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28300000005

第5章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4)

所以一回国我就张罗着给妈做衣服。城里的大缝纫店,是不会接受老年人的活的,而妈进城量体裁衣也不方便,只好就近在个体户的缝纫店里量体裁衣。个体裁缝大都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做出的成衣非长即短、非瘦即肥,且手工粗糙。还赶不上穷困潦倒的时候,我为她手缝的那些衣服合体。

我写小说以后,妈几次让我给她裁剪衬衣,我不是今天推明天,就是明天推后天,到了也没给她裁过。后来检点妈的衣物,发现一件绸衬衣的两侧,有圆珠笔的划线。沿着这两条划线,是两道歪歪扭扭的手针缝线。可能那件衬衣肥得让妈实在无法将就,只好自己动手把它缝瘦。妈的视力不好,只能缝出这样的针脚。

我真是太委屈妈了。

妈入院时穿的这套衣服,我收了起来。将来,不管由谁来给我装殓,千万给我穿上,不管春夏,无论秋冬。还有一件蓝色海军呢的长大衣,和一条纯毛的苏式彩条围巾,是一九五八年我念大学的时候,当小学教员的妈给我买的。以我们家当时的经济情况而言,花费这笔开销可谓惊天动地的壮举。

为了我,妈就是倾家荡产也不会有半点犹豫。

我猜想妈之所以给我置办这套行头,可能觉得我已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老穿补丁衣服会男朋友怎么行?!可见她对可能加盟我们这个家庭的成员抱着何等美好的愿望。她的这份心意,难道不也是为着那一个人的么?我的傻妈!

任何一个母亲,一旦到了自己的儿女谈情说爱的时候,这辈子似乎就算过去了。

从此妈更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后来我有了经济能力,却没能像她考虑如何装扮我那样尽心考虑过如何装扮她自己。其实一个女人,不管老到什么地步,也不会忘情此道。

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得到的最贵重的衣物。也是一生中唯一一次不是自己花钱买的最贵重的衣物。

给我办丧事的朋友,请你们记住,这件大衣和这条围巾到时候也要给我戴上穿好。我要把妈给我的爱一点不剩的全都带走。

至此,我已将后事交代完了。

先生的司机李志达送我们到天坛医院。本以为经过上周五的联系,就能顺利地办好住院手续。没想到医务处说有钱也不行,非得有局级干部的蓝色医疗卡才能住进高干病房。不知高干病房里住的那些港澳同胞是不是都有蓝色医疗卡?

妈怎么好住室内没有厕所间的大病房呢?那她只好上病房的公厕。公厕里没有坐桶,她又不能蹲,也许还免不了排队等候,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对厕所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没有一个可供她随时使用,不受时间限制的厕所怎么行?再说,大病房里有我陪住的地方吗?妈离了人是不行的。

我便楼上楼下地找人疏通关系。妈坐在高干门诊室外的轮椅上,病恹恹地、愁容满面地看着我跑上跑下地奔忙。心疼地对小阿姨说:“你阿姨还算有点地位的人,办起来还这么难。没地位的人怎么办?住个医院真难哪,把你张阿姨累坏了。”

整整跑了一个上午,到十一点多钟,总算住进了综合二病房十六床。

妈病重以后更加尿频,可是那个上午,她一次也没有提出去厕所的要求。过后我问她一个上午没上厕所有没有困难?她说没有。肯定是她见我当时那样为难,不忍再给我添乱。为了心疼我,她就连这个也能忍。

虽说是高干病房,洗澡间还是很脏。想到妈走路已经必得扶墙,而厕所的墙上,洒着很多令人可疑的斑点。上面有没有细菌?会不会让妈传染上别的病?同时我也怕妈会蹭一手脏。把妈安顿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厕所。根据妈扶墙时可能触到的高度,先把那一圈墙面,还有洗脸盆、洗澡盆擦洗干净。留下其他的地方,等我歇过劲儿来再慢慢地擦。

谁能想到入院费了那么多的时间,住进病房已是开过午饭的时间。我没敢麻烦护士为我们备饭,就是对晚饭也没敢寄希望,因为病房里的饭一般说来都是两天前预定的。临时添丁,恐怕也是强人所难。这一天只好先用点心对付过去。

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妈一大早就起床,把被子叠好,然后就坐到房间里的那把太师椅上去。她一辈子拘谨,自律极严。病成那个样子,还想着医院不是自己的家,凡在不是自己家的地方,就习惯地克制着自己,居然可以做到不昏睡。朋友们来探望她的时候,她还问我:“我怎么办?坐在沙发上还是怎么的?”

