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59500000014

第14章 礼仪概述(一)

人类共同生活的习惯称习俗,习俗经长期使用统一规范以后逐渐发展为礼仪。如穿衣礼仪的形成,最初人类是赤身裸体的,为了保暖遮羞,开始以树皮、动物皮毛为衣,渐渐形成了穿衣的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穿衣,而且对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等都形成不同的礼仪规范。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礼仪规范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业更是把礼仪修养培训作为本行业上岗培训的基本内容。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礼仪修养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的重要课程。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关于礼仪的起源问题,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的传说和论述,都倾向于认为礼仪起源于远古的祭天敬神活动。郭沫若在其著作中这样论述:“大概礼之起于祖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礼仪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其起源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不同时期的礼仪,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社会意义,从奴隶社会开始,就有了原始的宗教仪式,如将兽齿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品,在去世的族人身旁撒铁矿粉并举行仪式。夏、商、周时代又逐渐完善了礼制,我国古代的《用礼》、《仪礼》、《礼记》被后人称为“礼学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深刻论述了礼仪规范,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留下了宝贵的礼仪典籍,并影响着世代炎黄子孙。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孟子主张“以德服人”,“舍生而取义”,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荀子更重视“礼”,著有《礼论》,主张“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做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提倡礼法并重,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到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逐渐意识到用精神的力量约束人们的重要性,于是礼制逐渐演变为礼仪,成了维护统治阶级地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并打上严格的等级制度烙印。封建社会董仲舒把儒家礼仪成为定制,提出了“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仪、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做)的道德礼仪标准。清朝《帝子规》中对尊敬长者要求——或饮食,或走坐,长者先,幼者后;对仪表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对仪态要求——步从容,立端五,揖深圆,拜恭敬;对禁酒要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对语言要求——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中华民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提出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普及教育的主张,用民权代替君权,争取自由、平等,废除祭孔读经,剪辫子,禁缠足,从而拉开了现代礼仪的帷幕,礼仪开始一步一步地脱去等级外衣向平民化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润滑剂,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道德礼仪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岗前职业礼仪培训,强调以“顾客为上帝”,把现代礼仪发展为当代礼仪。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树立行业新风,从开展“18岁成人宣誓仪式”到制订市民文明公约,从涉及礼仪的报刊、杂志的应运而生到讲究礼仪的图书、辞典的不断问世,礼仪教育日趋红火,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倡导“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系列的要求和精神更为礼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

二、西方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西方礼仪的起源主要有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两个源头。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西方的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类对礼仪的追求与礼仪演变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以礼待人,而且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提出了人行为的四大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亚里士多德指出,德行就是公正,他说:“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1世纪末至多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西欧时期,教育理论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一书中论及罗马帝国的教育情况,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而诗人奥维德通过诗作《爱的艺术》,告诫青年朋友不要贪杯,用餐不可狼吞虎咽。在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其经典《圣经》是其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其教义、神学、教规、礼仪等的依据。人们把它奉为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准则。在中世纪,统治阶级制定了严格而繁琐的贵族礼仪、宫廷礼仪等。例如12世纪的冰岛诗集《埃达》,就详尽地叙述了当时用餐的规矩,嘉宾贵客居上座,举杯祝酒有讲究。14至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古希腊和罗马的一些文明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意大利作家加斯梯良编著的《朝臣》,论述了从政的成功之道和礼仪规范及其重要性。尼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漠撰写的《礼貌》,着重论述了个人礼仪和进餐礼仪等,提醒人们讲究道德、清洁卫生和外表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一个人若有好的仪容,那对他的名声大有稗益,正如女王伊莎伯拉所说,‘那就好像一封永久的推荐书一样’”。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逐渐取代了封建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德国学者缅南杰斯的礼仪专著《论接待权贵和女士的礼仪,兼论女士如何对男士保持雍容态度》,其中《教育漫话》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礼仪的地位、作用以及礼仪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英国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在其《教子书》中指出:“世间最低微、最贫穷的人都期待从一个绅士身上看到良好的教养,他们有此权利,因为他们在本性上是和你相等的,并不因为教育和财富的缘故而比你低劣。同他们说话时,要非常谦虚、温和,否则,他们会以为你骄傲而憎恨你。”到了20世纪中期,礼仪也随社会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时的礼仪已不再是上层社会对遵循礼仪的繁琐要求,而是对优美举止的认可和赞赏,形成了适应社会平等关系的比较简单的礼仪规则,礼仪更注重实用、简洁和文明。礼仪的社会性越来越大,有关礼仪的书籍也层出不穷,比较著名的有法国学者让?赛尔的《西方礼节与习俗》,英国学者埃尔西?伯奇?唐纳德的《现代西方礼仪》,德国作家卡尔?斯莫卡尔的《请注意您的风度》,美国礼仪专家伊丽莎白?波斯特的《西方礼仪集萃》以及美国教育家卡耐基的《成功之路丛书》等。

