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4700000016

第16章 典籍学习篇(4)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各种书籍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汉文帝时,开始在全国寻找书籍,一个叫伏生的老儒生口授了《尚书》二十八篇,使《尚书》得以流传。

到了汉武帝时,鲁恭王想霸占孔子的故居改作花园,在拆房时,忽然从墙壁的夹洞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同时空中传来一阵庄严的钟磬之声,鲁恭王吓坏了,忙下令停止拆房。在墙壁中发现的这批竹简包括《尚书》、《孝经》等古典书籍,因为是在墙壁中发现的,所以这些书被称为“壁经”。

这些典籍的发现,对校正一些典籍的真伪起到了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学习《尚书》的途径

学习《尚书》要认识途径,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途径。

对初学者说,首先要通读。通读的时候,可以利用建国后出的附有译文的读本。这类读本目前有三个:一是王世舜译注的《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是江灏和钱宗武合著的《今古文尚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是周秉钧译的《白话尚书》。这三本书都有译有注。第一种只译了今文二十八篇,第二种和第三种则今文和古文全部译注了,内容大同小异。如果只为了通读,上述三部书任择一部就可以了。

对进一步研究者说,要求自然不同,还应该参考些旧时注本。旧时注本很多,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要求选读下面这些。

1.《尚书注疏》这部书采用伪《孔传》而加以解释,阐说详明,是一部很重要的注解。《孔传》虽然不是汉代孔安国写的,但是它是魏晋人写的,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焦循说得好:“《孔传》之善有七,若置其伪托之孔安国,而以魏晋人之传注视之,则当与何晏、社预、郭璞、范宁之书并存。”读《左传》必须读《杜注》,读《尚书》就必须重视伪《孔传》。孔颖达的《疏》,根据刘炫、刘焯等人的旧《疏》整理而成,保存了唐以前人的一些重要见解。它是魏晋以后唐以前人说解《尚书》的总汇。如果要了解这一时期解释《尚书》的情况,应当参考它。

2.《书集传》宋人蔡沈著。这部书分别标明今文古文的有无,辨明大小《序》的讹误,改正伪《孔传》的训诂,删除《孔疏》的繁复,简明精当,比伪《孔传》有所前进。如果要了解宋人《尚书》的注解,可以参考它。

3.《尚书今古文注疏》清人孙星衍著。经文方面,孙氏只取伏生所传的经文,加上古书中所引《大誓》残文,共二十九篇。注疏方面,孙氏取两汉今古文之说,以它为注,然后自己替它作疏。他所录的经文全是真的,他所录的古注也很完备,是一部很好的书。皮锡瑞《经学通论》称赞它搜罗完备,分析亦明,是研究《尚书》者应当先看的书。我们要了解汉人对《尚书》的解释,可以参考它。

4.《尚书孔传参证》王先谦著。这部书依据晚出《孔传》本,参以他书,加上考证,对《尚书》的古今和真伪,分别很清晰。如果要了解《尚书》的今古文情况,可以参考它。

此外,在解释《尚书》的疑难训诂上,清代以来的学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念孙、王引之著的《读书杂志》、《经义述闻》和《经传释词》,创获最多。俞樾的《群经平议》、孙诒让的《尚书骈枝》、章太炎的《古文尚书拾遗》,王国维的《观堂集林》和《观堂学书记》,也有许多贡献。杨筠如的《尚书覈诂》、曾运乾的《尚书正读》、杨树达的《尚书说》、于省吾的《尚书新证》,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要了解清代以来关于《尚书》的训诂方面的进展,可以参考它们。

【原文】

4.9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①,存②治体。

【译文】

《周礼》为周公所作,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官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注释】

①六官:周朝的官员的总称。

②存:存放,放置。

【评解】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

《周礼》一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章,叙述了周代的政治制度。

六官又称六卿,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直到今天我们的政府序列、组织管理体制的架构也还是如此,没有大的变动。