我说:“您当然躺着,您是病人,怎么舒服怎么着。”

妈这才像在家那样,躺到病床上去。

陪妈住院以后,因为老是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就嗅到她身上有股没洗净的汗味。我才想到,靠小阿姨给她洗澡是靠不住的。可见其他方面托靠小阿姨的结果大概都是如此,我更加为自己把妈大撒手地撂给小阿姨就走而内疚。

我一嗅到这股味道就下了决心,我对妈说:“以后我再也不让小阿姨给您洗澡了,我给您洗。”

妈好像很满意这个安排,从这个安排中她大概感受到了人们常说的那种“老来福”。以后,小阿姨再要给她洗澡的时候,她也不说不让她洗,她说:“等你阿姨给我洗吧。”

给妈洗澡,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每当我洗出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妈,给她擦干净身上的水,换上干净的衣服,我就感到一种宁静的愉悦。

趁着这个日夜相守的机会,料理了平日早该为她料理,却没有认真料理的一些琐事。比如更换内裤上已经失去弹性的松紧带;按照“脚垫净”上的说明,为她治疗脚垫等等。

手术后妈奇怪地问:“我的脚怎么不疼了?”

过去妈一走路脚垫就硌得她脚疼,这回我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按时给她贴药换药,她的脚垫果然一天比一天小,最后竟完全消失了。

我本来以为妈的脚垫是治不好的,因为在美国的时候也曾用美国治脚垫的药给她进行过治疗,却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家里还留着妈那时没有用完的药,和她的一些遗物放在一起。

看来不是治不好,而是没有认真治,让妈的脚白白受了多年的罪。

我不能说美国的药不灵,只能说中国人的脚垫和西方人的脚垫可能大不相同。他们走的是什么路,我们,以及我们的母亲走的是什么路?他们的脚遭过什么样的罪,我们的脚又遭过什么样的罪?他们的医生只能根据他们的脚设计适合他们的药,他们的医生怎么能理解我们的脚有过什么样的遭遇?既然不能,怎么能指望他们研制的药能治好我们的脚垫?

我平时从没有拿出过这么多时间陪妈,只有在妈病成这个样子的时候,才想到好好守着她,以为这就能守住以前不曾好好守过的妈。只是,晚了!

等到妈无时不在盼望的,可以和我日夜厮守的时候来了,她却抑制不住地昏睡。住院以后,每天只有吃过晚饭到七点多钟的两个多小时是清醒的。

妈不但昏睡,对身边的事物有时也不大清楚了。老是把医院说成学校,把大夫说成老师,还把我们的病房说成是家里的客厅。我想这是因为她做了一辈子教师的缘故。她好像知道自己的意识已经不甚清楚,就更加反复地说到医院和大夫,而一旦出口,却又变成学校和老师。可是我不能纠正她,我不愿向她证实她心中的疑惑。

只有她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清醒着的。

即使妈的生命到了靠这最后的孤注一掷,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也还在为我着想。

朱毅然主任打算再给妈做一次核磁共振的时候,她掉泪了,瘪着嘴说:“又要为我花钱了。”

再一次掉泪,是因为听说我向机关借了一万块钱付医院的押金。妈说:“为了给我治病,你都倾家荡产了。”

那时妈虚弱得几乎哭不动了,恸到深处,也只能滴几滴清泪。

那几滴衰老的泪,挂在妈那被疾病折磨得变了样的脸上,让我倍感伤情。我强作欢颜地说:“瞧您说的!何至于倾家荡产?您又发挥您的想像力了,我看您才应该当作家呢。再说了,买条命才一万块钱,比买间房子便宜多了。我现在为您花的钱,怎么能抵得上您当初吃糠咽菜、等于乞讨为生,拉扯我长大时花的哪怕是一分钱!更不用说您每月还有一百六十多块钱的退休养老金呢,您根本花不着我们的钱。”

这可以说是妈一生中的最后两次流泪。从此,到她清清明明地知道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几日可以盘桓,并且不动声色地独自怀揣着这个惨痛的隐秘走完她最后的人生时,妈再也没有流过泪。

