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58600000001

第1章 序:人性 诗性与灵性

文瑞

读文或读诗,其实便是读人。文如其人,至少封义珑就是如此。他的为人,一如他的诗文——隽永、清新,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炽热的人性光辉,满是真诚和善良。

封义珑是我的老朋友。2004年我刚刚主持《赣南日报》副刊《赣江源》时便与他相识,从此开始了我们的文学交往。2006年,他将我的散文新作《秦淮河上寻桨声》和《油桐花开时》改造成中学生语文阅读题,在全国中语会会报《语文报》等多家语文教学类杂志上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我这两篇散文的高密度关注。数十座城市的中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考到这两篇散文,台湾国学十年级的课外语文必读教材也将其选入。这时,我才知道封义珑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具有全国影响的人物,他每年都要被全国的中语教研机构邀请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做语文教学研究专题讲座或上观摩课,传递他倡导和践行的幸福语文教学观,他还兼任多家中学语文教研权威性刊物的特约主编或编委。帮了我这么大的忙,他却只是在电话或博客里浅浅地说上几句,丝毫也没有邀功请赏的味道。这种朴实的姿态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俩的距离,从此我与封义珑有了一份不同于常人的情感。

2010年,我内退离开报社往外地而去。行走江湖,一晃四年过去,原来的作者圈里的人大多散去,时光无情地过滤着人和事。今年11月,忽然接到封义珑的电话,说陪我去爬山。依然是平常口气,依然是朴实姿态。见面才说,想请我为他的诗集《寂静的光芒》作序。我说我已是江湖中人,为什么还请我作序呢?他目光坚毅地给了一句话:“你写最适合!”那时,我们正在马祖岩的攀爬中,山风吹过,我的心中则有一股热流涌过——时光老去,我们的情感仍在。诗歌不是我的所爱,但冲着我们彼此间这份不老的情感,我慨然应诺。此刻正值午时,我独自一人坐在大学校园空荡的办公室里,一边阅读他的诗集《寂静的光芒》,一边梳理着诗歌与往事。

封义珑、潘霞,是一对夫妻,《寂静的光芒》是他们夫妻二人的二度合作。他们俩因诗歌而相互亲近,因诗歌而南北结合。他们俩的爱情故事宛如诗歌,在朋友圈传为佳话。于旁人看来,他们生活的本身就是一首诗歌,《寂静的光芒》只不过是他们爱情的又一次合唱罢了。这种风花雪月、燕侣比翼的生活姿态,很有些历史上才子佳人的韵味。这种安安静静的生命相守,应当会是令灵魂躁动的当下很多貌合神离的夫妻钦慕得很的。

诚然,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写下了沧桑,但他们的诗歌却也愈加沉静与深挚,人性、诗性、灵性共舞,阅读之,当真是“空室读诗不忍放”呵。前不久,我与南京作家诸荣会、南昌作家朱强等在一起聊文学,其间也聊歌曲,我们共同喜欢《草原夜色美》这首歌,而最喜欢的又莫过于其中“轻骑踏月不忍归”这句词了。读《寂静的光芒》,立即让我联想起“轻骑踏月不忍归”,便有了“空室读诗不忍放”之感。

我坚持认为,消除对寂寞的厌倦,最好的办法便是不停地阅读,而最能打动人心的阅读文本又莫过于诗歌或散文了。什么样的诗歌才算是好诗歌呢?我想,无论诗歌的今天或未来怎样,其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诗言志、有诗味。上世纪70年代的一期《人民文学》上刊载了毛泽东与陈毅论诗一文,诗人兼伟人的毛泽东强调的就是这两点。《寂静的光芒》的言志是显然的,诗集中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辐射出作者的思想、哲学、智慧和情感以及美学取向,每首诗能感到作者人生的不断升华和精神世界的不断加深,生命意识和人性光辉与诗歌才华一起宣泄和绽放,比如《读裴多菲》:“我愿意是一株青藤/努力地/寸寸地攀升……我要趁天没荒/地还没老的时辰/把手伸给你/把春的讯息带给你/让你的额头/成为一片森林/再不荒凉”,比如《街头卖艺的女孩》:“三月的风温暖地淌着/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围观的人群/聚了又散/行色匆匆的人群/谁参悟了花开的艰辛”,等等;《寂静的光芒》的诗味也是易见的,作者“对诗意空间的追寻和向往”所呈现的“清纯、含蓄的意象”,使得作品诗情饱满、诗性绽放、诗味馥郁,当真有一种“寂静的光芒”之如同花开的声音一般的美学意蕴,比如《春天里》:“我在不停地向人打问/通往春天的路/到底有多长”“我清楚地知道/那么多童谣/成了无家可归的风”“一根根藤蔓/伸入春天的内心/谛听岁月的脚步声”,比如《梅关古道》:“曾经多少次夜里/你渡时光过河”,比如《梨花》:“一瓣梨花/就席卷了整个春天”,等等。

