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19300000002

第2章 没有耐心读书学习,就没有耐心做任何事

追逐梦想和稳定回报冲突吗?

出版了《我不愿平平淡淡将就》之后,我收到了大量读者私信,其中有一个读者的私信比较有代表性。我也是在看了她的来信后,脑海里弹出了这句话——你为什么活得如此艰难。

她是这样对我说的:“一直很羡慕您的生活,最大的原因是自由又能保证温饱还能写文给人带来力量。而我上学的每一天都很矛盾,我上学期想专心写点东西,憧憬成为像你一样的人。事实上上我没做到,我除了伤春悲秋没什么实力才能。我心也不够坚定,不够努力,不够静。我是学习语言的,我的专业水平本来是最快答级,但是我的不作为导致别人水平比我好,这让我觉得不开心。我想着自己也不能全心全意写东西,于是还是觉得增加专业实力比较好。我要学习日语听力,口语,看笔译,看原文文学,还要把老师留的东西完成,还要考英语。一天时间感觉不够用,光听力就有新闻和平常生活用语,有时候感觉脑袋炸了,想写作,可是根本没心思了。

我有时候在想我该不该放下这一切,可放下了我觉得就是赌博,我没办法放下。我不是个聪明人,又即将毕业,不可能做那么多事。最近我还玩乐了。因为见过生死只是一瞬间,我不想把时间全部用在压榨自己上。这样的我很郁结。当我踏上一条学霸的路,我知道我与自由也许无缘了。体制内的工作会压榨我,也许像你们艺术家的生活才是生活,我们就是奢侈。

有时候觉得自己活着真可悲,上学这么痛苦还要继续上,花着许多钱在这受罪。和不喜欢的人一起住,上根本没什么意义的课。做不了自己喜欢的事,也没勇气放下一切,首先父母这关就过不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你书里勇敢的人,可悲的自己。我觉得我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给我的,我不能没有一点责任担当。

追逐梦想和稳定回报是有冲突的。毕竟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我的父母为我挡风挡雨,无论我多么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都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生而为人的无奈。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比较极端追求艺术放下一切。”

最初我觉得她可能只是把我当个树洞,就算我帮她解了惑,她也不会听我的劝说,因为道理她都明白,她告诉我,只是希望有一个人见证她曾经迷茫过,挣扎过,最后妥协了。在日后回忆往事的时候,她看到这些留言,会想起曾经年少的青春,然后继续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生活。

但是当我看到月亮和六便士那一句话的时候,我决定回一封长信,因为我发现,她只是个看似明白了许多道理的明白人,事实上却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以下是我的回信:“你既然看过我的书,就应该知道,我如果听从爸妈的话,继承了家业,最后不过是个电器行老板罢了。看似稳定,却断送了我更大的前程。

想要得到一个东西,首先不是力保着手里的东西,而是及时的舍弃手里的东西。骑驴就安心骑驴,别羡慕别人的马。找马就安心找马,别舍不得胯下的驴。骑驴找马看似保险,却得不到真爱。你不想舍弃你不喜欢的学业,你一边拥有现在的生活,一边又看不上你拥有的一切,最终你肯定也得不到你梦想的生活。

我不舍弃受父母庇护的安稳的生活,就不可能成为作家。因为你自己也知道,不舍弃那些俗事,就没有时间来追求梦想。

不光是我,读过历史书的人应该知道,大文学家鲁迅家道中落之后,他的母亲给他包办婚姻想拴住他。他当时若是不极力拒绝,怎么得到他后来热爱的许广平。不管是爱情,在事业上,他若是不放弃学医,也不会成为大文豪。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放弃六便士,放弃安稳的生活,不意味着不喜欢安稳的生活。只不过放弃六便士是为了得到月亮,得到了月亮之后,想要多少便士都有了。

宣扬六便士和月亮始终不可兼得的,都是失败者,都是弱者在给自己找借口。成功的人,会让现实和梦想互补,失败的人,就会让现实和梦想抵触。

在我追求梦想的时候,我的父亲也曾视我为仇敌,要和我断绝关系,因为我时常忤逆他,他是个固执的人,觉得我不听他的,我就是错的。

后来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和我的矛盾就消失了,因为他知道他是错的。我是他的儿子,我的荣耀也就是他的荣耀,我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在亲朋好友那里也有面子。

古人云少时看父敬子,老来看子敬父。你若没出息,你长大成人后,你的父亲就得不到尊重。那么他就等于白养你了,他也许不明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明白。

很多时候,人都是败给自己的惰性的,你看似做了很多事情,很忙碌很痛苦,其实还是在你的舒适区,你还能玩乐,说明你把你的生活应付得很好。在这个舒适区,你就不可能进步。当然离开了舒适区可能伴随风险,但风险总是伴随着机遇的。

一定要牢记一句话:“我们追求梦想,是为了更大的回报。”

我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不仅仅为主人公气魄所动容,同时我也看到了,写《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最终可是月亮与六便士都得到了。

你和父母的分歧,主要是你们对你的估值不同。你觉得自己是无价之宝,要卖也可以卖一千万。但父母可能你只值一百万。如果按照年薪十万,活一百年的话来算。

如果你不去证明一下,谁也无法知道你们俩的判断哪个是对的。你若失败了,你父母就是对的,成功了,你就是对的。

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无价之宝,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管口头上多么谦虚的人,只要对父母不满,只要对现实生活不满,就一定是对自己期望过高。期望过高就会不开心,不想不开心就需要降低期望。

不想降低期望,还要开心。那就勇敢的去证明自己。没有勇气,就多看书。书里都是和你一样失败的案例,看多了你就有自信了。不看书,只怨天尤人是改变不了现状的。钱钟书的老婆不是说过,现在年轻人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读书太少,想的太多。

你可能连我的书都没有通读一遍,通读一遍你就不会这么苦恼了。读一遍还苦恼那就读两遍吧(这一句是硬广。)

当我们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说什么都是为了父母。事实上你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呢,最多只是听话和陪伴而已。父母如果只是要听话和陪伴的话,干嘛不去养一条小狗。

你看鲁迅忤逆了他的母亲,最终却成为了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骄傲,他祖祖辈辈都因为他而感到骄傲。我也一样,曾经看轻我的人,现在都视为我知己好友,即便过去可能只是见过一两次面的点头之交。

