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2200000036

第36章 挑战谷歌(1)

Google和类似的搜索引擎室将网上的所有的信息做成索引,供人们查询,而facebook在于帮助人们互相了解各自心中在想什么。——马克·扎克伯格

2009年达沃斯经济论坛上,马克与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有过一次简短却有趣的交谈。期间举行的一次科技界晚宴中,马克与佩奇被安排坐在一起。这次,一向寡言少语的马克居然主动起来,开门见山地询问后者:“拉里,你用Facebook吗?”后者面无表情地回应说:“没有,我没用过。”“为什么不用呢?”“那玩意儿不太适合我。”马克还想争辩什么,却被坐在另一侧的桑德伯格及时阻止,这才避免了更大的尴尬出现。有意思的是,桑德伯格一年前被马克从Google挖来,此时身份是Facebook首席运营官。

这个插曲成为解读Facebook与Google关系的微妙缩影。如果说Google是互联网时代的至尊权威,那么Facebook则成了特立独行的挑战者。当年轻的Facebook面对正值巅峰的Google时,并无犹疑退缩。

在硅谷,任何锐意进取的创业型公司都不会龟缩在成名者的巨大阴影下,它们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有不受束缚的蓬勃生命力和创造力,并勇于表现出来。

马克的不通世故与天真纯粹从上述对话中尽显无遗。这其中也包含着他对权威的无视和对陈规戒律的百无禁忌,当然,他已非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也不是不知轻重深浅的自大狂,这是建立在对Facebook的绝对自信基础之上。不过,在拉里·佩奇看来,这小子也许自信过头了。

然而商业世界没有永远的王者,争锋则是永不过时的主题。特别是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科技界,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创新都可能颠覆已有格局,正如硅谷那条不成文的铁律“小心那些车库里的人”,拉里·佩奇对此应有深切体会。当年正是Google不可阻挡的崛起瓦解了微软不可一世的霸权。而如今,随着Facebook的急速壮大,Google越发嗅到危机的气息。

科技浪潮自有其生命周期,新生公司因其本业契合了新兴潮流而壮大,反之亦推动着新浪潮,并对旧有格局形成冲击。Facebook便是这样的产物。一方面,它感受到互联网社交的呼应而诞生、成长、壮大;另一方面,它又以创新的方式不断为互联网经济创造着新的市场与需求。

当社交需求演变为互联网应用主流,Facebook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社交网络。究其本质而言,Facebook属于社交工具,乃是为了交流的便捷,但在不知不觉却推动了搜索革命,而这正是Google的大本营。

当今世界,信息爆炸、资讯泛滥,Google解决了搜索的问题,使信息获取度极大提升,但Facebook又将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人们日益发现,在Facebook创造的实名社交世界,通过亲友推荐、分享等方式,可以过滤掉许多无效、低质信息,免去传统搜索大海捞针式的低效和繁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Facebook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终于,在2010年,Facebook首次超越Google,成为全球日访问量大的网站。

在Facebook之前,Google是互联网的信息人口,它通过链接和搜索将成千上万的网页聚沙成塔。人们想要寻找某个网页,只有通过Google搜索这一种方式。然而,随着网页数量爆炸式增长,Google依托机器的传统搜索算法很难驾驭海量的网页,对个人化信息处理能力尤为不足。这时候,Facebook出现了。它以个人作为信息的分类单位,通过人际联系将个人网页串联为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在Facebook的平台上,用户提交个人真实信息进行注册,并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传播网页信息,形成某种投票筛选机制,使得信息检索更为简化,同时过滤掉大量信息杂质,大大提高了传播精度。这对Google代表的搜索机制产生了颠覆性效果。如果互联网用户全部转移到Facebook中,那么Google这个信息入口便名存实亡。虽然面临Facebook的挑战,但Google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被Facebook取代,这是由两者的基因决定的。

Google在搜索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是以社交起家的Facebook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尽管Facebook获取信息的有效度令人眼前一亮,但应该看到,Facebook用户均是被动接受者,当他们想要获取某种信息时,Google仍是多数用户的搜索首选。

当然,Google并未坐视Facebook壮大。早在2007年,Google启动了一项名为“开放社交”的秘密计划,其核心理念是:将所有社交网站集合到同一平台,以此掌握社交网站的入口。Google曾要求Facebook加入这一平台,但被强硬拒绝,此后这项计划便没了下文。

Facebook在社交网络领域的迅疾发展再次强化了Google狙击的决心,于是便有了2011年夏天Google+的问世。

Google+是一个社交网站,与Facebook在结构、功能、形式上大同小异,同时整合了Googl。的在线应用,旨在通过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应用。研发者对其寄予厚望,“Facebook上分享的东西过多,Twitter上用户分享又太少。如果Google能够做到恰到好处,那我们就可以在社交交互上掀起一场革命。”

