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50400000005

第5章 为什么用牙齿咬住一支铅笔让人感觉更快乐——情绪心理学

什么是情绪心理学

生活中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心情。

当你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你兴奋不已,甚至彻夜难眠;当你的亲人突然离你而去时,你痛苦不堪,万念俱灰;当你和恋人约会时,你内心激动不已,满是甜蜜;等等。在某一时刻或情境中,我们内心总会经历不同的情绪体验,或高兴或悲伤,或快乐或痛苦。我们享受着亲人、朋友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着购物或欣赏电影带给我们的愉悦,同样也会因为别人的误会而感到委屈,甚至会因为无意间伤害了别人而懊悔不已。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让我们的情绪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快乐的情绪体验;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这种需要不仅仅指物质层面的需要,同时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需要,如关怀、尊重、爱、归属、自我实现等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高兴、快乐、喜悦等属于积极情绪,而愤怒、害怕、生气、难过等则属于消极情绪。现代科学也进一步证明,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对我们的心理活动以及全身的生理活动都产生影响。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相关的研究也表明,积极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人的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从而使我们的心理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之中。而当人的情绪有所波动、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的时候,就会对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证明,消极恶劣的情绪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体力过度消耗等生理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我们心理的健康状况。而且那些精神上长期处于忧郁状态的人,肠胃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因为情绪抑郁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受到抑制。据说,人在愤怒的时候1小时的体力与精神的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以上的消耗。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去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尽量地避免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危害。现在,我们越来越觉得快乐少了,烦恼多了。只要你用心寻找,快乐其实很简单。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下面是一些人总结的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小事。

遵从你的内心。选择做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要为了顾及人情或别人的期待去做一些事。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简单生活。更多并不代表更好,放慢节奏,简化生活。用不化妆省下的30分钟在花园里行走,用步行代替拥挤的公交车,亲手做一顿简单的菜肴而不去饭馆跟朋友觥筹交错。

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给予。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向前。

感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反复做令自己恐惧的事就不恐惧了

屡次去做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恐惧感已经消失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挣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自从恐惧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头脑中,它就内化为我们感情经历中的一部分,如同用刀在我们记忆的木板上刻下深深的印痕。一旦与恐惧事件相伴的情景出现,我们的情感便会掉到往日恐惧的印痕里,不自觉地产生恐惧反应。

有的时候恐惧还可能是被传染来的。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人在恐惧时产生的汗液散发出一种化学信号,周围其他人会下意识地接收这种信号,从而同样产生恐惧感。比如,不会恐惧飞行的人会因为周围人害怕,从而也产生恐惧感。

这一结论来自于美国纽约州立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的一项试验。该校研究小组找来40名志愿者,在他们初次跳伞时,把可吸收性衬垫放到他们的腋窝下,以收集他们在即将跳伞时产生的“恐惧性”汗液。当然,这些被试验者的汗液并不都是因为害怕、恐惧产生的。然后,研究人员让另一组志愿者去闻这些收集来的汗液样本。

当研究人员用扫描设备监视这些闻“恐惧性汗液”的被实验者的大脑时,他们发现这些人的大脑“恐惧中枢”的活动增强。这一结果表明人的情绪压力确实具有传染性,个人的恐惧感确实会传染给其他人。

另外,恐惧心理也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关。有些人生性腼腆,胆小怕事,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这样的人最容易产生恐惧感。比如说,有些人害怕黑暗,养成了开着灯睡觉的坏习惯。这种恐惧心理一般是从小开始的,因为人在小时候最爱听与鬼神有关的神秘故事。而这类故事的背景、事件以及人物的出现,又常常是在黑暗之中。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妖魔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对光亮的依赖,导致夜里不敢关灯睡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曾经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意外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或是在夜里做了一个噩梦,这种恐惧的心理未能及时得到排遣,于是造成了对黑暗的恐惧。