相同例子的,还有刘邦,他的父亲,觉得他种地不如他哥哥。最后呢,整个天下的地都是他的了。他忤逆了父亲,但他的父亲最后还会怪他吗,世人还会怪他吗。他分封了天下给他们刘家人,谁还会说他不孝吗。

做人不能愚孝,能大孝就别小孝。能带父母走出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走出的那个小小的,狭隘的世界。就别陪伴他们留在那个世界。因为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孝顺父母,还替父母孝顺了他们的父母。

而且我们还要弄清楚的是,你眼中的所谓的父母的爱,有时候仅仅是看不起而已。仅仅是因为路人觉得你值一百,父母觉得你值一百万,你就觉得那是爱了。这样发展下去,有人觉得你值两百万,你就会把自己嫁了,而且你还觉得那是爱。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爱你的只有你自己,剩下的所有人,都只是相对爱你。相对别的人,更爱你罢了。

我们不能拿任何人做借口,当我们说,我是因为你爱我,我舍不得你的爱才没有做我想要的事情的时候。当我们说,我是因为我爱你,舍不得你才没有去奋斗的时候。不妨仔细想一想,谁能够阻拦你追求梦想,你要是真的去追,而不是假装试探,谁拦得住你。

你大可以放心的去追求梦想,不必担心失去亲人的爱。等你成功了,不光你的亲人爱你。全世界都会爱你。你不去做,仅仅是因为你没有勇气,害怕失败。

我刚离开家的时候,也害怕失败。那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用十年时间,实现我的梦想,如果不能实现,我就回家,听爸妈的话,做一个电器行老板,过完平平淡淡的一生。

等我出去后,真正用了十年,也没有实现梦想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你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你甘心回去吗,你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然后,我就真的成功了。

所以任何有梦想的人,都不妨给自己一个时间,不想跟爸妈闹矛盾的话,就跟爸妈说明。三年也好,五年也好。你去做,真正爱你的人就会支持你。不支持你,就说明他们心里其实不爱你,他们只是口头上爱你罢了。

如果三年五年后,你没有成功,也不用后悔。起码你去做了,你尝试过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尝试过证明自己值一千万。

最后你发现自己真的如爸妈所说,只值一百万,那也没什么可丢脸的,那也不浪费时间。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不会再纠结了,就不会再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了,就可以接受平淡的日子,就可以从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平淡的美好了。

如果你不去做,一直处在厌恶当下的不甘心之中,那你一生都会蹉跎了,你周围的人也会被你搞得不开心。你会在年迈的时候,仍旧后悔,仍旧幻想自己当年迈出了那一步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事实上没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人,大家最初都是一样的,我也曾经胆小懦弱普普通通,不被赏识不被尊重,我会变成现在这样,只是因为我想到了就去做,做了,就坚持做到了底。

回到最初那句话,你为什么活得如此艰难。因为你总是敢想而不敢干。甚至连读完你该读的书,读完你喜欢的作者写的全部的书,都让你觉得十分困难。

在追逐梦想之前,你所看到的稳定的回报,其实也并不稳定,只有等你真真切切追逐过了梦想,你得到的回报,才真正的稳定。

最后,还需要再提一个例子,那就是村上春树,他在写作之前,也没有钱。他只是热爱阅读,热爱音乐。他需要靠开店来赚钱,等到赚了一些钱之后,他对老婆说他想写作,他老婆支持他,他就写了,最后也算是大器晚成。

这也是一条路,就是赚到钱,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解决发展问题。这样会有更大块的时间来更自由的追逐梦想。

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像我这样,年少退学,一遍打工谋生,一遍读书旅行写作,我这条路用的都是小块的时间,成功后才有了大块时间,我这条路更极端一些,也更苦一些。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不建议所有人都走这条极端的路,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

我这样优柔寡断的人,不破釜沉舟就不会成功。你若是可以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那就可以学习村上春树,先好好上学,尽快努力赚到钱,然后再用钱去换取时间和自由。

而且我是个急性子,我不愿意等,我怕我在来回折腾的路上忘记了我折腾的目的。但不管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不管你选择哪条路,有两件事你是必须要做到的。

第一件事就是有时间就阅读,多读闲书。第二件事就是保持良好的作息,有时间就锻炼身体,活着,就有更多的选择,就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

这两件事又可以归纳为一件事,那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你是未来的助力,能不能走得更远,全靠这些习惯。

我最爱的小说家王小波如果不是过度劳累,又抽烟喝酒。那么一定不会猝死,一定会留下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我也不会因为找不到好书读而郁闷了。

发表一篇作品难不难

每个月都有一群人找我拜师,想学习写作。这也不难理解,每个人都有作家梦嘛。在他们的梦里,作家自由自在,有花不完钱和时间。

但当我对他们说,你先去把我的书都买来,读完了写一遍读后感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真正去做。

他们没有耐心读完我写的那么多书,更没有精力写出三十多篇读后感。他们只是想当个作家,最好我直接告诉他们当作家的秘籍,或者帮他们改改他们写得稀烂的文章就可以了。

他们不想付出什么,只想收获。

他们没有耐心,只想走捷径。

然后就是他们不会成功,永远都不会。

我从来没有拜师过,王小波算是我写作上的导师。但我也只是把他所有的书反复读了十来遍,写了无数关于他的文字而已,他不可能认我做徒弟,我知道他的时候,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在我觉得我写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去投稿,然后不断被退稿。有些直接不回复,有些还会指出一下我的缺点,指出缺点的编辑们,也都是我的老师。这样久而久之,我就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了。后来发表的文章就越来越多。

我在几十家杂志发表过文章,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我给几百家杂志投过稿。我出版过二十多本书,但是不为人知的是,我写了三十多本书了。

打算做这个行业之前,我倒是也没有做足准备,没想到一写会写十几年。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发现,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耐心,都需要勤奋,都需要承受失败。

这世界就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轻而易举的。也不存在什么天赋,天赋甚至只不过是你比别人容易入门一点而已。入门之后呢,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作文写得好,就觉得自己能当作家了。却不知道,夸赞你作文好的老师,自己都当不了作家。

