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9900000026

第26章 冷血的杀手,温情的母亲

远行(十一月十五日)

记得多年前,也是初雪。我看到一只蝉,正从蝉蜕里出来,颤悠悠地伸展它的翅膀。

今天下了第一场雪。

起初,飘小小的雪花,渐渐变大、变厚,成为一团团的雪絮。

这叫“湿雪”。因为气温刚好在冰点,雪冻得不很结实,像是湿湿的刨冰,随时会融解。但是这种雪也特别黏,一团团地挂在窗玻璃、树梢和朽叶之间。

霜叶还没落尽,原本高高的树梢,挂上雪花,因为沉重,而一一垂向地面。有红、有黄、有白,加上湿雪使叶片亮亮的、树干黑黑的,真是美极了!

我特别把派蒂的罐子带到外面,放在厚厚的雪地上。对她说:“你是第一只能见到雪的螳螂。”想想,又改口说,“你是第一只能遇到风雪,还活得好好的螳螂。”说完,为她拍了张照片,赶紧抱进屋内。

不知外面有多少虫子,原本还撑着最后一口气,这一下雪,就全死了。

记得多年前,也是初雪。我看到一只蝉,正从蝉蜕里出来,颤悠悠地伸展它的翅膀。

雪一片片下,落在它身上。没多久,它就掉下来,死了。

我园中的无花果也一样,地面上的枝子,年年冬天被冻死,春天又重新由地下发出新芽,长成近两米高的长枝,伸出三十厘米宽的大叶子,并在每个叶间长出果实。只怪春天发得晚,没成熟几个,就又进入了冬天。

人有“生不逢时”,其他生物也有;人有“壮志未酬身先死”,其他生物也一样。天地间没什么遗憾,生在北极,可能就待在冰天雪地一辈子;种子掉在贫瘠的土壤上,就注定在那里生根。除非像派蒂这样,被带入另一个世界,不再跟着世代祖先的“生命时间表”过日子。

你看,派蒂站在罐子里,举着双钳,看着外面的雪花,多么勇猛!她说不定还以为天上飞下许多白色的蝴蝶呢!

昨天台北来了电话,催我赶快上路。我已经比预定出发的日子迟了一个星期,也为此改动了几个原来的约会。

但是过去的这一个礼拜可没白过。我不但找到买蟋蟀的地方,而且抓到公螳螂,让派蒂成了婚。就一个负责的家长而言,这也真是可以“放手”的时候了。

人要远行,如同人将死。亲人变得特别亲,家也变得特别美。那“亲”与“美”,是因为你“即将失去”,是因为你“舍不得”。

今年的秋天,我过得很满足,从来不曾这样丰富,也难得和小女儿有这么多“共事”的机会。

派蒂使我们有了共同的焦点。过去我教她写字、画画,都是规律平淡的。但是照顾派蒂不一样,那是一种情感、责任和负担。

我对走后的事情,也都有了安排。

太太同意按时为派蒂买虫,女儿愿意帮我观察派蒂的生活。

从抓到派蒂的那天,我就开始做记录,并且前前后后拍了几百张照片。这是我的兴趣,拿着望远镜看鸟,用放大镜看虫,切开花看组织,到树林里捡鸟毛,到海边捞小鱼。

做这些事,使我能由小见大,悟出许多自然界的“理”,也使我能用这种时间冥想,增加自己的灵感。女儿显然继承了我的个性,每天用她仅有的几个英文单词,写下她对派蒂的感觉。

“爹地不能看她生蛋了。”我对女儿说,“由你代替爹地看,要写下来哪一天,生下什么样的蛋哟!”

女儿不断点头。老婆则说她会把女儿的日记传真到台北。

过去我在台北,打电话回家,总要问问家里的花草长得如何,现在又多了一件关心的事。

人很妙,在这里会挂念着那里;真到了那里,又会想着这里。人活着会操心死了之后去何处;不知死了之后,是操心今生的亲人,还是操心自己下一世将会怎样。

不知派蒂会不会担心她的孩子,大概没有一只螳螂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孵化,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如同一个冷冻的“受精卵”,在双亲死去多年,被“代母”生下来。

记得到佛罗里达州迪斯尼的未来世界(EPCOTCenter),曾经在“土地馆”看过一棵巨大无比的番茄树。据说在特别的照顾下,能不断结果,而且已经结了好几年。

我当时就想,我园子里的番茄一入秋,就黄了叶子,原以为那是它的生命到头了;现在才知道,好的照顾、好的营养,能延长几倍的生命。

自从养了派蒂,我也有个想法——

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何不以螳螂做实验,如果我给她特别的照顾,甚至特别的训练,由我再造一个自然的环境给她生活,她会不会活得长许多?

