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560200000008

第8章

迈克尔的父母每年会从莫里斯敦开车来看他们一次,他们是模范客人:逗留的时间从不会太长,也不太短,拿捏得刚好让人舒服;他们不会去找托纳帕克的奇怪之处,或拿这里跟拉齐蒙的家比较,也不会问令人难堪的问题。他们目的明确:来这里看孙女,而劳拉也真心喜欢他俩。

可是露茜的父母却没那么让人放心。除了潦草的圣诞贺卡和劳拉生日时偶尔的一点礼物外,可能两三年音讯全无;然而也可能事先连个招呼也不打,他们便不期而至——两位漂亮、夸夸其谈的有钱人,他们的每个眼神、每个手势似乎都透着有意的冷漠。

“原来你们躲在这里,”夏洛特·布莱尼从一辆极长而干净的汽车里钻出来大声说。她在草坪上停下来,四处打量,然后说,“嗯,它有点——不同,是不是?”他们正要进房间时,她说,“我喜欢你们这个小小的螺旋型楼梯,亲爱的,可是我不太懂它有什么用?”

“是个谈话间,”露茜告诉她。

迈克尔觉得岳父比上次见面时老了很多,能人斯图尔特·布莱尼可能还在玩激烈运动,市内玩壁球、乡下打网球;他可能还会高台跳水,在游泳池里游上几圈;但是他一脸迷惑,似乎无法想象这些年时光都哪儿去了。

据说他曾经对露茜说过一次,他觉得迈克尔拒绝她的财产“可敬可佩”;不过,此时,他坐那里,眯眼看着手中兑水的波旁酒,显然想法变了。

“嗯,迈克尔,”他打破了长时间的沉默。“你那本零售杂志怎么样了?它叫什么来着?”

露茜代他回答了,随意的浅笑让迈克尔心头一热。

“噢,我们差点把它给忘了,”她说,接着解释迈克尔当了自由职业者,听上去仿佛一两个月他几乎无需为《连锁店时代》费心,然后,在意味深长的停顿之后,她说“他又有一本诗集快完稿了”,以此结束了谈话。

“哦,那真不错,”布莱尼先生说。“剧本怎么样了?”

这次迈克尔自己回答的。“嗯,我的剧本运气没那么好,”他说,事实是他的剧本根本没运气可言。早期的几个剧本还在一些非百老汇制作人的桌子上或一叠文件里,但最大的那个剧本,那个三幕悲剧,耗费了他许多心血的那个剧本,只换来经纪人一封草草的收稿信,现在正“四处给人看”——一条漫长而希望渺茫的路。那年夏天,他有时候甚至想把这个剧本交给托纳帕克剧场来演出,但他每次都抑制住自己的这种念头。这年巡回演出公司的导演是个神经兮兮、慌里慌张、没有决断的人,让人没有信心;演员要么是群没有教养、为了资质认证不顾一切的孩子;要么就是些不合格的老演员,年纪总太大,演不好他们的角色。再说,如果他们看了剧本却拒绝的话,那更让人受不了。“戏剧是件非常、非常棘手的事。”他结束道。

“噢,我知道是这样,”布莱尼先生说。“我是说,我想它肯定是的。”

这时,劳拉放学回来,迈克尔知道这意味着这次拜访快要结束了。斯图尔特和夏洛特自己很少承担为人父母之职,所以也别指望他们会对下一辈的孩子表现出多少兴趣。他们假意惊呼一声之后,似乎便没再理这个害羞的大眼睛女孩。劳拉衣服上还沾有青草汁,她就站在他们膝边,离得太近,害得他们为了安全起见,只好高举威士忌酒杯,可笑地伸长脖子从劳拉的这侧换到另一侧,尽量继续大人们的谈话。

布莱尼夫妇刚走,迈克尔紧紧地搂着妻子,感谢她替他回答了她父亲的问话。“你真是帮我解了围,”他说。“太好了。当你——你这样帮我时,真是太好了。”

“哦,”她说。“我这样做既是为你也是为我自己。”他怀中她的身体似乎硬邦邦的,可能是他的手臂有些僵硬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他踩着她的鞋子,否则他们不会这么快便分开。不管怎么说,这是他们生活中最笨拙的一次拥抱。

一个秋日,水泵房门口传来敲门声,汤姆·尼尔森笑着站在门口,穿着那件GI坦克手夹克。

“想不想出去打野鸡?”尼尔森问。

“我没有猎枪,”迈克尔告诉他,“也没有狩猎许可证。”

“见鬼,弄这些又不难。你花二十五块钱便可以买到一把像样的猎枪,许可证更容易。这几天早上我都是一个人,我觉得有个伴更好。我想一个老空中机枪手要打飞鸟肯定了不得。”

这个想法不错——当然也是奉承,所以汤姆·尼尔森一路从金斯莱来到这儿告诉他;迈克尔带他回家,让露茜也开心。他们参加过尼尔森家的好些聚会,尼尔森夫妇也经常到他们家来坐坐聊天;即使这样,任何能保证尼尔森夫妇是他们朋友的事都能让她高兴。

“打鸟?”她说。“这主意好吗?”

