依然难以过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向里根发问道:“您作为总统,是否事先知道伊朗门事件?”里根对此难以作答,陷入困境。人们说,里根败于记者的一招之内。

里根为什么会对记者的提问难以作答呢?就是因为记者的提问是一个典型的两难设问,它蕴含着二难推理:如果里根总统事先知道伊朗门事件,那么,总统本人严重违法;如果里根总统事先不知道伊朗门事件,那么里根是严重失职的(因为他竟不知道部下在干什么);或者事先知道,或者事先不知道。总之,或者里根总统干了严重违法的事,或者他严重失职。因此,里根无法回答记者的提问。

6.说理十三法

☆寻求共鸣

说服对方,理是基础,但仅有理是不够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寻求共鸣,便可使你成为对方的“知己”,避免“话不投机”。

所谓共鸣,是对话双方思想感情上达到基本一致的体验。借助感情共鸣,可以消除对方的对立情绪,赢得对方的信任,营造融洽气氛,从而为你的说服铺平道路,使对方从心理上愿意接受你的劝说或主张。

寻求共鸣的技巧之一是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虽然个性千差万别,但总有共知、共爱、共有的话题。年龄上、地域上、经历上、兴趣爱好上,都可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些话题,便是寻求共鸣的素材。

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到某市演出,市属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前去采访。不料,姜昆一一婉言谢绝。令记者们十分失望。这时,有位爱好相声的女记者却再次叩响了姜昆的房门,说:“姜昆同志,我是一个相声迷,我对你的演出有些意见……”姜昆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她。

女记者正是利用了她和对方对相声的爱好及共同兴趣做文章,使对方产生了共鸣,接受了她的采访。

☆激将劝服

说服他人,理是基础。但当理由已充分展开还不见效的时候,或者你自我感觉逻辑推论的力量单薄的时候,你不妨试试遵循古人的训言:请将不如激将。利用一定语言技巧,刺激对方,激发对方的某种情感,使对方的情绪波动或心态变化朝着你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激将劝服的技巧之一是正面激将,即用鼓励、信任的语气,使对方树立起自强、自信之心,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你的主张或决定从事你所期望的某种行动。

《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的作者赖斯·吉布林经历过一件事。一天,他来到某市他曾住过的旅馆求宿。当他穿过那些挤在办公桌前想住旅馆的人群时,办公桌后的一位职员抱歉地说:“哎呀,赖斯,你应该让我们知道你要来这儿。照目前这个样子,我恐怕不能帮你什么忙。”赖斯回答说:“看起来我们的确碰上了难题。但是如果说在这个城市中还有哪个旅馆职员能解决它的话,我相信,那就是你。我不需要再去寻找,因为如果你也不能给我找个房间,我就准备睡到公园里去。”这一席话,刺激了对方,表明了对对方的极大信任。因而,那位旅馆职员说道:“好吧,让我想想办法。”这是对赖斯正面激将的“投桃报李”。结果。那位职员最终帮赖斯找到了一个非正式的小房间。

☆激发需要

无论计么人,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此,在说理中,我们也应考虑到人的需要,借助对方的需要,进行说服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们的需要尽管千差万别,但存在着某些共同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按层次分布的,依次逐级上升。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古人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激发需要的技巧之一,是根据对方的心理特点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通过满足对方较高层次的需要来说服对方。

例如,张、王同为民办教师,后张嫌民办教师工作辛苦,待遇微薄而弃教从商,同时打通关节让其仅读过小学五年级的妻子代执教鞭。王担心张妻误人子弟,常帮她提高业务,但张知道后反指责王动机不纯。王气愤不过,找到校长,校长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他张某是什么样的人,老师们心里都清楚。君子不计小人过,你用不着与他一般见识。”校长的一席话,从王尊重的需要上,肯定了王的行为,使王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因此,王听完话怨恨全消,工作热情不减。

☆运用哲理

哲理是智慧的结晶,令人回味,启人思考。一个人的话语中是否含有哲理,标志着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因此,在说理中运用哲理,使道理具有深刻的意蕴,有助于对方从心底里信服。

