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29600000001

第1章 1978至1999 “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地理图谱上,发生于浙江的生动事实具有如下无比鲜明的特征:改革首先从无数个村落萌生,由千百万农民掀起惊天巨浪;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甚至目不识丁,但执拗坚忍,前赴后继;农民始终是浙江改革故事的第一主角,并在乡村中国放射出最绚烂的霞光;更为幸运的,农民始终是浙江改革后累累财富的重要分享者。

40年前,浙江农民最初的改革冲动缘于“吃饱肚子”的强烈渴望。这一无可厚非的需求,却遭受了是走社会主义“阳关道”还是走资本主义“独木桥”的严厉斥责。

迟到的“包产到户”

在中国改革第一突破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上,至少从全省范围而言,浙江却显得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

1978年12月18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堪称“拐点”的重要会议对以下论断作出了历史性定格:批判并抛弃了“两个凡是”;终结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中国改革开放由此起航。

1982年8月9至17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杭州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主题十分明确——“研究确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措施”。会议的结论亦极为鲜明:“凡是宜于农民个人、一家一户或小组干的事情,都应该放手分包给他们去干”,“只要是有利生产、群众满意的,就不要轻率变动,更不要回到吃大锅饭的老路上去”。

从1953年全面推行农业合作化开始,包产到户就被划作人民公社体制的天然公敌,你死我活,势不两立。

变通与突破早已在离北京千里之外的中国各地乡村悄然萌动。

1977年11月15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主持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通过了一个被称为“安徽六条”的文件。文件规定,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甚至可以责任到人。这就为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开了路。到1979年春耕时,包括安徽农村在内,全国已有200万个生产队的3亿名社员公开或半公开地推行了距离包产到户仅一步之遥的包产到组。

浙江传来的消息似乎就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1978年11月25日,《浙江日报》披露了一桩轰动一时的因黄豆苗引发的“犁豆风波”。

比小岗村早22年

1998年7月27日,在温州永嘉县上塘镇“纪念永嘉农村包产到户42周年”会场上,原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致辞。穿越42年的时空,他的话在会场久久回响:“今天,历史出了头了,它出来做证,告诉永嘉的同志们,1956年的那次行动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值得肯定的。永嘉县是我们中国包产到户的先驱者。”

杜润生:永嘉县是中国包产到户的先驱者

然而,有一位最重要的被邀请者缺席了。他已经永远地伫立在了历史的那一端。

他,就是李云河,42年前永嘉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当年永嘉包产到户的直接领导者、实践者,在这次纪念会召开前20天因患肝癌离世。7月3日,自知来日无多的李云河在病榻上口授了原拟赴会永嘉的发言提纲。他说:“几十年农村工作的经验,中国要稳住,农村是基础;不到户农村稳不住,‘包’字是基础……从理论上看‘包’字很简单,但是我们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作为纪念会的特殊代表,李云河的妻子包于凤手捧骨灰盒来到永嘉。在清澈如水晶般的楠溪江畔,包于凤将李云河轻轻送回了那片大山,送回了萦绕着他执着梦想的大地。

1956年首倡包产到户的永嘉实践,比小岗人的传奇早了整整22年。

1956年9月,永嘉县委召开全县高级社主任参加的千人大会,提出推广燎原经验,“多点试验包产到户”。几个月内,永嘉有200多个高级社实行了包产到户,占全县总社数的24%。

然而,在“左”倾思潮如日中天的年代,作为“早产儿”的包产到户从一降生就注定了多舛的命运。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没几天,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已面临被腰斩的危险,坚决打退对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迅速升级为首要政治任务。包产到户转眼成为“包着糖的砒霜”,热衷于包产到户的人被指责是“抱着狐狸精当美女”。

轰轰烈烈的包产到户永嘉实践,不得不暂时画上了一个苦涩的逗号。但这仅仅是“逗号”。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数年,由于浙江官方的观望与迟疑,包产到户在永嘉依然是没有名分的“私生子”。里湾潭大队所在的五濑公社党委书记回忆说,那些年,针对包产到户,永嘉的官意和民意之间上演了3出戏:第一出是《武松打虎》,县里坚决要把社员自发的包产到户打下去;第二出是《陈州放粮》,社员消极对抗,荒着田不种,次年县里只好发放10万斤返销粮和数万元贷款进行救济;第三出是《红楼梦》,政策总算有了松动,社员怕多变,包产到户又成红楼一梦。

谁是两个半“单干理论家”

从永嘉燎原社到凤阳小岗村,以包产到户为主脉的顽强的中国农村变革冲动,终究汇成浩荡洪流。既然是承载亿万民心的洪流,李云河、戴洁天们就肯定不会是孤独的英雄。

他们三人的共同特征是,都在20世纪60年代初给毛泽东寄过信;信的内容均为满腔热情地为包产到户歌功颂德,从实践或理论诸方面论证包产到户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都引起过各层面的强烈反响并招致了严厉打击。

至于“整个”和“半个”的悬疑,我收集了他们三人寄送给毛泽东的主要文章细心研读,字里行间大抵可以断定,冯志来与陈新宇的文章引经据典,逻辑严密,思辨色彩浓郁,当属“整个”的两个。杨木水没念过什么书,其文章则立足于当地生产实践,朴素直白,那“半个”应该就是他。当然,这一结论只能是推测了。喧嚣与疯狂的历史一幕已经不在,曾经的那人、那事也从此变为无声。

他们胸怀赤子之心,他们满腔忧国之情,他们用自己的血和生命铺就了今天改革的通天大路。岁月的流逝亦不应将他们的灵魂淹没。

为了一份致敬,我仍愿意循着作家高光的描述,以粗略的笔墨记录下当年两个半“单干理论家”们顽强的抗争。

冯志来:一名兽医和他的“半社会主义论”。

中共十三大召开前25年,在与李云河包产到户的永嘉县相距不足100公里的地方,有一位年轻人书写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如出一辙的《半社会主义论》,而且居然斗胆想和毛主席对话。

