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58200000029

第29章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他创造了天主教官方神学——托马斯主义。他死后天主教官方喻他为天使博士。他的思想不但对神学,对近代哲学也有广泛影响。

他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早年到进修院学习,后到法国巴黎深造,随后回到意大利教神学,是著名的神学家。据同时代的人描述,“阿奎那是个大块头,肥胖而且皮肤黝黑,头颅硕大,发际很高。他的为人处世表现出很好的教养。众人认为他举止端正,温文尔雅,而且令人如沐春风。在争论中,他保持克制,并且用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赢得对手的尊重。他品位朴素,周围的人为其出色的记忆力所倾倒。在他沉思时,常对周遭的环境浑然不知。他能够系统、清晰和简明地表达他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思想富有热情而且兼收并蓄。在另一方面,他经常对于自己著作的数量不足感到遗憾,因为他认为他所受到的神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他有大量的作品传世,代表作有《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等。《神学大全》被称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代表了基督教神学的改革思潮,体现了对奥古斯丁主义的批判,表达了新的思想。他的学说最初遭到了排斥,认为是异端,受到了批判,后来,才被教会认可,并规定他的思想为官方哲学思想。他的哲学体现了对天主教的维护,但也提出了好多哲学问题。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通往上帝的五条路径。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上帝是真实的存在,无需证明,它是天启。我们这些能力有限的人理解它有困难,我们用哲学思想证明它的存在,证明只是让上帝存在更加明确,让我们更能理解它。他用自然神学的方法来证明,自然神学的方法是亚里士多德的方法(形而上学——第一哲学),认为我们只要从具体事物出发,利用逻辑学思想,就可逐步推导认识到世界的本体,作为存在的存在——实体就可以认识了。

托马斯·阿奎那也用这个方法,从上帝的创造物出发,来推论出上帝的存在。他提出了五种证明方法。

一是由事物的运动变化证明上帝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这我们能感觉到),原因是由事物自身之外的事物力量推动的结果,引起事物运动的另一个事物本身也在运动,它运动的原因也在另外一个事物那里构成了推动(运动和原因)的链条。但这样的推动不能无限推导,最终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即第一推动者,这就是上帝。也就是说,只要你承认前提的存在的话,那它的结论也一定存在,当然你也得一定承认。

二是从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论证上帝存在。各种事物有一种关系,即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以另一事物为动力因。这种关系可把事物之间梳理成一个系列:事物的原因,形成的结果。作为原因的具体事物,相对于另一个事物来说,它也是结果,这个系列可以多次地推导下去,但不能无限地推导下去,最终,它有一个第一原因作为事物的起始因,这个第一动力因,就是上帝。

三是可能性与必然性证明上帝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获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由此推论下去,必定有一种东西,它自身就是必然的,同时又能赋予其他事物以必然性和存在的理由,这就是上帝。通俗地说,我们面对的事物,都是可能的事物,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但是现在存在了,就说明其有存在的必然性。它为什么必然存在呢?肯定有另一个事物使其必然存在,而赋予其存在的必然性事物,其也有一个事物的必然性,这样一个系列推导下去,最初的必然性就是上帝。

四是从事物存在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良好、真实、高贵等品性。其标准就在于它们与最好、最真实、最高贵的东西接近的程度。因此,世界上必然有一种东西,作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和具有良好以及其他完美性的原因,这就是上帝。通俗地说,现实事物当中存在等级系列。真、善、美。真,有非常真,有比较真,有不可真,有的程度高一些,有的程度低一些,为什么事物存在等级序列?这里,一定存在一个最高的标准,它是绝对的真。有了这个标准,其他的真就可以跟其比较,这样就构成了事物存在的等级序列,而最高的等级,绝对的存在,这就是上帝(即等级的制定者)。

五是世界秩序和目的性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和谐的、有序的,仿佛是有目的的安排。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受到某一有知识和智慧的存在者的指挥,而这个总指挥就是上帝。通俗地说,就是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是在一个理性指导下进行的。要完成所有有目的的活动,必然有一个最高理性的存在在指导,这就是上帝。

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正如他在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里的思想一样,他深受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影响。启示神学和自然神学,这两种神学都是受古希腊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他们运用不同的古希腊的思想阐发神学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神学,启示神学代表人物是安瑟伦,他更多地运用柏拉图的理论,而自然神学则更多的是应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托马斯·阿奎那则更多地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在论人和认识当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比如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这是典型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但是人和物的区别在哪里?既然人和物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那他们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不同就在于形式。形式不同,所以人和物就有区别。人和物的形式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一种是实体的形式,一种是非实体的形式。实体的形式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人和灵魂就是一种实体的形式。如果说人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话,那么灵魂就是一种实体的形式,是一种精神的存在。非实体的形式就是一种物体。它不是精神的存在,它只与物质相联系。构成物的形式是一种非实体的形式。人有灵魂,但物没有灵魂,这是人高于物的原因。实体形式与非实体的形式有什么特点呢?特点在于:非实体的形式只与物质相联系而存在,它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当这个物被破坏以后,这种非实体的形式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实体的形式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也就是说当人的肉体不存在了,但人的灵魂依然存在。精神可以脱离质料而独立存在。所以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实体的形式是永恒的,是永远存在的。这就是他认为的人与物的根本区别。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我们为什么说雷锋精神永存呢?人的精神确实有和物质不同的特点。