哲理分为四种类型。

警策型。话一出口使人一惊,却惊而无险;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是警策型哲理的特点。例如,“有人活了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卢梭)语中“活了一百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个辩证矛盾,它隐藏着深刻的思想,表明了生理的存在与精神死亡之间的辩证关系。

若愚型。这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的是最平常的事情,而这些最平常的事情一经提示,却似乎是“点石成金”了,变成了耐人寻味的东西。例如,“光线最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歌德)、“一朵花做不成花圈。”(赫伯特),其意蕴相当深刻。

忠告型。长者的口气,明显的善意,少许的专断意味,是忠告型哲理的特点。例如,“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拿破仑),是语重心长的话语。

总结型。这类语言的明显特征是归纳经验,作出一种可能性的描述。例如,“长久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歌德)、“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叔本华),读后会让你不由自主地点头称是。

☆透视根源

透视根源,就是对表面扑朔迷离的问题,直视本源,抓住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症结,从而说服对方。

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们的角度不同,必然会对问题有不同认识。如果你纠缠于细枝末梢,就很难说清道理;而如果你透视根源,则可快刀斩乱麻,收到奇效。

☆淘汰说理

以逻辑上的选言证法为基础,进行说理论证的方法,就是淘汰说理。

选言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它通过确定除论题所指的那种可能外,选言判断所包含的其余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的真实性。

☆典型例证

“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说服对方,用事实说话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不过,可作为例证的事实很多,随意所举的例子未必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选取典型例证。

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典型例证就是要以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就辩说而言,典型的选取,既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又要注意针对性。而最根本的是要使对方当场感到你的论据是真实的,论据不容置疑。

☆揉面说服

生面与熟面一起揉,更易和好面。这是生活常识。说理工作也是如此,把尚未解决的问题掺在已解决的问题中进行解释说明,可使难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就是揉面说服。

揉面说服的要点是:用对方承认的论据来说服对方。因此,论据要选取对方熟悉的道理,或者选取对方说过的话,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喻证说理

事物的属性显现的程度不一,事物的道理有深奥与浅显、隐晦与明了、抽象与具体之分。深奥的、隐晦的、抽象的事理,难以理解,如何使其变难为易呢?有效的方法就是喻证说理。

“喻”,指比喻、打比方,喻证说理就是用一事物的性状来比喻另一事物的性状,用“此理”比喻“彼理”。因而,运用喻证说理,以浅显的、明了的、具体的事理来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隐晦的、抽象的事理容易被对方理解和接受。

☆诱导劝说

尽管对方言行不当,但直接劝说,容易造成对方的心理对抗,难以说服对方。作为有效的间接说服方式,诱导劝说可以消除对方的对抗心理,易达说服的目的。

诱导劝说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诱导,使对方一步步自然而然地顺着你的思路理解,从而接受你的劝说的说理方法。

☆变换角度

说服对方,有时不能一蹴而就。因为对方的言行,也有其根据,而你未必能一下就知晓,从而对症下药。因此,为了达到你的目的,变换角度是十分必要的。

变换角度就是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表达思想。当某一角度不奏效或不对路时,要及时更换新的角度,寻找新的突破口,把说服进行下去。

变换角度的最佳方式是: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即你事先应有被对方拒绝的心理准备,并考虑好阐述问题的不同角度。一旦对方表示拒绝,就变换新的角度;再拒绝就再变换,直至达到目的。

例如,国外一青年来到一家公司提出谋职要求:“请问你们这里需要秘书吗?”“不要。”“要采购员吗?”“不要。”“要门卫吗?”“不要。”“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啰。”他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公司名额已满”。公司老板笑了,最后这个人被录用为销售经理。

☆辩明利害

利益为人所关注,但有时人们不一定能认识自己的某种言行将会对自己利益造成的影响。因而,在说理过程中,让对方明白自己利益所在,从根本利益角度督促、提醒、唤起对方。这就是辩明利害。

☆寓言说理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其基本功能是借助比喻,将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寓言就已盛行,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国外也有许多寓言广为流传。这些寓言为我们进行说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寓言说理是我们应注意掌握的一种方法。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

