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8800000002

第2章 序章

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一词在古文中的解释是“经世济世”“经纶济世”“经世济民”为主要含义的。能做到“经济”二字的人必须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退敌。

然而,作为汉语的“经济”以及“经济学”这两个词,并非中国人的原创。它们起源于日本,100多年前才传入中国。

“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69~399年间的古希腊,古希腊语是“οικονομ?α”,οικο?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习惯的意思。因此,其本来含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

历史走到19世纪末的时候,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于是开始学习西方。而此时在日本,日本人已掀起工业革命浪潮,接受、吸收、宣传西方文化,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其中将“economy”一词译为“经济”,他们认为,这两个汉字恰好可以表达英文原词的本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语的“经济”一词的发明者,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最早使用“经济学”(法文)这个词的,是法国人蒙克莱田(1575~1621),1615年他写了一本书——《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的英文是“economics”。1867年,日本人神田孝平把英文的“economics”翻译成三个汉字:经济学。

其实我国的知识分子也较早就接触到“economics”这个词,如梁启超先生和严复先生,他们将其翻译成“计学”或“生计学”,也就是“家计之学”,不过这个译法没有被后人认可。

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和“经济学”,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日两国文化和人员交流,从日本传到中国的。

经济学这门学问,可以说是当今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现代意义上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公认的是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1901年严复先生就将其译成中文。

发展到如今,经济学无疑是当今的显学,甚至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研究涉足的范围超过了经济问题本身,而侵占了其他学科的领地。在大学里,经济类专业是最热门的,非高分者不能进。如果大学期间没有机会读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再也不能错过,于是跨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成为大学的一道风景。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尽是财经新闻、股票行情;经济学家们经常被邀为政府的座上宾,对国家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那么,经济学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经济学主要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是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既定的经济资源如何被有效率地分配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上。在市场经济中,众多的生产者生产着种类繁多的商品,是市场价格引导着资源配置方向,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由于市场供求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力量,因此,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当然,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也要重视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

作为一门解释社会现实的学问,经济学主要来源于生活。它的核心理论也不复杂,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勤加实践,普通人一样可以成为经济学高手。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这个解释可能让部分人觉得抽象,难以理解,事实上,经济学并不复杂。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往大了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济学,往小了说,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离不开经济学。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就是不断地用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各种各样的需求则来自于人的欲望。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需要也是从低到高依次实现。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首先满足最基本的欲望,然后才会去追求其他的欲望。因此,欲望的最显著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结束。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它总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的无限欲望而言,资源量是不足的,于是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稀缺”。这里所说的稀缺不是指资源的绝对量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欲望的有限性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比如说穷国政府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方面而争论不休时,富国政府也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而发愁;当穷人为工作的薪水少而担心时,富人虽有金钱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其实,这些都是稀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那该怎么办?

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增加资源的总量,以此来满足人的欲望,从而缓解稀缺。但是毕竟欲望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得到满足,至少是暂时不能满足。这就是选择的过程。

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是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是亏损倒闭。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绝对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平稳发展,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

总之,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它要解决任何一个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选择或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这一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思想。

重商主义原指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不少宣扬重商主义思想的著作。重商主义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通过出超才能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应运而生了。

经济学的第一阶段是古典经济学。

所谓古典经济学,核心的一点是强调,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就是亚当·斯密。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做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并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扣除。

斯密之后,1817年,英国人大卫·李嘉图(1772~1823)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开创了经济学的演绎法,把经济学的分析引领到科学轨道。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他还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比较优势原理。

李嘉图虽然只活到51岁,但是成就不凡,是公认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值得—提的是,李嘉图是“理论与实惠”相结合的典范,25岁时他就靠炒股票赚了200万英镑。

经济学的第二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经济学发生了一场革命,史称“边际革命”,微积分方法被引进经济学,边际革命论者强调,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客观的劳动,而是主观的边际效用。有关边际革命的代表作有《纯粹经济学要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国民经济学原理》。

价值到底是古典经济学所说的由劳动决定,还是边际革命者强调的由边际效用决定?经济学处于分裂的状态。

1890年.英国经济学大师马歇尔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他兼收并蓄,以折中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在他看来,商品的价格(价值),既取决于劳动等客观因素,即供给,同时,也取决于效用等主观因素,即需求。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也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比如马寅初先生那时学的主要就是这本书。