【国学小百科】

周公制礼

周公是儒家推祟的圣人,姬姓,名旦,为周文土第四子,因其采邑在周(在今陕西省歧山北),故称周公。

周公辅佐周武王伐纣灭殷,武王死后,又辅佐其子成王治理国家。史书载“周公制礼作乐”,就是指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由政治及文化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周公依据周制,参酌殷礼,首先确立周王为天下共主,称天子。又以天子为大宗,而与周天子同姓的诸侯,因与天子为叔伯、兄弟,为小宗,从而形成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宗法制”。天子之卞有诸侯,诸侯内部又有爵位、等级之分,形成阶梯式的等级制度。由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就产生出一套完整的、严格的礼仪制度,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周礼》。

《周礼》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巨大,周公因此被历代统治者称为圣人。

【相关链接】

商鞅变法

商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卒于公元前338年,是卫国宗室子弟,所以历史上又有人称他为卫鞅,公孙鞅。

商鞅曾任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公叔座临终前向魏惠王荐举他为相,未被采纳。后来商鞅入秦游说,得到秦孝公赏识,准备变法,针对反对派甘龙、杜挚“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和“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论调,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后出任左庶长,通过“立木求信”,推行新法,数年后,秦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天下一度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

考察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鞅遇上了秦孝公这样正准备有所作为的明君。当时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实力正在衰退,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强大起来,发出了“谁能让秦国恢复昔日的强大,我就给他高官,给他封地”的命令。

2.、秦国有强大的历史,秦穆公也曾是一位明主,他“修明德政,建立武力,向东平定晋国之乱,以黄河为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翟,占地广达千里,被周王赐与方伯重任,”所以秦国的百姓都希望变法使自己国家强大。

3.、他为了推行新法取得成功,在建立信用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与决心。最初在城门外“立木求信”,后来又杀掉了带头违反新法的太子的老师公子虔,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4.、他的新法改变了一些古老陈陋的旧习,在客观上符合民众与国家的利益。比如在他的新法中有“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立军功者,各按标准获上等爵,私下斗殴内讧的,以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和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因懒惰的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王亲国戚没有获得军功的,‘不能进入宗族的名册,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财富荣耀,没有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耀。”等等这些,都是对国家有利的,所以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

【延伸阅读】

八荣八耻——新时期的荣辱观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辱观念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思想珍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勇、孝”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做人成事的准则。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过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然而,孔子有生之年,为之奋斗的伦理道德,是“礼”。

从公元前21世纪,就有了原始礼仪。周代以礼乐治天下,“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早于孔子百余年的齐国管仲,提出“四维”即“礼、义、廉、耻”,以礼为首,这些都是孔子所直接继承的伦理智慧。可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因此,任何一个中国公民,都应牢记八荣八耻主要内容,并把这一思想落实到积极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原文】

4.10大小戴①,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注释】

①大小戴:汉朝戴德,称大戴,和他的侄子戴圣,称小戴。二人先后把秦以前的儒家关于礼乐制度的论述汇编成《礼记》,现在通行的《礼记》是《小戴记》。

【评解】

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大戴删定《礼记》85篇,小戴删定礼记46篇,讲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论。后人又加入《乐记》一篇,如此就礼乐具备了。

历史上讲授《礼记》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后苍在曲台殿定《礼记》184篇,后传授给戴氏叔侄。

今天的《大戴礼》仅存39篇,已经不通行了。《小戴礼》46篇俱在,后人又加入“明堂”“月令”“乐记”三篇,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小戴礼》,《中庸》是第31篇,《大学》是第42篇。

《礼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各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而且它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对金人行为规范依然有益,因此,现代人学习《礼记》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国学小百科】

