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22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伦理学与美学

毋庸置疑,收录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散文作品一事,在难得的收录他著作的工作中,是最为难得的事情之一。或者确切地说,收录他开始写散文到撰写《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之前的散文作品,就是收录他散文风格的演化。这是一个漫长的创作周期:从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成为散文家开始——正是1898年写的《女子书信》——一直到五十年代,距离他去世前不久各种点评、注释文章为止。如果试图稍稍整理胡安·拉蒙在散文常用素材方面坚持不懈地调整、修改和精选的作品,那么事情就复杂了,因为他说:“我的任何文字,只要重新发表,总是要变化、变化……”[1]研究胡安·拉蒙的学者以及出版他著作的出版家,非常清楚这些文本问题,或者说,就是简单整理如此广泛多样的作品继续生发出的内容问题。

追踪《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中的肖像是如何构思和陆续推出的线索,的确是困难的任务。在1942年Losada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第一版序言中,作者预先告知读者:“本书大约有一百五十幅漫画,分为五部分:《一清二楚的逝者》《1898年一代中粗野、半粗野者以及其他人》《国际的和孤独的》《洞穴人与魔鬼》以及《净界里的唯美主义者》。”这是一些文章标题,它们不断地流露出某种程度的“嘲讽”神情,依照汇编者的陆续分类,在本书不同的再版中,只有在2005年Espasa出版社哈维尔·布拉斯科与迪亚斯·德·卡斯特罗编辑的版本里超过了一百五十幅漫画,这一版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版本,即本书使用的重印版。

《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第一版汇集了六十幅漫画;在1958年的重印本里还是这六十幅。在1960年马德里Afrodisio Aguado出版社的版本中,理查多·顾雍又增加了十幅。到1968年再版时,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一百三十幅,是从不同渠道征集来的。在随后的1969年马德里Aguilar出版社和1987年马德里Alianza出版社由顾雍编辑的版本里,都保持了一百三十幅“漫画”。在上述2005年Espasa出版社的版本里,布拉斯科和迪亚斯·德·卡斯特罗收录了一百五十六幅肖像,可以清楚地看出胡安·拉蒙是按照他提出的“抒情漫画”论写出来的,其中包括两幅令人惊讶的自画像:《用于不同种类小人的自画像》以及《已经公布的正反面》。在这个版本里,还收录了一个人物小传的附件:惠特曼[2]、艾米莉·狄金森[3]、罗伯特·弗罗斯特[4],以及艾略特[5],纳入非西班牙诗人和艺术家肖像群里的还有:兰波[6]、波德莱尔[7]、马拉美[8]、拉福格[9]、德彪西[10]、叶芝[11]、高更[12],……起初书名是《国际的和孤独的》,后来改为《透明的肖像群》,如同胡安·拉蒙的大量计划一样,这本书中途夭折了。

有些肖像和漫画是否收进《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一时有些踌躇,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胡安·拉蒙本人没完没了地调整和再调整他的全部著作,使得无法彻底整理本书。此外,实际上,胡安·拉蒙流亡国外后,不可能掌握留在马德里的原始手稿,其中有些稿件失踪了,因为有人强行闯入了藏有手稿的寓所。如上所述,胡安·拉蒙仅仅收集了分散发表的六十一幅肖像,放入初版中,这些肖像是作者重新写成的,或者是来自“我的一些友人保存的复印件”[13],其破碎性或曰急就章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如何,其中有些细微区别应该加以鉴定。首先,应该确定漫画和肖像之间的区别。大家知道胡安·拉蒙原计划写三部人物小传:《西班牙英雄》《各种西班牙人的肖像和漫画》以及《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其中有些文章写于各个不同时期,有各种不同目的,后来这些目的逐渐形成了一个目标。但是,上面这三部作品中的《各种西班牙人的肖像和漫画》,作者给出的这个书名表明,他对“肖像”和“漫画”已经有了明确的区分。如果认可了胡安·拉蒙自己实际上逐渐合并了这二者的概念,那么按照严格意义上说,这个区分回答了什么问题呢?