这两个半月来,我也曾和女儿一起,带派蒂到海边看海鸟、看海上的落日。有一次还带她去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看橱窗里的各种昆虫标本。今天,她则看到生平第一场雪,相信未来还能看到更多。

她的未来有多久,我不知道。只知她产完卵,就会死了。

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我养“蚕宝宝”,每天放学,不做功课,先四处找桑叶,洗一洗,再擦干了喂蚕。当蚕宝宝蜕皮前,它不吃,我会守在旁边操心,以为它生了病。在它长得最大最胖、最令我高兴的时候,却又开始泛黄、变得透明。

然后,它吐了丝、结了茧。

当我耐心地等它破茧而出,变成蛾子,却又得面对它的死亡。

养“一年生”的小昆虫,比养其他小动物,更能领悟生命更替的道理。

我想这次我走,恐怕没几天,就会接到消息——“派蒂生了蛋。”接着是——“派蒂死掉了。”

我想当我回来,面对的将是她的罐子,和里面的卵。

我想我的女儿也会像我小时候一样,从派蒂的身上学到许多道理。

生命是圆的,但从不圆满!

天杀(十二月十五日)

我发现这宇宙间最大的杀戮者,竟然是“生我、育我、覆我、载我”的“天”!

一转眼,回到台北已经一个月了。每隔几天,老婆就会传来女儿的日记。以前在纽约看她的日记没什么意思,一方面因为才小学一年级,写不出几个字,一方面由于事情都在眼前发生,她写的当然不如见到的真实。

但是现在,身处地球的另一边,小丫头的片纸只字,突然变得多彩多姿。有时候只是一句话,还带几个拼错的单词,半读半猜,反而像看诗,有许多想象的空间。

也有时不太看得懂,或看懂了却不敢相信,于是打电话问女儿,更能发现许多过去没注意的事。

譬如十二月七日,她写她喂派蒂喝水。我吓一跳,没想到她那么大胆。当我在纽约时,小丫头虽然号称派蒂是她的宠物,却不太敢碰,有一次派蒂爬出来,她还吓得哇哇大叫。

不知从何时起,她居然敢拉开罐子上的纱布,再用鸭嘴笔蘸水,伸到派蒂的嘴边,耐心地看着派蒂喝。

她不再怕派蒂了。不怕的原因,是由于我走了,她必须承担照顾的责任,于是由硬着头皮干,到与派蒂熟稔。她不再嫌派蒂脏,如同有些人能跟自己的狗亲吻,在外人看来恶心又肮脏的事,对宠物的主人而言,却是理所当然。

只有去接触,才会同情;只有去奉献,才会爱恋。而当你付出爱之后,与对方的距离就会愈缩愈短,甚至使对方成为你的一部分。

宠物跟人也是一种“缘”。我有一个朋友,向来讨厌猫,也天生对猫敏感,甚至有猫的人家她都不去。可是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一只没睁眼的小乳猫趴在她家的台阶上喵喵叫。天冷,她的同情心使她不得不把小猫抱进家,放在车房一角的纸盒里,又丢点食物给小猫吃。

小猫不会吃,一动也不动。她实在看不过去,只好弄了些牛奶,用勺子喂,由每天下班喂,到出门前也喂。小猫愈长愈大,渐渐走出盒子,走出车房,走进客厅,走进她的卧室。

这个讨厌猫的女人,后来天天红着鼻子上班,每周去打过敏针,因为——她的猫天天跟她睡一个被窝。

缘,真是太妙了。只因为“见面”,就有了“三分情”;只因为一个弃婴放在门口,就可能在生命中多了一个孩子;只因为我碰上你,照顾你,就爱你,爱一辈子。

我相信女儿已经一点都不怕派蒂,派蒂已真正成为她的宠物。

果然,十二月十三日,小丫头写道:

“我的螳螂起初不认识我,但是现在我想她已经认识我了。”

她也不再怕蟋蟀,而开始自己去瓶里抓来喂派蒂。十二月十一日,她在日记里写:

“上个星期六,我喂宠物派蒂吃那些蟋蟀。当我弹琴的时候,那些蟋蟀很高兴地唱歌。”

她的这段日记让我十分疑惑。她是先把蟋蟀丢下去,派蒂没立刻吃,于是蟋蟀听她弹琴,高兴地唱歌?还是那些爱听她弹琴唱歌的蟋蟀,被她拿去喂了派蒂?

