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500000034

第34章 永远的丰碑 (2)

乾道元年(1165年),岳麓书院也迎来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张栻。张栻对于岳麓书院的贡献,就好比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张伯苓之于南开。张栻并没有当山长,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老师胡宏都没有担任这一职务,而自己又怎能轻易居于此位呢?于是他以教授的身份代行山长的职责。

张栻在上任伊始,就写了一篇《岳麓书院记》。指明教育宗旨不是为了科举考试升官发财,也不是让一帮闲人饱食终日言不及义,而是要“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这种精神恐怕也是今天所需要的大学精神。

张栻不主张学生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死读书,而是要让学生到了这里之后得以传道授业解惑。他要把儒家经世济民的大道传播天下,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相互问难论辩的方式来答疑解惑,类似于今天所讲的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

张栻还有一项贡献就是他把岳麓书院办成研究型大学,把它建设成高水平的学术基地。所以他邀请很多学界名流前来讲学交流,比如朱熹来与张栻会讲,成为教育史上的盛事。湖湘学子闻风而来,潜心学术。最后以此为主要基地,著名的湖湘学派得以壮大。就像今天常说的哈佛学派、剑桥学派和清华学派一样,在学术界有着极高的地位。

总而言之,张栻主持下的岳麓书院充满着现代教育精神,他是南宋岳麓书院的首位功臣。

绍熙5年(1194年),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的朱熹到了潭州。他以治教为重,关心书院的建设和发展。他在短暂的任期中还到岳麓书院讲学,并且为岳麓书院制定了学规,即《朱子书院教条》。《朱子书院教条》为书院规定了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修身治学准则,以及日常作息安排。这是岳麓书院第1次有了正式的学规,朱熹是南宋岳麓书院的第二功臣。

岳麓书院在张栻和朱熹二人的悉心关照之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高学硕之才和忠肝义胆之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以教育为终生职业,到各地讲学、主持书院并传播理学。而在南宋即将灭亡的时刻,他们用自己的义举上演了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

南宋末年,强悍的蒙古大军挥师南下。德祐元年(1275年),元猛将阿里海牙兵围潭州城,却遭到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李芾的顽强抵抗,岳麓书院的老师尹谷担任他的参谋。岳麓书院的文弱学生毅然放下手中的书本,荷戈登城,与强悍的蒙古兵展开激烈的肉搏。

这固然是场以卵击石的战斗,但是战争中南宋军民,尤其是岳麓师生表现出来的意志令人感动。在援兵久久不至的情况下,尹谷和家人诀别说:“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然后全家纵火自焚。尹谷死后,“诸生数百人往哭之”。而城破之时,大批学生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南宋遗民诗人郑思肖在诗中深情地吟道:举家自杀尽忠臣,仰面青天哭断云。

听得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这种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是他们在岳麓书院中熏染出来的,后人赞誉为“南轩先生(张栻)岳麓之教,身后不衰”。

3. 白鹿洞主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的东南方向,景色清幽,风光秀丽,是一所花园式的顶级学府。

在有名的书院之中,白鹿洞的资历应该算是最老的。唐德宗的时候,学者李勃在这里隐居读书,他养了一头白鹿自娱。白鹿跟着他渐通人性,据说能够到城里面给主人买笔墨纸砚,很是神奇,李勃于是被称为“白鹿先生”。由于书院地形奇特,像个山洞一样,所以被称为“白鹿洞”。 后来李勃当了大官,就在这里广植花木。使得这里成为风景名胜,学士文人纷纷来访。

后来南唐先主李知诰创办了白鹿洞国学,亦称“庐山国子监”。从而成为高等学府,九经教授李善道为首任掌门人。因为是个洞,所以称“洞主”,听起来比山长更为野性,后来的词人皇帝李璟和李煜都对庐山国学爱护有加。

宋开宝年间,宋军攻占江州(今九江)。太平兴国2年(977年),江州知州周述将白鹿洞的办学情况向朝廷报告,并恳请赐书。宋太宗就把国子监刻本九经赐给书院,还让人一直送到洞里面去,这是白鹿洞书院历史上的第1次皇帝赐书。由于得到皇帝的青睐,所以遂扬名天下。

不过,历史真是难料。皇祐年间,由于兵火书院竟被毁掉了,从此荒废了百余年。直到一个伟大人物来到这里,它才重现生机,并迅速地再次成为顶级学府。这个伟大人物就是朱熹。

那是南宋淳熙6年(1179年),朱熹担任知南康军的职务。他亲自到书院的遗址查看,山清水秀,四面环合,实在是个讲学著述的好地方。热心教育的朱老师追忆历史,不胜感慨:“现在佛寺道观不计其数,修得都是富丽堂皇。而儒者旧馆就这么一处,又是唐朝时候的名胜古迹,并有太宗皇帝的钦赐经书。竟然一旦荒废之后没人管了,实在令人寒心。”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把白鹿洞书院给恢复起来。