“漫画”的叫法,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不确定性,尽管“抒情的”这个形容词减轻了“漫画”的断然性质。如果说漫画是一种扭曲或者嘲笑某人相貌或者外貌的图画,那么毫无疑问,《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是充分展示了这个意义的实例。但是,我想,不少文章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个严格的叫法。那么就不再是指对人物的扭曲或者嘲笑,而是根据一些对人物性格或者面貌特征的主观判断加以描写的文章了。于是人物小传变成了极端印象主义的画像了,即胡安·拉蒙在顾雍发表的一篇短文里说的“重要的本质侧面”[14],这样就确定了胡安·拉蒙关于“现代艺术最微妙的产物——抒情漫画”的思想。

“诗意的构思”与“抒情漫画”之间的概念界线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胡安·拉蒙一再坚持文学(诗歌)描写人物的那两种形式有表达和意图之间的区分,重合之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不仅是指遣词造句的具体发挥上,而且是指某些经常性的绘画态度。胡安·拉蒙本人在那篇序言里就谈到了“风格的多样性”。当然,理解这个多样性并非难事,但是一般性特征比能划出明显区别的特征要多。就本质而言,一切“漫画”都具有一种非常相似的富有表现力的色调,各种“漫画”都是在一种类似于诗的概念范畴中运作的,这与胡安·拉蒙明确指出的“漫画是按照模式用各种方式加以处理的:简洁方式,巴洛克方式,现实主义方式,高高低低、歪歪扭扭的方式……但都用抒情性加以补充”[15]不抵触。实际上的确如此。请注意:《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文章陆陆续续写了三十年,时间如此之长,恐怕要以某种形式影响其中的文字笔画。

与《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一道分享某些风格和创作意图的作品,胡安·拉蒙写得不算少——差不多最后都收到以下几本书中:《早期散文集》《安达卢西亚挽歌》《约瑟的想象》《马德里之书》《我童年的人和影子》《旅游与梦游》《格拉纳达的遗忘》……由于这是从胡安·拉蒙早期作品中就可以清楚识别出来的质量问题,所以他的写作风格和意图是明白无误的。甚至在某些散文诗里,也可以找到修辞与“漫画”吻合或曰艺术工具的相似性。的确,这类文章有相当数量,后来经过胡安·拉蒙多次修订、加工,也加入了《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名单中,后来归属到《创作中的作品》[16]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另外有些作品,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却没有这么走运。

我的看法倾向于,另外那些作品不见得与胡安·拉蒙分出的五章中某一章不协调,《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副标题表明:《旧世界、新世界和另外一个世界》拓宽了题材多样性的范围。如果这样推测,我觉得也不算冒险:胡安·拉蒙这位诗人大量的手稿、那个时代人物的新肖像以及前一个时期的人物肖像,还在继续不停地相逢、碰撞。[17]根据这个意义逐渐重新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有效的碰撞数字远远超出了从前。前面提过,胡安·拉蒙本人说过“一百五十”这个数字,但是,如果考虑到他在完成“万能的安达卢西亚方言”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变化、调整,那么“一百五十”仍然是个不准确的数字。

在《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画像艺术》[18]一文里,理查多·顾雍复制了一份名单:在波多黎各大学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夫妇大厅发现的“应该上漫画”的人物清单。里面一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有重复出现的,还有填补在空白处的,还有删除的。还有少数几篇,胡安·拉蒙扣上了这样的帽子——“野生草图”;还有几篇是编辑拒绝采用的,理由是“极难看懂”;对其余几篇的情况一无所知。在目前这个版本里,哈维尔·布拉斯科与迪亚斯·德·卡斯特罗计算出有八十八人原来准备入画而没能实现,或者说这八十八人不知所踪。其中有些特别引人注目的名人,例如,塞萨尔·巴列霍[19]、加尼维特[20]、曼努埃尔·马查多[21]、赫拉尔多·迭戈[22]、胡安娜·德·伊巴尔宝鲁[23]、胡安·希尔-阿尔贝特[24]、胡安·拉莱奥[25]、路易斯·罗萨莱斯[26]、卡门·孔德[27]、拉蒙·卡亚[28]以及路易斯·费利佩·魏万科[29]。假如能够了解一下他们的传记,肯定很有吸引力,胡安·拉蒙计划为他们作画的时候,他们还都相对比较年轻。