经济学的第三阶段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936年,马歇尔的嫡传弟子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解释了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9年“大萧条”的原因。此后,经济学就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和。从其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直是经济学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滞胀”,即通胀和经济停滞共存,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凯恩斯也曾经炒股票给剑桥大学赚了100万英镑。

经济学的第四阶段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到目前。

这一阶段,经济学流派纷呈,百家争鸣。不过大体可以分为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支持的流派主要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剑桥学派。

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即新古典综合派。他们既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市场的作用是基本的,又承认市场有时候有缺陷,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

这一派代表人物很多,最杰出的是保罗·萨缪尔森,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0年)的美国人,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他的《经济学》教科书从1948年第一版到今天,都是全球流行的教材。

2.新剑桥学派。其主要人物在剑桥大学,基本观点和新古典综合派大同小异,主要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夫人,她曾经访问过中国。罗宾逊夫人的代表作是《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主要有货币主义和新奥地利学派。

1.货币主义。领袖是弗里德曼,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自由主义的大师,强烈反对国家干预。弗里德曼多次访问中国,2006年,他的去世震惊了世界。弗里德曼的名著包括《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等。

2.新奥地利学派。以哈耶克等为代表,反对国家干预,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反对计划经济。哈耶克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的论战中输给凯恩斯。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享誉世界的自由主义大师,除了经济学,他在法学和政治学领域也有突出成就。哈耶克的代表作有《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等。

各种不同的经济学派,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经济解答。如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指责说,危机是对自由市场过度迷信,缺少监管的结果,美国和中国、欧洲国家纷纷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以图摆脱危机的影响,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但是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危机并非市场之过,而是市场作用的方式,是正常的周期性调整,政府只会让衰退拖延。

经济学发展到如今,各类经济学派林立,经济学处于战国时代。所以,有人开玩笑说,10个经济学家,可能有11种意见,根本统一不起来。但是,经济学家们对于市场的作用,观点是高度一致的。比如,所有的经济学京都主张自由贸易,他们的分歧只在于对宏观问题的视角有差异罢了。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是因为经济学有一套自己的看问题、看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认识了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提高了人类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当一般人仅仅看到经济中各种问题的现象时,经济学家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因为只有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经济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经济学的原因。

虽然经济学不可能为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能教会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提供的方法、工具、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经济生活中,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几乎任何成本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我们都是理性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获得多少收益。而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于收益,一般都是不会去做的。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在做事前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但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为了获取自身最大的收益,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来看看经济学是怎样思考问题的。

历史上的道光皇帝非常俭朴,一次他的裤子破了一块,他让内务府打上补丁接着穿。后来裤子补好了,道光皇帝便问花了多少钱,回答说:一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很吃惊,问为什么这么贵,内务府官员回答:湖绉制的布料不太好找,并且很难找到花头刚好能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么贵。道光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

其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补一条裤子要花一千两银子,还不如花几十两银子买条新的;另一个层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皇帝穿补过的裤子,这种尝到节俭的精神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主要是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去思考,做什么事情都要区分为“划算”与“不划算”,这就是“理性”!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为大家所知悉,愚公移山的精神更是为毛主席所称道,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愚公移山绝对不是精明的经济学选择。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来说,挖山的成本过高,需要子子孙孙无数代的付出,收益仅仅是方便了愚公后代的出行。与搬家相比,移山显然是成本高、收益低。当然,作为一种精神,“愚公移山”代表着执著与坚持,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和经济学不能混为一谈。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说,很明显是不理性的。

人类进行理性分析不仅源于无意识,更是在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每时每处都会考虑到成本与收益问题。任何一个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具体来说,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进行理性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追求的效用是行为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由于行为者具有自利的动机,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总是蕴含着一种量入为出的计算理性,计算特性是达到经济性的必要手段。

在的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决策,而且,整个市场经济的成功也取决于每个人决策的正确性。这样,我们就要学点经济学,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

相对于现实本身来说,所有的科学都不是真事,因为科学都有自己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之下,继而推演出一系列的结论。只有做出假设,忽略掉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关注要研究的因素本身,才有助于迅速认清事情的本质。如果不做假设,同时考虑所有情况,很难取得进展。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所以也有自己的假设,经济学的假设不止一个,但是最根本的只有一个,这就是“经济人”假设。