托马斯·阿奎那的认识理论是最具有哲学特点的理论,为此,我们觉得他就是一位哲学家而非神学家。但是他作为神学家,要为他的神学思想作论证。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知识和信仰是密切联系的。他认为存在着两重世界,一个是感性的自然的世界,一个是超感性的超自然的世界。感性世界就是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还有超感性的超自然的世界,对此我们的认识是根本不同的。人的认识是有界限的,我们的认识只能认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感性的自然的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以获取真理,但是人的认识能力达不到超自然的领域,要想获得对超自然领域的知识和真理,就必须依靠信仰。既然如此,那么就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认识真理,从我们面对的自然界中所获得的真理,另一种是信仰真理,这是我们对超自然世界的认识。他提出了两种认识的问题,成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所讨论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问题:人的认识有没有界限?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吗?有没有人根本无法认识的东西?在托马斯·阿奎那看来,我们人类存在根本无法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认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感性的世界。自然的世界我们可以认识,但是超自然的、超感觉的世界我们怎么认识?没办法认识,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靠信仰。为什么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后来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这就告诉我们超自然超感觉的世界不是认识的对象。上帝不是认识的对象。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两种认识对象的真理,但他的过人之处是他并没有把两者对立起来。他并没有说认识的真理没意义,只有信仰的真理有意义。他调和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关于上帝的知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确实是通过我们的认识达不到的,这只能靠我们的信仰。比如说“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太玄妙了,只能靠信仰,靠我们的认识确实无法理解。但有的真理是能够通过我们的理性认识所达到的,比如说“上帝存在的证明”。所以关于上帝的知识有一部分是通过我们的理性认识能够达到的。另外,认识的真理和信仰的真理尽管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真理,但是它们都是真理。而且它们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一系列真理的源泉。因此,信仰和知识、信仰和理性之间是能够协调一致的。这体现了他把信仰和真理加以调和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看他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灵魂当中有五种能力。一个是生长能力,一个是感觉能力,一个是欲望能力,一个是自发能力,一个是理智能力。其中感觉能力和理智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我们的认识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这两种能力发挥作用的结果。感觉能力依附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形成事物的印象,形成我们认识的资料,对于这种资料通过我们的理智能力加以整理,这样就能达到理智认识。这和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但是这里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我们认识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出发最后达到理性认识。我们怎样从感觉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呢?我们怎样从感性认识出发最后达到对理性认识的概括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呢?注意,这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同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生动的,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概括的。这两种认识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两种认识你怎样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在毛泽东的《矛盾论》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读者注意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处理,并没有揭示到由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真实的过程。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等等学科来加以研究,到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后来一些哲学家干脆不再提这样的问题了。

认识是什么?认识不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是把形式注入到这个事物当中,使它获得本质的理解,这里,哲学家们把角度变了,情形就大为不同。比如我要认识这个杯子,我先形成对这个杯子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我们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形成这个杯子的本质概念,这个过程是什么,说不清楚。有些哲学家说,好,我不这样说了,我变个角度,把知识与对象的关系倒转过来,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知识。我怎么对这个杯子有认识呢,是因为我先天就具有了一种认识形式,把它注入到这个杯子当中,或者说,就现在这个形式——杯子所具有的本质来认识这个杯子,从新的形式来认识它,角度变了,开辟了认识的新天地,这就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从感性到理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是由于我们的理智能力,其中有一点叫能动理智,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具有抽象能力,正是在能动理智的作用下,我们才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本质来,能动理智的抽象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托马斯·阿奎那认为,能动理智的抽象作用是在上帝的理性之光的照耀下发挥作用的。达到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说明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他把上帝抬出来了,我们讲认识论太苍白了,即便是片面,也要说明白。把问题推到极致后,就有了里程碑意义。托马斯·阿奎那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哲学家,调和不同思想倾向折中主义。