而且就算你天赋好,文笔好,也不见得就能发表文章。我做过一场比赛,数万人参加,但是公司要求我选出二十八人,没有被选上的就一定比被选上的差吗,未必。所以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我在一家杂志社上班,但我几乎没在我们公司所在的杂志上发表过什么文。为啥呢,因为我的风格比较奔放,我们公司的杂志是婉约派。就算发了,也没什么人看。

所以还要找准定位,你适合写什么,什么爱看你的文,有哪些杂志跟你风格一致。这些都搞明白了,你才有机会发表文章。

我曾经以为,发表了文章,就可以名扬天下,就可以随心所欲了。结果现在发表了几百万字,很多人知道我了,我的生活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或者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写作到最后,就是一份工作。并不比其他工作高贵,画画、弹琴、唱歌、以及印刷厂的工人、各行各业,都一样。

付出劳动,得到回报。

也许写作得到的回报多一些,不仅仅有钱,还有名,名利之间还能相互转换。但就像有人个子高才适合打篮球一样,写作也是要看性格的。

感性、敏感,像林黛玉那样的,就适合写作。呆里呆气木头木脑,像薛蟠那样的,就不适合写作。但不适合写作,也未必不适合做别的事,也许去经个商,运个货,也能走出一条不错的路来。

读书仅仅是为了稻粱谋吗

很多人觉得上学就是为了找个工作,读书就是为了获取技能。这一类人,就像我之前说的不懂浪漫的人一样,他们不懂无用即是有用的道理。

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书。对人生的帮助,并不比一味的去做有用有直接目的的事情小。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村里流行一句谚语:“叫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再三年。”

因为桃树挂果比较快,村里很多人种桃子。这就导致桃子虽然回本快,但因为种植的人太多,导致价格卖不上去,没有那么大市场需求,最后甚至只能烂在地里。

而那一两户种核桃和种梨树的人家,最后发了财。

所以每次看新闻,看到说什么农民种了大片西瓜,成熟了却卖不掉,或者种了其他果树,最后滞销了。我都不会同情。

急功近利,当然卖不掉。光想着投资马上就有回报,很容易就掉坑里了。许多事情的回报,都是需要耐心的。

读书也是这样,读书的回报,更多的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质上。在谈吐和言行上,在人品人格的塑造上。

现在很多姑娘嫁人,不看人品,只看有没有钱,有没有车子房子,最后呢,家暴、丈夫出轨、遭婆婆冷遇等等,都是读书太少,太着急,太流于表面了。

可能也有人会说,文化人也有冷血的,读书的也有坏蛋。说这些话的人,从来不去看概率问题。一百个读书人里,大概只有一两个冷血的坏蛋,大多数读书人都是菩萨心肠。而一百个不读书的人里,一半都是冷血的坏蛋。

选择哪个更容易掉坑了,不言自明。

而且读书,也要看读哪一类书。读诗词歌赋的人,读小说故事的人,通常是心最软,情最充沛的的。

读杂文,是时政新闻,读八卦消息的,通常是心比较硬,情比较冷,遇到事情比较理性的人。

理性未必比感性差,但如果是交朋友,谈恋爱,我肯定是选择感性的。理性的人,只适合工作合作。

比如招一个理性的助理什么的,关键时刻不容易出差错。

但你要是找一个理性的爱人,那很可能还没等他签字,你就疼死在了手术台上。

感性和理性的人在一起,也得不到互补。这样的一加一,等于零。

感性配感性,理性配理性,彼此才能相互理解,才不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才能够合适的开始合适的结束。

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让理性的人变得感性,也可以让感性的人变得理性。

现在很多人都不读书了,尤其是理性的人,觉得不能赚到钱还浪费时间的事情,不值得去做。

最后的结果呢,钱是赚到了,却不会享受生活了。

更可悲的是,还有一些感性的人也不读书了。因为现实生活让她们渐渐变得现实,她们渐渐忘记了,她们的感性才是她们最重要的品质。

现在女人不像女人,男人不像男人。就是因为我们把读书这件事的功效,想得太简单,太片面了。世界读书那天,央视发微博号召读书。有人评论说,他觉得现在除了专业书,剩下的书都是无用的。

他却不知道,当大家都知道哪些书是有用的书的时候,那些有用也变成了无用。就像大家都觉得上学有用的时候,毕业就找不到工作了。

聪明的人喜欢创造,弱智喜欢跟风。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是因为三千年前大学生都找到了好工作,导致现在还有弱智在跟风。

出路总是要自己找的。读书虽然不能让你立刻找到出路,但却可以让你一直保持清醒,保持理智,不至于被盲目的人带到沟里去。

出了国就能改变一切吗

前阵子和朋友聚餐,朋友带了个男助理,席间助理殷勤的给我们端茶倒水。

朋友是个女老板,虽然和我一样没怎么上过学,但年纪轻轻就赚了几千万。成功得太早太顺利了,人就难免爱炫耀,两杯酒下肚之后,她就当着众人的面介绍起了那个助理。

“你们知道吗?他毕业于美国XXX大学。是他们学校的学霸。我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连国内的名校都考不上的我,能够招到国际名校的学生给我打工。”

“喝过洋墨水的人是不一样,不过我们公司人力部前阵子也给了我一堆留学生的简历,我一个都没留,我不相信人出了国,就会变得与众不同。而且最近这几年的留学生,普遍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啥都不会,就敢要两万的月薪。”我旁边另外一位男老板很不识相,没有捧女老板的场。

“我这里没有你那么大的庙门,我这里甭管什么人,甭管在哪儿留过学,都是两千月薪干起来。有真本事咱再升职。”因为都是熟人,女老板也不介意,反而自嘲起来。

当时我看到给我倒水的男助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又能怎么样呢,什么学校毕业,都改变不了他要给这些没上学的老板们端茶倒水的命运。

无独有偶,聚餐后没多久,打开微博,我就看到了一条新闻:杭州女生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

新闻是朋友发的,朋友还附赠了一条点评:不是说看了世界你的世界就会变好吗。

这两件事情加起来,就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前女友来。

十年前,当她选择抛弃爱情,出国深造的时候。我劝她好好考虑下,毕竟她的梦想是做一个作家,去异国他乡,语言环境都变了,对汉语写作并没有帮助。

可是她说,出国深造是她爸爸的梦想。她要圆了爸爸的梦想,她不能太自私。

那时候的我,还是个穷写小说的,留不住的,也就不留了。只不过我很不看好她为了父辈的梦想牺牲自己的青春,我觉得她未来一定会后悔。

转眼十年过去了,她毕业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一个看似很高级的公司,也不过是给人家做高级的服务员。