我想巴列-因克兰[30]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关于巴列-因克兰的文章出现在以前的《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任何版本中,这至少是很不寻常的。布拉斯科和迪亚斯·德·卡斯特罗决定收入一篇关于巴列-因克兰往事的文字,就是特蕾莎·戈麦斯·特鲁埃娃收在2005年Espasa出版社出版的《马德里丛书》[31]那一篇。确切地说,那是一篇奇闻逸事的记录,而不是地地道道的肖像文章。如果考虑到《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作者多次表示对巴列-因克兰的仰慕之情,那么这篇记录就应该格外引人注意了。胡安·拉蒙在一封致恩里克·迪耶斯·卡内多的信中,提到了巴列-因克兰“在散文方面的才华横溢”[32]。他在一篇发表在《太阳报》的文章[33]里说道:“巴列-因克兰的语言是火焰,是铁锤,是精华,是开启未知世界的凿子……是高度造就人的话语,是用他自己的语言造就出来的人。”难道这样的文章没有流露出“抒情漫画”特有的那种闪烁诗意风采的光辉吗?因此,请回想一下:胡安·拉蒙写过一篇赞扬巴列-因克兰的《爱情的刀口》[34],还在1936年[35]在古巴一次讲座中提到了这部作品的人物。就是在这一年,胡安·拉蒙开始了他在美洲的流亡生活。也是在这同一年里,巴列-因克兰与世长辞。所有这一切加重了人们的诧异:为什么胡安·拉蒙不选择巴列-因克兰作为他一个或者若干个肖像的原型呢?这也许只有天晓得啦。除去上述所有情况之外,某篇并非不可宽恕的“漫画”大概放错了地方,找不到了。

但是,巴罗哈[36]按照美学的定义,可以看作是反对胡安·拉蒙的——应该说胡安·拉蒙反对巴罗哈——胡安·拉蒙却给巴罗哈画了两幅肖像,虽说不是恭维性质的,但至少表明了胡安·拉蒙对巴罗哈其人而不是作品有些兴趣。没有进入胡安·拉蒙法眼的还有:克拉林[37]、佩雷斯·加尔多斯[38]、艾米利亚·帕尔多·巴桑[39],以及与胡安·拉蒙同代的任何小说家,例如布拉斯科·伊巴涅斯[40]、胡安·巴莱拉[41]、佩雷达[42]、阿拉尔孔[43],这证明了胡安·拉蒙对那个时代的小说一向不大喜欢。而他多次表示关心的是弗朗西斯科·希内尔[44]以及教育自由协会里那些名人——胡安·拉蒙非常积极地参加该协会的文化活动——同样还非常关心西班牙浪漫派的诗人们,例如从埃斯普龙塞达[45]、拉腊[46],一直到贝克尔[47]、罗萨莉亚·德·卡斯特罗[48],与他们一道分享非常纯洁的“感伤”。他围绕着同时代的科学家们的详尽思考,大概也能道出类似的感情来,例如:医学家拉蒙·伊·卡哈尔、医学家尼古拉斯·阿丘卡罗、军事科学家伊萨克·贝拉尔、法学家霍爱金·科斯塔、数学家特奥菲洛·埃尔南多、医生马拉尼翁、物理学家路易斯·席马罗……

尽管《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作者一再声称他的“漫画”不是要辱骂被画之人,也不打算说长道短,然而书中有大量例子表明远非如此。“别认为本书对什么人有什么大不敬之处。”[49]但实际上,胡安·拉蒙毫不犹豫地使用修辞的利刃伤害那些由于某种原因他要伤害的人们。比如,他说佩雷斯·德·阿亚拉[50]这个人:“他的散文在挖掘坟墓。”说皮奥·巴罗哈:“他不停地走啊,走啊,走啊,像是一只蚂蚁。而他的全部著作,就是向我们展示他没完没了地低飞,身边留下自己的影子,像一列货车。”说古铁雷斯·索拉纳[51]:“(我)觉得他很做作,画面是用粗俗的笑话、混凝纸板、玻璃假眼睛、咸金枪鱼、光头构成的。”说聂鲁达:“挖掘自己和别人矿脉的可怜虫,有时分不清楚什么是原创,什么是翻译。”说柯尔布斯·巴尔卡[52]:“他好像是用葡萄藤、青草、泉水、煤炭、蚂蚁、炉渣、露水写作。”说贝尔卡明[53]:“缩成一团,双手插在口袋里,脸色苍白,眼睛发蓝,黑暗中觉得眼前可能有蜘蛛网。”说阿索林[54]:“他的文学创作就成了情感速记,通过他的眼神直接落实到文字符号上了,不用他手写。”说巴斯特拉[55]:“我觉得巴斯特拉像西班牙北方比斯开地区的马拉巴尔人,他有北方的风流、南方的粗暴:他像一棵榆树,又像松树,在浪费时间,不脱帽,不脱靴子……”说萨尔瓦多·达利[56]:“他伪称是维纳斯女神的亲戚,满嘴谎言,像块下流的火炭,光着身子跑出来,手持一面镜子……”说达马索·阿隆索[57]:“好像患上了风湿性诗歌病,他的眼睛、肩膀、膝盖、嘴巴都讲究圆滑……”说贝纳文特[58]:“所有这些故作严肃、一本正经、装腔作势、表示生气……华而不实的毛病中,究竟有什么呢?”等等不一而足。

