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67700000002

第2章 一画

一败涂地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他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秦朝末年,刘邦担任泗水亭长(管理乡村十里之地的小官)。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徒役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徒役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刘邦心想:“再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徒役就会逃光,到时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与其这样,不如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自己也逃跑吧!”

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会累死,还是趁现在都走吧!”众人听了非常感动,当时就有一些人表示愿意跟随刘邦。于是,刘邦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砀二县间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与吴广率领戍卒九百余人,在蕲县大泽乡起义。沛县县令想归附起义军,县吏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怕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县令立即叫樊哙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县令见他带了很多人,担心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就又懊悔起来。于是,他下令关紧城门,不让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两人得知情况有变,便连夜逃到刘邦营中。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在信上,刘邦让沛县百姓齐心杀掉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性命。城中百姓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的队伍进驻沛县,并请他当县令。刘邦谦虚地说:“现在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推选更合适的人吧!”

虽然刘邦多次谦让,但在萧何、曹参等人的极力推举下,最后他还是当了县令。之后,刘邦率领沛县的三千子弟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释义 比喻失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涂地,肝脑涂抹在地上。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一筹莫展

蔡幼学,字行之,南宋瑞安(今浙江瑞安)人。自幼聪慧,曾跟随著名学者陈傅良学习,长达十年。蔡幼学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十八岁时,便一举夺得朝廷礼部会试第一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进士。

当时朝中的政务被外戚张说独揽,朝政腐败混乱。蔡幼学上书宋孝宗,慷慨陈词,直率地批评朝政的失误。他认为张说权势太重,不明大体,有些做法近乎胡作非为,应该受到严厉惩处。奏章内容传到张说的耳中,他气恼不已,非要将蔡幼学降职不可。

时光如梭,宋宁宗即位。宋宁宗决心重振朝纲,有所作为。于是,宋宁宗鼓励朝臣和地方官直言进谏,多批评朝政,多为朝廷提意见。

蔡幼学看到新即位的皇帝大力革新,心中万分高兴,便连夜草拟奏章,呈给宋宁宗。蔡幼学在奏章中写道:“皇上如果想成为一位贤明、有作为的君主,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孝敬父母;二是要重用品质高尚、才能超群的人;三是要减轻赋税,宽厚立法,仁爱待民。要想抓好这三个方面的事情,要以任用贤能之人为最重要的事。近些年来,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当道,谋害品德优秀而又有杰出才能的人,他们制造舆论,排挤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忠臣。所以,大臣们虽然有心为皇上和朝廷效力,但又怕招惹是非,身遭不幸。皇上身边的人有意为朝廷办事,忠言直谏,又常常担心与皇上的意见不符。朝中有学问的人不少,但他们不敢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使皇上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抓紧兴办教育,广泛地选拔人才,否则,怎么能使天下的仁人志士振奋精神呢?”

宋宁宗将蔡幼学的奏章反复阅读,对蔡幼学的学识、人品以及对朝廷的忠心十分欣赏,于是准备提升蔡幼学的官职,但是宰相韩侂胄却极力反对。韩侂胄心胸狭窄,极力排斥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官员。他诬蔑道学是“伪学”,还将蔡幼学与朱熹、陈傅良、叶适等五十九人全部列入“伪学”查禁的行列。刚直的蔡幼学,只好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去了。

蔡幼学奏章中有“一筹不吐”一词,后来演变成“一筹莫展”。

释义 形容束手无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出处 元·脱脱等《宋史·蔡幼学传》。

一鼓作气

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亲友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儿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但一定会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您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相遇。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现在可以击鼓进军了。”

结果,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辙,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他们的情况。我察看他们的车辙,观察他们的队形,是担心他们有埋伏。经过观察后,我发现他们的车辙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同意下令追击他们。”

释义 打仗靠的是军士们的勇气,擂响第一次战鼓,军士们精神振奋,士气最为旺盛。后来比喻抓住时机,趁劲头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办成。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

一箭双雕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执掌后宫。她知书达理,宽厚仁德,从不给自己的家人和亲戚谋求官职、利益。不管是满朝文武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敬重她。

有一次,唐太宗打算任命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谁知征询长孙皇后的意见时,她却说:“一国的宰相应该有容人的肚量,而我哥哥性情太过耿直,对看不惯的人和事从不肯容忍,出任宰相之职恐怕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另外,他又是我们的亲戚,如果被世人误解,影响也不好。天下有才能的人应该不少,何必一定让我兄长做宰相呢?”