入院初始不过是做各种检查,检查结果是各部器官都没有问题。我那时很乐观,妈也很乐观,以为不过就是垂体瘤的问题,只要扛过手术,我们还会有不算短的一段好日子。我还得寸进尺地想,经过这次手术,消灭了这个隐患,她的身体可能会更好一些。

医院里晚饭吃得比较早,通常是下午五点钟就开饭了。我们虽然自己弄着吃,但也遵守这个规矩。吃过晚饭,我就搀着妈在病房的走廊里散步。

病到那个地步,并且眼看就要上生死难卜的手术台了,妈却没有流露半点我要安慰、开导她的悲戚和惶恐。有好几次,她甚至甩开我搀扶她的手,自己甩开膀子做正步走。我捧场地说:“妈还真行。”

听我这样说,妈浅浅地、亦庄亦谐、有些调皮地笑笑。说:“念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是教我们这样正步走。”

那一阵,或者从那时开始,不,也许是从一九八七年妈得甲型肝炎后,我觉得我变成了妈的妈,而妈变成了我的孩子。

这期间,我曾寄希望于妈的垂体瘤会像大夫期望的那样,属于密鲁素瘤。那就不必手术,有一种进口的针剂就可治愈。可化验的结果偏偏不是。真是天绝我了。

主任大夫拿了妈的核磁共振片子,请王忠诚院长看过。王院长认为从病情出发,是非手术不可了。

从核磁共振的片子上还看出,妈的神经中枢上有一个小囊肿,这可能就是她经常渗口水的原因。但医生表示,这个囊肿没有办法解决。或即使有办法,也太危险。仅仅为了解决渗口水的问题,没有必要冒那个险。

九月十六号,星期一。大夫酝酿了很久,我也期待了很久的最后方案终于出台了。

下午近四点钟的时候,神经外科主任罗世祺找我谈话。

他开门见山地说:“不论从你母亲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或从手术准备情况来说,都是你母亲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但以她八十岁的高龄来说,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我说:“从我母亲入院后的一系列检查来看,她身体各部器官的功能不是很好吗?平时身体也不错,没有生过什么病。一九八七年得过一次黄疸性肝炎,治疗了一个多月各项指标就恢复了正常,比很多年轻人恢复得都快、都好。”

他说:“这不等于她经得起手术的打击,谁也不知道手术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年轻人比较容易经得起手术的打击,老年人就很难说了。所以我们一般不考虑接受八十岁以上老人的手术。”

我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手术的打击”,以为就是手术中的硬伤而已。只要有一位高明的主刀大夫,又有适当的麻醉,还有什么经得起经不起的问题呢?没想到后来果然如他所料。

他又说:“老人的脑子,软得都像嫩豆腐了。手术中需要把额页托起,这一托,也许就能把脑子压出窟窿。”

“麻醉这一关也很难过,很可能就醒不过来了。抬起额页的时候,也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手术完了人也许就没意识了……当然,在脑外科手术中,切除垂体瘤手术算是较小的手术,和普通外科手术中胃的部分切除差不多。你要考虑好,如果你坚决要求手术,我们还是可以给她做的。”

我立时心乱如麻:“如果不做手术还能坚持多久?”我想到的是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日子。

他说:“一两个月吧。”我的眼泪刷的一下掉了下来。世界上还有什么打击比这更为沉重?当你知道你所挚爱的人还有两个月就要与你诀别的时候。

妈去世后我多次向他探询可能造成妈猝死的原因,在一次谈话中才知道他说的“一两个月”指的是妈的视力。

造成这个误会是因为我的怯弱。我听了他的话就被吓住了,连追问一句的勇气也没有:一两个月究竟指的是什么?

既然妈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而手术这条路也许还有希望挽救妈的话,我为什么不背水一战呢?

这个错误的理解,也是我后来下决心手术的原因之一。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为了安慰我,又说:“也可能是一两年。不过不做手术也没有什么大关系,顶多就是失明。”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每位大夫在和病人家属谈判手术问题时的套话。这也难怪,见我那样提问,他的回答只能模棱两可。万一手术出了问题,我要是赖上他们怎么得了。

我说:“您这么吓唬我,我不敢签字了。”

他问:“难道你没有人可以一块儿商量商量吗?”