“打猎传承古风,夫人,”汤姆·尼尔森说,“而且它能让你走出户外,这是种锻炼。”

一天一大早,迈克尔忸怩地扛起他新买的便宜猎枪,穿过金黄的田野,朝尼尔森所描述的“自然景致”走去,他兴致慢慢提起来了。他玩拳击是出于某些更复杂的原因,除此之外,他很少从事或喜欢过其他什么体育运动。

但是当他们在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头上坐下来后,迈克尔发现汤姆关心的不是野鸡,他需要的是有人作伴,他想聊的是女人。

上次聚会时,迈克尔可曾留意到那个黑发姑娘?那甜美的嘴、那迷人的胸,真是为她而死都值得!她跟耶鲁大学那个搞艺术史的混蛋同居——难道那不让人心碎吗?最糟的莫过于她似乎还很喜欢那个糟老头。

哦,天啊,再说说伤心事吧:两三周前,汤姆在现代博物馆里逗留好久,想跟那个漂亮可爱的小东西套近乎,她刚从莎拉劳伦斯学院或类似学校毕业,媚眼流波、长腿甜美,他刚说到他是个画家。

“她说‘你是说你就是托玛斯·尼尔森?’可是狗娘养的,那个该死的同性恋馆长偏偏挑了这个时候从房间那头喊我,声音跟笛子一样响:‘噢,托玛斯,过来见见自然博物馆的布莱克·谁谁谁。’老兄,我极不情愿地走了过去。我敢肯定,她以为我是同性恋。”

“难道你不能过后再回头来找她吗?”

“伙计,吃中饭啊,我得同自然博物馆的混蛋一起吃中饭。后来我花了半小时四处找她,可她已经走了。她们总是走掉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我的问题是结婚太早,我不是太挑剔:这是家,是家庭,要稳定什么的。”他在两腿间的石头上掐灭了烟头。“可是这些姑娘——这些姑娘真是太那个了。想不想干掉一两只鸟?”

他们真心实意地想打鸟,只是一只也没找到。

转眼就到了猎鹿季节。在帕特南县,散弹猎枪是唯一合法的猎鹿枪支,不允许使用步枪——那些散弹枪的枪管钝钝的,从包得很紧的纸枪筒里戳出来,看着极其残忍,以致许多猎人在跟踪他们的猎物时难以专心。迈克尔和汤姆甚至连三心二意都谈不上,清晨他们在树林间主要是闲谈漫步,或者把枪搁在膝盖上长时间的休息。

“你有没有收到过喜欢你的诗的读者写来的崇拜信?”

“没有。从没发生过。”

“不过那样真好,是不是?某个好女孩爱上你,给你写封让你呼吸急促的信;你回信,约好在哪里见面,精心安排好,要那样可真不错。”

“是啊。”

“我差一点就有这么一次经历,我是说差一点。有个女孩看了我的画展后,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我觉得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也许我们彼此都有话要说。’我处理得很酷,我做得很好。我回了封信,向她要张相片,事情就是这样。相片上的她好像给树叶阴影遮住了半边脸,我猜她是想让自己看上去有点艺术气质,但是她的小眼睛、撅着的嘴、卷曲的头发还是藏不住——我不是说完全像条狗,但至少有一半像。真是失望,老兄,如果我脑子里没有这姑娘的另外一副形象,感觉也不会那么糟。天啊,想象真是捉弄人!”