在如此辛辣、尖刻的文字中,很难区分哪些是作者在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哪些是有意冒犯别人。里面有非常明显的厌恶或者蔑视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试图进行分析,还是胡安·拉蒙为了给文学创作赋予一种闪光的诗意空间而表现出的深刻思想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几乎可以这样说吧:讲解性的光辉压倒了挖苦、讽刺的意图。总之,是一种批评的态度带着闪光的思想,出现在他选定的人物面前。通过对被画者个性中最为关键性的特征做细心的诊断,让这种诊断造就出真正洞若观火的奇迹。在这个意义上有几个例子值得一提:说到诗人塞尔努达[59]的时候,胡安·拉蒙这样写道:“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浅黑色的皮肤赛过了马来人,好像得过疟疾,像南方的风流老头。”说到希梅内斯·卡瓦耶罗[60],他说:“他视而不见,扬长而去,摆出一副绿色无线电报的神情。”说1898年一代的文学大师乌纳穆诺[61]:“他从炽热的黄土高原上下来了,没穿大衣,浑身闪烁着红色、银色和黑色,站如松,笑不露齿……正在与飓风、闪电、主旋律般的雷声搏斗……”说加西亚·洛尔卡[62]:“在青铜种族、橄榄色种族、白色种族、黑色种族、黄色种族里面,如同五种颜色面对阳光,他像个胖墩墩的褐色菠萝……”说拉蒙·伊·卡哈尔:“在我们这个圈子之中,如此坚强、细心、敏感、变化快、善于思考的头脑真是没见过。”说魏亚龙[63]:“他这棵极富诗意的松树长得太快、太不寻常、太令人感到惊讶,早就打乱了他另一种节奏的发展。”说阿尔维蒂[64]:“咧开嘴巴纵情大笑……”说萨尔梅隆[65]:“乌亮的眼睛通过西班牙夕阳的小窗户,注视着自己干净的眼球。”说萨利纳斯[66]:“脚上还带着泥土,浑身上下是绿叶、花朵、果实,高度地浓缩在一起……”等等。

如果稍稍跟踪一下胡安·拉蒙作为散文家的路线,不难发现他从开始到现在的文字都是这样有条不紊、循序展开的。但是,没有参差不齐的断然界线,或者说,即使从外部划分,也是如此。沿着他几乎半个世纪以来激流般不停歇的创作活动来看,他的文字具有实际上不变的标记。事实上,这位诗人踏上散文创作之路的时候,是属于现代主义的,但并不排除在各个抒情领域里回想着浪漫的想象,在一种具有伦理学与美学出色结合的散文中,很快就确立了罕见的高质量水平。莫格尔老家某些景象留在内心深处的多愁善感,或者说诗人与家乡小毛驴一道的出游经历,通过一种新概念的严谨性,逐渐让位和排除了现代主义的遗产或曰过分伤感的遗产,他写道:“智慧啊,请告诉我事物的准确名字吧!”从前有过大量的梦想:“远方的花园”“悲伤的咏叹调”“田园牧歌”。从胡安·拉蒙《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散文诗的内在化开始后,从前的梦想一一被取代,而象征主义越来越有“秘密而透明”的地位,胡安·拉蒙想把自己的全部创作都建立在这个地位上。

我有这样一个印象:大约在1914年,即胡安·拉蒙开始撰写“漫画”文章的时候,可以这么说,他拥有一种新的想象冲动。我强调一下:也许他那时正在远离创作《小银和我》(“大约在1906年在与慷慨的席马罗博士生活了两年之后,从老家莫格尔回来,开始写《小银和我》”[67])中浓浓的伤感主义情绪,这一点可以具体说明,他正在发生一些典型的情绪变化。首先,出现了一种更新的、广泛记录细微区别的元素:幽默及其讽刺或曰嘲笑的变种。幽默支配着一切,支配着才智、令人钦佩的敏锐,让这位诗人去创造艺术效果完美的人物和景物。他从静态描写、从绘制外景、从在一个有少量故事情节的出生地留下的环境印记,正在转向深入主观现实,通过一些优美的艺术样板转向介入主观现实,转向寻找合适的语言工具来让诗意的养分刺激散文结构。这些开放的空间,在进行有步骤的调查期间,通向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位诗人就是这样使用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活力的艺术知识,来颂扬散文的。这是一种表现力,只有巴列-因克兰的创造力能与胡安·拉蒙有着巴洛克内涵的活力相媲美,只有这二人才能分享他们那个时代西班牙散文的光荣顶峰。