唐太宗觉得长孙皇后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重新考虑宰相人选。这件事后来被长孙皇后的哥哥知道了,他非但不生气,反而认为长孙皇后的看法很正确。大臣们知道后,更是由衷地佩服长孙皇后的贤德和英明。

在这个故事中,长孙皇后不仅成功地劝谏唐太宗选用正确合适的人才,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更高的威望。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成功范例。下面说说一箭双雕的起源故事。

长孙晟,字季晟,南北朝时期北周洛阳人。他十分聪敏,不仅懂得排兵布阵,而且武功高强,尤其精通箭术。

北周皇帝为了安抚突厥人,决定把公主远嫁给突厥首领摄图,并且派长孙晟率领部下护送公主。前往突厥的路途十分遥远,长孙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护送公主平安到达。摄图非常高兴,摆下酒宴,亲自宴请长孙晟。依照突厥的传统习惯,酒过三巡后大家要比武助兴。摄图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请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只见长孙晟拿起硬弓,“格勒勒”一声,硬弓就被拉成弯月形,一支利箭“嗖”的一声射进了钱孔。霎时,叫好声不断,摄图也是连连惊叹。

经过此事,摄图对长孙晟更为喜爱,恳请他留在突厥住一年,并且经常邀请长孙晟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赶忙抽出两支箭递给长孙晟说:“能把这两只大雕为我射下来吗?”“一支箭就足够了!”长孙晟一边回答一边接过箭。只见他搭上箭,拉满弓,瞄准那两只正打得难解难分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被箭穿在一起掉到了地上。

释义 用一支箭射中了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情,同时有两种收获。

出处 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

一鸣惊人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淳于髡出身卑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他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并多次用隐言微语讽谏齐威王,使其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齐威王刚即位时,齐国内政混乱,军队不振,政局岌岌可危。齐威王却沉迷于酒色,不理国政。因此,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再加上各诸侯国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国内形势日渐严峻。虽然齐国有些大臣很担心国家安危,但因为不了解这位新君的秉性,都不敢进言劝谏。

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喜欢用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所以,他不喜欢听别人生硬的劝谏,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齐威王的爱好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栖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飞不鸣,只是慵懒地蜷缩着。大王,您知道这只鸟是怎么回事吗?”

齐威王胸怀大志,只是暂时消沉,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淳于髡的讽谏一下子点醒了他。他决定改过自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于是,他也用隐语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淳于髡的讽谏促使齐威王下定决心变法图强。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他首先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加强军力,提高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齐国。

释义 比喻平时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一做起来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出处 《韩非子·喻老》。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地有个名叫季布的人。他个性耿直,时常行侠仗义,很讲信用,在楚地很有名气。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无论有多么难办到,他都想方设法努力办到。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重他。在楚地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霸王项羽帐下五名大将之一。项羽派他率领军队出战,他曾多次使汉王刘邦吃了败仗。刘邦当上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一想到季布还活着,就愤恨不已,于是下令通缉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赏赐千金;如果有人胆敢窝藏季布,灭其三族。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家中,后来,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就化装成劳工,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捉拿季布的通缉令。汝阴侯滕公觐见刘邦,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刘邦赦免了季布。后来,刘邦召见了季布,季布表示服罪,刘邦任命他做了郎中。

楚地有个人叫曹丘,他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且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听说季布做了大官,想到自己与窦长君有交情,便要求窦长君写一封介绍信,把自己介绍给季布。

季布接到信后大怒,等着曹丘来找他。他准备奚落曹丘一番,让曹丘下不来台。谁知道曹丘一到季布家中,毫不理会季布的脸色有多难看,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我听说楚地流传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么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的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们是同乡,我到处宣扬您的好名声,难道我对您还不重要吗?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

季布听完曹丘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不仅将他当作贵宾来招待,还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季布声名远播,曹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啊!