    《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

    为什么说要三从?从父、从夫、从子。年幼未嫁之前她是要在家里的,当然从父,这个好理解,她是跟从父亲,总不能自己过生活,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既嫁从夫,听从先生的安排,这个有些人就起逆反了,为什么我得听他的?他得听我的才对。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为什么?客观的原因来讲,在古代男子接受教育比女子机会要多,然不能说女子就没有机会受教育,也不是,曹大家就是出生名门,她受到了教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思想学说并把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被奉为“亚圣”。本书是作者在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授课二十余年之课堂记录基础上,积极吸收百家研究成果,结合读书心得,边讲边充实、修订,不断完善而成。全书共十三讲,力求以较少的文字,对孟子的生平及学说的精华作简明扼要的现代诠释。每一讲都从阅读原文入手,附有译文,从仁政、理想人格、社会发展史观、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等角度,分门别类作系统科学的讲解,是学习《孟子》理想的入门读物。
  •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本书作为《汉族风俗史》之第五卷,经过10余年风雨的磨练,现在终于要出版了。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热门推荐
  • 仙魔传说之飘渺峰

    仙魔传说之飘渺峰

    飘渺峰,天下闻名的仙山,千百年来,无数痴人络绎不绝的来到此地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仙缘,可几乎所有人都只能无功而返,但偶尔出现的幸运儿以及那惊鸿一瞥的剑仙却又挑拨着人们快要死去的心弦。
  • 二次元物语

    二次元物语

    一眠初醒,前世如梦。我一醒来就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变了,自己的身体变成了10岁的样子,还被莫名的系统绑定了。创神系统?位面崩溃?次元混乱……奇怪的名词,一个个无征兆的涌进我的脑袋,刺痛我神经的同时并让我明白了自己……确实碰上了大麻烦!不过在系统的恳切请求(威逼利诱)下,我还是肩负起了拯救世界的伟大使命。不过……这里是二次元世界吧,可我不是动漫宅啊!
  • 不灭武神

    不灭武神

    五行属性全无的平凡小子——林云。他的理想只要吃得饱,睡得香,笑得开心就行。可一个奇怪的梦,一枚诡异的戒指,将林云通往这个平凡理想的路,变得波澜壮阔。扑朔迷离的身世,千古绝唱的爱恋,强者之路的顽强拼搏……尽在天武大陆的一段传说。
  • 阿月

    阿月

    阿月七岁前的生活一直很安稳。虽然出身寒门,可父慈母爱,日子平淡和睦。有一天,一个老人推开门扉,自称是她的祖父——当朝大将军。又有一天,亲娘告诉她:“穿越大神来寻,娘要回去了。”阿月大雾,这日子好像要翻天覆地了。简而言之,这是一篇无忧少女宅门记。
  • 龙神传说之天龙崛起

    龙神传说之天龙崛起

    创世神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二十四位神龙,二十四位天神与二十si位魔神一起守护着人魔神三界。让我们看看主角如何与兄弟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傲视这片大陆!
  • 关原之战:决定天下的战争

    关原之战:决定天下的战争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幼子丰臣秀赖继任,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趁机私结大名,任意分封领地。次年,五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以石田三成为首的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庆长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随即起兵北讨伐家康。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两军主力最后在美浓一带的关原进行会战……
  • 西游之大圣崛起

    西游之大圣崛起

    西游到底埋藏着什么秘密?一场佛、道、妖、人之间的较量。深处旋涡的孙悟空,又将何去何从?究竟谁是棋子,谁是下棋人?
  • 九天落剑灵

    九天落剑灵

    传闻中有一柄剑将通天之路砍断,自此下界之人无人入十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菜鸟入职记

    菜鸟入职记

    刚毕业的名优大学生徐小可被知名广告公司录取了,她本以为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却没想到入职只是一个开始,一场弱肉强食的战争在吐着獠牙等着她……与此同时,徐小可懵懂的爱情将成为这场战役的炮灰还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呢?真相从不简单而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