恐惧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它会使恐惧者的身体和精神产生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恐怖,注意力无法集中,大脑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容易冲动等等。恐惧是可怕的,会被反复诱发,可能会对人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恐惧不可克服。有趣的是,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去做令自己恐惧的事情,时间一长,恐惧就会被解除。

当然,要克服恐惧心理,还要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面对恐惧的事物能对其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或者找朋友一起讨论,以找到所恐惧的事物的真相。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提心吊胆完全是多余的,所恐惧的东西是“杯弓蛇影”,根本不足为惧。此外,面对让自己恐惧的事情时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自己吓唬自己。

平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比如设置恐怖情境,分析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恐惧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克服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

为什么哭过之后心里会畅快许多

哭可以帮助人减轻压力、改善情绪。

啼哭是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发出的第一声。当我们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哭就是我们和外界最初的交流方式。饿的时候,我们哭着向母亲发出信号,希望她赶紧给我们喂吃的;不舒服的时候,哭着想让她抱抱,希望她寸步不离。那时候,哭好像是屡试不爽的办法。现在常听到有人说到这样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确如此。

此后,我们在经历心灵的创伤、肉体的疼痛时都会哭,但是人类为什么会哭呢?对于这一问题,威廉姆·吉姆和卡尔·里根进行过这样的描述:人不是因为悲伤而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悲伤。从这句富有哲学意味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悲伤”这一心理活动要滞后于“哭泣”这一生理反应。

一般人以为哭是由于悲伤,其实在高兴的时候人也会哭泣。据统计,事实上人的一生中要哭2000多万次。不论是悲伤还是高兴流的眼泪,都和人的自律神经有关系。当人处于高兴或悲伤的情绪状态时,自律神经就会受到刺激,进入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流泪。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哭完之后即使之前让我们哭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但是心里仍然会觉得畅快了很多。这是因为哭可以帮助人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同时,人在难过的时候会刺激大脑反应,分泌出很多毒素。当我们哭的时候,这些毒素就通过眼睛排泄出来。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哭作为人类一种高度进化的行为,它具有“示弱”的功能,向别人显示出自己的弱小,通过表示“顺从”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阻止他人对自己的攻击。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女人为什么比男人爱哭。女人天生给人一种柔弱、需要保护的感觉,而男人则是勇敢、坚强的。因此,女人哭了很容易理解,而男人哭了则让人无法接受。其实,哭泣并不代表脆弱,不哭也不代表坚强。这只是长期以来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的社会期望造成的差异。事实上,男人只是因为面子问题不敢哭,他们对痛苦的承受能力也没有女人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哭泣,事实上是由男女双方感情构造上的差异造成的。

尽管哭有很多的作用,但是长时间、大量地哭并不是一件好事。尽管哭和笑都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但是笑只牵动人面部的三块肌肉,而哭则会牵动七十二块肌肉。与笑相比,哭泣会消耗人大量的能量和体力,所以在哭过之后我们会感到特别的累。而且如果经常哭的话,眼球就会长时间地浸泡在有毒的液体里面。我们听说过有人哭瞎了眼睛,其实应该不觉得奇怪,眼球长时间地浸泡在有毒的液体里面,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据说,有人对不同情绪状态下眼泪的成分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导致人们哭泣的情绪不同,眼泪的成分也会有差别。悲伤的泪水含水量比较多,而且味道比较淡;愤怒的泪水水分少,钠的含量比较多,因此会比较咸。遇到伤心的事情时,要有合理的发泄方式。当然,偶尔哭一哭是有好处的,但是哭的次数多了就不好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关键。

钱真的能买到快乐么

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快乐呢?

快乐能够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因此我们每天都在追求快乐。我们努力地工作,希望能让家人过上快乐的生活;我们刻苦学习,希望父母看到我们优秀的成绩而快乐。甚至在和朋友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时候都不忘加上一句,希望你天天快乐之类的问候,可是究竟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这却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相信你若向人询问构成快乐的因素有哪些,肯定有大部分人认为金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钱是否真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能够买到快乐呢?