释义 形容说话算数,极讲信用。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一曝十寒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散文家,也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这些辩士们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学说。他们学问高深、知识丰富,而且能言善辩,往往能说服执政者改变主意。孟子也曾仿效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各国,向诸侯国的执政者阐述他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

有一年,孟子游至齐国。当时的齐王昏庸无能,没有主见,轻信奸佞谗言。齐国的忠臣义士得知孟子将劝谏齐王,备感鼓舞,将希望寄托在孟子身上。

但孟子并未规劝齐王。没过多久,有人责备孟子明知齐王不明智,还不辅佐他。孟子听完他们的埋怨,说:“不要认为这是大王不够聪明。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它也是不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处的时间有限,一旦我离开大王,那些奸佞小人又来动摇大王的决心,我就算能让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头,又有什么用呢?”

释义 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时而勤奋,时而懈怠。

出处 《孟子·告子上》。

一窍不通

商朝有个非常残暴的国君叫纣王,他不理朝政,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纣王宠幸妲己,和她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还听信妲己的谗言,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使得朝野上下怨声不断。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看着纣王犯下诸多罪孽,实在忍无可忍,多次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朝纲,勤政为民。

梅伯也是一位忠臣,因为正直敢言而经常令纣王不快,后来纣王听信妲己的谗言,便无情地杀害了梅伯,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看到纣王这么昏庸无道,比干就极力劝谏纣王不要错杀无辜,专宠妲己,听信谗言,误国误民。妲己得知比干如此劝谏纣王,怀恨在心,就想寻找机会加害比干。

有一天,妲己对纣王说:“大王,比干不是自称忠臣吗?怎么才能证明他是忠心的呢?不如把他的胸膛剖开,掏出他的心来看一看。”纣王听后,称赞道:“爱妃真是聪明,我倒要看看比干的心有多忠诚。”

纣王立即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

这件事被记录在《吕氏春秋》中,书中引了孔子的一段话:“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杀死比干这样的糊涂事了。”

释义 七窍中没有一个窍是通气的。比喻对事物一点儿也不理解,一点儿也不懂。窍,通气的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

一钱不值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武将叫灌夫,是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仲孺。最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吴楚七国之乱时,他和父亲灌孟一起从军,父亲不幸战死在军中。后来他因勇猛过人,被皇帝任命为中郎将。汉武帝即位后,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加强兵力驻守,因此调任刚强勇武的灌夫担任淮阳太守一职。后汉武帝调他入京任太仆。

灌夫性情刚烈,为人诚实守信,爱打抱不平,喜欢结交大侠、勇士,每天来家中的食客很多。他最恨趋炎附势的人,经常怠慢皇亲国戚及朝廷权贵,反而敬重地位比他低的贫贱之人。有一次,灌夫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酒,竟然打了窦甫。皇上唯恐窦太后下令杀死灌夫,便调他去别处任职。后来,灌夫闲居在家,没有了权势,家中的宾客逐渐减少。虽然不再得势,但是灌夫刚直不阿的性情并没有改变。

有一天,丞相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太后下了诏令,让皇亲国戚前去祝贺。灌夫的好友魏其侯硬拉他一起去凑热闹。宴席上,灌夫起身向田蚡敬酒,田蚡只稍稍欠了一下上身说:“不能喝满杯。”灌夫强笑说:“丞相,您是贵人,这杯酒应该敬给您。”田蚡还是没有干杯,灌夫觉得很没面子,就怒气冲冲地给临汝侯敬酒。当时,临汝侯正在跟程不识说话,因此没有离开席位迎接灌夫。灌夫见此情景,终于忍不住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他高声骂道:“我平时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长辈给你敬酒,你却学妇人一样在那儿同程不识咬耳说话!”

