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79900000009

第9章 “张派”小说家李君维

8月7日晚突接李君维先生女儿电话,惊悉他已于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这位最早的“张派”作家隐入了历史。

李君维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与张爱玲好友炎樱同学,后来写过颇有史料价值的《且说炎樱》。如果张爱玲1942年秋入学圣约翰后不辍学,他与张爱玲本可以成为同学。目前所知他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署名东方蝃蝀的散文《穿衣论》,刊于苏青主编的1945年6月《天地》第21期,起点颇高。在这篇处女作中,他就提到了张爱玲的《炎樱衣谱》。

东方蝃蝀从此成了李君维的主要笔名,为什么起这么一个“怪僻的笔名”?他晚年有所解释:“无非是想引人注意而已”,“蝃蝀二字出于《诗经》卷三:‘蝃蝀在东,莫之敢指’,朱熹的注解:‘蝃蝀,虹也。’”(《〈伤心碧〉作者自序》)

1946年4月,上海《小说》创刊号发表东方蝃蝀的短篇《河传》,这是目前所知他的第一篇小说。小说写混血姑娘邬明蟾在“战事”结束后的爱情悲剧,开头写道:“邬明蟾存在这世界上是多余的,因为她本身就是多余的。”结尾又写道:“一个女子是处处可钟情的。处处有一段河,离隔了她与男人的距离,她总藏了些秘密的情愫,茫然于她的归宿。”都颇有几分张爱玲风。而《河传》和在同年8月《小说》第2号发表的《春愁》的插图,也均出自东方蝃蝀本人之手,这也与张爱玲为自己小说插图相似。

此后,东方蝃蝀一发而不可收,短篇《惜余春赋》《绅士淑女》《牡丹花与蒲公英》《花卉仕女图》、中篇《玉如意》等陆续出现在上海《幸福》《宇宙》《生活》《少女》等刊物上。他果然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有论者认为,张爱玲小说“后起而模仿者日众,觉得最像是东方蝃蝀,简直像张爱玲的门生一样,张派文章里的小动作全给模仿像了”(兰儿《自从有了张爱玲》)。

1948年8月,由圣约翰同学、后来在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马博良推荐,上海正风文化出版社出版东方蝃蝀的小说集《绅士淑女图》,书的封面图是一幅少女头像速写,出自后来享誉国际画苑的赵无极之手。《绅士淑女图》奠定了东方蝃蝀最早的“张派”小说家的文学史地位,当然,东方蝃蝀并非一味模仿张爱玲,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特色,他与张爱玲异曲同工。

尽管东方蝃蝀视写作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但“1949年后,我所写的小说从内容到文字已不适应时代的号角了,只好收摊”。不过,1950年代初他还用笔名唐优在上海《亦报》连载了中篇《双城故事》,其时张爱玲刚在《亦报》连载完《小艾》不久。后来,又用笔名枚屋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了短篇《当年情》,“那是百花齐放当口放出去的”(《〈伤心碧〉作者自序》)。这两篇都放得好,尤其是后一篇,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写一位出身卑微却善良贤淑的女性的爱情悲剧,温情脉脉,在当时的内地文坛上或可称为独树一帜。

直到内地改革开放,李君维才重操旧业。他1983年写了长篇《名门闺秀》,东方蝃蝀这个消失了二十多年的怪僻的笔名终于重现文坛。1996年2月至3月在《新民晚报·夜光杯》连载的中篇《伤心碧》则成了他小说创作的收官之作,其时张爱玲已谢世半年。

二十年前,张爱玲在洛杉矶悄然谢世后,翻译家董乐山写过一篇有趣的《张爱玲说“I'm Not A Sing Song Girl!”》。1940年代青年董乐山在上海以“麦耶”笔名撰写剧评著称,不仅多次与张爱玲一起在《杂志》上发表作品,而且还评论过张爱玲的话剧《倾城之恋》。但此文主要回忆与“一个老同学”“由张爱玲的好友炎樱陪同前去见张爱玲的事”。董乐山的回忆真切有趣:

那次去见张爱玲完全是我的那位同学的主意,他是个张爱玲的崇拜者,后来曾经模仿张爱玲的风格写过一些短篇小说,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他就央炎樱介绍他去见一见他的偶像。大概是由于年轻胆怯吧,或者是由于我当时也在张爱玲小说的同一杂志上写文章,他就拉了我去作陪,为他壮胆。张爱玲当时与她的姑姑住在上海静安寺附近赫德路上一幢高层西式公寓里。她把我们请进去后,炎樱已经在屋里了,正在有说有笑地同她在说着话,我由于是作陪客去的,一点也没有准备去问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而我那位同学在他崇拜的偶像之前也临时怯场,说不出话来。炎樱却是个热心肠的爽快人,在旁一个劲儿催他:“你不是很想来见她吗,怎么来了倒不说话了?”我已经记不起当时还说了一些什么话了,只记得张爱玲看着我们两个大孩子的既感到好玩,又感到好奇的神色。这次“访问”就以失败告终。

董乐山说的“老同学”不是别人,正是最早的“张派”作家李君维。他对这次拜访也留下了文字回忆,《在女作家客厅里》这样写道:

我有幸与张的女友炎樱大学同学;一时心血来潮,就请炎樱作介前往访张。某日我与现在的翻译家董乐山一起如约登上这座公寓六楼,在她家的小客厅作客。这也是一间雅致脱俗的小客厅。张爱玲设茶招待,亏得炎樱出口风趣,冲淡了初次见面的陌生、窘迫感。张爱玲那天穿一件民初时行的大圆角缎袄,就像《秋海棠》剧中罗湘绮所穿的,就是下面没有系百褶裙。我因早闻其奇装异服之名,倒也不甚惊讶。

李君维只比张爱玲小二岁,董乐山则小四岁,他俩与张爱玲其实是同代人,但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是钦佩的,尤其是李君维。李、董两人此次访张的具体日期已不可考,但也并非毫无线索可寻。董乐山1944年12月初作评论话剧《倾城之恋》的《无题篇》开头就说“我不认识张爱玲先生”,李君维在《在女作家客厅里》中说他当时“正入魔似地读着张爱玲发表着的一篇篇小说”,从这两点推测,他俩拜访张爱玲应在1944年12月以后,以1945年上半年某个时间可能性最大。

此后,李君维为筹办新文学刊物,又再次与张爱玲见面。仍由炎樱安排,而李君维晚年在《且说炎樱》中的回忆也更为具体:

那时我想办一刊物,拟请张爱玲写稿。我托炎樱转达,炎樱约张爱玲与我在她家面谈,可能是出于她家地处市中心,交通较为方便。因此我造访了莫希甸家。她家前门开店,后门出入,楼上住家。我从后门进去,正遇到她母亲。……她示意让我上楼,上楼拐弯处就是亭子间。这里有方桌(上海人叫它八仙桌)、凳椅等简单的家具,看来是作进餐、会客用的。我与张爱玲坐在桌前,相对而谈。她听了我的来意后,只是说忙于写《多少恨》,是否应允写稿,未置可否。数日后,她请炎樱转交我一便条,婉言相拒了。其时国币贬值、物价上涨,为了保值,我父亲囤积一批白报纸。我凭借一批报纸、一时热衷,就想办个刊物,显然是少不更事、孟浪从事。不过以怪僻出名的张爱玲竟以婉转的方式对待,以免伤了对方的面子。

张爱玲未答允为李君维写稿,李君维的刊物也未办成。但他回忆此次见面正值张爱玲“忙于写《多少恨》”之时,倒为确定见面大致时间提供了佐证。张爱玲根据自己的电影《不了情》改写的小说《多少恨》连载于1947年5月、6月上海《大家》第2、3期,因此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间在1947年4—5月间。

这两次见面,无论研究张爱玲还是研究李君维,都不应该忽略不提。

2005年3月,李君维以本名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了他生前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散文集《人书俱老》。书中共收43篇散文,只有《穿衣论》《张爱玲的风气》《〈太太万岁〉的太太》3篇发表于1949年以前,其余40篇均发表于改革开放以后的香港《大公报》、上海《新民晚报》等刊。