很多的研究都表明,金钱和快乐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即只要是金钱都能给人带来某种程度的快乐,不管是劳动所得,还是意外收获,甚至是赃款,都可以达到使我们内心感到快乐的作用。此外,来自英国沃尔维克大学的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教授和乔那森·加德纳教授,对英国的9000户家庭进行了一项历时10年的追踪研究,希望能够发现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金钱和快乐之间不仅有明确的关系,而且由金钱所带来的这种快乐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健康。金钱越多,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就越多。如果是天外飞来的横财,则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但是,金钱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因为中了几百万而成为富翁,至此以后终日酗酒,最终酒精中毒而死;某某为了在父母去世以后能得到更多的家产而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最终锒铛入狱。

另有研究表明,金钱和快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浦·布利克曼和他的同事对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选取了一批中了彩票的人作为实验组,其中有些人的中奖金额还达到了上百万美元,然后随机挑选了一些人作为对照组。要求两个组的每个人对自己目前的快乐程度进行打分,并要求他们说出希望自己将来有多快乐。最后,还让他们说出这些快乐中有多少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中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并不比对照组的人快乐,而且在希望自己将来有多快乐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询问到他们的快乐有多少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回答出现了差异。与实验组那些中了彩票的人相比,对照组报告他们的快乐更多地来自于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朋友的闲谈,和家人一起过周末等。

也许人们会对上述结果提出质疑,因为研究中的实验组是通过中彩票这种非同寻常的途径来获得金钱,不具有代表性。于是,心理学家们又进行了另外一项研究。他们选取那些通过努力工作来获得金钱的人作为被试,看他们的收入和快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该研究中,要求来自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的国家的人分别对自己目前的快乐程度进行评分,然后统计不同国家的人的平均快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的人比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家的人要快乐,但是当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这种差别就消失了。这说明,当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还算满意的水平,金钱的增多和更多的快乐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快乐呢?大量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快乐感有50%是由基因决定的,剩下的50%中有10%取决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比如婚姻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和收入水平等等,40%的快乐感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以及我们看待自我和他人的方式。可见,在快乐感的来源中,只有40%的因素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快乐,我们需要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朋友的一个电话,家人的一句关爱,老师的一次肯定,都可以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

越是不想拥有,越容易获得快乐和幸福

知足才能真正常乐。

一次,学生们怂恿苏格拉底到繁华的集市上走一遭,因为那里的物品实在是太丰富了,如果不去欣赏一下就太可惜了。苏格拉底耐不住劝说,就去逛了一番。集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果然令他大开眼界,然而苏格拉底慨叹道:“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苏格拉底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常人肯定考虑的是自己想要拥有其中的哪些,可苏格拉底恰恰相反,在他眼中,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富足的了,所以,集市中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了。

正因为苏格拉底心中没有这种匮乏感,所以他的心里才是快乐的。正所谓知足常乐,相反,自己想要拥有什么却又得不到就会产生苦恼。当然,知足常乐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两回事,知足的根本在于对自己此时拥有的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有个事例讲的是一个人因为贫穷买不起鞋穿而感到很苦恼,可是有一天他忽然见到一个没有脚的人,这才陡然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他知道,相对于拥有健全的肢体,穿的衣服破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一个经常被讲述的故事,说一个老大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草帽,二女儿卖雨伞,晴天的时候老大娘就替二女儿担忧,因为晴天雨伞就不好卖了;而雨天的时候老大娘又为大女儿发愁,因为雨天草帽就没人买了。有人劝慰她换一个角度来想,晴天时就想着大女儿的生意好。而雨天时则想着二女儿的生意好,这样,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老大娘就都会为女儿感到高兴了。

事情并没有变化,但是看待事情的角度变了,人的情绪就随之改变。我们要因为自己的拥有而心怀感激,而不应当因为自己的缺乏而抱怨。这样,才可以常享快乐的人生。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以苏子的达观,怀知足之心,则何匮之有呢?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想要的少。占有再多只能体验到一时的快乐,而无穷的欲望仍然会折磨贪求的心。知足才能真正常乐。