Google+从开始便抓住Facebook在隐私方面的软肋,一面推出隐私管理应用,一面大声招摇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管理。此举多少起到些成效。Google+推出后受到疯狂追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注册用户量便突破2000万,显示出不容小觑的增长性,至今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以Google+为“桥头堡”,Google开始向社交领域战略倾斜,与Facebook频频交锋,一时间火花四射。

Google+进入的终究是一个已经饱和的市场,如果没有革命性创新,仅凭Google在线产品和既有概念很难取得市场突破,很难打败Facebook。尽管Google+增长迅猛,但就其作用来说,恐怕战略牵制意义更大一筹。不过,Google+的介入为社交网络的未来格局留下巨大想象空间。

Facebook也不甘一示弱。坊间传闻,Facebook在暗中研发搜索引攀。2012年初,Facebook提交IPO申请后不久,马克上传了一张办公室图片,其中有一合电脑屏幕显示,Facebook页面顶部出现了一个细长的白框,与Google搜索框类似。业内人士纷纷猜测,那可能就是传闻中Facebook秘密研发的搜索引擎的原型。

马克看似无意之举,所透露的含义引起各方猜测联想。Facebook现有搜索只要是基于社交网络的站内搜索,用于搜索用户、品牌等系统内容。如果Facebook研发专业搜索引擎,对Google来说,一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现实变得有趣起来。Google介入社交网络,意图阻击Facebook。Facebook似乎也有意涉足搜索引擎,遏制Google的攻势。所谓高手过招,并非招招见血,而在蛇打七寸,以静制动,以攻为守。商业竞争亦是如此。牵制、制衡远比所谓价格战、广告战来得高级,其中所碰撞出前所未有的火花,更是催生创新的绝佳机会。

现在看来,Facebook与Google蓄势待发,彼此间势必要一较高下,至于战场究竟是社交网络还是搜索引擎抑或兼而有之,社交网络与搜索引擎两种事物的融合将在未来引发怎样的裂变,催生什么样的产品与公司,我们不得而知。唯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Facebook的上市,它与Google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愈发激烈。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未尝不能从过去寻到蛛丝马迹。Facebook的成长路径上,始终少不了Google的身影。这对冤家的恩怨由来已久,透过这些恩怨,或许能更全面地窥视双方。

2012年Facebook上市消息抛出后,迅速引发全球瞩目。这笔50亿美元的IPO将刷新科技界的IPO纪录。耐人寻味的是,Google恰恰是这项纪录的保持者。

倘若深入探究不难发现,Facebook总是被拿来与Google比较,Google也逃不出被作为评比对象的命运。潜在的大众心理早已将Facebook视为Google的革命者。尽管表面不动声色,两家公司也将彼此作为对手。

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合作。商业上的合纵联合,乃是形势所趋、战略所需,更是竞争的必然。Facebook与Google频频交手的同时,微软、MySpace等公司也以各自的方式和姿态参入其中。在商业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基于利益的共同或分化,公司结成阵营或敌手。

2006年,社交网络风头刚起,各家公司还处于摸索盈利的阶段,网络广告当然是利润大头,谁能获得大广告客户的鼎力青睐,谁就能免于资金困境,从容成长。这时的Facebook尚不及今日这般风靡,它前面还有一个“绊脚石”MySpace。

MySpace在2005年被媒体大亨默多克所收购,在新闻集团雄厚的资本、咨询支持下,MySpace有了一段好时光,用户数量疯狂增长,一度达到150万的周增幅度,作为当时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吸引了大量优质广告客户。MySpace在2006年公开寻求广告项目合作,谷歌与微软同时入选。最后,风头正劲的谷歌从竞争中获胜,与MySpace签订一笔三年期广告协议。从2007年到2010年,谷歌每年向MySpace支付3亿美元,共计9亿美元,成为MySpac。成为搜索服务和文本广告独家提供商。

竞标MySpace失败之后,微软转向行业第二的Facebook,双方于2006年8月签订一项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当时Facebook注册用户只有900万,按照访问量排名,位列全美第七位,而MySpace拥有1亿注册用户,差距显而易见。此前,微软曾多次被谷歌以价格优势挫败广告项目竞标,失意之间寻到尚在成长之中的Facebook,成为后者旗帜广告和赞助链接独家提供商。客观而言,Google为了封锁微软广告投放渠道,不惜提高出价,在阻击微软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财务压力。

到了2007年,Google开始认为给MySpace的出价过高,随着MySpace流量下滑,Google未能从合作中得到预期的收益,开始流露出悔意。另一方面,迅速成长的Facebook为微软带来超预期回报,令广告业务薄弱的微软从Google封锁下打开一扇窗口。