满屋宾客都知道灌夫是心里不痛快,在借题发挥。后来,田蚡找了一个罪名弹劾了灌夫。最终,灌夫和他的家属都被处决了。

释义 连一个铜钱也不值。形容毫无价值或价值微不足道。值,指货物与价值相当。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一网打尽

苏舜钦,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在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居开封(在今河南境内)。苏舜钦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与梅尧臣齐名,合称“苏梅”。苏舜钦相貌伟岸,从小就颇有抱负。在政治上,苏舜钦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被范仲淹推荐担任集贤殿校理。

苏舜钦性格豪放,酒量极大。他每天要喝一斗酒,且不需要下酒菜,只凭高声朗读《汉书》来助兴。因此,苏舜钦“汉书下酒”被传为佳话。苏舜钦关心时政,不断上书宋仁宗,建议改革时弊,被保守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京师百司库务每年春秋两季都会举行赛神会,同时还会置办酒席。赛神会是官吏们聚会饮酒的好日子。

这一年,进奏院的秋赛会是由监进奏院(官职)苏舜钦发起的,他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用所得银两置办酒宴,招待馆阁同僚,自己还拿出十两银子赞助酒席。

这些官吏饮酒作乐,得意忘形,竟然招来军妓劝酒。苏舜钦等人狂欢一夜,却不知道有人要举报他们。

原来,太子中舍李定想参加进奏院的秋赛会,却被苏舜钦拒绝了。李定怀恨在心,打听到苏舜钦等人在秋赛会上的行迹,便四下散布谣言。

保守派王拱辰等人正发愁找不到机会整治改革派,所以他们听到这些谣言非常高兴,立即让监察御史刘元瑜出面弹劾苏舜钦等人。

宋仁宗知道了这件事,果然非常生气,命令内侍连夜逮捕苏舜钦等人,下狱治罪。最后,参加宴会的十多个人一同被贬,苏舜钦因是主犯被削职为民。保守派借进奏院事件发难,致使改革派受到沉重的打击。事后监察御史刘元瑜到宰相面前邀功,他说:“我为宰相把苏舜钦团伙一网打尽了。”

释义 全部捉在网中,一个也不漏。比喻全部逮住或彻底消灭。

出处 北宋·魏泰《东轩笔录》。

一问三不知

前468年,晋国的卿大夫荀瑶率领大军讨伐郑国。当时郑国实力较弱,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郑国国君派遣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国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国而变得更加强大,对齐国构成威胁,于是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河边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士兵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已经到了敝国的屋子底下,所以我们前来告急,现在齐国军队如果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衣,拄着兵器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害怕滔滔河水,不愿过河,他就抽出鞭子狠抽,逼迫战马渡河迎战。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河,准备与晋军交战。

荀瑶听说齐军安全渡河,便严阵以待,心里却有点儿害怕,对部下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的结果,却没有占卜和齐军作战的结果。”荀瑶下令撤军,同时派使者去齐军阵营拜见陈成子。使者见到陈成子,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这一族,是从陈国分出来的,而郑国导致了陈国的灭亡。所以,我国国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问您是否在为陈国的灭亡而忧愁。”

陈成子听了晋国使者的话,知道这是荀瑶故意编造出来的说辞。他很生气地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荀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活得长久吗?”

送走使者,有个名叫荀寅的人向陈成子报告说:“我听一个从晋军军营里来的人说,晋军准备派出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赶尽杀绝。”陈成子听了报告,严肃地对他说:“我们的国君出发前命令我:‘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兵,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便真的派出多达一千辆的战车,我们也不能逃避不迎战。回国以后,我要把你长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报告给国君。”荀寅后悔地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总是得不到信任,还总要逃亡在外的原因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发生、过程和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然后才会考虑向上报告。如今我对这三方面都不清楚,就盲目向上报告,怎么能不碰壁呢?”