幸福也是一样,当你不是总在想自己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是最幸福的。

有一个知名的企业家,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却突然被检查出自己患了癌症,此时,他蓦然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在社会上奔波辗转,虽然是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自己也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是却从未用心体验过幸福,于是他决定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抛弃一切世俗的纷扰,再无利害得失之心,而只一心平静地过着安乐的生活。不久之后,他在复查时发现,自己竟然神奇般地痊愈了。他在追求一切的时候,其实得到的只是外在的富有,而在放下了一切的时候,才获得了内在的富足,才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关于幸福的定律:当你不去在意自己究竟是否幸福的时候,你就走进了幸福之中,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为什么会有这种欲求而不得,不求而反获的事情呢?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某种情况下,越是强制自己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却越是无法集中,而放松下来则常常会自然地投入进去。关于幸福感也与此相似。其实,人们在心里刻意地惦记着的幸福都是由于不满足而产生的,而不满足则会促成一种焦虑感和失落感,这种焦虑和失落的心理正是破坏幸福感的基本因素。

有句俗语叫作“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们习惯于将身边的一切看得平常,即使它很好,也浑然不觉;即使它很坏,也能够平静地承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甘于现状,有些人认为自己当下的生活是不幸福的,而一心汲汲于对幸福的追求。可是这些人往往只是将幸福作为一种结果来看待,忽视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追求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而是收获于生活的过程本身。

为什么踢打和尖叫毫无作用

发泄要讲究方法。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一般指的是我们内心最原始的冲动和罪恶的念头,它追寻的是快乐的原则;“超我”则遵循道德的原则,追求完美,并且是在外部环境,如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形成的,用来约束本我的;而“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的时候进行调解,它是在现实的环境下对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时进行一个恰当、公正的评判。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将本我概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不应该要”。自我就是根据超我的“我应不应该要”对“我想要”进行一个取舍和判断,最终得到一个能够被本我和超我接受的“我能要”。其实,在大多数的时候,这三者之间的力量都是处于均衡状态、和平共处的。但是,难免也会产生分歧,而且通常情况下产生分歧的领域涉及性和暴力。

弗洛伊德在其著作《自我与伊底》一书中将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选择目标并引导马朝着它想去的路途前进。这告诉我们,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同时自我又参照现实对本我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的目的。但这种调节往往是很有难度的,如果调节不当就会使个体陷入紧张和焦虑之中。就像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引论新讲》中提到的那样:“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

有人也将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比喻为青春期的少年、会计和牧师。把场景设定在一个有色情录像的房间里,少年压抑不了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总是想去看那盘色情录像带,但是道德化身的牧师则极力阻止少年的行为,并试图去销毁那盘录像带。而会计则希望在两者的冲突中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最后,在会计的提议下,三个人同意将这盘录像带藏起来,从而当做它不存在。刚开始,这种方法是奏效的。但是时间久了,少年还是抵挡不住诱惑,而牧师总是极力阻止少年罪恶的念头。于是,两个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最后的结果是每一个都变得很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当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不能和谐相处时,个体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问题,就会陷入像少年和牧师那样的冲突中去,最终会使我们无所适从,焦虑不安,烦躁不已。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克服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呢?

来自心理学家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以一种不伤害自己,同时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的方式来将这种情绪发泄出来。比如,大声喊叫,使劲地捶打充气娃娃,等等。而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大声尖叫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压抑的情感。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用一些侮辱性的评价激怒学生,从而让他们产生愤怒的情绪。紧接着,将这些愤怒的学生分成两组,向其中的一组学生提供拳击手套和沙袋,以供他们发泄之用;而另一组学生则只是在安静的房间里坐两分钟。最后,将所有的实验参与者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游戏中获胜的一方可以冲失败的一方大声喊叫,用电脑记录他们喊叫的时间和音量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与坐在安静房间里的人相比,那些打沙袋的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减少。在随后的游戏中,他们反而更具有攻击性,而且喊叫的时间更长,音量更大。这说明,大声喊叫和踢打并没有起到作用,它不但没有消灭你的怒气,反而会火上浇油。