李君维的散文创作当然远不止此数。据我所知,早在1946年他主编上海《世界晨报》副刊期间,就以枚屋的笔名发表了一组幽默风趣的“听镜录”杂感;1949年初他以东方蝃蝀笔名在友人麦黛玲(朱曾汶)主编的《水银灯》上发表了一组文笔优美的影评《剔银灯》;1950年代初移居北京后,他又以唐优笔名在上海《亦报》副刊连载描写北京风土人情和50年代初北京日常生活的随笔,这些均有待搜集整理。此外,他还有作品散见于海上报刊,《林风眠的画》即为其中之一。

1947年12月5日,林风眠近作展览在上海揭幕。次日《申报》对此有专门报道:林风眠“此次出其近年杰作百余幅,由七日起在南昌路法国公学展览一星期,昨揭幕时法驻沪领事曾莅临主持”,同时还刊出《林风眠绘画思想蕴藏着文艺复兴》的长篇评述。李君维参观了此次展览,写下了这篇《林风眠的画》:

林风眠的画是现代的。现在没有雅致,要有,就是繁缛的匠气。太工整的宫苑宋画,只有被千百年时潮冲积之后,才成了雅致。林风眠有二张立轴的花卉,就是没有经过时间冲积的宫画,是装饰品。现代的东西失落了雅致繁缛,不过,紧凑的结构是存在的。

我喜欢那张《黑衣女》,那个穿黑的女子睁了大大的,明亮的眼珠,挺起了她青春的眉毛,悄悄地坐着,虽然她背后是个孔雀蓝的秋天,可是她的心情是安谧的,愉爽的。她身上那件黑色的衣裳,黑已经不是死的颜色了,闪耀着缎绢的光彩。据懂画的朋友告诉我,那张《蓝衣女》是杰作。那是一个穿湛蓝的女子,一样睁了光亮的,新生的眼珠,一样安稳地斜签坐着,她或许在凝思着什么,她心境却是豁朗的。淡墨的窗帘是衬素,帘外微微透进了一点残阳,若隐若现,闪耀着象河上的漪涟。我们差一点分不出,她与衬素之间的距离了,她已溶入在窗帘阳光之中,混成一片。画者好像没有用什么色彩,却那样丰富。

林风眠喜欢用紫色,紫是秋天的颜色,不过在他画笔之下的秋,已脱尽了金风玉露的肃杀,却洒下了清明,愉爽。那副紫藤的花卉,十足表现了他的秋紫。满幅是热热闹闹的紫藤,噼里啪啦开了下来,开得太热闹了,充满了喜欢。在林先生家里也看见过这样一幅紫藤,不过那一幅比较朦胧,像刚洒过了毛毛雨。

有几张京戏的绘像,疏疏的几笔,京戏里的丰腴的色彩,俏皮的旦角亮相,一举手,一投足,提醒了我被遗忘了的美。

那张《双女》淡淡地画了两个女子,相对而坐,像刚说过了一句话,又静了下来。全幅只设淡淡的青色,轻泛的笔致,看看闲散数笔,却那样显著,那样充满了会场效果。

看了画出来,下着微微的雨,有点燠热,不像是初冬的雨季。说是要下雪了,却没有下来。

这是一篇精彩的画评。李君维是懂画的,开篇就指出“林风眠的画是现代的”,真是一语中的,虽然他的“懂画的朋友”(疑为林风眠学生、青年画家赵无极)也告诉他如何赏画。他喜欢林风眠,尤其喜欢林风眠的仕女图,对《黑衣女》《蓝衣女》和《双女》的描述都颇为细腻,他用作家生动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自己的观画感受,颇为难得。

这篇用东方蝃蝀笔名发表的《林风眠的画》刊于1947年12月13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夜花园》。可惜发现得太晚了,李君维已不及重见。

(原载2015年9月6日上海《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禁毒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共产党禁毒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禁毒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禁绝烟毒斗争及其成功经验,到新时期的禁毒斗争,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禁毒斗争史的专著。
  •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是我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的作品亲切自然、坦诚真挚,具有独特的情韵美境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韵味与欧化色彩的交相融合,使她作品的语言流畅、圆润、丰厚、自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音乐性。《石评梅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石评梅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