他,就是冯志来。

杨木水:从硬汉到死囚。

杨木水写下了一篇《恢复农村经济的顶好办法是包产到户》的长文,整整一万字,可能比他一辈子写过的字都要多。

他思前想后,决定把这篇费尽心血的调查文章呈给毛主席。

陈新宇:为包产到户终身不娶。

急欲自我改造灵魂的陈新宇曾经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创造灿烂的新世界。1955年9月16日,他以《我爱农村》为题,撰文投书《浙江日报》。

从分水岭出发

改革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率先突破与大面积推行,带来了全国范围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日后的各领域改革奠定了稳健的经济基础。在浙江,我们也看到了足以佐证的事实。据官方统计,联产承包全面开花的1982年,浙江第一产业农业的增加值猛增了15.7%。

1978年时,浙江户籍人口总数约4300万,人均耕地0.68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亩。即使是近30年后的2007年,虽然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已连续23年高居全国所有省区之首,达8100元,但其中来自土地种植的收入不到20%。

20世纪60年代后,“兴无灭资”“割资本主义尾巴”“狠斗私字一闪念”成为触及每一位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最高指示,构建乌托邦式理想王国的基点即为“一大二公”的高纯度所有制形态。

恰恰,包产到户来了个乾坤大颠覆,它明白无误地首先确定了人作为利益动物的天然属性。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有言:“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古自利也。”无论我们如何深恶痛绝,“私”不是人的原罪,在可以想见的历史阶段,人对于占有私利的强烈冲动,仍将是社会发展、文明进化的原动力。

进一步,包产到户明白无误地确定了个人——在现有社会关系属性下往往表现为个人的家庭化组合“户”——是追逐利益最大化、最优化的基本细胞。“户”,由此而得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最活跃、最优质的市场主体。在以后的章节描述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以温州为例,从最初的小作坊、夫妻店式的家庭工场到联户经济再到股份合作企业,乃至规范化的现代股份制有限公司,“户”构成了一切高效经济活动的起点和最广泛基础。

浙江40年改革演进的真实脸谱,自发的、广泛的、活力四射的民间创造始终是社会前行的第一力量。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在经历了最初的茫然与无措之后,逐步校正方位,投身大潮,成为改革发展坚定的推动者与维护者。

同类推荐
  •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经济学,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经济关系和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及其各种思潮已引起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各种思潮,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区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设计、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构建等。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
热门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裴多菲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那些年与你错过的时光

    那些年与你错过的时光

    夏初自小与萧逸一同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当她在高三毕业时要与萧逸告白时,却发现校花已早她一步告白,心灰意冷下,违背与萧逸的约定去了世界顶级的设计学院——Y国的NA大学,仅用五年时间,读完了服装设计学博士,珠宝设计学博士,建筑学硕士,医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并在这五年时间内开设了C&Y,悠南,知等二十多家品牌。受邀回国,当年种种早已物是人非,她的那个小竹马,亦变成了路人皆知的萧影帝;大哥夏天成了国内顶尖律师,并将自己的律所开到了全国各地;二哥凌希以她的名字开了国内第一大娱乐公司——初夏娱乐公司。时隔五年,当夏初与萧逸再次相见……夏初:“什么鬼?他怎么在这儿?不是说过他不会来的吗?”萧逸:“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让你跑掉!”
  • 幻想郷的花开

    幻想郷的花开

    LOLI养成就别想了,现在想想怎么在幻想乡正式建立之前不被干掉吧
  • 洛可可寻爱记

    洛可可寻爱记

    洛可可是一个典型的白羊座女生,她敢爱敢恨,勇敢无敌,但是却又神经大条,常常把自己弄得很逊很不堪。但是她热爱生活,渴望爱与被爱!执着而可爱!现在我们就和她一起来踏上她的寻爱之旅吧!
  • 穿书之系统无耻怎么破

    穿书之系统无耻怎么破

    二十一世纪宅女章浅,因为给了一本书差评,意外穿进了此书中。然而迎接她的并不是仗着金手指为所欲为,而是开启了与“男主“斗智斗勇的生活,身旁还有一只萌物系统横插一脚。章浅哀嚎:这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穹之末

    天穹之末

    一个无法修行的少年,一个神秘的道人,一场偶遇。开启修行的之路的凌枫却不知自己深处漩涡的中心。一个垂死的世界,各方势力的阴谋。凌枫在这衰颓的世界中如何抉择
  • 厄难绮梦之我和神灵有个交易

    厄难绮梦之我和神灵有个交易

    古神以梦的力量,从传说中遥远的东方大陆牵引来了一颗新的种子,落在卓姆英瑞这块人类热爱的土壤上。从虚空中落下的天井中走出了无数的邪恶兽人和恶魔,带来了灾祸和苦痛。人类紧握着自己手中的剑和长枪,但他们是否指向敌人?神的仆人开始奔走四方,宣扬着古神的强大力量和仁慈,英雄纪元的来临,是否能够在黑暗中窥见天光。“那个,你听说过投资么?——顾辰良”
  • 美女的贴身修真高手

    美女的贴身修真高手

    看一个来自于异世界的超级保镖如何脚踢富二代拳打高富帅。
  • 荡天歌

    荡天歌

    一场诡异的穿越。一部涤荡天地的歌诀。两个世界究竟有何联系。是冥冥中的指引,还是机缘的巧合。被遗落在一方世界的凌天泽,如何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当立于世界之巅时,他又将如何实现自己心中那埋藏已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