听古典音乐、晒日光浴和大笑的妙用

我们应该学会给自己减压,适度地进行放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压力,工作中同事间的暗自竞争,学习上同学间的相互较劲,家庭中夫妻间的不断争吵,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尽管适度的压力可以形成一种动力,促使我们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则会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上的症状,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给自己减压,适度地进行放松。研究表明,祈祷、听古典音乐、晒日光浴、大笑这些在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情,在减轻我们的压力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我们的观念中,听古典音乐有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等作用。殊不知,古典音乐还能帮助我们减轻生活中的压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凯·查菲及其同事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压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们首先让参与者进入一种能够引发焦虑的情境之中,比如让他们不停地数数,并且在他们数数的时候不断地进行消极的干扰,催促他们要加快速度或不要数错。然后,一些参与者被要求安静地待一会来平复自己的焦虑,另一些参与者则听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流行乐三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来缓解他们的焦虑。最后,对每个人的血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听爵士乐和流行乐的参与者与安静地缓解自己焦虑的参与者一样,其血压没有什么差异。而那些听古典音乐的参与者的血压很快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众所周知,经常沐浴阳光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D,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最近的研究表明,阳光对我们的情绪也有影响。只要在气温和气压比较高的天气里活动半个小时以上,身心就会得到放松,心情变得舒畅,记忆力也有明显提高。

与上面所提到的听古典音乐、晒日光浴两种减轻压力的方法相比,大笑也许是最容易和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之一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迈克·米勒及其同事进行了这样一项研究,在研究中,让参与者先后观看让人感到紧张焦虑和捧腹大笑的电影片段,之后测量他们的血压水平。结果发现,在看完令人紧张焦虑的片段之后,参与者的血压明显升高,而在看完令人捧腹的片段之后,血压却明显降低。而且心理学中有关幽默和压力的研究表明,用幽默的方法来应对生活中压力的人,寿命比平均寿命要长,患心脏病的机率大大减少。同时,用幽默来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压力和冲突,会使我们拥有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因此,心理学家建议,若不想被压力搞得焦头烂额,我们每天至少要大笑十五分钟。

同类推荐
  •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倡导者卡伦·霍尼晚年集大成之作。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中,卡伦·霍尼把神经症患者的人际关系倾向划分为“亲近人”“逃避人”“攻击人”三种形式,又称为“自谦型”“脱离型”“夸张型”。常人也会运用这三种模式,但是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这三种倾向都是强迫性的,不由分说的,一旦某一倾向占了优势,则是绝对而不能自由切换的。另外,不同于一切从童年经验里挖掘根源的弗洛伊德,霍尼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神经症系统乃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它自成一体,独立并且随时随地发展变化。例如它会被挫伤,然后不经由当事人的意识发现而能自动重生。恰如出卖灵魂给魔鬼的神话所述,神经症患者为获得“永恒”“无限”“伟大”“光荣”,与魔鬼签约,却付出了一生囚禁于内心牢狱的惨痛代价。在解释人的内心根本冲突方面,霍尼把人的核心矛盾分为两个,一个是“自谦”与“夸张”的倾向间的矛盾,另一个更为根本的也更为隐蔽的,是“理想自我”与“真我”的冲突。在这里,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超我”之克制“本我”,而是大大地向前迈了一步,认为“理想自我”残酷打压“真我”,而“真我”又殊死搏斗顽强求生才是一切的根源。
  •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本书探讨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将这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却往往也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思考和解答。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心理学与心理调节

    心理学与心理调节

    本书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出发,从抗争挫折、战胜恐惧、浇灭愤怒、克服自卑、降服焦虑、缓解压力、治疗抑郁、矫正孤独、远离抱怨、创造快乐等10个角度分析,为读者分析和破解内心的“大魔咒”,让我们能够自己清除掉焦虑、自卑、愤怒、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重塑自我、安顿身心,走出内心深处的心理阴影。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与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来一场自我治愈之旅吧。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热门推荐
  • 最后他成了反派

