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8800000019

第19章 落实是有效的步骤,结果是最好的证明 (2)

工作中有很多人只看到一份工作的权限和职责要求,而看不到这个岗位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作用,即工作使命。对工作使命认识不清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很多员工虽然任务执行得很“出色”,但仍然是将一大堆的问题留给了公司和老板,这也就是“做什么”与“做到什么”之间的矛盾。

林克是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户的委托之前,总要先花点时间去拜访该客户组织的高级主管。在问了一些有关业务委托方面的问题之后,林克总要向这些高级主管提些诸如“你们公司现在聘用的员工数量是根据什么作出的”之类的问题。据林克统计,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负责的是财务”,或“我主管的是销售”,还有一些人回答“我掌管的员工是100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会说“我的责任是向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或者是“比去年的任务量提升30%是我的责任”。

这两种不同的回答反映了人们对待工作价值认识上的差异。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把问题留给老板还是把业绩留给老板这两种行为的差异。那些清楚自己工作使命,把业绩留给老板的人比较看重贡献,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个人的整体业绩,而不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他们的视野广阔,在工作中,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专业,乃至自己领导的部门与整个组织或组织目标应该是什么关系,进一步,他们还会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是因为,不管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或顾客解决问题。

那些把结果留给老板的员工会经常自我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这有利于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掘自己具备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潜力。相反,那些把问题留给老板的员工不懂得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使命,只知道将任务完成就可以交差了。这种心态致使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很有可能把目标搞错,以至于南辕北辙。

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结果证明一切。竞争残酷无情,无论你曾经付出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成绩,那么老板和上司付给你工资就是在浪费金钱。给老板结果,老板才会觉得你确实落实了责任,你的职业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

用结果复命:仅仅有行动相当于积累脂肪而非肌肉

复命,是我们对自己肩负使命的回复;复命,承载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自己工作的成效与结果进行回馈,是负责的表现。具有复命意识的员工,一定是勇于负责的员工。优秀的员工一定是在复命时对结果负责的员工,他们关注结果,并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结果。

在西点军校,不仅重视事情执行的过程,它更注重复命的结果。成败是评判一支军队完成任务的唯一准则。如果你很好地执行了上级的命令,但是在复命时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上级并不认为你是一个有力的执行者,是一个好士兵。一个好士兵的唯一标准就是:执行到底,带着好的结果来复命。

美西战争时,哈里中尉被派驻南部高地担任陆军连长,负责带领150名美军士兵参加战斗。后来,他曾这样描述发生在那次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上级命令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修建一个临时跑道。长官希尔中校和我们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一天,他前来视察进度,看到用有孔钢板搭建的地基,他认为我们做得不对,便怒声问道:“是谁下令这样建的?”我马上回答:“报告长官,是我。”

由于在西点所受的训练,让我养成勇于复命和承担责任的习惯。如今,发生这种情况,我还是按以前的习惯回答。当然,我也希望可以有另外的回答,以避免这样直率地暴露我的失误。中校听后非常生气,不过他并未再说什么。大家都认真地讨论,以求找出一种合适的弥补方法。其实,当时我可以不必去复命,我有很多借口可找,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从而开脱我自己,但最终我没有那样做,我选择了相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是最好的决定,尽管这样我的自尊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一个月以后,在我的团队中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天,我接到上级的命令,让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把所有人员和设备转移到距此地50公里外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去修建一座被损坏的大桥,以便能迅速地恢复高地的粮食和其他供应。而就在要转移的时候,我们负责驾驶搬运挖土机的挂车的普列向我报告:“长官,我的车子刹车坏了。”我们俩对视了一会儿,心里都明白,季风季节刚刚过去,而在这个季节中,受雨水和泥土浸泡的机车已受到极大的损坏,并且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根本没有配件可换。但任何车辆没有刹车都是绝对致命的,更何况这辆挂车还得负重一辆重达40多吨重的挖土机,跋涉泥泞不堪的山路,没有刹车就等于自杀。最后我对普列说:“如果不把那个挖土机拉过去,在那边我们就根本没法工作,只有靠它才能把损坏的桥梁挪开。我们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呢?”