如果关注一下简单的时间顺序排列,那么《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包括了从大画家戈雅和诗人埃斯普龙塞达开始,到毕加索、塞尔努达或者诗人阿尔托拉吉雷[68]为止的整个时期。一般说来,这是在寻找诱人的范式中进行调查和清理的一个漫长世纪。为此,胡安·拉蒙不需要被画者在现场或者与之来往,他只要把握人物身体或者心灵的某些魅力,就足以给出相应的介绍,这是诗人不止一次用来表达细腻情感差异的方式。他的格调一向非常严谨,动人的口语及其有效性给这一严谨性增加了光彩。这是一种细致的教师工作中的语言学经验,是他在自己生活经验相对应的各个方面努力调查的语言学经验。或许还应该补充的是,胡安·拉蒙的散文有个新版本[69](可以看作是第一部评注版),很适合比较保险地钩沉他诗学演化过程中的特点。

在20世纪西班牙语作家中,还没有哪位作家在以下的意义上与胡安·拉蒙一争高下:确立一种范式,它不断生发出来自己的艺术模式,甚至变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参照物。他那些复杂、大量的散文和诗歌著作,逐渐成为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诗学标准与先锋派产生的反应之间的继承纽带。这不仅是从严格的诗学角度而言,或者说从胡安·拉蒙的散文诗化而言是如此,而且就是在他严格要求、永不停歇、热情理解生活和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方式上,也是这样的。还有,人性和艺术的功能都明白无误地表现在《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里了。

何塞·曼努埃尔·卡瓦耶罗[70]

注释:

[1]引自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自序》。——原注

[2]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美国著名诗人。代表作为《草叶集》。——译注

[3]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著名女诗人。——译注

[4]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诗人。著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译注

[5]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英国诗人、剧作家、评论家。代表作为《荒原》。——译注

[6]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诗人。著有《醉舟》《彩画集》等。——译注

[7]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诗人。代表作为《恶之花》。——译注

[8]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法国诗人。代表作为《牧神的午后》。——译注

[9]拉福格(Jules Lafforgue,1860—1887),法国诗人。著有《怨歌集》《仙人的聚会》等。——译注

[10]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贝加马斯卡组曲》《大海》等。——译注

[11]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作家。著有《茵纳斯弗利岛》《基督重临》等。

[12]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著名画家。主要作品有《四个布列塔尼女人的舞蹈》《白马》《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什么?我们向哪里去?》《两个塔希提女人》等。——译注

[13]引自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自序》。——原注

[14]此话收在1987年Alianza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序言》里。——原注

[15]引自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自序》。——原注

[16]引自2005年Espasa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布拉斯科《引言》。——原注

[17]指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在《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自序》中说的“我所处时代的风貌”。——原注

[18]1969年Aguilar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序言标题。——原注

[19]塞萨尔·巴列霍(César Vallejo,1892—1938),秘鲁诗人、小说家。重要作品有《特里尔塞》《钨矿》等。——译注

[20]加尼维特(ángel Ganivet García,1865—1898),西班牙南方作家。——译注

[21]曼努埃尔·马查多(Manuel Machado,1874—1947),西班牙现代主义诗人。——译注

[22]赫拉尔多·迭戈(Gerardo Diego,1896—1987),西班牙1927年一代诗人。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译注

[23]胡安娜·德·伊巴尔宝鲁(Juana de Ibarbourou,1895—1979),乌拉圭女作家。——译注

[24]胡安·希尔-阿尔贝特(Juan Gil-Albert,1904—1994),西班牙诗人、散文家。——译注

[25]胡安·拉莱奥(Juan Larrea,1895—1980),西班牙先锋派诗人。——译注

[26]路易斯·罗萨莱斯(Luis Rosales,1910—1992),西班牙1936年一代诗人。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译注