诚然,《寂静的光芒》中还有不少写景物的作品,隽永如斯,可圈可点。其中对自然与人生的叙述和思考,予人以诸多的阅读美感和思想共鸣,并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的聪慧与机敏,诗的语言轻舞飞扬,仿佛是他们的手中把玩一支细腻的魔法笛子,只是轻轻一吹,纯净的字符就像露珠逐一醒来,在风中蹁跹,在寂静中绽放光芒。

倘若把《寂静的光芒》放置于桌面,就像一掬露水蓄于莲蓬上:清纯自然,安静优雅。

2014年11月26日

(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赣南日报社原副刊主编,赣州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现赣南师院客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广东河源客家文化学院副院长。)

同类推荐
  • 水路

    水路

    本书稿收录了我省作家李云的诗歌作品,分为六辑,收录了其《水路》《中国屏风》《大唐紫气》等代表作品。书稿收录的作品既有对人生百味的体悟,又有对岁月变迁的追寻;既有慷慨激昂的诗情喷涌,又有细腻深情的低吟浅唱。这些诗作展示了诗人思想维度和精神向度的纯正与清洁,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具有音韵之美。
  • 追梦苍头河

    追梦苍头河

    本书为文学剧本,内容共分二十集,它的文化程度极高,可读性较强,像小说一样好读。
  • 时光深处的柔软

    时光深处的柔软

    周遭浮躁个人乏力时,走进那片时光,你会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是心的抚慰与拥抱,你会因此拉近与真与善与美的距离,你会强烈地意识到阅读才是最奢侈的享受。不想迷失自己的人,向往真善美的人,以满腔热情想与生活来个熊抱的人……来吧,捧起《时光深处的柔软》,你便与最美好的自己相遇了。
  • 光阴的渡口

    光阴的渡口

    在这本书里,作者呈现的是豫东平原的风土人情,这里是一个与草木对话的世界,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阵风,每一场雨,都是有生命的。这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讲述故乡:自然的草书,与故乡同眠,安静的草木,二十四节气书。这四个方面侧重点不同,“自然的草书”,主要写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与故乡同眠”显现的是乡村趣事以及乡愁情趣;“安静的草木”书写的是故乡的草、故乡的树等风物;“二十四节气书”,写的是节气与人、与草木的隐喻。
  •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该书以“中外世界文学名著赏析”为副题,涵盖《红楼梦》《匹克梅梁》《西游记》《哈姆雷特》《悲惨世界》《三国演义》《老人与海》和《水浒传》等中外名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便开宗明义,对文学与文学的功能做了界定,阐明了人和人生、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热门推荐
  • 剑仙之地狱都市

    剑仙之地狱都市

    失踪十年,修仙小伙重出江湖,武修时代,修仙就是任性!父母失踪,奇异的项链带他进入地狱的都市;剑仙在此,妖魔鬼怪快离开!
  • 重生后妖妃她母仪天下

    重生后妖妃她母仪天下

    【1v1双洁】江别死了。 死在无尽的谩骂和唾弃声中,死在九重深宫的茫茫大雪下。 后宫的妃嫔皆恨她怕她,骂她残害后妃,搅弄朝局。 这下妖妃一死,大快人心。 再睁眼,江别重生到快要入宫的同名秀女身上。 入宫后的江别宠冠后宫,但她很快发现上辈子爱她死去活来狗皇帝,居然拿她当替身! 江别咬了咬后槽牙,假笑着模仿前世的自己,努力爬上狗皇帝的龙塌。 这一世她不做妖妃,她要母仪天下! ps.女主资深病娇,谁要抢皇帝弄死谁的那种。
  • 不过是无聊

    不过是无聊

    一个无聊人的无聊想法的冲动之作,如有雷同,不胜同情,愿以后生活美满和顺,平安喜乐。
  • 《易经》与人生运势

    《易经》与人生运势

    从某种意义卜来说,我们的人生运势可以从文王八卦推演出来,而文王八卦出自何处?《易经》!所以说,《易经》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的人生、你的运势、你的前程,都能从《易经》中探知,也都能从神秘的《易经》中找到开运、转运的答案。
  • 魔龙冥凰之残照

    魔龙冥凰之残照

    宇宙無盡時空,諸天輪迴無限,神話究竟終結,永生不朽之地,世界毀滅時刻,夢幻傳說重現。
  • 敬那年的小时光

    敬那年的小时光

    一对少男少女,陪伴彼此走过年少的美好时光,再回首,感谢一直陪伴的还是你。
  • 终极主宰

    终极主宰

    神秘金色雷霆从天而降,化成少年方展第三只眼。从此开启逆天资质,横推天下,纵横无敌。且看穿越异界的平凡少年,如何气吞星河,凭借主宰之眼,谱写不朽传说。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 秋风醉

    秋风醉

    无边的黑暗映照着整个世界,曙光未知,一位平凡的男子,带着复仇的愿望,独自与世界抗争。究竟是黎明前的暗夜还是无边的黑暗?
  • 力量来自渴望

    力量来自渴望

    现在的年轻人,是最幸福,却也是最迷惘的;是最充裕,却也是最匮乏的;是最特立独行,却也是最无所适从的。戴博士以其自身求学奋斗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主动、正面思考、积学储宝,才是成功的法门。期盼年轻人能有所领会,在人生路上,创造属於自己的梦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