她后悔,想回国,但是国内也没有适合她的工作。她想写作,但已经脱离这个圈子十年了,她写的东西,也和当下环境格格不入。最后,她选择继续上学。

可能人在学校里,会比较有安全感吧。她家里很有钱,这么多年为了她留学已经花了一千多万了。她想上一辈子学,她家里也供得下去。

问题是,多数人,并不想上一辈子学,很多人也没有能力上一辈子学。迟迟不想毕业,只不过是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走出象牙塔。

如果当初她不出国,继续写作,以她的灵性,现在肯定已经实现了梦想。青春不会浪费,余生也不会追悔。只不过可能会搞砸她和父母的关系罢了。

上一代的父母,可能还沉浸在民国时期,留学救中国的幻想中。或者说沉浸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海龟大受欢迎,人人都想出国下海,张口闭口美利坚,仍旧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快四十年了,祖国已经强大了,大部分知识都不必去国外学了,甚至去国外学的,还不如国内的。甚至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到中国留学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来中国找工作找机会求发展了。

这时候出国,就是犯傻,出国旅行还可以,学,已经不需要了。尤其是脱离现实,脱离故国的去学。几年以后,就是邯郸学步,洋不洋土不土,和在国内和国外都是格格不入。

可能有些身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刚生了孩子的学生家长,会觉得国内上幼儿园太贵,国内的教育环境对小孩来说压力太大。

会想着在小孩上学之前就移民出去,接受国外相对宽松的教育。这种行为既幼稚,又不负责任。首先不管你的孩子是否能够在国外健康快乐的长大,长大后他都会没有归属感。

如果真的觉得大城市压力大,小孩子受不了,可以移居到乡村,我们国家那么大,去内蒙,去云南,去四川,都可以找到宽松的环境。

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比北上广更发达更文明更强大的城市,也没有比中国更全面美好的国家。离开这里,就是一种失去,就注定会得不偿失。在这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哪里都解决不了,而且换个新环境,就会遇到新问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孟母三迁,换了环境就会好。这类人通常不会检讨自己,不知道反省自我。一个差学生,你给他换多少个学校,他还是差学生。他差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对学习这件事的正确认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前,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龙,是不是凤。如果不是,就不要担心孩子,不要强迫孩子。真的不怪孩子,你都没有遗传强大的基因给他,单独指望他努力就能改变命运,怎么可能。

天赋、努力、还有运气,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才可能让一个人成功。而且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少数人成功,多数人失败。你家孩子成功了,别人家孩子就会失败。

只要你放下自私,承认平凡的快乐。你的孩子也好,你也好,在哪里都可以过得很快乐。如果你还是想做人上人,想让孩子过得比别人好很多,那不管到哪里,你的人生都是艰难的。

那些抱怨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处在竞争之中的人,抱怨幼儿园学费太贵的人,恐怕不知道,让幼儿园学费变贵的,正是你们这些不愿意陪伴孩子的家长,非要送孩子去重点幼儿园、国际幼儿园,那学费能不贵吗?上完学还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肯定承受不了。

我以后有了孩子,我一定不会送她去所谓的重点幼儿园。我也不会让他学无数的技能去跟人竞争,自己的孩子自己可以做主。给他一个宽松的童年,愉快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输在起跑线,都是弱者在杞人忧天。那么多没有文凭的人,不一样驱使有文凭的人在给他们打工。那么多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的差生,过得不一样比所谓的好学生幸福。

我们在人生路上所遇到的所有的小小的成功,考到好名次的成功,赚到钱的成功,找到好工作的成功,都比不上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成功的根本,失去了这个,那么所有的成功都将变得不堪一击。

坚持自学的意义是什么

昨天和领导聊天,聊到工作上的事情,领导说,你来做主编吧,我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会犹豫,是因为怕我这种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不能服众,毕竟公司数百人都是大学毕业。会答应,是因为工作了这么多年,虽然一直升职,但是怕耽误写作,一直没有去担任过管理工作。现在写作上遇到了瓶颈,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当我说上学没用的时候,很多人反驳我,说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有才华你有天赋,你能靠写作安身立命,所以上学只是对你没用。

现在我仍然觉得上学没用,可能反驳我的人会少一些。因为我做的工作,不需要天赋,不需要才华。我做的工作,类似广告公司的策划,就是宣传和包装以及推广一个产品。任何人只要做久了,有了工作经验,都能做好。

但一直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也是不行的。上学没用,那干啥有用?说不出来干啥有用,光让人退学,那不是害人吗?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干啥有用。

谈之前,还是要说明下上学为啥没用。或者说,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不等于有文化。没受过高等教育也不等于没文化。

因为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知识都是共享的,老师在教你的同时,全世界也有无数像你一样的人在学校学习像你一样的知识。所以你指望靠学校里学来的知识变得出类拔萃根本不可能。你只能学得跟大多数人一样,想更进一步,只能靠自学。

自学当然是越早越好,所以我说的上学无用,是起码像我这样上完小学。认识汉字,了解数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可以开始自学了。

所以我说的上学没用,是指你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的话,上学没用。如果你仅仅想成为一个普通人,那么在学校混混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接下来我们说干啥有用。说之前,先举个栗子。昨天我和朋友聊天,她跟我说了她最近的经历,我觉得她的经历非常具有教材作用。我认识这个朋友是在几年前,那时候我们都没啥名气,都在写作。她写得还比我好,很多杂志拒绝刊登我的文章,却不会拒绝刊登她的。那时候我真心觉得她会有大成就。

但是后来她消失了,出了本书,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后,她可能觉得这个行业不赚钱。就去开了个家庭旅馆,但是也没有赚到钱,后来又去开服装店,也没有赚到钱。

最后,她又回到了写作圈子,重新开始写作。就心态而言,她这几年折腾,算是赚了个好心态。但是就时间和机遇而言,她离开的这几年,浪费了太多机遇。很多过去没有她红的人,没有她写得好的人,现在都混得风生水起,而她几乎需要从头再来。

