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19800000010

第10章

现在,为了在我们称之为希腊悲剧的起源的迷宫里找到路径,我们必须借助前面探讨过的所有艺术原理。倘若我说,这个起源问题迄今为止尚未严肃地提出过,更不用说已经解决,我想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尽管古代流传下来的零星碎片一次又一次地缝了又拆,拆了又缝。古代传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悲剧是从悲剧的合唱队中产生的,而且在发端时期只是合唱队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把悲剧合唱队作为真正的原始戏剧,对它进行深入地考察,而不要满足于流行的种种有关艺术的陈词滥调,诸如合唱队是理想的观众,要在舞台上代表平民与贵族分庭抗礼云云。在某些政治家耳中,后一种解释听起来非常崇高,仿佛民主的雅典人那永不变更的道德法则在平民的合唱队里得到了体现,尽管国王们狂暴越轨、放纵无度,这个平民合唱队总是真理在握。尽管可以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支持这个观点,但它与悲剧的起源却毫无关系,因为平民与贵族的对立,甚至可以说任何政治社会冲突,都不涉及纯粹宗教根源。有人说,在我们所熟悉的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的合唱队的古典形式里可以感到“立宪人民代表制”的雏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亵渎,但有的人却不怕亵渎。古代的国家宪法在实践上并没有实行过立宪人民代表制,但愿他们在他们的悲剧里对此连预感也没有过。

比这种政治解释更为著名的是A.W.施莱格尔[1]的观点。他建议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合唱队看作观众的化身和楷模,看作理想的观众。把这一观点与悲剧起源时只是合唱队这一历史传说加以对照,就可看出,这种观点是粗陋的、不科学的,然而闪光的见解。但是它的光泽只是得益于言简意赅的表达形式,得益于对一切所谓“理想”的东西的日耳曼式偏爱和我们一时的诧异。不错,一旦我们把我“们熟悉的剧场观众与古代的合唱队加以对比,并且自问是否能从这群观众中提炼出类似悲剧合唱队的东西,我们就诧异万分了。在我们的内心,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否定的,我们既诧异于施莱格尔观点的大胆,也诧异于希腊观众具有完全不同的天性。我们一向以为,无论是谁,只要是真正的观众,他就必然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经验的现实。相反,希腊人的悲剧合唱队则把舞台上扮演的角色看作真人实事。扮演海神女儿的”合唱队真的以为他们看到的是巨神普罗米修斯,并且自认为和舞台上的神一样,自己实实在在就是海神的女儿。难道和海神的女儿那样,把普罗米修斯视为真身,视为真实的存在,就是最高级、最纯粹的观众类型?难道冲上舞台,把神从施暴者手中解救出来,就是理想观众的标志?我们一向相信审美的观众,认为一个观众越是把艺术作为艺术对待,加以审美观照,他就越有才智。现在,施莱格尔的观点却向我们暗示,完美的、理想的观众根本不是以审美的方式看待舞台上的世界,而是把它视为身历其境的生活。啊,我们为这些希腊人叹息!他们把我们的美学翻了个个儿!但是习惯成自然,只要谈到合唱队,我们就自然重复施莱格尔的名言。

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材料明确地否定施莱格尔的见解。没有舞台的合唱队本身即悲剧的雏形与理想观众的合唱队是水火不相容的。从观众这样一个概念产生的、“观众”为其真正形式的艺术是什么样的一种艺术门类呢?没有戏剧的观众是一个荒谬的概念。我们认为,悲剧的诞生恐怕既不能用对民众的道德智慧的尊重,也不能用没有戏剧的观众这个概念加以解释,这个问题实在深奥至极,如此肤浅的考察方式连皮毛也不能触及。

席勒早在《麦西拿的新娘》一剧的著名序言中,就已经对合唱队的意义发表过很有价值的见解。他把合唱队看作悲剧在自己四周筑起的一道活的围墙,旨在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为自己保有理想的土壤和诗歌的自由[2]。

席勒用他这个重要武器对抗自然主义的平庸概念,对抗强求于戏剧诗的妄念。席勒说,剧场里的日子只是人为划定的,舞台布景只是象征,韵文具有理想性质,然而从总体上说还有一种误解:把原本为一切诗歌本质的东西仅仅当做诗歌自由加以容忍是不够的。采用合唱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人们以此公开而坦诚地向艺术中的任何自然主义宣战。我觉得,我们这个自命不凡的时代恰恰将这样一种观点轻蔑地标榜为“假理想主义”。我担心,我们现在如此敬重自然和真实,反而到达了理想主义的反面,即来到了蜡像馆的领域。正如在当代某些受欢迎的长篇小说中一样,蜡像馆里也有某种艺术。只是请别要求我们承认,这种艺术已经克服了席勒和歌德的“假理想主义”。