没过几天,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领齐国军队回国了。

释义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三不知,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都不知道。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一厢情愿

从前,有个农家青年去京城游玩,偶然见到了美貌非凡的公主。从此,公主的一颦一笑停留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回家之后就得了相思病,每天茶不思、饭不想,日益消瘦下去。他的亲戚朋友赶紧来探望他,还请医生来为他看病。可是,医生也查不出病因,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亲友们想,莫非他是害了心病?于是就问他为何整天魂不守舍。青年说:“我的魂魄已经跟随公主去了,如果娶不到公主,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亲友们听后无计可施。公主花容月貌,身份尊贵,怎么会看上这个青年呢?他们为了安慰青年,便好意骗他说:“我们会帮助你的,你不要难过了。我们马上派人去京城,向皇上提亲,皇上会考虑把公主嫁给你的。”

青年非常开心,信以为真,赶忙说:“你们快去吧,要是去迟了,会有其他人向皇上提亲,而公主是要嫁给我的。”之后,青年在兴奋中等待着,慢慢地也能吃点儿东西了,病也渐渐有了起色。

青年天天在村口等着去京城的人带来好消息。过了些日子,亲友们又来看他。他着急地问:“公主有没有答应嫁给我?我等得好辛苦哇!”亲友们看实在瞒不过去,就说:“我们派去的人带来口信,说公主不肯答应嫁给你,要你去寻觅他人。”

青年听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公主关心自己,难过的是公主没有答应他的求婚。最后,他说:“公主一定不知道我是谁,如果公主见到我本人,她一定会答应嫁给我,做我的妻子的。”

这位青年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自己和公主是否门当户对,只是妄想公主会嫁给他。大家一定可以猜想到这位青年一厢情愿的结果是什么了。

释义 处理有关彼此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而不考虑另一方是否愿意。

出处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

一蟹不如一蟹

从前有个人叫艾子,他非常渴望去看看大海的壮美景观。经过长途跋涉,有一天他终于走到了海边。阳光下的海面瑰丽壮观,艾子激动不已,盯着大海总觉得看不够。远处驶来几艘渔船,渔船靠上岸,渔民把渔网散开,捡起各种海鲜。艾子好奇地凑过去,想看看渔民有多少收获,突然见到一种身子又圆又扁而且有很多条腿的动物,每只重一斤左右。他指着那动物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几个渔民大笑起来,其中一个渔民回答说:“这你都不认识?这是蝤蛑,又叫梭子蟹。”

“这梭子蟹看起来真可怕,能吃吗?”艾子又问道。

“当然能吃,这种蟹脂膏肥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渔民边说边咂嘴。

没过几天,艾子见到一种长得很像梭子蟹的动物,它们身子也是又扁又圆,同样长着许多脚,但形体比梭子蟹要小些,行动似乎也迟缓一些。他捉了一只,拿着去问渔夫。

艾子问:“这也是梭子蟹吗?看起来挺像的。”

渔夫心想:“这人真没见识,连螃蟹也不认识。”不过还是耐心地回答:“这不是梭子蟹,这是螃蟹,它生长在淡水里,而梭子蟹生长在海水里。”

又过了些日子,艾子居然发现一种长相似螃蟹,可是比螃蟹要小得多的蟹。它们的螯足没毛,步足有毛,壳和铜钱差不多大小。

“这还是蟹吗?”艾子问当地人。

一个老人说:“这是蟛蜞,也是一种蟹,它们多栖息于江河堤岸、沟渠等处的洞穴中。”

艾子不觉感叹道:“唉,为什么一蟹不如一蟹呢!”