古书的注释方式

注释,顾名思义,就是解答疏导正文中不甚清楚的问题。古书的注释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随文释义的注疏向来有很多名称,最初叫做“传”,叫做“说”,“解”,也称为“诂”“训”,后来又有“笺”、“注”“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别名。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如“训诂”“诂训”“解诂”“校注”“义疏”“疏证”等,其用途各不相同。如:传,即传授讲解的意思,《春秋》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传有的阐明大义,有的引申未言之意,有的逐句解释。古语云“圣人作其书,贤者作其传”。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

注,取义于如水注物,对文字古奥、文义艰深之处,略疏典故。注也是现在通用的注释名词。

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对随文释义的注疏说的。两者都是释义的书,但所释的义和释义的方法却都有些不同。后者所释的义被局限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即只是某一词语在某一书或某一句中的意义,它和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的含义一定相同。就释义的方法来说,注疏的释义是随文而释,不必考虑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所含的各种不同的意义。通释语义的专著刚好相反,它所释的义并不局限于某一书,更不局限于某一句中的含义,而是某一词语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义。因此,它的释义方法就不应随文而释,而要一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会贯通,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但有些书既随文释义,又通释群书,其体式介乎注疏与专著之间,如《经黄释文》、《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还有一种情况,在随文释义的注疏著作中有通论、序录,这种通论与序录大部可以纳入通释语义一类。

【相关链接】

穆公问礼

春秋末期,晋国有一个叫由余的人,因怀才不遇而流落到秦国。秦穆公为了显示富有,陪着他游览自己的宫苑。由余见了豪华的花园却直摇头,秦穆公很诧异,认为晋国人不懂礼法,更不懂治国之道。由余却认为礼法只不过是用来约束臣子和百姓的工具,对统治者却毫无意义。晋国虽没有礼法,人与人之间却以淳朴之心相待,国家照样治理得很好。由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封建礼制提出异议的人,他比别人都有先见之明。

【延伸阅读】

如何理解文言文注释中的“通”与“同”

在我们学习古代文化时,经常发现在古诗文词的注释中有“×同×”的训释句式,这里的训诂术语“通”与“同”是不是一回事呢?

有的人望文生义,误认为“通”、“同”没有区别,因为“通”、“同”后面的字都是对前面字的解释,前面字是后面的通假字,后面的字是本字。其实,“通”、“同”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一下古文学中的有关文字通假、古今字和异体字方面的一些常识。

文字通假是指音同或音近(古音)而意义不同的字的假借与通用。先秦两汉古文中,通假字的例子很多。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定通假字呢?首先,古人在使用通假字的字,是用“通”前面的字来代替后面的字,是假借的字的意义。“通”前后两字(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古音)。它并不是没有这个字,它的特点是“本有其字”是人们突破自行的约束,把表意的汉字当作标点符号来使用的结果。与所谓写错别字的情况是不同的。“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经典释文.叙录》)。因此,我们遇到这类字的时候,要摆脱字型的束缚,已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依据古音)。由于通假字的使用有一定的习惯和范围,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判定的时候,还要考虑其它的因素,有旁证资料。另外,我们要留意古书今注中,凡有“×通×”,旧注中“×读为(曰)×”,“古声××同”,“古字××同”,一般用来注明通假字的。

在分析通假字的时候,要注意它同古今字的区别:古今字是汉字在孳乳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字形方面的问题:通假字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语音方面的问题。这两者本来是不同的,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所谓古今字,是指先后产生的,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即古今区别字。产生前的称为古字,产生后的称为今字。

可见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分化出来的字大都是以形声方法构成,形音义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字形方面看,今字大都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加注意符或更换意符而构成的。按道理,今字产生后就不再用古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分化过程中,古字今字通行不悖。今字产生后,人们在写作时,还常常使用古字,除了有意仿古外,恐怕也是相沿成习吧。

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也就是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也就是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异体字是等同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代替。