在小孩的心中,是不是也有“爱的排行榜”?

当他们的宠物猫咪,吃掉了宠物小白鼠,他们会不会伤心?抑或因为比较爱猫,也就能在“权衡”之后,比较释怀?

大人何尝不如此?每个人就算不承认,心里也都有那么一个天平。母亲在一个儿子杀死另一个儿子之后,会护着凶手,因为那样才免得失去两个儿子。父母在逃难的紧要关头,一群孩子只能带一个时,可能选那最小的,因为最小的孩子最没有谋生的能力,又最容易抱着跑。他们也可能选儿子,因为在古老的观念里,儿子是传宗接代的香火。

从小到大,我们由选食物,挑大的、甜的,到选玩具,挑好的、贵的,到选伴侣,挑合得来的、有才貌的,到选房子、选孩子……

本来天生一百零六比一百的男女比例,在这选择下,可能翻了过来。

为什么绒毛膜取样、羊水穿刺那么普遍?为什么做“天使”接生的人,也要做“魔鬼”杀生?同样一张妇产科的手术台,可能是报喜,也可能是报丧的地方。

因为选!因为未婚妈妈要选自己的前途,已婚妈妈要选自己的自由,或让其他孩子活得更好。

“选”的反面是“不选”;不选的同义词是“放弃”。所幸那些被前一位顾客放弃的水果,常被下一位顾客选去。那被我女儿选择放弃,而丢下去的蟋蟀,总被派蒂选择,抓起来吃掉。甚至那些被堕胎的胚胎,都会被人买去,用来治帕金森症,或制成美容的面霜。

每一个“不道德”,都可以穿上“道德”的外衣。每个“杀”,都可以有神圣的借口。

只是我想,这世上是不是有两全其美的事?最起码,应该想办法,将悲剧降到最低。最少的悲剧,就是最大的喜剧。

女儿在十二月五日的日记里写:“我的虫(螳螂)很凶。我给她五只虫,她吃了两只,她同时咬掉(另外)三只的头。”

这段日记也使我很惊讶。我过去只认为螳螂是因为体内有某种荷尔蒙,使它不知饱,而不断地吃。当派蒂杀死外来的母螳螂,而没吃下去的时候,我则想“那杀,是因为战斗的结果”。

而今由这篇日记却发现,派蒂不一定是为吃而杀。蟋蟀不会飞,从来不像马蜂那样干扰派蒂,它们躲在罐底的尸堆里,一点都不造成威胁,派蒂为什么要杀它们呢?

为吃而杀的杀,还情有可原;不为吃,也不为保护物种,或平衡生态而杀,则是一种罪恶。

同样的道理,对于那为了救丈夫的帕金森症,而设法怀胎,再堕胎,用胎儿的脑组织为丈夫治病,在我认为,更与“预谋杀人”没什么差异!

当然,你骂她是“为杀而生”的同时,她也可以辩说“这是为生而杀”——为了她丈夫的生而杀!

每个战争和每次屠宰,都是“为生而杀”。

每个繁殖的牧场,都是“为杀而生”。

甚至可以说,每个生物都在为生而杀,为杀而生。他们要活下去,所以杀;他们要与“总有一天会杀他们的上天”对抗,既然打不过,必须死,只好不断地生。

想到后来,我发现这宇宙间最大的杀戮者,竟然是“生我、育我、覆我、载我”的“天”!