后来,他无奈地说:“长官,我可以试一下用引擎减速,但如果那样的话,到那边后,这辆车就彻底损坏了。”我考虑了一会儿,问道:“普列,那样的话,你能确保成功吗?”我很明白,这样就是要他用生命作代价去换取这次任务的成功,我也等着他可能拒绝的回答,到时,我就只能再去想别的解决办法——但其实已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出乎我意料的是,普列说:“长官,我试试看吧!”

队伍行出发后,我和普列都提心吊胆,在一种极其紧张的心态下走完了50公里的路程,未敢松一口气。到达目的后,那辆车的确报废了,但普列总算活过来了,挖土机也完好如初。当普列走下挂车的那一刻,我看见他摇摇晃晃,似乎快要崩溃了。的确,在这以前,我从未要求过我的部属冒这么大的风险,以后也再没有过,我以普列为荣,真的!

让普列去冒这样的生命之险,当时我的内心其实还是经过一番斗争的。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种感情情同手足,我碰到的是一个棘手的两难问题——我为什么要求我的兄弟去冒这样大的危险,为什么?

但我现在也一直认为,我那次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事情重现一次,我还会那样去做,当然这种想法并不是因为普列的平安无事,而是一种团队责任、一种集体精神、一种执行力、一种复命精神。从感情上讲,我还是很高兴,他并未因此而丧生,否则我会终生内疚。如果他牺牲了,我也不会怀疑我的决定,但我会感到自责。既然决定是对的,那我就会果断地决定去做,不管结果是成还是败。

对我来讲,这件事情是对我一生的考验。而普列选择的是服从和执行,他表现得更加伟大,并且他最后还是成功了。

在情况紧急时发布绝对服从的命令,没有任何借口可言,这是在西点军校一点一滴地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对所有的事情不断反省、质疑、分析,然后作出合适的决定。

我不知道普列当时是怎样考虑,并决定执行的。其实,在此之前的普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且在连队中是出了名的不修边幅。但在他成功复命之后,他成了我眼中的英雄。复命的结果证明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借口的人、勇于负责的人,他提高了他人生的价值,使千千万万的人从中获益。

在普列就要退伍离队时,他找到我说:“长官,我最近就要退伍回家了,如果我能从四级升到五级,我回到家乡一定会很荣耀。”

可能是他原来的不修边幅和学历不高,他的军士长一直没有提升他。现在他希望我能提升他一级。我牢记着他那一次的服从和奉献,牢记着我们同甘共苦的经历,我叫他先回去,然后我叫来他的军士长,我说;“莱克,我想晋升普列一级。”他立刻说了一大堆不同意的理由。听完后,我冷静地说:“莱克,让普列升一级。”

普列回家时,已经升为五级专员了,后来我再也没有听过他的消息,但我认为,他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这个故事说明了去执行任务可能遇到的巨大的挑战,以及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勇气。

以前我们常说:“我努力了,所以我问心无愧。”而现在我们必须说:“我努力了,而且还做得很好。”

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不是执行型人才?因为当我们以为自己在执行的时候,其实是在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是一个执行假象,因为你没有结果!

没有结果的努力,是无用功;没有结果,意味着我们将回到起点,一切从零开始。当事情都做完了,你有一千、一万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仅仅有行动相当于积累脂肪而非肌肉,在落实责任过程中,我们必须拿结果来复命,因为企业购买的是结果,也就是员工劳动的结果,而不是劳动!你的劳动是不值钱的,只有劳动的结果才值钱。也就是说,功劳是价值,苦劳却不是价值!

心态创造行动,行动创造结果。如果我们要用结果来复命,那么我们首先要树立一种能够激发行动的“结果心态”。 一名落实型的员工,在结果心态的驱动下,会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方法取得结果,在赢取结果的过程中,他们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回报。

结果是一种标杆,是一种方向,是一种价值的印证,是不断走向卓越的新起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此时此刻就要行动起来,坚决落实责任,用奋斗诠释能力的不凡,用结果来复命!