按照席勒的正确观点,希腊人的萨梯里合唱队,即原始悲剧的合唱队经常巡游的土地自然是“理想”之境,是高踞于芸芸众生的现实的人生轨道之上的。希腊人为这个合唱队建造了一座虚构的自然状态的空中楼阁,安置了虚构的自然精灵。悲剧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因而一开始就不具有酷肖现实的特性。但另一方面,它不是任意想象出来的、悬于天地之间的世界,而是一个其真实可信性和奥林匹斯及其诸神对虔信的希腊人所具有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一样的世界。萨梯里作为狄俄尼索斯歌者生活在一种认可神话和仪典的宗教现实之中。悲剧以他为发端,悲剧的狄俄尼索斯智慧借他之口说话,这是与悲剧产生于合唱队一样令我们诧异的现象。倘若我提出这样的论点,即虚构的自然精灵萨梯里与文明人的关系和狄俄尼索斯音乐与文明的关系一样,我们也许就有了考察的出发点。理查德·瓦格纳说,文明为音乐所消融,如同烛光为日光所消融一样。同样,我相信,面对萨梯里合唱队,希腊的文明人觉得自己被融化了,狄俄尼索斯悲剧引起的下一个效应是,国家和社会,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沟壑樊篱都让位于强大无比的一体感,这种一体感让人们回归自然的怀抱。我已经指出,任何悲剧都给我们形而上的安慰,即从事物的本质上说,尽管其表现形式变化万千,生命却是坚不可摧、充满欢乐的。这种慰藉具体地体现在萨梯里合唱队中,体现在自然精灵的合唱队中,这些自然精灵顽强地生活在一切文明的深处,不可摧毁,而且历尽世代更替人间沧桑,他们依然故我,不改其性。

深沉的、惟一能感受细微至极、沉重无比的痛苦的希腊人用这种合唱队安慰自己。他们敢直视世界史的可怕浩劫,又敢于面对自然的残暴,而且陷于这样一种危险之中:渴望佛教式地否定意志。艺术救了他们,生命通过艺术为自己救了希腊人。

狄俄尼索斯的狂醉状态,包括他对生存的一般界限和樊篱的毁灭,在其持续的过程中含有忘河[3]的成分,过去亲身经历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忘却了。这样,一条遗忘之河就隔开了日常现实世界和狄俄尼索斯现实世界。然而,一旦那个日常现实再度进入意识,人们就觉得它面目可憎,令人厌恶了。这种状态使人产生寡欲无为的情绪。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狄俄尼索斯式的人与哈姆雷特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对事物的本质作过真正的探索,而且悟到了事物的本质,他们厌恶行动,因为他们的行动丝毫改变不了事物的永恒本质,他们觉得,要求他们重新构建散了架的世界是可笑或可耻的。认识扼杀了行动,人们需以幻想蒙面才能行动,这是哈姆雷特的教训,而不是梦幻者汉斯的廉价智慧,后者由于顾虑重重,仿佛面对数不胜数的可能性而无法行动。压倒任何导致行动的动机的不是顾虑,而是真知灼见,对可怖的真理的了悟,哈姆雷特也好,狄俄尼索斯式的人也好,无不如此。现在,任何安慰都无济于事了,渴念超越了彼岸世界,超越了神灵本身,生存及其在神灵身上或永生的彼岸世界的熠熠生辉的反照统统都被否定。人一旦意识到了他所看见的真理,他在四海之内看到的就只有生存的可怖悖谬了。现在,他明白了奥菲利亚[4]命运的象征意义,懂得了山林之神西勒尼的智慧,他心生厌恶了。

在他处于意志的极大危险之中时,救命仙子艺术降临了。惟有艺术才能把对悖谬可怖的生存感到的厌恶想法转化为能令人活下去的想象,这些想象就是:以艺术遏制可怖即崇高庄严,以艺术化解对荒谬的厌恶即滑稽可笑。酒神颂的萨梯里合唱是希腊艺术的救世之举。在狄俄尼索斯随从的中间地带,先前描述过的突发的情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注释:

[1]A郾W郾施莱格尔(1767—1845),德国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家。

[2]参见席勒《论合唱队在悲剧中的运用》(《麦西拿的新娘》序言,1803)。

[3]忘河,希腊神话中冥府的一条河流,死者的灵魂喝了忘河的河水,就忘记生前的一切事情。

[4]奥菲利亚,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心上人。

同类推荐
  • “现实表征”研究:从虚构性反思中国文学

    “现实表征”研究:从虚构性反思中国文学

    本论文主要以虚构理论为依据,进一步揭示文学表征现实的虚构性特点,并从虚构性角度对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接受,包括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某种程度的反思。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苍茫的留恋