[27]卡门·孔德(Carmen Conde,1907—1996),西班牙女教师、女诗人,小说家。——译注

[28]拉蒙·卡亚(Ramón Gaya,1910—2005),西班牙画家、作家。——译注

[29]路易斯·费利佩·魏万科(Luis Felipe Vivanco,1907—1975),西班牙诗人、文学批评家。著有诗集《道路》等。——译注

[30]巴列-因克兰(Ramón María del Valle-Inclán,1866—1936),西班牙诗人、戏剧家、小说家。著有诗歌《四季奏鸣曲》《圣洁之花》《阴暗的花园》等。长篇小说《班德拉斯暴君》对拉美小说有影响。——译注

[31]具体收入《隐居者疗养院》。——原注

[32]1911年编号183信件,收在阿尔丰索·阿雷格莱·海茨曼编辑的《书信集》,2006年。——原注

[33]《拉蒙·德尔·巴列-因克兰——城堡失火》,1936年5月10日。理查多·顾雍收集。——原注

[34]1903年在太阳神剧场。——原注

[35]《追忆巴列-因克兰》,据哈维尔·布拉斯科与安东尼奥·比耶特拉做的《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大事年表。2006年大学生公寓。——原注

[36]巴罗哈(Pío Baroja,1872—1956),西班牙作家、小说家。著有七十多部小说,还有戏剧和诗歌。——译注

[37]克拉林(Clarín,1852—1901),西班牙小说家、评论家、散文家。代表作为《庭长夫人》。——译注

[38]佩雷斯·加尔多斯(Benito Pérez Galdós,1843—1920),西班牙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民族逸事》。——译注

[39]艾米利亚·帕尔多·巴桑(Emilia Pardo Bazán,1851—1921),西班牙女作家。代表作为《乌略阿府邸》。——译注

[40]布拉斯科·伊巴涅斯(Vicente Blasco Ibá?iez,1867—1928),西班牙小说家。代表作为《茅屋》和《碧血黄沙》。——译注

[41]胡安·巴莱拉(Juan Valera,1824—1905),西班牙小说家。代表作为《佩比塔·希梅内斯》。——译注

[42]佩雷达(José María de Pereda,1833—1906),西班牙小说家。代表作为《渔女情》。——译注

[43]阿拉尔孔(Pedro Antonio de Alarcón,1833—1891),西班牙小说家。代表作为《三角帽》和《丑闻》。——译注

[44]弗朗西斯科·希内尔(Francisco Giner de los Ríos,1839—1915),西班牙教育家。教育自由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主张教育改革。——译注

[45]埃斯普龙塞达(José de Espronceda,1808—1842),西班牙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为《萨拉曼卡大学生》。——译注

[46]拉腊(Mariano José de Larra,1809—1837),西班牙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为《马西亚斯》。——译注。

[47]贝克尔(Gustavo Adolfo Bécquer,1836—1870),西班牙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为《诗韵集》《传奇集》。——译注

[48]罗萨莉亚·德·卡斯特罗(Rosalía de Castro,1837—1885),西班牙浪漫主义女诗人。代表作为《萨尔河畔》。——译注

[49]引自1987年Alianza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的《引言》中胡安·拉蒙的注释,由理查多·顾雍复制。——原注

[50]佩雷斯·德·阿亚拉(Ramón Pérez de Ayala,1881—1962),西班牙小说家。——译注

[51]古铁雷斯·索拉纳(José Gutiérrez Solana,1886—1945),西班牙画家、作家。——译注

[52]柯尔布斯·巴尔卡(Corpus Barga,1887—1975),西班牙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记者。——译注

[53]贝尔卡明(José Bergamín,1895—1983),西班牙作家。著有《火箭和星星》《诗歌的地狱边境》。——译注

[54]阿索林(Azorín,1874—1967),西班牙著名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著有《堂吉诃德之路》。——译注

[55]巴斯特拉(Ramón de Basterra,1888—1928),西班牙诗人、散文家。——译注

[56]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译注

[57]达马索·阿隆索(Dámaso Alonso,1898—1990),西班牙诗人、语言学家,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译注

[58]贝纳文特(Jacinto Benavente y Martinez,1866—1954),西班牙戏剧家。19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译注

[59]塞尔努达(Luis Cernuda,1902—1963),西班牙诗人、文学评论家。——译注

[60]希梅内斯·卡瓦耶罗(Ernesto Giménez Caballero,1899—1988),西班牙作家、散文家、外交官、教师。——译注

[61]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1864—1936),西班牙著名作家、哲学家、教育家。——译注