到了19世纪末,天主教认为要挽救他们日益混乱的宗教哲学思想,怎么挽救呢?他们要重振托马斯主义的权威。1819年,教皇利奥十三世发布《永恒之父通喻》,主张要在天主教学校中恢复天使博士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天主教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复兴托马斯主义的思潮,这种复兴托马斯主义思潮,被喻为新托马斯主义,这个新托马斯主义队伍很庞大,它逐渐形成了现代哲学的一个流派,新托马斯主义继承了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同时又结合现代的科学、哲学,使托马斯主义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达到了一定的复兴,但要达到过去的那种辉煌是不可能了,无论是在宗教内部也好,还是在宗教外部也好。新托马斯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马利卡尔,德国的格拉布曼,瑞士的波恒斯基,奥地利的韦特尔,比利时的斯丹贝根,意大利的法勃洛,等等。

同类推荐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哲学等,真正打通了中西古典哲学的界限,通过对中西典籍的比较以及大量的实证,将二者做了纵深研究和参照互解,考证、质疑了我们以往对西方哲学的固有观念,可以说是一次从哲学视角重新梳理人类文明和历史的尝试。深入浅出的解说,让哲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为我们对世界、历史、人生、命运等命题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何新的哲学研究,涉及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扩及数学史、科学哲学、现代宇宙理论等诸多领域。他通过对黑格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创生了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在哲学领域研究导出了“新逻辑主义哲学”。这一新逻辑体系构想,曾受到钱学森先生的关注和重视。何新的哲学体系,指导了他在经济、政治、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做出验证率极高的前瞻性预测。
  • 荀子

    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热门推荐
  • 致盛夏青春

    致盛夏青春

    姐弟恋大二的生活中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 引鬼

    引鬼

    王河是众多修仙玄门百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门派中的小弟子,平日里除了学学画符,就是去练练那把被师傅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有些生锈的铁剑。偶尔随师傅出去和同门中其他小门派的师徒一起探探深山老林,看看有没有妖魔鬼怪,练练修为。本来以为自己一辈子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过去了,却在遇到一个百年老鬼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上古封镜

    上古封镜

    乱世迷离,制破镜以改往事,误入镜内后,寻找回归之路;异世魅影,回归之后已是千年之后。世事变迁他们又如何应对。
  • 诸天之从武林外传开始

    诸天之从武林外传开始

    “恶魔队?我会让你们见识到真正的恶魔!”,半身金光的成某人狞笑道。“我会为所有的姐妹们报仇雪恨,一定...”,斗篷下隐露俊秀半面的段公子攥紧铁拳,不断喃喃。而一头雾水的徐玄,则转而坚定的看向浩瀚的星空,笑道:“既然未来我可以,那现在,我亦可以!”当凶恶而幸运的穿越之子、金手指玩家们,降临他人世界,肆意妄为、夺人妻女时,一部分诸天土著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终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个关于诸天的故事,也是关于复仇的故事。第一个世界,是温馨的武林外传?
  • 总裁强制爱:吻上逃跑小娇妻

    总裁强制爱:吻上逃跑小娇妻

    风华绝代+腹黑骄傲+家务全能+黑道霸主+商界传奇+吃醋大王=冷酷霸道总裁先生调皮可爱+古灵精怪+做事有点二+说话有点迷糊+吃货一枚+花痴一枚=白痴小萝莉当他遇上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情节一:某女对着某男说道“我是有病你最好离我远一点,不然小心我过来咬你汪汪.......情节二:总裁,顾宝贝疑问的问道“你没病吧,病了就该回家去吃药,看着南宫冥呆呆的说着。南宫冥浓密的眉毛向上一挑冷冷的看着顾宝贝说”我有病对吗?我该吃药了对吗?看的宝贝心惊肉跳的,立马回应道“总裁是我有病,是我该吃药了”呜呜....节操又碎了满地。本人第一次写作希望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谢谢亲们了,么么哒。
  • 冥界第一神

    冥界第一神

    李青舟,是冥界第一个神,也是最后一个神!没有强壮的身躯,也没有强横的背景,他只拖着一副病弱的残躯,征掠冥界的疆土,以势不可挡之势,成为冥界第一神!
  • 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

    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

    这是一部普及型著作,向广大读者介绍考古学和考古研究成果。书中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世界范围内各国考古工作者,尤其着重介绍了德国考古工作者所取得的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是对英、法、美等国家同类著作的重要补充。《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概括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猿人几百万年的生理进化和物质文化的漫长发展,经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畜牧和定居生活,以及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在冶炼加工金属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劳动分工和贫富分化,最终产生社会阶层,出现世界文明古国,一直描述到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近现代历史。作者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发展进程,同时突出了考古学在研究各历史时期的卓越贡献。
  • 生化危机之末日逃命

    生化危机之末日逃命

    一段惊奇,搞笑的探险之旅,世界的末日,却不料也是小人物的崛起之路,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
  • 元素天纪

    元素天纪

    旧纪已过,新纪已至。这是一千年以后的世界,有点科幻,有点平淡……少年们自凤凰花柳中崛起,战斗、爱情、热血、智商、离奇、真相、信念,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知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