同类推荐
  • 幸福人生的方法

    幸福人生的方法

    幸福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思考的主题,每个人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实现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从“心”开始,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就可以掌握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当下快乐+未来快乐=幸福人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都渴望能获得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为什么在短暂的人生中自己就是抓不住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要创造幸福、得到幸福和享受幸福,我们需要掌握获得幸福的方法。获取幸福,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 精美卷首语(名人佳作)

    精美卷首语(名人佳作)

    本书收入散文百余篇,分青春的呼唤、伟大的渴望、生命的追问、美丽的错误、教训与启示五辑。
  • 魔鬼藏于细节

    魔鬼藏于细节

    细节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举足轻重,谁能把住细节,谁就能悄然成功。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细节中见真知。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惟一可能。冷静留意和分析你身边的小事情,或许,大道理、大智慧就藏于此。所以,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得牢记:“忽视小节让人失去大机会”、“太多的小毛病往往会使人平庸一辈子”的训诫。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向人们阐述了一个被人们忽视了很久的东西:细节!
  • 人生太短,别成熟太晚: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太短,别成熟太晚:心智成熟的旅程

    也许你少不经事,做事认真,情绪多变,对事物容易耿耿于怀、斤斤计较,总是看不惯外界的种种。没有人可以永远人性,因为社会不会等你长大,生活不允许你一直天真!翻开本书吧,它会告诉你心智成熟的人会给自己清晰合理的定位,不会狂妄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当你用谦卑的态度向周围的世界学习,你就在走向成熟。
  •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创新的开拓(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热门推荐
  • 花间闲话

    花间闲话

    吴冠南先生的作品中,蕴藉着他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度修养,画中的笔墨,书法,诗文等因素都令人晓见他的学殖不同凡响。重要的是,他从深度的传统学术境地中走出了一条直通当代的道路,从而实现了与我们在当代文化情况下的沟通。在典雅,高古,个性的土壤上,他创造的是一篇散发出充沛生命光彩的灿烂文章。
  • 一直伴随我的青春期

    一直伴随我的青春期

    一个回忆,写给自己看的后悔书。扭头看看我过去的张狂,和现在的叛逆
  •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灿烂的星,愿我像你那样坚定(英美十四行诗选)

    本书《英美十四行诗选》,曾于1994年由台湾的业强书店出版。该诗集从未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英美十四行诗选》收近百首古代到现代由马海甸先生自编自译英美十四行诗,每诗加数十乃至数百字的注释和评论。2018年版本,经过译者重新修订。十四行诗难译,故类似的选集在中国大陆未见。
  • 禁止单身

    禁止单身

    你体验过姐弟恋么,在一起随时能气死你的那种。
  • 爱你爱不够

    爱你爱不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上。人生总会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无奈,而最令人心碎的莫过于错过爱情。
  • 我就看看你们继续

    我就看看你们继续

    鸵鸟女意外车祸来到异界大陆排行老三,亲爹不详!!母亲被迫生下一个又一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鸵鸟女不敢有意见,她也是其中一个被迫生下来的孩子。遇见动手能力强的老乡,为了不成生育工具,抱紧老乡大腿每天摸鱼式打工。大佬老板笑眯眯:跟了我太平日子,你就别想了。
  • 死亡回忆

    死亡回忆

    一个诡异的梦醒来,我丢失了三年的记忆,随着记忆被一点点开启,我竟然发现,我的女朋友,不是人……
  • 八零神医小辣妻

    八零神医小辣妻

    苏澜目睹丈夫出轨,被家暴打死之后,竟然重生回到1985年,一切悲剧都还没发生,于是,苏澜决心改变人生!第一步,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可还没等苏澜行动,她却先被投喂了!苏澜表示有些承受不住啊!“妹妹吃鸡腿!”“妹妹吃猪蹄!”“闺女啊,这个大西瓜好吃!”苏澜看着自己越发圆润的脸,连忙大声拒绝:“我不要胖成猪!”这时旁边的男人宠溺的说道:“胖点,抱着舒服!”
  • 原来,你一直都在

    原来,你一直都在

    他跟她,错过了3年,然后,是一生的消隐。他跟她,错过了4年,然后,是一世的离别。他跟她,错过了20年,是否,还会有所谓的未来。一生,一世,一段情,婚姻之外,爱恋之前。原来,你早已是我改变不了的永远。
  • 快穿之你若成劫

    快穿之你若成劫

    花蕊不知,这世上既然有自己这种冷血无心之人,又为何遇到一个满心只愿得她回应之人,活到三十五岁也仍然冷心冷肺,不但自己无趣,也让痴等之人枯守无望。名利事业金钱她似乎什么都有了,却还是无趣的在被人背叛的时候放手让自己死亡。反正这样无聊的人生,她也没有什么好期待吧。她暗想,却不想,睁眼之际,落入另一场华丽的饕餮盛宴……时空轮转,寻一抹情丝,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