    苍茫的留恋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高恒文教授所著,收入本书的其实都是读书笔记。古今中外,长短不一,文体差异,可见兴趣驳杂。这些大都是公开发表过的篇什,其文包括对废名、孙犁、张爱玲等人随性地叙谈和著者本人独特的观点,以及部分篇目对《红楼梦》的精彩分析,闲时读来令人大有裨益。
  • 续封神

    续封神

    《续封神》收录王春瑜先生的杂文随笔160篇,共分“牛屋锻剑”“反贪诗话”“文海一粟”“诗·画配”四辑。书中文章包括:以牛魔王为戒、杞人忧口、错觉的悲哀、重读救荒史、以今铸古何时休等。所收文章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总体呈现了作者的史学思想和杂文风格,其中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发人深省。
  •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把爱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人,存于天地间,就是为了既美又好地活着。我们努力做美好的事情,留给这个美丽的世界一个美丽的背影。世间美好的事情太多,一个人所能展现其最为美好的地方,我以为永远是在爱情里。关于爱情,想起的总是太多太多,多到让我这样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无法用一两个词汇形容。爱情里的悸动、热烈、暧昧、痴缠、忧伤……每一种滋味在回忆里不免有无可奈何的惘然,正是这一点惘然构成了爱情里一个永恒的词汇:美好。在美好的时光里,遇见一个美好的人,谈一场美好的恋爱,然后用岁月的酒浆将记忆灌醉,留待老了的时候,每开封就微醺,还没品尝已经沉醉其中。
热门推荐
  • 金玉盛世

    金玉盛世

    时间记录节点,某个节点创造时间;人类创造时间,也将成为某个节点;时间记录人类,人类创造时间;有的人类享受时间,而有的人类消耗时间;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我们都是时间的某个节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恩瓦格

    西恩瓦格

    在这片大陆上,龙和人的故事从来没有停止……
  • 穿越之保持围笑

    穿越之保持围笑

    摔死?这也太草率了?!作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优质学生之一,陆何没有死在桥上,却摔死在了体检医院里。承蒙上天眷顾转世为女尊南朝的公主...什么?要嫁到北国这个仿宋男尊的国度?!马蹄下的奇缘,马背上的孽缘。这该死的梦境究竟会持续多久,多久......
  • 巨猫日常

    巨猫日常

    管天是个正常的巨猫兽人,起码在十七岁以前都是。所以管天十七岁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未来能比爸爸高大。”男孩子大多希望强壮一些。十七岁到五十岁之间的愿望就变成……“我只要变回十七岁的样子就好了”五十岁以后就变成……“求让我变回原来的样子吧(╥╯^╰╥),不然媳妇真的要跑了。”
  • 瓦工之神

    瓦工之神

    以极其写实的手法,讲述一个底层工匠,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瓦工成长为拥有亿万财富的超级富豪的故事。主人公因为相信道义,坚持自我,而遭人陷害,但是他绝不妥协,一路拼搏,经历磨难,完成了一个小人物成功逆袭的精彩故事。
  • 老公我要宠你

    老公我要宠你

    新婚之夜,盈西谷成了一个懦夫,云小卷度过了一个索然无味的夜晚盈西谷一次酒醉之后,云小卷惊奇地发现自己终于怀孕了,又过几年,盈西谷事业有成向她提出离婚家里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该再添些儿女。但卷小云不能做到。盈西谷已经看好一个能生养的女人了。云小卷冷笑:“离婚可以!财产分割照程序走,儿子,我带走,成全你和你的青梅星可胭。你处心积虑的设计一个爱你的人,你不是真男人,我离婚不为别的,只是我宠你而已!祝你多子多福!
  • 局外棋子

    局外棋子

    一朝盛世再现,把酒推盏间,是谁在做戏害人?京州风云再起,言笑晏晏下,是谁在推波助澜?
  • 万人路

    万人路

    当一个人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之后,就会爆发出人类最原始的一面;他会变得很疯狂或者是失去理性。当他冷静下来后,发现一切都晚了,身在异国他乡的自己。只能凭借自己现有的能力活下来。可当他发下自己终于活着回来的时候。另一件恐怖的事情正在悄然接近......
  • 推理误区之四合院谋杀案

    推理误区之四合院谋杀案

    烧脑推理,这里有你意想不到的答案。多注意细节,建议答案揭晓前反复阅读。请喜欢推理的人放心入坑。建议:把主角想成自己,也可以更宏观的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