综上所述,纵观文言文注释,“通”与“同”真相已大白:“通”是表示通假,前后两字词义毫无联系;“同”是表示某字与另一个字意义相同,“同”前后的字一般是古今字或异体字。因此,在阅读文言注释时须切实注意,对一些古诗文作注时“通”和“同”混用现象,应加以纠正。

【原文】

4.11曰《国风》①,曰《雅》②《颂》③。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注释】

①《国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

②《雅》: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乐曲歌词。

③《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评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同类推荐
  •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大美中华:民俗风情

    大美中华:民俗风情

    《大美中华:民俗风情导读》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进行介绍,表现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婚丧生老、岁时节庆、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和文化心理。服饰风俗、饮食风俗、住居风俗、节日风俗、婚姻风俗、生老风俗、丧葬风俗、信仰风俗等斑斓多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本书囊括的国学精粹,包含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及发展,也收纳了古代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精华,以及影响中国的12位历史人物。
热门推荐
  • 紫辰决

    紫辰决

    龙鸣声啸紫辰咏,遗忘霜尘合四冢。十六剑式终难究,绝手红尘莫回头.千年前,倾城之战,刹那风华群雄逐鹿四迹,刀光剑影恩怨愁,姹紫嫣红难回头。一对情深意重的情人终究在江湖红尘中因爱生恨而演绎了千年最为悲情的恩怨红尘恋歌。一代风流人物亦是难逃的轮回之苦。而千年后,当那个一无所知迷失在未然的世界的符辰。又是怎样的开始自己的未知的生命旅程,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 罡罗

    罡罗

    愿舍万年辰化解一时怨待吾归来日笑谈天地间—————————————————————————吾之一躬,天地裂吾之一跪,天地碎吾之一叩,天地无—————————————————————————
  • 纵横万域

    纵横万域

    身怀至宝混沌之心失去记忆成为婴儿的叶澜,无意中凿穿了诸天万域,降临到兵灵域开始了修炼生涯。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

    她是我国20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学家。她是著名诗人、作家,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算长,可是经历了繁华与优渥,贫困与疾病;收获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也获得了圆满的婚姻。她,就是林徽因。《世界太大还是遇见你:林徽因传》是一本优美动人的文学传记,以时间为脉络,用清澈的文字、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人生,进而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缩影,给人积极的人生启示。
  • 豫寻凝

    豫寻凝

    东厂厂公萧豫和锦衣卫指挥使不受待见的瞎女柳寻凝成亲了,一个太监和一个瞎了眼睛的女人,且看他们如何翻动这天朝的风云……
  • 双面美侠传

    双面美侠传

    在赵玉最孤苦无助时赵铃儿救了他,奈何天意弄人,师傅临死前令他服下易容丹使他面目全非,拥有一幅令人恐怖的容貌,不得已只有长年头戴斗笠遮盖其面,赵玉万万没有想到那个一天到晚跟在他身后喊哥哥的女孩突然有一天,竟然逼他以男儿身装扮成新娘代替她出嫁。阴错阳差之下使他恢复俊美无双的容貌!
  • 因为青春所以叛逆

    因为青春所以叛逆

    真实的青春恋爱小说,真实的兄弟闺蜜,在一次次伤害后渐渐成长,明白了许多,青春敢爱敢恨敢挥霍。
  • 图腾世纪

    图腾世纪

    人生如戏,历史亦然。张小贤以为自己仅仅只是在玩游戏,不知不觉间,历史已经被他和他的战友所改变。
  • 豪门夜妻:盛世二嫁

    豪门夜妻:盛世二嫁

    十年前,他卑微低下,穷愁潦倒。被他的亲生父亲追杀……十年前,她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她看到了他,看到他坐在晦暗的角落里颤颤的发抖。他向她祈求,让她不要离开他。她却淡然的扭头瞥向他看了一眼……便离去,二十岁的穆少凌失去了一切,最爱的女人也离他而去。十年后,他成为一方霸主,强势归来。她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米思萱,嫁给我。这一辈子,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