另一天,尼尔森抱怨说好些日子没有出过远门了,只有一次《财富》杂志派他去画些插图。“通常我很喜欢这类工作,这种工作很轻松,我也喜欢旅行。去年他们派我去南得克萨斯州,为那里的钻井平台画些草图。工作是没问题,麻烦的是有两个家伙负责开吉普车领我四处走走瞧瞧。你知道,我搞不懂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他们一直叫我做‘艺术家’。有一个是这样说话的:‘嘿,查利,要不要带艺术家去五号工地?’或者‘你觉不觉得艺术家今天够累的了?’后来,有一次我们三人在货车休息站之类的地方吃中饭,他们谈起他们的家庭,我无意中提到我有四个儿子。”

“哇!你真应该看看他们的脸,他们的下巴都要掉了!仅听我说有‘四个儿子’,一切马上天翻地覆。问题在于,你知道,很多这种人觉得‘艺术家’一词就等于‘同性恋’,你没法怪他们。不管怎样,从那时起,他们对我好得不能再好。晚上给我买酒,叫我‘汤姆’,问我关于纽约的各种问题,对我讲的笑话大笑不已。我觉得他们甚至打算给我找个姑娘,可惜没时间了,得去赶该死的飞机。”

猎鹿季节的最后一天,他们回家吃早饭时,像疲惫的步兵双肩扛着武器保持平衡一般慢慢吃力地走着,汤姆·尼尔森说:“啊,我真搞不懂我小时候怎么回事,我发育太迟。看书、打架子鼓、玩那些锡兵——那时候我本该外出找女人做爱的,可我却在干那些事。”

一天晚上,露茜洗碗的时间比平时要长,当她从厨房里出来进了客厅后,她将一缕耷拉下来的头发抚到脑后,这模样说明她有个困难的决定要宣布。

“迈克尔,”她开口道,“我想好了,我该去看心理医生。”

迈克尔的心揪了起来,就像完全接不上气。“哦?”他说,“为什么?”

“有些事情无法解释为什么,”她对他说。“如果可以解释,我会解释的。”

他又模糊想到以前在波士顿博物馆里讨论抽象—印象派画作时她的不耐烦。“如果他真能说出来,那就没必要画它了。”

“好吧,但我想问,主要是因为婚姻吗?”他问,“还是另有其他问题?”

“它是——各种问题都有。有目前的问题,还有些是自我小时候起就有的问题,只是我现在觉得我需要帮助而已。金斯莱有个叫费恩的医生,应该还不错;我已经跟他约好了这个星期二见面,我想一周去两次。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因为我觉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有点可笑。噢,当然没必要为费用担心,我会用我自己的——你知道——我自己的钱。”

于是,星期二的下午,他只好站在窗前看着她开车离去。可能她很快就会回来,被心理医生的问题或态度弄得很不开心;更大的可能是,从现在开始,她每周二、周五都会消失在一个秘密、不便告人的世界;她会离他越来越远,她会蒸发掉,他会失去她。

“爸爸?”有一次就他和劳拉两人在家时,劳拉问他,“什么叫困境?”

“哦,它的意思是你不知道怎么做决定。比方说,你可能想出去跟安妮塔·史密斯玩,可是电视里有很好看的节目,你又有点想待在家里看电视,那你就处于某种‘困境’之中,明白了吗?”

“噢,”她说。“是的。这个词不错,是不是?”

“肯定啦,你能在很多事情上用到它。”

帕特南县下了最大的一场雪,安·布莱克用了四五天才请人把车道打扫干净。在这种清晨,迈克尔和劳拉手牵着手,一路哆嗦着、笑着,吃力地在积雪中穿行,走到校车停靠的地方。他们总是有哈罗德·史密斯和他的孩子们作伴。哈罗德背着他的脑瘫儿子基斯,说“你一点没轻,还这么死沉,伙计”,女儿们跟在后面。他俩把孩子们在车站上安顿好,孩子们沾着雪花的围脖、僵硬的连指手套、橡胶靴,看起来一副凄凉景象。然后该哈罗德挥手说再见了,他大步朝一里半外的火车站走去——如果那天碰巧是去《连锁店时代》的日子,迈克尔会跟他一道走。他们走得很快,偶尔停下弯腰,在雪中擤擤鼻子,他们像两个共患难的同志在交谈。

“婚姻很搞笑,迈克,”有一次哈罗德说,大风把他说话时哈出的热气横扫开来。“你跟她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却不知道你娶的这个人到底是谁。真是个谜。”

“你说得没错,”迈克尔说,“真是这样。”

“当然,大部分时候似乎也没什么关系:你混日子,一直混到孩子们出生、长大,转眼间,你能做的只有尽量让自己别睡着,到该睡觉时再去睡。”

“是啊。”

“有时候,你看着这个姑娘、这个女人,你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她?为什么是我?”