所以挑选职业很重要,选完了,就不能后悔,只能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做到的并不多。因为在坚持的过程中,有太多事情会让你沮丧,会动摇你的意志。

我小学文化程度,但是我坚持自学,二十岁就开始做编辑,坚持做了十年编辑,最后我可以做成编辑里的佼佼者。就像写作一样,我退学旅行和阅读,都是在自学,坚持写了十多年。出版了近三十本书,有几本成绩好的书,不仅畅销,还售出了影视版权。我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也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好。再也没有人能够否认,我在写作方面的成绩。

所以如果你喜欢画画,喜欢摄影,喜欢唱歌,坚持去做就好了。除非你是色盲、除非你五音不全,不然你一定可以有所成就,成不了韩寒那种畅销百万册的作家,没关系,畅销十万册总可以。有些人笨,十万册也达不到,那也没关系,坚持下去,养活自己总可以。

什么都不怕,就怕来回折腾,定不下心。有很多人说出版行业是夕阳行业,电影行业是朝阳行业。但是我认识的不赚钱的编剧,并不比不赚钱的作家少。任何行业,都有佼佼者和失败者。你的成功与失败和行业无关,只和你自己有关。

所以有用的除了坚持和不动摇,还有什么呢,我想应该就是时间了。想比别人更厉害,只能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怎样拥有呢?早睡早起,保持健康作息。别把时间用在看病上,别让自己没有充沛的精力。

如果你刚好在上学,而且已经读完了小学,那么立刻开始,自学你热爱的东西,朝着你喜欢的行业走过去,一天都不能等。工作经验永远比文凭重要。

当然,也不排除你就是热爱上学,之前和一群朋友在北京聚餐,有个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他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热爱上学,大学毕业就继续研究生、博士,最后留校执教。

所以如果你的梦想不是留校执教,就真的不用被动的受那么多教育。

如果讲到这里,还有人觉得我偏激。那可能你这辈子真的注定做不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了。当然做不了也没关系,平凡有平凡的快乐。怎么样都是度过一生。

只不过最后我还是要再强调下,你若想度过平凡的一生,那么仅靠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就可以了。你若想出类拔萃的度过一生,仅靠别人教你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教你的人自己都不够出类拔萃。你只能靠自学,只有坚持学习那些伟大的人留下的知识,才能受到启发和影响。而这些伟大的人,大都把他们的学识留在了图书馆,他们是无法对你言传身教的,只能靠你去自学。

我为什么读哲学

现在社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切都用科学来解释,科学解释不了的,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用神学解释。

明明用哲学可以解释一切问题,却因为太多人觉得哲学高深难懂,而放弃了哲学。

其实哲学是无处不在的。就连你现在看的我写的这本讲道理的书,都是哲学的最初级的入门读物。

早些年我喜欢看《哲学的故事》,套用那里面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哲学未必能够让你变得富有,但可以让你感受到自由。

人感受到被束缚了,通常都是知识量不够,或者仅仅只某一领域知识量够了,在其他领域都是一知半解的。

比如说语言学家,不会修自行车。卡车司机,不懂古典音乐。我们在发展文化,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把知识细分成了不同的类别。

就像在学校里,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这些都是知识,但被分门别类之后,就有人只专精于一门,而置其他于不顾。这就导致近代很少有大学问家。

像达芬奇,不但是画家,还是人体解剖学家。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学科,其实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其实都是知识。

作为作家,我们如果懂得了数学和物理学,那对我们写作是没有坏处的。但是现在学校提倡全面发展的时候,却是每科设立一个专业老师,这个老师只懂这个专业。学生自然也就很难打破这些专业之间的知识壁垒。

如果老师都像古时候的老师一样,会的多一些,那学生也自然受益多一些,没有这样的老师,大概就只能自学了。

我前段时间去绍兴,去了青藤书屋,青藤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的大画家/大诗人/大文学家/大书法家。

郑板桥曾说过,愿做青藤门下走狗。

为什么做走狗,因为这样可以学到青藤的画和书法。如果有这样一个无所不通的老师,那自然更容易成为一个大才子。

而现在的人呢,书法家,字写得好,却不会画画。画画的人呢,没耐心研究书法。甚至不读书。这样久而久之,这些画画的人就只能称为画师,画匠,只能临摹学习,无法自己创造。

我读哲学,就是因为哲学包罗万象。读完哲学,世间的一切道理我都明白了,这样再去做事,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不读哲学,我不明白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我做什么,都会受到阻碍。每次写作写得好,别人说我有才华有天赋的时候,我都想说,其实我天赋很差。

我小时候写作文,永远不及格,老师让写八百字,我只能写出两百。因为不知道写什么好。也没有想象力。

我所获得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如果我不写作,转而研究物理,也一样能够成为物理学家。因为物理学/文学/社会学等等等等,都是知识的分支。就像一条河流,有无数的分支一样。

任何知识也都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要你方法找对了,坚持下去,什么年纪都可以学到知识。哲学也是这样,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果。

最终都是让人生变得更自由,更快乐。所谓思维的乐趣,其实就是哲学家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哲学家都是无畏的快乐的,他们明白一切事情的起源,也早就明白了一切事情的结局。

当然我热爱哲学,主要还是因为他能够打破知识的壁垒,让一切融会贯通。如果说学习别的知识是砍柴的话,读哲学,就是磨刀。

待在学校里除了听课还可以干什么

我离开校园已经很久了。14岁那年第一次退学,17岁那年第二次退学。想必读过我的书的人都知道我的那些经历了。

但我从未讲过我在学校的经历,最多就是说,上学的时候我成绩还是蛮好的,决定退学后我就退学了。

其实我在退学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准备的。考上初中以后,我看到韩寒不上学也有了出路,同样看到姐姐考上了大学还是找不到好工作,只能继续考研究生。

于是我就开始想自己的出路,那时候我还没想好要做作家,我觉得写作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虽然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写诗歌,写情书。但那只是为了讨好喜欢的女孩子。那时候对写小说我是一窍不通的,而且如果不是讨好女孩子的话,我连情书和诗歌也不爱写,如果那时候有人对我说我这辈子都要写东西的话,我一定会吓死,因为写作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太累人了。