[62]加西亚·洛尔卡(Federico García Lorca,1898—1936),西班牙1927年一代中最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散文家。——译注

[63]魏亚龙(Fernando Villalón,1881—1930),西班牙贵族、牧场主,诗人、神智学者。——译注

[64]阿尔维蒂(Rafael Alberti,1902—1999),西班牙作家、诗人。——译注

[65]萨尔梅隆(Nicolás Salmerón,1838—1908),西班牙政治家。——译注

[66]萨利纳斯(Pedro Salinas,1891—1951),西班牙诗人、散文家。——译注

[67]引自1962年马德里Aguilar出版社出版的弗朗西斯科·卡尔费阿斯编辑的《早期散文集》第九版《序言》。——原注

[68]阿尔托拉吉雷(Manuel Altolaguirre,1905—1959),西班牙诗人、出版家、电影导演、编剧。——编注

[69]引自2005年马德里Espasa出版社出版的哈维尔·布拉斯科与特蕾莎·戈麦斯·特鲁瓦合编的《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散文选》第二卷。——原注

[70]何塞·曼努埃尔·卡瓦耶罗(José Manuel Caballero Bonald,1926—),西班牙作家、诗人、文学教授。2012年获得塞万提斯文学奖。——译注

同类推荐
  •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

    有些事,一想就流泪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艰难而沉默的时光。但只要咬牙撑过去,一切便会不一样了。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经历什么,只要坚持住,就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记住,上天没有给你的,不是因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这些人,这些故事,是他们脆弱或坚强的人生,也是我们共度过的美好回忆。通过这些流泪的瞬间,我们可以触摸别人的伤感、孤独和痛苦,感受别人的狂喜、温暖和力量,抚慰你的心灵,让你找到坚强的自己。
  •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

    叔本华讲述辩论艺术的传世原著,简体中文版全球首次出版。叔本华认为,无论主张是对还是错,所谓辩论,就是在彼此思考的激战中,大力维护自己的主张。因之,必须让争论成为一种艺术。诚如击剑者在决斗时关心的并非谁是谁非,而是如何出招与接招,辩证法也一样,它是一种思想的剑术,在针锋相对之际磨亮智慧,让论点听来言之有理,早一步看穿对手策略,识破并化解言语的诡诈。为此,叔本华以西方先哲的辩证与逻辑为出发点,归纳出38种辩论招式,涵盖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修辞学等学科领域,以绝妙的方式引领读者理解辩论的艺术。全书妙语如珠、睿见迭出,读来饶富兴味。本书位列德国、法国排行榜哲学长销书,高中指定阅读参考书。从每一种辩论技巧的解析,到具体的应用分析,全书结构清晰、篇幅精当、睿见迭出。无论你想学习逻辑严密的滔滔辩才,抑或想在思想的砥砺中找寻真理,本书都极为适用。
  • 院长之履

    院长之履

    本书其中有误解,有委屈,有关于我国医序制度体系的深刻剖析和改革当中的尖锐矛盾与无奈。是一篇了解目前医疗改革现状的真实的写照蓝本。
  • 李尔王

    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热门推荐
  • 锦衣良婿

    锦衣良婿

    她出身姜国最隐秘的大家族,家中手握三十万兵权。为了国家被迫成为质子,进入暗流涌动的尚都城,成为权贵的棋子,落得凄惨下场。重生一世,沈凤雪不但要改变家族被灭的命运,手刃灭她全族的贱人,她还要嫁给天下第一美男,锦衣郎燕叙。燕叙身为姜国最有钱的人,却被世人嘲笑他残废,空有美貌却丧失味觉和嗅觉,是一个十足的怪胎。他表面羸弱,玩世不恭,实则不惧君权,深谙权谋之术,运筹帷幄,搅动着帝都的这一池子浑水。他是冰山一样的怪胎,杀伐果断,胸有城府,拒绝一切女人和爱意,但看见像小野兽一样扑上来的质子大人,只能落荒而逃。又名:质子大人的艰辛追夫路!(活泼霸道女主x古怪冷漠男主,1v1甜宠文)
  • 错娶废材妃:黑暗女王

    错娶废材妃:黑暗女王

    异世重生究竟是她俘虏了他?还是他捕获了她?当处于黑暗的女王,遇上天使般的世子爷,当天雷勾动地火,看,谁与争锋!
  • 策玄纪

    策玄纪

    古往今来,千秋万代,历史的尘埃中,有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名臣猛将,多少明主枭雄。王朝沉浮,兵仙在世,群雄逐鹿。看一个现代的灵魂在异世的风云录。
  • 东海龙王诸界上身