    最后他成了反派

    1V1HE套路满满的指挥长vs哭泣包小记者他爱她,是从小认定的,认贼作父,步步为营,只为了有一天能重回她的身边。她爱他,却好像弄丢了他,好在最后找回来了。……容荈:“我喜欢你。”沈攸:“你说什么?”容荈:“我说,我~喜~欢~你!”沈攸:“哦~”整片树林都能听见男子憨憨的笑声……
  • 我要回人族

    我要回人族

    我是镇海阁星官,苏戈;我还是一个人,一个以为自己是神的人;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这个种族呢?
  • 神魔符纹传

    神魔符纹传

    沉寂亿万年虚空中,神与魔为了争抢彼此手中的神之纹与魔之符,离开这片混沌之地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大决战,最后神死了,魔灭了,无数年后神魔之躯化作了两片大陆名为天灵大陆与魔血大陆,神之纹与魔之符散落,渐渐的两片大陆之上也诞生了生命,他们以强者为尊,强就会生,傲视一切,而弱就会死某一日在天灵大陆,一座名为黑铁城的小城里,一名婴儿降生,天降雷霆,婴儿沐浴雷劫得到了神之纹,随后满门被屠,他万里寻祖地,疯狂修炼为了,报那血海深仇,为了完成爷爷的心愿,他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为的只是那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与梦想,踏九天,破万劫,战战战战战,杀杀杀杀杀,少年浸染着尸山血海,踏过那累累白骨,终成无上至尊。纯爽文请入坑
  • 始源天梯

    始源天梯

    纪元毁灭之后万物复,在一些幸存的大佬不断推理之下,总结出来一套适合目前人类的修炼体系。
  • 放学后有个女孩抱住了我

    放学后有个女孩抱住了我

    今天放学时,已经是傍晚5点多了。走在路上,天色已经渐渐变黑。突然一女的从后面抱住我我以为是朋友开玩笑。转过头一看。是个很陌生的女生长的倒还挺漂亮的。她水灵灵的眼睛看着我……
  • 二次元斗战神

    二次元斗战神

    穿越成为漫画《刃牙》系列中主角范马刃牙的双胞胎哥哥范马天斗。有个虎毒食子,号称“地上最强生物”父亲。为了不被杀死,只好拼命变强。咦!穿越众果然是有福利的。从此二次元世界里有个一位斗战神。刃牙,海贼王,一拳超人,漫威..........
  • 龙皇使

    龙皇使

    灵力充沛的浩渺大陆,人们接受着灵力的洗礼,向美好生活发起冲击魔法师,战士,兽人,妖魔各拒一方主角白宇的冒险之旅从此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福尔摩沙③相思饭团

    福尔摩沙③相思饭团

    "冤家路窄!纪书眉作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会再遇上张彻一,才刚回台湾,她就被那高大的男人逮个正着,眼前的他,远比当年更俊帅黝黑,也更暴躁而不可理喻,那双锐利的眸子总蕴着熊熊怒火,灼得她头皮发麻,响彻云霄的咆哮怒吼,更是轰得她双耳发疼,曾经迷倒无数男人的惊人美貌,这会儿竟也不管用了,她沮丧得想丢下这笔大生意,脚底抹油的开溜唉啊,不都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吗?他为啥偏偏对当年那桩“恶作剧”念念不忘,不但当着左邻右舍的面绑架她,强掳进荒山野岭里,还对她这儿摸摸,那儿亲亲的,说什么要她尝尝“成人式”的复仇手段……"
  • 我距离你究竟几海里远

    我距离你究竟几海里远

    辛晓晓天生是一个“叛逆小魔头”,不晓得遇到老妈这个“大神”从小开始压抑她的本性,让她成功的长成了一个乖乖女,在一次旅行中她遇到了一个与她性格截然相反的水岛留,二人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