那时候我12岁,退学的念头萌发之后,我就在想我退学了能干什么,因为年纪太少,肯定没法做任何工作。倒是可以在家看小说,但是父母一定会天天念叨我。

于是我就决定在学校里看闲书,熬到年纪大点了再退学。那一年我读初二,我看了金庸全部的著作,又看了古龙和梁羽生的全部著作,然后又看李凉和其他武侠小说作者的书。看完这些书,初中第一学期就过完了。我从幼儿园到初一保持了七年的第一名记录,也因为上课不听讲只看书而被打破了。我记得那一年我的期末考试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缺考了,而我只做了历史卷子。

第二学期,任凭老师劝告,家长怒骂。我依旧选择在学校里偷偷看书。因为都是在上课时间看,书放在课桌下面阴暗背光的地方,看时间久了,我眼睛就怕光了,到现在我都还怕光,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后遗症。

第二学期我看了琼瑶和席卷,以及一些港台其他作家的言情小说。那时候能看的只有这些,大陆原创作家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或者说,那时候那个年纪的我,只能看懂,也只喜欢看这些付钱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

然后我的成绩继续倒数,但还是到了初三,那时候我也觉得奇怪。只要你不主动退学,不干出格的事情,学校也不会开除你。

到了初三,很多同学留级或者转校,六个班变成了四个班,老师也不再管我了,我可以把书放在桌子上看了。这时候我也看不进去言情小说了,我开始看四大名著,以及一直古代的章回小说,还有一些国外的名著。

一旦老师不管,我可以光明正大的看书了,我反而觉得没意思了。于是我就退学了,我想去艺术学校,我爸妈不同意,我抗争了好一段时间。抗争期间,我开始看国内当代作家的书,也勉强算是看得懂了,苏童、余华之类的就是在那时候看的。

十五岁以后,我就去了艺术学校,因为课程少,我在学校里也是天天看书,那时候看了当时流行的小说,比如村上春树和安妮宝贝。那时候我开始上网,也去文学论坛发一些帖子,像榕树下、萌芽论坛之类的,我都去。那时候文学青年都那样过,再后来我看了王小波的书,才渐渐觉得我也可以写作。

或者说,才渐渐发现,我是具备写作才能的。刚好那时候我在音乐学习上遇到了困境,于是我就再次退学,开始在全国各地流浪。流浪的路上在书店打工的时候,我也是疯狂的读书。读马尔克斯、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之类的作家的书。

这期间我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后就算是走上了文学道路。所以说我现在会从事写作,离不开当初的大量阅读,而且是由浅到深的阅读。

这些阅读,算是一种准备吧。所以现在想离开学校,又不知道离开学校干嘛的学生,我觉得别浪费时间了,就去看书吧,买书借书或者去图书馆都可以。疯狂的阅读起来,自然会找到出路。

谈恋爱是浪费时间的,悲秋伤春担心未来也没用,只有一本接一本的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如果不喜欢读书,学学画画和音乐,抽时间看看自己有什么天赋也可以。

只要别贪玩,别想着毕业了再去考虑出路的问题,毕业后,就不会没有路走。

书需要重复读吗

除了王小波的小说,我几乎没有重复度过任何一本书。如果唐诗宋词之类的不算的话。就算是王小波的书,我也只是重复读了他的小说,他的杂文我只读了一遍。

我个人觉得,囫囵吞枣的读书没什么不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是我一贯的作风。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书太多了。人类把所有的知识都变成了书,数千年积累下来,没有谁能够全部读完。就算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很难。

我曾经算过,一天读一卷,一天三百多天,十年三千多天,要三十年才能读书破万卷。要是我十岁开始读,四十岁才能读书破万卷,然后行走十年到五十岁,才能下笔如有神助。这对我来说太慢了。我担心我都活不了那么长,所以我只能疯狂的阅读。有时候一天能看好几本,这就导致我眼睛耗费得厉害,常常疼得睁不开。

这个世界上很多知识都是重复的,东方哲学家说的话,西方哲学家也都懂,所以东西方一起读,就算读一遍,也等于重复的学习了同一种知识。

有人说普天之下并无新事,除了哲学书,故事书也是这样,人和人之间的爱情亲情友情故事,翻来覆去都是一样的,虽然很多书书名不同,人物不同,但故事总是大同小异的。看久了就会发现,同一个故事有时候你已经读了四五遍,只不过作者不同罢了。

所以我觉得除非特别热爱,除非那书特别经典,除非你记性特别差,否则没必要把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读。

人总是在成长变化的,可能你十七岁的时候读一本书,二十七岁再读,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你若十七岁读完十八岁又读,就学不到什么新知识,也不会有什么新感受。

我年少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课文,有时候还要默写,我觉得简直智障。那种文章我现在都写得出,老师跟我们讲解的意思,有时候完全脱离了作者的原意。作者就是一时情绪不稳定写了几篇散文,老师硬要你写出作者背后的深意。我当时虽然没有写作,但已经能够感觉到,学习不是这样一个学法。

很多书上的知识,不过是前辈们学习和总结的一个相对靠谱的结果,但一定不是绝对靠谱的。就像我们学习地理知识天文知识,也只是感觉地理是这样的,外星球到底有什么,什么时候才能挖到地心深处,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从书上了解的够多了,但其实我们不了解的更多。所以我有时候会建议我的读者,只是翻翻书就好了,多翻,但是别重复翻,翻看完,多思考。有时候不是读书让你明白了道理,而是读书引发的思考,让你进步了。

读书仅仅是告诉你一条路,思考才是去那条路上走,走多远,全看你思考的多久,多深刻了。

读私塾会遇到什么问题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因为我天天都要读书。我怕书读多了,我会变得没有自己的思想,变得人云亦云。当然我更怕不读书,不读书就会彻底没了思想,自己的也好,别人的也好,全都没有,没了思想的话,还不如人云亦云呢。

当然不管是人云亦云,还是自说自话,都是走极端。我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做座右铭,就是想提醒自己,凡事都不要走极端,好读书,但不能全信书。