分娩(十二月二十日)

似乎用这恶心的螳螂卵,磨粉煎汤,喝下去,能够“补阴虚、通小便、治梦遗”,也治“咽喉肿痛”和“小儿夜尿”。

派蒂生产了!没生在我为她摆设的树枝上,却生在罐口的纱布上。

早晨老婆打电话来,说派蒂这阵子一直扭动她的屁股,大概因为找不到好的“产房”,而没生。昨天实在憋不住了,终于爬到纱布上,生了一大团褐色的东西。

她也传真了女儿的日记,上面写着:

“我的螳螂昨天下了一个蛋,我不知道她会不会死。那蛋看来好恶心。”

她的老师搜勃太太(ShellySobel)则加了一行评语,说:

“她如果下了一个蛋,那蛋说不定会孵化。”

女儿和她的老师都错了。我虽然没看到蛋,但由各种书里,早知道螳螂的蛋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团的“卵囊”。干了之后,像是一块橡胶,即使经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也不会死。

那卵囊里可以容纳多达两百颗蛋,外面虽然看起来像是一块密封的东西,里面其实有一条条的空隙,以备将来小螳螂孵化的时候,能够顺着“通道”往外爬。

对于螳螂卵的观察,我不能不佩服前人,古书上说:“(螳螂)深秋乳子,做房粘着枝上,即‘螵蛸’也。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

他所说的“有隔房”,就是讲那“通道”。至于“螵蛸”,则是指“螳螂的卵块”。我相信古人有那么细的观察,是因为他们总能接触。至于接触的原因,则是因为螵蛸是一种中药。

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螳螂卵说得真玄,甚至称为“肝肾命门药也”。各种其他的中国医药书籍,也十分推崇,似乎用这恶心的螳螂卵,磨粉煎汤,喝下去,能够“补阴虚、通小便、治梦遗”,也治“咽喉肿痛”和“小儿夜尿”。说得更玄一点,则是“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补心气”,看起来简直像是肾亏专科的广告词。

于是我想,会不会平常我们去看中医,喝下的汤药里,常有这螳螂蛋呢?幸亏古人聪明,不称它“螳螂蛋”,而说是“螵蛸”。买药的人,只以为那是一味药材,不去想原来是什么东西,也就心安理得地吃下去。否则,只怕还没吃,已经造成“心神不安”了。

其实这世间许多东西,如果问出处,都能吓人一跳。甚至女人的化妆品,也可能是用昆虫制成。

红色的颜料,常是用产自阿拉伯的一种胭脂虫磨成的。

那些闪闪发亮的眼影,常是用蝴蝶翅膀上的粉末制成。

愈是从自然生物取材的东西,愈恶心,也愈不伤人。如同用牛粪浇灌的蔬菜,而今成了“宝贝”;在山野里跑来跑去,吃蚯蚓、蜈蚣的“放山鸡”,更是桌上的珍馐;河沟里可怕的血吸虫,成为医疗上最佳的“去瘀、通血愈合器”。

宇宙非常奇妙。人参上火,人参头降火;莲子上火、莲心降火;椰子肉上火,椰子水去火。一种植物的本身,就能造成平衡。

此外,生在热带的椰子,应该“性热”,它的水反而最寒;生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应该“性燥”,它的花反而清凉。植物又因为要与环境平衡,而有了不同的属性。

于是我想,古人是不是用这个道理,认为螳螂“嗜杀”,所以它的蛋能“安神、定心”?螳螂有钳子,可以钩、可以斩,于是它的蛋能“化瘀、消肿”?

这就好比传说毒蛇可以去火,犀牛角可以退烧,雪莲可以壮阳,癞蛤蟆可以治癌。所谓用“大毒”对“大解”,以“大燥”对“大寒”,用“大阴”对“大阳”,以“肃杀”对“肿胀”,用“大恐惧”对“大安心”。

这宇宙就是个天平。虚而后盈,死而后生。乐极生悲,悲极生喜。

我在电话里叮嘱老婆:

“把派蒂的蛋收好,这特别狠毒的螳螂,生出的螵蛸,必有神效。”

同类推荐
  • 巫山红叶

    巫山红叶

    长江三峡,我们的家园。千百年来,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耳鬓厮磨似乎不能再熟悉了。文人墨客关于三峡的歌赋诗词何止千百,名篇佳作,流光溢彩。然而,吟咏冬日三峡的却是不多,尤其是对三峡冬日精灵的评点和咏叹,更是凤毛麟角。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孟夏草木长