“是啊,我懂你的意思,哈罗德。”

到1959年春天,迈克尔觉得他对诗歌有了新的认识。他出版的第二本诗集让人失望——评论不多,仅有的几个评论也不冷不热——但是现在他开始着手写的新诗集,看上去会是极为出色的一本。

有几首新诗很短,但分量并不轻,结构也很紧凑。他独自一人在水泵房时,大声朗读好一些的几首诗,觉得很快乐。有时候,他为它们而哭,丝毫不觉难为情。这本诗集最后的那首长诗、那首浓郁而激情洋溢的长诗——可跟戴安娜·梅特兰说她最喜欢的那首《坦白》相提并论——离写完还早,不过他已写下强有力的开首几行,对接下来该怎么写心中也大致有数。他自信只要这个夏天进展顺利,到九月底就能写完。刚开始节奏可能缓慢,随着纷繁复杂渐增,节奏也越来越快。这首诗探索的是时间、变化与衰亡,最后,于隐约微妙中,暗示着一段婚姻的破裂。

每天晚上他从小棚子走回家时,当露茜在蒸汽迷漫、香气四溢的厨房里忙碌,他端着威士忌坐在客厅里时,脑子里都没停止过寻章觅句。

唯一令他分神的是咖啡桌上摆着的一本鲜艳的紫白色书。这书摆在这儿好几天了,书名叫“如何爱”,作者是德瑞克·法尔,看封底的作者照,原来是个秃头男,双眼热切地直视镜头。

“这是本什么书?”当露茜走进来布置饭桌时,他问。“性爱手册?”

“才不是,”她告诉他。“是本心理学著作。德瑞克·法尔是哲学家,也是职业心理医生。我觉得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是吗?为什么是我?”

“嗯,我不知道。为什么是我?”

接下来的这个星期天,客厅里所有的声音、活动都覆盖在星期天的报纸下了。迈克尔从《纽约时报书评》中抬起头来说,“露茜?你知道那个叫德瑞克·法尔的家伙连续二十五周保持在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吗?”

“我当然知道。”她在房间那头翻着时装广告,然后望着他说,“你觉得畅销书全是垃圾,是不是?你向来这样看。”

“嗯,不全是。不对,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不过,当然大部分这类东西都是垃圾,对不对?”

“我觉得根本不对。如果一个人写的东西能吸引无数人;如果他的思想、他的表达方式正是许多人想要的,或需要的——难道这不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吗?”

“哦,得了吧,露茜,你知道得很清楚。问题是从来就不是人们‘想要什么’或‘需要什么’——而是他们愿意忍受什么。同样讨厌的商业法则决定了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能得到什么,低级趣味主导着大众品味。天啊,我知道你明白我的意思。”他抖抖报纸,回到看报状态,清楚地表明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沉默了十到十五秒后,她说:“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一直都了解你对一切的看法;那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从来不同意你的看法——从来没有过——而最可怕的是直到最近几个月我才发现。”她腾地站起来,一副挑衅的样子,但同时又奇怪地显得很害怕。

迈克尔站起来,书评版滑落到地上,“喂,等等,他妈的等一下,”他说,“这就是你跟费恩医生这些个舒服的亲密会谈得出的结论吗?”

“我就知道你会得出这么龌龊的结论的,”她说。“正好相反,你完全错了——我甚至拿不准还要不要去见费恩医生——可是随你的便,你爱怎么想怎么想。现在你能闭嘴吗?”

她飞快走进厨房,而他紧跟其后。“我会住嘴的,”他对她说,“要等我他妈的想闭嘴的时候才闭嘴,不是现在。”

她转身面对他,上下打量一番。“噢,这可真奇怪,”她说。“可真够有意思的,我是说真够吃惊的。我发现我原来一直讨厌听你那套《肯雍评论》[15]般宝贵的精英言论——天啊,说我现在不想听你谈‘诗歌’或‘戏剧’,可能言之过早——但现在我只知道我讨厌的是你的声音本身。你听懂了吗?我再也受不了你的声音,再也不想看你那张脸!”她拧开水池上方的两个水龙头,拧到最大,开始洗碗。

迈克尔走回客厅,在洒落一地的星期天的报纸中踉跄踱步。没有比这再糟了;这已糟至极点。以前吵嘴时,有时他会尽量留点时间让她一个人待着,让她在沉默中慢慢恢复,觉得抱歉,可是这条老规矩不再管用了,而且,他还有话没说完。

她弯腰对着热气腾腾的泡沫水,他在她身后站定,保持一段距离。“你从哪里弄来的‘宝贵’?”他问道,“从哪里弄来的‘精英’?又从哪里弄来的《肯雍评论》?”