求学也是如此,我是反对现在填鸭式的教育的,我是退学的受益者。但当我看到现在的私塾教育,把数学课都拿掉了,只教四书五经,或者只叫语文的时候,我又是感到痛心疾首的。

因为这无异于走了另一个极端。现在的教育有问题,但废掉现在的教育,去学习古代,或者学习西方,都会导致水土不服。

我一直以来反对的教育,具体来说应该是功利教育,或者中学教育。为了考个好大学或者好高中,让学生浪费宝贵的青春期学习大量无用的东西,变成考试的机器,这是我反对的。

开明的大学教育,启蒙的小学教育,我一直是支持的。我个人也是小学教育的受益者。我从幼儿园开始,每次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是第一名,因为在我当时所在的农村的小学,也就只有这两节主课。剩下的自然、音乐、美术和体育课,都不会太严格。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在学习之余自由的玩乐。

有了小学扎实的基础教育,到了初中后我就可以自学,不听那些我未来用不到知识也不影响我后来变成社会精英。但若没有扎实的小学教育,让我从小就去上私塾,读四书五经,那我长大了就算是中学和大学学得再好,也不会有成就的,因为根基就不牢靠。

会有私塾的出现,我觉得和现代家长的思想有很大问题,自己的小朋友自己不教,总想着送到一个地方,花点钱,就一劳永逸了。总指望别人能给教好自己的孩子。这其实是舍近求远。

你指望孩子学书法,报补习班的时候,最好先给自己报了。你指望孩子练习跆拳道,你自己却不锻炼身体,还有一身坏习惯,那你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按照你的期待去成长。教好孩子,是和花多少钱没关系的,需要的是花心思花时间。私塾老师能教好他自己的孩子,却未必能够教好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孩子的未来仅系在做父母的身上,不在私塾老师身上。你能花钱买到私塾先生的时间,却买不到他的诚心。

而且即便私塾老师是一对一教学,你的孩子也未必能吸收到他的知识。就像孔子三千弟子,每个弟子都可以提问,但最后也只出了七十二贤人一样。老师再厉害,学生资质不行也没用。

现在的私塾教育,还读什么四书五经,背什么莎士比亚,要知道这些虽然是经典,却并非是最需要学的知识。虽然说技不压身,但孩子小的时候,学太多无用的东西是不好的,虽然无用的知识也需要懂,但学习的时候应该把握好比例,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更值得学的地方。

什么是更值得学的呢,除了学校里一定会教的语文和数学知识之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愿意主动学的,就是值得学的。

要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从小学生就能学会尊重这个词的涵义。如果不尊重自己的孩子,永远拿他们当小屁孩,那他们长大了就不会尊重你,进而也就不会信任你。

人生来都不傻,每个人都是万物之灵,后来变得平庸,常常是因为被大人给教傻了,教得不会主动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有礼貌的没了勇气,有勇气的没了礼貌。

更重要的是,当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私塾老师或者其他老师之后,学生未来学不好,又会把学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家长。这样到最后你的孩子还没学到知识,就先跟着你学会了推卸责任。还没有害怕未来,就先害怕起了承担。

如果硬是对现在的教育不满意,那完全可以按照没有幼儿园时的教育模式来。不要送孩子去什么幼儿园或者私塾教育,那都是为了赚钱骗人的。要想孩子长大了不胡来,注重家庭教育就好了。先自己开明的把孩子带到六七岁,然后直接送到一年级。

只要你把自己的品质修好了,孩子跟着你学的知识,不会比幼儿园老师或者私塾老师少。当然,我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不胡来。而不是成才教育,如果从小就望子成龙,非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那你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孩子只要不胡来,长大了变成什么样的人要顺其自然发展。人上人未必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渴望孩子有钱有势有名有才,可事实上这样的人永远是少数。你若从小就教他去争抢,那他最后抢到了,也不会幸福,也会抑郁和空虚。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学时期的功利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想法有胆识且不胡来。而不是不择手段或者疯狂的去争一个位置。

如果从小,从家庭教育开始,就能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孩子长大了,在接受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时候,就不会随波逐流,不会改变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初衷。

就会一直保持一个童心,一直保持好奇心,一直有动力,一直生机勃勃的活下去。

为什么现在买不到好看的书了

电影《心灵捕手》讲述了作家和编辑的故事,主人公是美国作家沃尔夫,受电影的影响,我看完就买了沃尔夫的小说《天使望故乡》等等,当时为了凑单,除了沃尔夫的其他书,还买了一些非洲作家的书。

买回来之后,我先看《天使望故乡》,女朋友看了我凑单买的非洲作家的书。因为对沃尔夫期待过高的缘故,我完全静不下心来看那细腻得堪比《追忆似水年华》的《天使望故事》,我甚至觉得我买错了书,觉得沃尔夫辜负了我的期待。

当然我不是说沃尔夫写得不好,如此经典的小说,我也没资格去批评,我只能是不是我当时心态下的菜,我受不了作者事无巨细的描写童年往事。

与此同时,我女朋友说我凑单买的非洲作家的书她也看不下去,她觉得现在的市场环境太差了,国内引进外版书的时候只注重包装不注重内容,她觉得又一次被坑了。

听完女友的话,我对凑单买的非洲作家的书是零期待的。但我还是拿起了看了看,毕竟买了嘛,不能浪费。

没想到一看,我竟放不下来了,我觉得凑单买的那两本非洲作家的书,堪比卡夫卡、契科夫。远胜欧亨利、马克吐温和莫泊桑。

不管是个人喜好的不同,还是作家实力的区别。这件事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带着巨大期待去读一本书的时候,很容易失望。

放空了期待之后,就容易获得惊喜。

无独有偶,我读宫部美雪的小说也是这样,读《蒲生邸事件》的时候,我为自己这么迟才读到她感到遗憾,她只能用惊为天人来形容。然后我又读了《火车》和《理由》。同样精彩,让我觉得她简直可以和王小波比了,就是那种每一本书都值得看两遍的作家。

然后我就把能买到的宫部美雪的书全买了。接下来就悲剧了,我读一本,失望一本,再读一本,还是失望。后面的我就束之高阁了。

同样一个作者,因为没有期待,就读到了惊喜,因为太过期待,就产生了失望。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现在总是说读不到好书,书店里大都是垃圾,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因为我们心态变了?