    孟夏草木长

    本书是一部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散文集,其中,《最后一吻——纪念天堂的父亲》《感谢有你》,以真挚的笔触书写了感人的亲情;《庄稼人的爱心情结》《母亲的四个想不到》等文章,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农民们善良、纯朴、热心的美好品质;《那个纺线的年月》《赶时髦》等文章,生动幽默地描写了乡村生活的趣事。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趣味盎然,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优美动人的农村生活画卷,文笔朴实清新,在十余万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将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适合社会大众阅读。
  • 夜空中最亮的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

    本书是“秦朔朋友圈”的第一本精选集。“秦朔朋友圈”的作者都是财经领域、投资领域的资深记者、编辑和相关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从60后到90后。本书精选了36位作者的62篇文章,其中包括了不少10万+高点击量的文章。对商业文明的思考是本书的主线。更具体地说,本书稿表达出的鲜明主题是:如何在当今异常汹涌的商业洪流中追求笃定的内心、丰富的生活、精致的人生,如何在身处逆境、人生低谷中保持乐观豁达、积极上进、独立思考,并呼唤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关注和建设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新商业文明。
  • 一个女人的梦

    一个女人的梦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热门推荐
  • 异世风光特烦恼

    异世风光特烦恼

    相传伏羲乃华夏文明始祖,女娲亦是创造了华夏人类。异世大陆与现在世界有何联系?空间之门为谁而开?看风姓青年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入葬世

    入葬世

    天地之大,化为五界,五方之地天乾之地,斑驳古剑震天穹地坤之地,古迹罗盘守玄黄天灵之地,九天圣塔化乾坤灵兽之地,万界妖珠吞混沌冥界之地,鬼神魔图弑生魂万火之术的掌控者,本该执掌一方神殿,却为之舍得万火焚染苍穹,震得一方天地妥协;九天星辰的天星者,本该潇洒的一生,却甘尽世间之人的质疑,为之扭转星阁轨迹,改变岁月界河;墨天古族一兄一妹,本该是古族万载来最有天赋的少主与圣女,却为之力破四界,化身成魔;石城走出的一位少年,幸得男主恩情,内心宛如磐石坚定,为之建立足以名震四界之地的石境,石主盛名而起;灵族葬世,凌轩入世,四方生灵,勾心斗角,一场巨大的阴谋正式展开邪族太子,该如何展现他的一生命运,神秘之地,他是否能够携天地之力,与之为战...
  • 疯狂的小小程序员

    疯狂的小小程序员

    疯狂的小小程序员是一本推荐阅读的程序员职业生涯中必备启蒙小说主人公:小贱程序员之独闯江湖
  • 墨世浮

    墨世浮

    一指天下动,摘星唾手得。若为百姓故,两者都不得。书山有径勤非路,墨世浮沉理为空。空非空,理不理。空是空,理非理。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如来喂鹰不可取,明哲保身非儒道。道可道,非常道。路见不平,拔刀笑!
  • 我的那年

    我的那年

    让我思虑万千的那一年让我不再单纯的那一年
  • 魔破天

    魔破天

    亘古以来,世间万物,遵行其法则存在,以魔重生,只为灭天;万载轮回始无终;转世之躯,能负天地源力?仓皇岁月,无数生灵;看一个落魄势力的唯一传人,如何解除千年封印,扭转浩瀚乾坤!以道破苍天!【新书不易,但是更新绝对不少,推荐收藏,望君支持!】
  • 能力不错归我了

    能力不错归我了

    原本只想当个二世祖混吃等死,怎奈遭人暗算成了替罪羊?以试炼场为起始,脚踏天才们的枯骨,以一介废能力登临王位。域外天魔之魂,搅乱世界风云。
  • 末日之猎手

    末日之猎手

    王旭末世是一个小小的猎手,在经历了末日三年的挣扎被自己给作死了。重生在末日前,看一个猎手的末日生存
  • 无稽录

    无稽录

    一朝梦醒,前尘尽忘。祸乱四起,初心难辨。迷雾之中,她一路求索,随心而动。但当记忆涌来,爱恨之下,她又该如何自我救赎?“少时一生最心动,如今想来,甚荒唐...”-----------故事的最后,四周的嘈杂褪下声音和颜色,她只看见他轻飘飘的退了几步,还来不及说什么,山顶的结界先一步轰然崩裂,凌冽风霜呼啸而来。她隔着漫天飞雪,已听不清他的声音,却见他唇口张合,微弱却又坚定的,直直撞进她的眼里、心里。“沐无名的一生很短,但我希望,沐流光的一生可以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