“我觉得我们最好马上住嘴,”她告诉他,“劳拉会听到的,她可能在楼上哭了。”

他摔上厨房门,走出家来,一路经过本·杜恩那夸张的花田,但在书桌前坐下后,他已无法握笔,什么也看不清。他只能把半只拳头塞在嘴中,鼻子喘着粗气,努力去理解真相已经大白。结束了。

他三十五岁,一想到将再次独自一人生活,他怕得像个孩子。

露茜也不好受。她在水池边洗完碗,将湿洗碗巾往墙上的钩子上用力一搭,钩子却从墙上掉下来,廉价的灰泥墙上露出四个可笑的小伤疤。这间凑合着用的厨房里没有一样东西好使;在整个将就凑合的家里,在这个二手的、二流的地方没有一件东西对头。

“我还要跟你说件事,”她对着墙壁恶狠狠地低声说。“当诗人就该像狄兰·托马斯,当剧作家——哦,天啊!——当剧作家就该像田纳西·威廉斯[16]!”

打记事起,劳拉·达文波特就想要个妹妹。有时候,她想,如果要她在有个弟弟或干脆什么也没有之间选的话,那弟弟也行,但她最想要、连做梦都想要的是有个妹妹。她甚至很久以前就给她取好了名字——梅丽莎——她经常跟幻想中的妹妹说上几小时的话。

“你准备好吃早饭了吗,梅丽莎?”

“还没。我还没梳好这讨厌的头发。”

“哦,过来吧,我来帮你。我最会梳打结的头发,只要一秒钟就好。喏,好些了吗?”

“啊,是的,好多了。谢谢你,劳拉。”

“不客气。嘿,梅丽莎?吃完早饭后,想不想去史密斯家?要不你就在这儿玩洋娃娃?”

“我不知道,我还没想好。我待会儿告诉你,行吗?”

“行。你知道,如果你愿意,我们也可以干点别的。”

“什么?”

“我们可以去野餐的地方,看看我们能不能爬上那棵大树。”

“你是说那棵真正的大树吗?喔,不行。我害怕,劳拉。”

“怎么会?你知道我也在那儿,如果你脚滑掉下来的话,我会接着你的。为什么你总是怕呢,梅丽莎?”

“因为我没有你那么大,这就是为什么。”

“你甚至怕学校里的那帮孩子。”

“我没有。”

“你怕的——二年级学生不过是群娃娃;人人都知道。如果二年级的你都怕,我简直不敢想象你到四年级该怎么办。”

“那又怎么样?我打赌你怕四年级的学生。”

“这可是我听过的最可笑的话了。我有时候是有点害羞,但那并不是害怕。害羞与害怕完全不同,梅丽莎,记住了。”

“嘿,劳拉?”

“什么?”

“我们别再吵了。”

“嗯,好的。但是你还没说你今天想干什么。”

“噢,没关系。你说了算,劳拉。”

还有些时候,原因不明,一连好几天或好几周梅丽莎消失不见了。可能是劳拉在想些有意思的新东西,准备告诉梅丽莎,或者在计划些新事情,要跟梅丽莎一起做;她甚至可以一半以梅丽莎的身份,小声问问题答问题,但在那些时候,她不由自主地、难为情地发现,她这是在自言自语。而且一旦梅丽莎离开,似乎再也不会回来。

劳拉九岁那年,一个温暖的九月下午,事情这样发生了。放学后,她独自待在自己房间里,仔细梳着一个小洋娃娃长长的褐发,露茜站在楼梯脚下,叫她:“劳拉?你能下来一下吗?”

她抱着洋娃娃和梳子出来,站在楼梯顶端问:“为什么?”

露茜奇怪地有点局促不安。“因为我和你爸有重要的事要跟你说,亲爱的,要跟你讨论,这就是为什么。”

“噢。”劳拉慢慢走下来,进了客厅,她开始明白这准是件极可怕的事情。

同类推荐
  • 饮剑诀-人定胜天

    饮剑诀-人定胜天

    本书为作者明月所著的一篇历史武侠小说,以历史上的“靖难之变”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反抗强权的故事。
  • 弑魇

    弑魇

    一个想要摆脱父亲控制的儿子,隐藏幕后,利用催眠术让父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却不知道,他的女儿也在背后悄悄地盯着他,等待让他毁灭的那一刻……
  • 有间文库:面子问题