我们没有耐心读《天使望故乡》这样细腻的小说了,我们渴望刺激,渴望快速,渴望一下子就达到故事的高潮。如果作者铺垫太久,我们就会放弃这个作者,进而否定这个作者。

我自己写的小说也是这样,同一本书,我经常看到完全相反的评价。或者说,在豆瓣一致差评的一本书,到了微博或者QQ空间就变成了一直好评。

是不是说,不同的年纪,对事物的期待也是不同的。年纪越小,越喜欢读书,是因为把自己放得足够低。年纪大了,读不进去书,看不进去动画片,是不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生活中似乎也是这样,当我们没有期待的时候,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陌生的饭店吃饭,总是更容易收获惊喜。当我们抱有很大期待的时候,交给一个人做事,那个人就很容易让你失望。

爱一个人似乎也是这样,你太期待他的回报了,他就很难让你如愿。你只管自己付出,不期待他回报的时候,他总是做出让你惊喜的事情。

抱着宽容的心态放空自己,在最轻松无所谓的时候,最容易感受到快乐。就像有人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在感受喜剧之前,你要先对一切失望绝望,先感到悲观,先得到否定。然后这时候再给你肯定,给你希望,给你光芒。你才会感到惊喜。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怨气满满,因为他对自己期望过高,对这个世界期望过高。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开开心心的。因为他没有给自己设立太高的期待,对这个世界也没有太高的期待。

这不是没有上进心,这也不是有多少钱多高的地位可以决定的。有愁眉不展的富翁,也有兴高采烈的乞丐。开心和不开心,全看他对自己的期待,对别人的期待有多高。

所以从《天使望故乡》之后,我再读书的时候,就没有报任何期待了。看电影也是这样。我每次接触新事物,都告诉自己,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带着学习的态度,带着年少时看世界的眼光来接触。这样,我就总能看到好书,总能看到好电影,哪怕是一部很烂的短篇集,我也能从其中看出一两篇对我有益的,剩下那些我觉得对我无益的,我也不会否认,会放上几年等知识量积累多一点了经历改变了思想之后再看。

同类推荐
  • 做人要方处世要圆

    做人要方处世要圆

    本书是一本成功励志的图书,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生活实例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坚持原则做人,灵活机变处世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技巧,帮助读者,以内“方”外“圆”,互补的道理指导人生。
  • 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人生路上的风景也许总是山重水复,却不见柳暗花明;前行的旅程也许总是步履蹒跚、举步维艰;你也许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虔诚的信念也许会被世俗的尘雾所缠绕……这诸多的不如意,都可能导致你情绪起伏不定,甚至情绪失控。本书从平定抱怨、自卑、自负、愤怒、焦虑、疲惫、忧郁、后悔、挫败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平定这些情绪的方法,以使人们迅速摆脱这些消极情绪的困扰,摆脱所处的困境,并最终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内容简介:每一天,人们都在尝试着说服别人:想让爱人温柔宽容,想让孩子听话懂事,想让邻居通情达理。每一天,我们都在面对说服的挑战。这种挑战,既针对一个人的口才,更针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博弈手段。怎样才能让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中得到揭晓。《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为你揭示说服他人的策略,给你掌控人心的力量。
  • 斯坦福的人生经营课

    斯坦福的人生经营课

    《斯坦福的人生经营课》抱着教导读者如何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如何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完善的经营理念的目的,结合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18位名人的亲身经历,以期让广大读者朋友能够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到,他们是在怎样的人生经营理念之下,从默默无闻的学生,成长为高居《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亿万富翁,或是政治人物的。
  • 女人的资本

    女人的资本

    资本是现代社会女性生活的根本,成功的基石,幸福的源泉。在当下竞争的社会,有资本就意味着占据优势,无论是在职场工作,还是在家庭生活,有资本的女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拥有幸福而美满的一生。本书讲述了女人外在的身体资本与内在的气质资本的修炼方法,并教给女人玩转职场、对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策略,让女人发挥出自己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热门推荐
  • 影后她是偷心盗贼

    影后她是偷心盗贼

    她——是影后而他——是影帝更巧的是两人都属于那种高冷的类型。这要是两人在一块演戏……那场面……不敢想不敢想可是巧的是,她俩还就真在一块演戏了但是剧情发展的不对啊!这俩个平时冷漠今日竟在这儿愉快的聊了起来!
  • 穿越诸天万界之搞事系统

    穿越诸天万界之搞事系统

    “我这是绑定了一个啥系统啊”无痕悲痛的说,“嘿嘿,宿主你不用伤心,本系统的功能很强大的,只要你不断搞事就行”系统贱贱的对无痕说,于是无痕开始了他的万界搞事之旅
  • 属于我的EXO

    属于我的EXO

    当天女神力觉醒之时,世界定会有一场浩劫,看她如何带12位守护神....闯天下。敬请关注(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表建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旷世奇游

    旷世奇游

    空想空间站请假想一家三口和侯先知免费游太空,还教会几人驾驶空想号宇宙飞船,游了月球、火星、水星、金星上的景点。侯先知操作失误,五人流落在宇宙中,上了许多星球,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观看了不少怪异、惊险、离奇、古怪的奇景,最后终于返回地球家乡。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有色的世界

    有色的世界

    “改变自己只是承认自身的无力,诺是要改变的话,那就改变世界!”
  • 来自异世界的修真者

    来自异世界的修真者

    1000年前,洛离在人世间受尽折磨堕化成魔,塔想要报复这个世界。直到有一天他遇上了她,因为魔的原因他被诸仙诛杀。他以坚强的意念让自己再度轮回希望还能遇见她。
  • 我们怀念的那些年

    我们怀念的那些年

    他,是那么的喜欢她;他却亲手将她送进医院,导致她忘记了他们的所有……他,终于与她再次相遇,一点一点的重新捕获她的信任,可他再一次把她送进车祸现场……这一次,她是重获记忆,还是再次失去?他与她,能否越过心中的坎?
  • 一见钟情之宿命的缘

    一见钟情之宿命的缘

    她:“凌总,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他:“嗯,我信,那顾小姐呢?”她:“我比较相信日久生情。”他对她一见钟情,她对他日久生情。沉稳内敛双标男VS清冷淡漠脑洞清奇女,共赴一场宿命的缘。
  • 曙光之始

    曙光之始

    一个个如梦似幻的虚拟世界,一种种不同现实的生活体验!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融于其中,还是超然独世?是为了什么?金钱?名利?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