今天的礼仪在继承传统礼仪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国家有国家的礼制,民族有独特的礼仪习俗,行业有行业的礼仪规范,国际上也有各国共同遵守的礼仪惯例。不少国家已把礼仪作为公民的“必修课”,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公民的礼仪意识和修养,就业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礼仪训练,才能上岗工作。由此可见,礼仪起源与发展是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

三、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在现代礼仪中,根据文化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东方礼仪、西方礼仪和******礼仪,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我国礼仪和西方礼仪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礼仪和西方礼仪都是现代礼仪的一部分,都注重人的平等性,讲求相互尊重。但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民族和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中西方礼仪也存在一些区别。

(一)中国礼仪的特点

1.谦虚含蓄,善于自制

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性格多宽厚平和、含蓄内向、忍耐力强,与人相处时谨慎行事,不喜欢张扬,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动于心,发于情,止于礼”。认为做事成功是应该的,不成功时往往会从自己开始进行自我批评。为了内部和谐,都喜欢自谦、谦让,有时候还比较客套,如受到表扬时,总要谦虚地说:“做得很不好”。精心挑选了礼品,送礼时却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收受礼品时,常常会客气推辞,接过礼品后一般不会当面拆开看。

2.强调集体利益,注重内部和谐

如举行会议,我国一般设主席台,核心领导阶层都就坐于主席台上。在聚会时,我国人们一般喜欢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以示和谐。

3.敬老爱幼,亲情至上

中国的人际关系中重视血缘和亲情,保持着“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父母在,不远游”、“叶落归根”,中国人不论身居何处,始终不忘国家,不忘家乡,不忘亲友,千方百计为国家、为家乡做出贡献。崇尚四世同堂、敬老爱幼。父母终生操劳,养育儿女,不辞辛劳。

4.问候致意,间接婉转

在我国,见面时一般问候对方“吃饭了吗?”“去哪里啊?”等等,在见面致意时,我国传统礼仪一般使用鞠躬、微笑、点头等非接触性方式。

5.注重人情,礼尚往来

在交往中,如果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或宴请而不回赠,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通过互赠礼物,可以加强联系,表达感情。因此,人情饭、人情礼在中国随处可见。

6.注重共性,民族感强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注重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忽略自身的感受。

(二)西方礼仪的特点

1.简易务实,不重客套

西方人办事讲求效益,讲究办事效率,不注重人情关系,在交往活动中喜欢直率坦诚,一般不吝啬对自我的欣赏,不喜欢过分的谦虚、客套。收受礼品时,不会客气推辞,接过礼品后一般会当面拆开看。

2.强调个人至上,注重交际实务

如在会议上,一般只有发言者、主持人在上面。在聚会时,更注重聚会的条理,个人的交流。

3.崇尚个性,自由至上

与中国家庭相比,西方家庭成员之间更加注重人格上的平等,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随意一些,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姓名,在家里每个人都享有不受别人干涉的权利和自由,如果有人未经允许推门进入或没有事先约定就造访,都被看作是不懂礼貌的行为。甚至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搀扶老人或残疾人,也被当作是失礼。

4.问候致意,直接明白

见面时一般直接问候对方“早上好!”“下午好!”,在见面致意时,西方一般喜欢使用握手、拥抱、亲吻等接触性方式。

5.男女平等,女士优先

西方的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在经济上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女性备受关心、帮助和保护,给予女性种种特权。例如女士与男士同上电梯,不管是否认识,男士都要让女士先行。乘坐小汽车时,男士要先行几步,为女士打开车门。

6.重个人隐私、人人平等

询问对方个人问题,在路上主动搀扶老人在西方被认为是侵犯个人隐私,不尊重个人权利和价值的一种表现。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对方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