    东海龙王诸界上身

    我东海龙王爷何许人也!气焰滔天,镇压四海无人敢逆,敢于凌霄殿上与玉帝战个天翻地覆的存在,竟然莫名其妙成了图腾,还要祭祀贡奉本龙王,该答应还是不该答应啊?本龙王不满足一界,吾要诸天万界生灵尽皆祭祀东海龙王敖广!某界大祭司被足以媲美山峰的上古洪荒巨人血虐,别死了啊,本龙王这就上身赐你万千加护,神挡杀神、佛挡虐佛……或者献上肉身让本龙王降临此界!野兽与人类地位颠倒的世界,别怕…人类图腾祭祀本龙王带你们崛起。地狱世界毁灭在即,恶鬼统领各地乱战不休,糟糕本龙王的祭祀者死了,没事,马上送你灵魂进地狱世界当一方霸主,信本龙王…生为人杰,死为霸主。凌霄殿上,敖广与玉帝做了一场,阴差阳错下困于虚空深渊万万年后,仙佛消失已成传说神话。而他敖广具备毁灭人类、甚至世界的力量,然而东海龙王已经厌倦血腥,龙尾轻轻一动…万里森林与高山没了,呜呼哀哉!这下全化成灰灰,我保证没有血腥!记住龙王有一曰:“不论天理、命运还是奇迹,在我眼前只有俯首受戮的下场!”“呵呵,不聊了,圣女正在求本龙王上身!”ps:本书又名《圣女求本龙王上身》《降神诸天万界》《狂信徒养成方法》《史上最强龙王爷》Q群613572797
  • 青春有梦不怕痛

    青春有梦不怕痛

    男猪脚木子瑜,女猪脚苏芷宁。这是一份真挚的校园爱情,也许你会遇见这样的爱情,在学生时代我们都会遇见简简单单的自己和你。
  • 最能赚钱的九种女人

    最能赚钱的九种女人

    本书有针对性地以女人的性别特征、思维特点、做事方式为基础,科学地总结出最能赚钱的九种女人,对真实的女人成功事例加以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总结,将她们的成功因素、性格特点、人格魅力全方位展现在您的面前,让女人在吸取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冷静地剖析自己,痛定思痛,敢于为自己“刮骨疗毒”,让自己完美至臻。本书将可读性、实用性、有效性深于一体,让每一个女人都能深受启发,没有丝毫假大空之嫌。在这个“她时代”,女人有了大多的空间和余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人,其“侵略性”不容忽视。她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把目标瞄向任何一个“男人当道”的领域来赚钱,然后凭借实力,留下来和男人一道“平分秋色”!
  • 深深,情几许

    深深,情几许

    在世界上,在红尘中,最完美的爱,最纯情的爱,最质朴的爱,最深沉的爱,是用时光的玉手粉妆玉琢出来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年轮勾画出来的,是朝朝暮暮红颜到白发侵染出来的,是人间烟火一日三餐供养出来的……只有随岁月一起苍老的爱,才是值得你珍惜与守护的爱……
  • 重生2011之选择人生

    重生2011之选择人生

    二零一一年,面临选择,向左走,向右走,你会怎么选择没有金手指,没有那么多的想当然,没有那么多班花校花这是一本尽量贴近现实的一本小说,主角的背景是以作者本人为蓝本,前期不会刻意的去查资料,全以作者知道的资料来写作新人新书,写的不好,请勿怪
  • 军团之血

    军团之血

    即便无法将其击杀在它也要将它重创,即便无法重创它击伤它也好,砍掉它一个爪子也好,再不行的话消耗它一点力气也是好的。总之死之前要为其他的战友击杀它做出点什么贡献,要不然死了多没意义。不知道杀死它又要牺牲我们多少同伴。
  • 九缕录

    九缕录

    (作者是个简介废,但是求求各位读者老爷进来吧,一定好看的哟!)江山如画,浮生偷闲。愿每位姑娘都可以春雨煮茶,荷塘采莲,琼台赏月,寒夜寻梅。愿每位姑娘都可以事事如意,执手刺绣,到老依然可以风韵犹存。这本书里,所有姑娘都各有风采。学中趣事,闺中手工,各位名士的风流韵事,我,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