所谓“经济人”假设,就是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每个人都要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的精辟论述。可以说,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对利益的渴望在人类行为的背后发挥着主导性、操纵性的作用。

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本能决定了人必须是利己的。经济学正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经济人,就是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功利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边沁总结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在经济学中,“利”就是指个体所获得的利益、收益,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归根结底是给人带来的效用、幸福、满足;而经济学中的“害”就是指个体所付出的代价、成本,所承受的损失、牺牲,归根结底是给人带来的负效用、欠缺、痛苦。

关于人类趋利的本性,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就曾经这样认为:医生能够在病人的伤口上吮吸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木匠造棺材的本意不是憎恶别人,而是因为他的利益在别人的死亡上。

千余年来,人们关于人性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争论焦点在人性的根源和人性的善恶问题上。但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世间所有人无不为“私”而忙碌着。“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也就是说,“私”和“利”是人们做一切事情的直接动因。

经济学认为人性并无善恶之分,经济学世界中的所有人都是经济人。在经济学世界里,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所从事一切活动的目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总结起来,所有人都是“利己”的。

显然,“经济人”都是利己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每个人为达到利己的目的,必须以利他为手段,给别人“所要的东西”,利己并不损人,否则经济交换活动难以长久维持。“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这样说。因此,利己与无私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在今天,我们仍然鄙视追求私利的人,认为追求私利的都是不义小人,那么交换将严重受阻,社会分工也不可能发达,社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改进。我们肯定追求私利是人的正当权利,并不等于肯定一切对私利的追求都是正当的,否则人间就没有什么道德禁忌了。可以这样说,以不合理的方式追求私利即为恶,以合理的方式追求利即为善。

因此,“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根基,没有“经济人”假设,就不能正确认识经济规律,也不可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要看到经济人假设只是一种人性假设。

而“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并不是说它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一切行为,这是指它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如果假设人是利己的,又假设人是利他的,经济学就不能成之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同类推荐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人一生要知道的经济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经济学全集

    本书讲述了日常生活贴近的经济学故事。内容涉及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职场经济学、成本经济学等方面。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金融研究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人民币加入SDR背景、条件、意义及影响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问题研究、货币国际化学术前沿动态研究、货币国际化与国际收支结构演进关系等。
热门推荐
  • 武侠之粹

    武侠之粹

    武学全靠想,直接就练满,何为侠之粹,九州闯一闯。
  • 人生就这样

    人生就这样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只想找一个角落安安静静过自己的生活可为什么你们总是要打破原有的平静逼我走上这条路……
  • 孤无傲

    孤无傲

    她——纯灵谷的主人,一个孤独的人,从她生下来到现在,一直在纯灵谷里。鲜为人知的她,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她不知道她是谁?也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谁?她只知道自己叫纯无心,不懂得“亲情”“友谊”这些字眼。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没有心。她也无法反驳,也许吧!正如他们所说,自己没有心。也许自己根本就没有父母,只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 绝世狂帝

    绝世狂帝

    地球黑道大哥,重生异界,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且看雷星如何功成名就,踏上绝世狂帝之路。
  • 空之纳界太玄圣者

    空之纳界太玄圣者

    一万年前有太虚尊者,一万年后又有太玄尊者,纳界尊者渐渐成多,不过,太玄无法与前者相比,太虚尊者乃纳界第一尊者,高在洋源始祖,盛于空帝,前二者无法与太虚尊者比。
  • 三小只的四叶草之夏

    三小只的四叶草之夏

    三小只与三位气质非凡的千金(偶像)的恋爱故事。初次的擦肩而过,然后的成为同桌,恋爱的种子也在心中萌发……
  • 邪王宠狂妻:恶魔五小姐

    邪王宠狂妻:恶魔五小姐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却惨遭好友残杀。她是将军府的五小姐,预言说她是凤女转世,却从小性格软弱,备受欺凌。当她变成她,凤临天下之时,唯独他在一旁笑道:“本王的眼光果然不错。”
  • 来自人类的胜利

    来自人类的胜利

    地心内核的爆炸导致地球分崩离析并穿越到神秘的未知位面。在未知的位面,人类将用怎样的方式生存下来。人类是否能够再次释放人性的光辉。我即将为人类而战!ps:多种族,多体系乱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泪黄昏

    泪黄昏

    一花一木等岁寒,一生二世待黄昏。一沙三海盼西顾,涂抹乾坤尽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