同类推荐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秘方、妙方大多从民间土、单、偏、验方中汲取营养,并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修改,而成为普济之方,这些民间秘方、妙方也是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医学破译博览

    医学破译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疾病是生物最可怕的天敌,从生物诞生以来就与疾病进行着殊死的抗争。因此而诞生了医学,为了抗衡疾病的侵扰。而医学的发展在于对人体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随着对人体认识的更为全面,许多人体现象都可以有了科学的解释,并且对于人体的预防和保健都有了更好的帮助。
  • (便携式)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

    (便携式)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千百年来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是每位研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是造就中医名家的奠基石。当前,“读经典,做临床”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实践证明,掌握经典的原理和要点,对于提高临床能力和疗效有很大的裨益。所以,学习好《金匮要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以此为动因,我们编写了《金匮要略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一书,希望给学习者些许帮助。本书的编写以“简要、实用”为宗旨。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临床意义大、涉及主要考核点为标准,选取《金匮要略》原文200余条。
  • 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导学式和合作性学习理念融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在编写手法中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每个章节部安排了课前讨论及课后讨论。教材在内容方面做了全面、实用、浅易和前沿的兼顾。共分为4部分,前兰部分全面介绍三大类生物药物一生化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的类别、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等;最后一部分介绍生物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力求把最新的基因工程药物融入其中,同时避免传统生物制药工艺的简单罗列和介绍,结合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重点介绍代表性典型工艺,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热门推荐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思想高洁,行为正派,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病态的想法。我们既可以坚持错误、执迷不悟,也可以痛改前非、改过自新,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大家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拥有快乐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这个世界。
  • 体操高手在末世

    体操高手在末世

    成为末世中的保护者,为了生存而战斗。灾难降临之际,只有战斗。一个体操运动员在末世中挣扎求存的故事……
  • 凭空江湖行

    凭空江湖行

    少年江湖,老生江湖,一个江湖,大家江湖。
  • 终极幻想病——零传说

    终极幻想病——零传说

    昔年传说中的武侠世界出现在现实。在每个故事中,每当一个暴虐动乱的时代来临,都会有一种力量出现,它无惧一切,所向无敌,凭着心中的正义,镇压暴乱,扫清一切雾障。一柄寒光出世,所向披靡,无与伦比。它,斩破的是一切的雾霾,还是让这个世界支离破碎的根源。
  • 绝色九尾狐

    绝色九尾狐

    他是人间有名望的捉妖师。她是修炼千年的九尾狐。人狐相恋,爱欲悲欢
  • 玄心结界

    玄心结界

    自数万年前,玄天真人与魔教教主一战之后,飞升仙界。玄天大陆便被一层结界所包围。万年内多少豪杰高手,破出结界一探究竟,却无一人生还。不知是身死域外,还是荣登仙界。渐渐地关于玄心结界的传说流传开来。万年后,玄天大陆内发生了各种的战争,权利与阴谋,残忍与血腥伴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檀华引

    檀华引

    她,是不周山巅的一棵檀树;他,是海龙一族的最后遗孤。她,肩负着众生安平,封印邪恶;他,承受着灭族之痛,立志报仇。当她救下他,当他爱上她,这个世界又会如何?万里云山别,望断梵归路。梵归未有期,天地一身孤。
  • 枪神纪之特工使命

    枪神纪之特工使命

    2120年,第四次能源危机爆发,为了抢夺化石能源及新能源技术资料,战火迅速燃遍了全球。我叫莱斯特,出生在一个狙击手世家,原本是一个职业杀手,直到某一天应邀来到了马卡洛夫的秘密学院,这里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食用说明:本文内全部人物、武器名称及角色特技均来自第三人称动作射击网游《枪神纪》,以狙击高手——贵公子莱斯特的第一视角描写名王牌特工的生涯故事。
  • 十二圣徒

    十二圣徒

    洪荒时代的一次神秘仪式将远古文明彻底埋葬,人类不得不回到世界的原点。2015年,一个神秘女人的来访,让主角等人再一次的陷入诡异莫名的古老仪式当中。那一段被残忍扼杀的恋情,神秘的仪式,无奈的宿命,命运之轮即将转动。主角作为十二圣徒之一,周围的伙伴都一个个死去,面对邪恶而未知的宗教势力,他又应该如何在这个扭曲的世界活下去呢?亲情,友情,爱情,冒险,悬疑,热血,《十二圣徒》将为您揭开一幅前所未见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