    《胡适:容忍与自由》是中国近代以来,盛名至极的文化学者之一——胡适先生作品,收录32篇胡适先生经典作品,涉及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妇女问题等诸多领域,诸多实际问题。看胡适先生在六十年前的文章里是如何解答当代人的诸多困惑的……在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如何做?
  •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

    爱是与水和星同行的旅程

    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散文集。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圣经创世纪的笔触,写下了自己与爱人的相遇;第二部分为两人在婚前、婚后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如洗澡、床、生病等),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悟;第三部分是作者与爱人的通信记录,鸿雁传书中展现了两人的恩爱甚笃、缠绵悱恻;第四部分收录了作者为爱人创作的几篇爱情故事。全书贯穿了作者与爱人的爱情历程,展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情,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感悟,文风细腻、文笔流畅,嬉笑怒骂、有庄有谐。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热门推荐
  • 旧人未挽:如果我们不再爱

    旧人未挽:如果我们不再爱

    多年后,他和她重逢,他拉着她,深情款款的问:“你...还爱我么?”她淡淡的望着他:“为什么爱?我们之间再也不配说爱!”他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起来,“为什么...为什么不再等等我?”她的嘴角勾起一抹略带讥诮的笑,“当初怎么不这么说?你说让我走的越远越好的时候,坚决到让我惶恐。而事到如今,我只希望你能放弃我像当初我放弃你一样...”六年前,他的一个愿望让她措手不及,狼狈的离开他的世界。六年后,她的归来让他伤感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坚决。那年他交付于时光的真相和爱恋,最终还是被他亲手揭开…“如果这就是我们的命运,那我会接受,但绝不放弃!”
  • 闪电雷鸣

    闪电雷鸣

    带着雷鸣果实在火影世界放闪电是一种什么经历?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幸运不是天生的是设计出来的

    幸运不是天生的是设计出来的

    幸运不是天生的,变得幸运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争取幸运。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认为幸运已经离你而去,应该牢牢抓住当前机遇,为自己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只有具备实现梦想的动力,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同时,你应当知道,幸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失败的人才会永远把机会押在别人身上。
  • 五行遁术

    五行遁术

    大和,继承初代火影木遁血继限界的忍者,宁蓝,一位修炼五行遁术的法师,在霎那间宁蓝和大和的灵魂融合,从而继承了大和的身体,大和将会让五行遁术发扬光大。
  • 劲石记

    劲石记

    一个被命运所诅咒的少年,一个天生怪病,被众人所孤立的少年,通过种种努力就像一颗顽石打破了盖在自己头上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天,随着自己踏出云泽山后他发现自己的身世迷雾也越来越清晰了,他的名字叫淡石,因为他的身体常常莫名的发冷,转眼间又热的异常,他的师傅认为他命中缺水与火,顾为其取名淡石,希望他能够水火和谐,像石头一样生命力顽强。
  • 末世之深空之下

    末世之深空之下

    天外神秘陨石坠落地球,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地球上的生物向着未知的方向进化,怪物重回人间,在这变故之中,人类该何去何从,是毁灭还是新生。这一切是惊天阴谋还是一场无妄之灾,在这人鬼不分的世道,人类是蜕变为天神,或是堕落成魔鬼,浩瀚宇宙,无尽深空,哪里又是故乡。
  • 希利尔讲世界史

    希利尔讲世界史

    希利尔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书中不仅将发生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囊括殆尽,而且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种崇敬之情,那就是——不论何种文化,它所经历的苦难和它所创造的辉煌,都值得钦佩尊敬。
  • 与美男同居的日子

    与美男同居的日子

    一个是成绩优异长相俊美的冰山腹黑校草,一个是差班吊尾车便利贴平凡少女。原本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两个人,突然因为父母的再婚,而住在了一起。美男要求一:白小雨,你在学校不许说我们住在一起。某雨委屈:咱明明只住在你对面。美男要求二:白小雨,你在学校不许说我们认识。某雨委屈:咱们明明说过的话不过两句半,谈何认识?可是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某些情愫慢慢变了味道……某男再次改写同居条款:白小雨,你不可以找男朋友……这一次,雨妞彻底怒了,誓死不……从!
  • 龙族之王者复苏

    龙族之王者复苏

    路非明和路鸣泽在大陆游荡,让人类感到不安...屠龙行动,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