释义 比喻一个比一个差。

出处 北宋·苏轼《艾子杂说》。

一叶蔽目

从前,楚地住着个穷书生。他很迂腐,不出去找事做,整天想着怎么靠歪门邪道发财。家中一切开销都来自妻子帮人浆洗、缝补衣物的工钱,一家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坐在家中读《淮南子》,读到了“螳螂捕蝉”这一段。书中说螳螂伺机捕蝉时,为了不让蝉发现,常躲在树叶后面。树叶能起到遮蔽作用,螳螂能轻而易举地捕获蝉。

读完这个故事,书生心生一计:螳螂用树叶遮蔽身体不让蝉发现,那我也可以用遮蔽螳螂身体的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那样别人就看不见我了,那样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集市上拿别人的东西了。

于是,他去树林里寻找遮蔽螳螂的树叶。他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一只螳螂躲藏在树叶的后面,正打算对一只大声鸣叫的蝉发动进攻。他轻轻地走过去,连忙摘下那片树叶,却不小心摔了一跤,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之中了。

书生赶紧蹲下,去找那片树叶。可地上落满了树叶,片片都很相似,他也分辨不出哪片才是螳螂藏身的树叶。他索性把上衣脱了,将一堆树叶兜进衣服里带回家。

书生回到家中悄悄关起大门,喊来妻子看他捡到的宝贝。妻子很诧异地问道:“你的宝贝就是这堆树叶?”书生兴奋地说:“你还不了解树叶的神奇之处,等一下就知道了。”

他拿起一片树叶挡在自己的眼前,问妻子:“你能不能看见我?”刚开始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拿起不同的树叶试着遮在眼前,并问妻子是否看得见他。妻子被他问烦了,心想:如果我一直回答“看得见”,他就会一直问下去。于是便回答说:“这片树叶能遮住你,我看不见你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片叶子就是那片螳螂藏身的“神叶”。他赶紧把这片叶子收好,躺在床上做起了发财梦。

第二天一早,书生就带上这片树叶来到集市。他一只手拿着树叶遮在自己眼前,另一只手去拿商贩的货物。他拿了货物后正准备转身走人,却被商贩抓住送到了官府。

到了县衙,县官让穷书生老实交代为何要私自拿别人的物品。穷书生就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县官一听案情始末,早笑得前仰后合了,他没有想到这个穷书生竟愚钝迂腐到了这种地步,真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哪!

释义 比喻被局部、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不能认清事物的全局或本质。

出处 《鹖冠子·天则》。

同类推荐
  • 功夫派5:进入功夫宝典

    功夫派5:进入功夫宝典

    因遭政变,南部大陆泽之国太子敖天欲去功夫城面见武圣求援,偶遇三小侠同行。武圣正与乔伊进行终极对抗,小侠们与敖天在混战中被吸入乔伊夺取的功夫宝典。他们在宝典里历经磨炼,在心智和武艺上都有不少收获。
  • 小时候的秘密:魔法同桌东尼兔

    小时候的秘密:魔法同桌东尼兔

    有一天,神秘的媚媚村里来了一位更神秘的人物——东尼兔!东尼兔是一只戴着黑色礼帽会说话的兔子,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他来媚媚村的目的是什么。直到有一天,媚媚猫发现东尼兔居然有魔法,媚媚村几百年来的平静突然被打破了,媚媚鱼的家里跑出了一只全身粘满树叶的怪物、媚媚鼠的书包里莫名奇妙多了一个能实现愿望的笔记本、媚媚兔的衣柜里出现了一条穿上就能让所有人夸奖的漂亮裙子……这一切究竟是不是与会魔法的东尼兔有关,东尼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 含谜智力故事·科学

    含谜智力故事·科学

    于启斋编著的《含谜智力故事(科学)》介绍了大量与科学有关的新奇含谜智力故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人体、天文、地理等相关知识。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不同知识领域带来的乐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含谜智力故事(科学)》语言幽默风趣,故事性强,适合少年朋友阅读。
  •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多彩禽鸟观赏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多彩禽鸟观赏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 阿尔法R星的蓝色海洋

    阿尔法R星的蓝色海洋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陆杨的短篇小说集,主要涉及科幻小说和校园侦探小说,前者包括《阿尔法R星的蓝色海洋》、《“夸父”追日》、《康纳的噩梦》、《外星沙漏》、《人工智能狂想曲》等故事,后者有《校园魅影》、《神秘看门人》、《双面同学》等。
热门推荐
  • 也许生活就这样