我说:“没有。”

甲戈大夫在一旁说:“她只有一个女儿,还在美国。”

我不是没有人可以商量,朋友们,还有先生,都可以提出他们的建议,但是大主意还得我自己拿。

问题是我拿不了这个主意!

我在人世间闯荡了五十四年也从没感到,或者不如说从不在乎的孤独,就在那一刻猛然地袭上我的心头。

就在那一瞬间,我懂得了什么叫孤独!它一上来就把我打得落花流水,让我生出无法抵挡的恐惧。

“看来我只能和她本人讨论这个问题了。”

罗主任说:“您怎么可以和病人谈这个问题呢?”

我说:“我妈行。”

我不是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事到如今,我不和妈讨论还能和谁讨论?谁让妈生了我这么一个到了这种节骨眼上,还得让她自己来拿主意的女儿呢?我不但不能像一般人那样,在这种时候对病人隐瞒起真情,让病人情绪稳定以利治疗,反倒让她自己拿起笔来,在吉凶难卜的生死簿上给自己画个勾。

同类推荐
  •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书中集中收录季羡林对陈寅恪、郑振铎、胡适、冯友兰等师友的回忆文章,勾绘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揭示他们各自或张扬或内敛、或率性或周正、或持正坚守或隐忍委曲……的人生性格及因此遭际的不同命运。每一个学者身影的背后便是一段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的历史。这些百年中国栋梁之才,与季老一道构成了20世纪中国学术和文化的风景线。那一篇篇温馨感人的文字向我们揭示了季老的识人之术与交友之道,并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老一代读书人的家国情怀和兼济理想提供了一份最真实的知识分子心路档案。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美。鲁迅先生曾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也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乐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乐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乐土——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热门推荐
  • 明朝小人物

    明朝小人物

    宦官之乱,数明朝最盛,但是你见过给皇上带帽子的太监么?一个被卖入宫的假太监,和皇后,贵妃及后宫佳丽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既然和娘娘……是太监艺高人胆大?还是……?一个小小的人物却能玩转权倾朝野的高官大臣,所依仗的又是什么?明朝小人物,将为您揭示一个不为人知的明末秘史……
  • 终极一班之风神传

    终极一班之风神传

    这......是哪里?我,是人?还是......神?终极世界么?我是这里的主宰者吧。
  • 女配重生

    女配重生

    一个三观不正极品妹控携带着系统重生归来的故事。日更,每天21点。
  • 虎咆道人

    虎咆道人

    说了建国之后不准成精!那傻狗,你是不是要皮?还有那大鹅、那鹰,都给老子小心点! 什么魑魅魍魉的也赶紧自觉点下去,别等老子两开花!
  • 限量版男神,都归我

    限量版男神,都归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男神,在水一方。“男神几位?请坐,点啥?要稍等一下哦。”“两位,我们要你。”“哈?什么?要我?要我做什么?我又不是小菜~”“可是你美味可口。”
  • 九天蓝

    九天蓝

    这是灵气复苏的世界,它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我们所有人的世界!
  • 赵云之穿越时空之门

    赵云之穿越时空之门

    赵云,一位人尽皆知的人,一位一心护主,二心护己的蜀期名将,且看他如何,立未来过去于不败。
  • 审道

    审道

    【无敌爽文】苍南古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恐惧月色,当为罪人!”秋尘从出生开始,就被定义为了罪人,自诩古神的人说这是他的天命!月夜,古神罚恶,无罪之人,方可安睡。问古神:“何罪之有?”古神答:“怀璧之罪!”秋尘,不服这种天命!
  • 武道天才系统

    武道天才系统

    林羽本是江海大学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武道天才系统。从此,林羽走上了已经没落的修武之路。在系统的帮助下,林羽的身世之谜也一步步揭晓......
  • 我是食铁兽啊

    我是食铁兽啊

    世人皆知,太古年间,炎黄二帝联手对抗兵主蚩尤,最终,兵主战败。而他的坐骑食铁兽,亦是被迫隐没人间,化名大熊猫,以待他日兵主归来,再起风云!华夏历共和99年,天降异象,秦岭深处一道神光闪过,一只刚刚出生就被迫穿越的大熊猫,回归太古。得此天机,他誓要帮助兵主夺回至尊之位,逆天而行,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伟大的食铁兽,不是只会抢盆盆奶的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