    有间文库:面子问题

    《面子问题》剧中主要人物佟景铭秘书所苦恼的是“不能因为抗战失了身份”、“不能因为一件公事而把自己恼死”。他不务正业,对工作敷衍了事。当他闹了一辈子“面子问题”终于丢尽面子被免职以后,他所考虑的是向医生讨要一个“体面”的自杀办法,保住他的“面子”。剧中其他人物的“面子问题”又各不相同。老舍对这些人物的讽刺,不仅是对国民劣根性的又一次批判,也是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官僚机构的腐败作风的鞭挞。
  • 2010中篇小说卷(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

    2010中篇小说卷(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

    本书收录了2010中篇小说卷。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 没有个性的人(套装上下册)

    没有个性的人(套装上下册)

    《没有个性的人(套装上下册)》是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应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有作家、评论家和德语语言文学专家各三十三名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一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名单,位居榜首的就是《没有个性的人》。
热门推荐
  • 天才小药医

    天才小药医

    她本是医药学界最年轻的专家,极其有天赋,一场车祸回到三千年前,他五年相守,她开始找回记忆,开始一段寻梦之旅。无奈三千年前的自己是个医药学渣,一步步升级打怪,收货了事业和爱情的时候却发生了大转折!睿王殿下,求放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次元闯入者

    次元闯入者

    误入平行世界吕良获得了一个系统,从此获得了穿越世界的能力,进入个个次元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本书从寄生兽开始,之后的待定。)
  • 都市异能逆袭路

    都市异能逆袭路

    故事发生在大千世界当中的某个平行世界当中!叙述了一个原本普通的大学生,因为一场意外从此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良好的品格。收获了美女的芳心,但与此同时,他也被卷入了一个血雨腥风的阴谋当中。从此身负重任,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亦或者是为师傅报仇?都需要他不断的努力来强大自己!前路坎坷!都需要他去慢慢的探索与拼搏!……让我们一起跟随少年走进,那个充满未知而又神秘的世界当中吧……
  • 孤狼和猫咪

    孤狼和猫咪

    她是万物神女,一个猫神。红蓝瞳孔,头上顶着两个猫耳朵,可爱极了!他是狼族王爷!两人相遇。多年后,一个小团子问:“娘亲,为什么我明明是狼,却可以变成猫?”“宝贝,妈咪也不知道!可能因为你爹是狼,娘亲是猫咪,你是杂种。。。”小团子哭着跑了。
  • 笔友(卫斯理珍藏版)

    笔友(卫斯理珍藏版)

    白素的表妹情窦初开,打算跟通信三年的笔友伊乐见面,惟伊乐的行动遭到阻拦,二人无法相见。卫斯理为了找到伊乐,不惜冒险夜闯军事基地,发现这伊乐殊不简单……著名生物学家裴达教授遇害身亡,死状可怖,其助手兼准妹夫贝兴国当场被捕。卫斯理受委托彻查真相,但在发现案中另一关键人物亚昆之际,贝兴国却在狱中畏罪自杀……『《笔友》作了电脑「活了」的设想,被称为是中国科幻小说中最早以电脑为题材的作品。《合成》稍为触及了一下人性和兽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卫斯理故事中最早讨论这个问题的一篇。』——倪匡
  •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本书汇集了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以及不同朝代盛世时期的多位皇帝,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讫清朝康熙皇帝。书中对他们的生平逸事进行了讲述。
  • 行走在失去爱的城市

    行走在失去爱的城市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终极还是分离,本想着与你白头,最终还是各自远走,这座伤城有你有我
  • 诸天进化路

    诸天进化路

    30岁的宅男意外进入了无限的世界,睁眼发现自己是土著,身旁就是一具被开了颅的尸体。开局就是杀人犯,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快穿,带着萌喵救太子

    快穿,带着萌喵救太子

    很久很久以后,软萌喵才知道,原来它的亲亲宿主一直嫌弃它,因为宿主喜欢小白猫,而它是一只肥的,黄的,不丑的,一只软萌猫。咳咳,对于自己的蠢猫,千婳的看法是这只肥猫蠢着蠢着就宠萌了。千婳漂浮千年的心被一只蠢的要命,胖的要死的猫给治愈了,从此一人一猫打怪,升级,虐渣,走向人生巅峰?才怪。从此一人一猫穿位面,帮太子,争皇位,收龙气,走向人生巅峰。最后的最后,一人一猫终于揣着龙气,开开心心,手拉着手,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