    也许生活就这样

    我走过的人间百态,我走过的平凡又无奈的人生。
  • 北辰溪,等我来追你

    北辰溪,等我来追你

    北辰溪在一次实验失败后意外穿越,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血脉的封存。深夜意外附身,她到底是谁?他深夜之吻,却不曾出现,玩弄她于股掌之间到头言爱“你也配吗?”北辰溪甩袖离去,只留他一人独看山棱。
  • 海贼王之暗影神国

    海贼王之暗影神国

    一个宅男的灵魂、一个破损的神国、外加一个影影果实……这三个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因缘巧合下合在了一起,造就了一个开着金手指在海贼世界横冲直撞的外挂男……可惜,这个外挂男养成计划还是未进行时版……现在这位可怜的“外挂男”老兄不得不得穿着一身酒保服,守着这个名为“鬼泣”的酒吧,傻傻的幻想着自己以后开挂虐人的场景!“上辈子没装的X,这辈子一定要都装回来!老子发誓!”虽然顶着一副文绉绉的外貌,但骨子里一身流氓气的某宅咬牙切齿的说道。============================================PS:这就是一个外挂男满世界装X,外带被一盆盆狗血淋的满地找牙的小白故事……
  • 系统带我去斗罗

    系统带我去斗罗

    林天从小就是孤儿,一次他知道了到了他的父母是谁,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火花?
  • 网游之大神豪系统

    网游之大神豪系统

    这又是一个开挂的少年……无限金币,妈妈再也不为我没钱买装备而担心了。无限王者勋章,时装、宠物、品级调整器,想买啥买啥。无限灵魂币,灵魂不够强,属性不够壮,来吧,500灵魂币一次的锻体,一天三次,强到没朋友。游戏里玩得不爽?没关系,这款游戏金币与现实流通,现实中,咱也是神豪一枚!
  • 怎么会遇到他

    怎么会遇到他

    他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二次遇见你。”
  • 末日之死亡逃生

    末日之死亡逃生

    2030年,科学家爱德森·华士尔成功研发出抗癌针剂,但正是如此,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灾难——丧尸危机。人性泯灭,道德败坏,法律已成为垃圾。这场灾难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在末世,谁将主宰天下!
  • 人海孤旅

    人海孤旅

    本故事写的是若梅为了心中的爱好来到北京,为了生存变成找工作达人,做所有的事都是希望能离梦想更进一步,身边不乏追求她的人,但她心里只想着怎么实现她的梦想,每天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之间挣扎;却始终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渐渐的把自己混入大龄女青年的行列,在北漂和大龄双重压力下,她感觉自己形单影只,生活压力和生存压力让她透不过气来。她与岳宁相遇,最终住在一起,仅仅是为了结束孤单
  • 半泽直树(全4册)

    半泽直树(全4册)

    1.欢迎来到人生修罗场!你敢大声说出自己很爱钱吗?一本关于钱和梦想的现实小说。2.江户川乱步奖、吉川英治奖、直木奖获奖,继东野圭吾之后又一个三冠王——池井户润的作品。3.首次授权中文简体版权!作者池井户润为中文版倾情做序!4.豆瓣评分9.2、近16w人参评的风靡亚洲的现象级日剧——《半泽直树》的原作小说系列第一本!翻开第1页,你觉得这是一本青春成长小说。翻到第40页,你会感觉这是一本狗血职场小说。翻到第250页,你会觉得这是一本推理小说。翻到第300本,你会觉得这是一套升级打怪的热血小说。翻完第1本,你会觉得——这就是现实!翻完第2本,你会觉得——太特么现实了!!翻完第3本,你会觉得——这就是我,一直被虐,一直不死心!翻完第4本,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人生……
  • 哨位旁的那棵枇杷树

    哨位旁的那棵枇杷树

    本书收录蔡扶欣:热血化干城、邹自国:热血与忠诚、黄健:大山一样的情怀、戴照平:热血铸军魂、郑玲:用爱撑起半边天、钱队长治鼾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