不过,这事进行起来可真不简单。朱熹给朝廷上奏章打报告,竟然没有人理他,还有好些人嘲笑他。不过朱熹不愧为大教育家,颇有办事的魄力。一年不到就将书院修复完毕,并举行了开学典礼。他自己担任洞主,还亲自授课。他当时赋诗一首: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

三爵何妨莫萍澡,一编讵敢议明诚。

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处生。

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这个书院是他一生最成功的事业之一。他修建房屋,购买学田。聚集图书,延聘师长。招收生徒,制定教规。事必躬亲,无微不至,遂使得白鹿洞书院成就了不朽的声名。

关于朱熹办白鹿洞书院,还有两件事不得不提。

一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学规,内容如下:1、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愤窒欲,迁善改过。

4、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5、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可不要小觑这个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基本精神,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而至今在日本的一些学校还要诵读这些学规,在中国反倒被人们淡忘了。

二是请陆九渊讲学。陆九渊在学术上是朱熹的死对头,但是朱熹以博大的胸襟,邀请陆九渊前来讲学。时间是在淳熙8年(1181年)2月20日,二人相见,气氛融洽。湖光山色,陶醉不已。陆九渊遂就《论语》中的“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陆九渊是天才的演讲家,加上他深厚的思想底蕴,讲得口若悬河且滔滔不绝。沉郁顿挫的音调回荡在听讲的学生心中,痛快人心的语句直逼人的心灵。听得人汗出泪下,实在是太激动太感动太震撼了。二月份的时候南方的天气还很寒冷,而朱熹也是听得汗水涌动,最后竟然拿起扇子扇了起来。

演讲完之后,朱熹当场起身离席说我应当和学生们一道坚守理念,不忘记陆先生的训导。他后来请陆九渊把这讲义写下来,刻碑立在书院之中。又为讲义写了一篇跋,说这篇讲义明白晓畅,恳切诚挚。而且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听的人没有不悚然动心的。

陆九渊到底讲了什么,让朱熹和那么多的学子激动和感动?下面就是陆九渊的讲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晓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亦未能有益也。某平日读此,不无所感。窃谓君子于此,当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

科举取士久矣,名儒钜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之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而今世以此相尚,使汩没于此而不能自拔,则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而驰矣。推而上之,则又惟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力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责哉?从事其间,更历之多,讲习之熟,安得不有所喻?顾恐不在于义耳。诚能深思是身,不可使之为小人之归,其于利欲之习,怛焉为之痛心疾首,专志乎义而日勉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是而进于场屋,其文必皆道其平日之学,胸中之蕴,而不诡于圣人。由是而仕,必皆共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其得不谓之君子乎?

陆九渊在这里其实是给走在科举道路上的士子们指点迷津,为什么这样说呢?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体制,名儒钜公皆由这一途径而产生。但是科举考试的成败取决于考生的考试技巧和考官的好恶,与考生的道德素质没有关系。这样一来,儒家经典不就只是敲门砖了吗?既然如此,读圣贤书的真正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但倘若不参加科举,又怎么能够完成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呢?

宋代有很多大儒批评科举,认为这种体制让天下士子唯利是图,败坏风气。因此处于这样一种体制之下的学子很是苦恼,但是没有解脱之道。

陆九渊说区分君子和小人,主要看一个人的志向。要是一个人通过参加科考而做官,为的是一展平生所学,从而安邦治国,拯斯民于水火之中。为天下苍生尽心尽力,这就是君子,符合圣人之道;要是一个人总是想着俸禄高低,想着如何升官,那么他虽然读着圣贤书,志向和行为都是与圣贤背道而驰,是实实在在的小人。

陆九渊通过对“志”的强调,区分了君子和小人,这样就把科举与儒家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了。士子们平日的苦恼涣然冰释,怎能不激动呢?而这一点也是朱熹平时没有讲到的地方,所以很是感动。

一个这样伟大的洞主,一条著名的学规,再加上这样一次绝无仅有的演讲,白鹿洞书院名声永远不会磨灭。

同类推荐
  • 随身世界穿三国

    随身世界穿三国

    一个得到随身世界准备大展宏图的男人,因为意外带着随身世界到了三国,看他如何逍遥世界
  •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名人与轶闻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名人与轶闻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大宋之侠义天下

    大宋之侠义天下

    本书有借鉴其他历史演义的情节,但以原创为主。并会不时夹杂一些其他的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三国笑个性列传

    三国笑个性列传

    张飞他一吼声震天,关二哥耿直不拐弯,刘备的魅力曹操的权谋、助人为乐是夏侯渊。哇哈哈啊呜拉拉,助人为乐是夏侯渊!诸葛亮有把鹅毛扇,周瑜传说是文武双全,千古的传奇今天要新解,三国笑呀个性列传。哇哈哈啊呜拉拉,三国笑呀个性列传!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星际文明海贼王

    重生之星际文明海贼王

    人类终于踏入了星际文明时代,各式各样富饶的恒星系犹如一座座孤岛,静静地躺在宇宙中,等待着人类的发现和探索。再一次,人类再一次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战争,阴谋,金钱,权势中闪耀的是文明的极致,还是人性的丑陋?在这个激荡的时代下,看一个小小的见习特工为了生存,竭尽全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人生的巅峰。
  • 大将秦胜传奇

    大将秦胜传奇

    几国的战争,哪吒化身秦胜顶替秦琼,成为西凉太守之子,一路走来,婚姻导致的战争,资源导致的战争,语言导致的战争,各种因素使几个大国之间烽烟叠起,争执不断,烈血之中,方显大将本色.
  • 总裁之破茧重爱

    总裁之破茧重爱

    “那个签了七年的地下情人合约,我现在想解除。我已经有爱的人了,我不想再跟你继续这样没有爱的关系。”18岁的林姗窈,面对28岁的白陌凌,怯怯地说。“不可能!除非你死!”白陌凌用他修长的手,狠狠掐住她的脖子。“你放开她!她欠你的钱我都会替她还!”缪司冲过来,去抢白陌凌手下的林姗窈。“你该死,就冲你爱上我的女人!”白陌凌松开林姗窈,重重地给了缪司一拳。“你根本就不爱她,为什么要绑着她?”缪司也狠狠地回白陌凌一拳。“如果,我准备爱她了呢?”白陌凌的声音仿佛刀刃划破苍穹。一边是只手遮天的集团总裁,一边是青春活力的富家少爷,林姗窈到底最终情归何处?到这里,故事才刚刚开始……PS:新文,请大家多多推荐,多多投票,多多收藏。非常感谢大家的捧场。李健会以超好看的文回赠大家的。
  • 灵决星月

    灵决星月

    我所欲知,尽在天纹尽头我所欲想,却已百世之后一世已殒,百世轮回生可恋,死无悔命所困,运所阻不堕,固心可斩星不罔,守念将揽月
  • 女扮男装之千金校草

    女扮男装之千金校草

    洛溪城因老是打架被自己亲爹亲妈赶回了国内,没想到一回国内,自己亲弟居然在学生资料上把自己的性别都填错了。这不是害人吗?好,她忍了。没想到这学校还是要住校的,要她和九个人同住一个寝室,我去,臣妾做不到啊!洛溪城是洛氏集团的千金,也是星华学院的校草,凭借着自己的颜值和在打架方面的‘天赋’,在学校还是有个第一校草之称的。结果学校还有另一个第一校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那一校,可否容得下两位第一校草呢!
  • 九州星辰录

    九州星辰录

    一柄玉扇,煽动世间百态冷暖炎凉。一杆长枪,直刺广袤苍穹闪耀星宇。一只青箫、一架玄琴,奏高山流水、绘一世传奇。踏歌行空破万里,长枪一指划苍穹。乾坤圣羽心魄镜,噬月寂魂化玉枪。漓水动霞紫云箫,九节幽炎重明琴。九转还魂经命数,万世轮回逆苍天。星空之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我们主宰着命运,还是命运掌控着我们?
  • 乱世战神录

    乱世战神录

    一代天才崛起!成大业者,不唯惊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乱世硝烟,任凭世人冷眼,唯有,战!
  • 神明也修仙

    神明也修仙

    【1V1爽文】【主角穿梭各界】萧笙为了搜集齐谷烛的神魂碎片,穿梭在大千世界,欺瞒天道努力做神。 却不想竟然发现了一个让神不敢相信的秘密……
  • 喜欢你和数学都很难

    喜欢你和数学都很难

    一见钟情居然真的存在,万径自认为自己不相信这种东西,可当她看见姜叙至的那一刻,天地万物都失去了颜色,口中的雪糕也不好吃了,只剩下那个逆着阳光站在她面前的男孩。
  • 自然玄录

    自然玄录

    古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道祖鸿钧的第三代弟子阳子居,此人并不被师傅老子看好,偏重显学,与老子结伴而行,进而著书《自然玄录》,截止现代并未发现他任何作品,素有杨朱(阳子居)无书之称,直至21世纪,江苏沛县汉王刘邦子墓出土,仿佛是一个巧合此地也是阳子居的故里,在陵墓之处发现一枚铜铸令牌刻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落款《自然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