Facebook的出色表现引发微软、谷歌的竞争。2007年7月,谷歌高层放话出来,表示希望全盘收购Facebook。马克在一年前刚拒绝了雅虎10亿美元的收购出价,此时当然不会出售公司,对谷歌高层的隔空传音无动于衷。不料,2007年10月,Facebook竟然接受微软2.4亿美元收购,出让1.6%的股权。与此同时,微软还取得Facebook全球网络广告的独家代理。

从Facebook碰壁后,Google于2007年底迅速推出“开放社交”平台试图控制社交网站的入口。MySpace在第一时间加入这一平台,在其带动下,Linkedln,Friendster等社交网站相继加入‘开放社交”平台。似乎只有Facebook洞悉Google的深远用意,对其邀请无动于衷。也正是从此开始,两家公司火药味愈来愈浓,最终走上“对着干”的不归路。

随后发生的事实表明:Google找了一个差劲的盟友,MySpace选择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微软作出了一项最为聪明的投资,而Facebook则走出了一条明路。

MySpace把命运交给Google执掌,Facebook则无拘无束地蓬勃发展。到最后,Facebook反而开创了社交网络的新时代,MySpace却步步沉沦,最终在2011年被新闻集团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在硅谷,Google向来以薪水丰厚、福利优异为名,这也是它吸引全球优秀人士加盟的原因之一。不过,随着Facebook的崛起,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Facebook如今是硅谷平均年薪和员工满意度最高的公司,带有新兴公司上升期普遍的积极、正面的公司文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如果说Google拥有硅谷最优秀的人才,那么这句话现在可能要改写了。越来越多的Google员工投向Facebook怀抱,保守估计达数百人,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Facebook现任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正是在她的治理下,Facebook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此外,Facebook搜索部门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Google,这也许会成为Google未来的一大隐患。

人才是一个公司的基石,当员工纷纷跑到对手那里的时候,Google面临的已不止是外部竞争了。它需要正视机制、文化等内部问题,尾大不掉、官僚主义等“大公司病”是否在伤害自身?与此同时,声誉鹊起的Facebook开始展露其侵略性。

2011年,一封偶然流出的电子邮件将Facebook推向风口浪尖。这封邮件显示,Facebook涉嫌雇佣公关公司帮助它在媒体上发表中伤Google的文章,指责Google“侵犯数百万美国人民的隐私”。美国人对个人隐私格外看重,Facebook一直深受困扰,Google在社交网站上的宣传正是保护隐私优势,隐私成为焦灼之处不难理解,但究竟是否确有其事无从得知。不过,可以肯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变得复杂、多样,任何瑕疵、缺陷,都可能为对手提供可乘之机。

同类推荐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拿破仑代表一个时代,被称为一代“军事巨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天才。他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作者通过对拿破仑心路历程的描述,使世人对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 粟裕年谱

    粟裕年谱

    粟裕一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粟用耨,主要经营农业,兼做贩运木材生意。父辈兄弟姐妹四人。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母亲梁满妹。粟裕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迪斯尼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迪斯尼

    迪斯尼1901年12月5日在美国的芝加哥出生,他的名字随着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问世开始誉满世界。
  • 勇敢的补锅匠:约翰·班扬的故事

    勇敢的补锅匠:约翰·班扬的故事

    英国作家约翰·班扬出身寒微,只接受了很少的教育并且被学校开除,成年后靠做补锅匠谋生,最终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本书是根据他的生平改编的故事,展现了他从补锅匠到大作家的历程,包括他的艰辛奋斗,他的敢作敢为,他的悲欢离合,让读者一瞥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莫名其妙升官发财

    莫名其妙升官发财

    曲辞的升官发财路忽然出现,在别人眼中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纯粹是为了赚钱,谁让他老爹是个清官,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至于为什么拿命赚钱,主要吧,这男人有钱后才能更吸引女人不是……
  • 致我们美好且短暂的青春

    致我们美好且短暂的青春

    你是否在青春中喜欢过一个人,没有缘由的,无缘无故的喜欢,总是会不自主的偷偷看他,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明明他很普通,丢到人海也没什么特点,但你总会一眼认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魄

    青魄

    阴阳逆转,乾坤碎;炼狱深渊,幽海滔;灰侵红尘,前路断;寂灭灾劫,万古空。末世难,劫灭化虚无。------------原书名《青魂》,被注册了就没办法了
  • 天命系统

    天命系统

    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天命真的不能改变吗?看程飞带着天命系统回到过去,能否与命运一比高下!(A签了,求点击、推荐、收藏打赏……什么都求。本人新人,如果书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评论,我会尽量改正,谢谢,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天命系统QQ交流1群:240155663有兴趣的书友请加入,多提建议。
  • 榕藤之链

    榕藤之链

    一棵跨越千年而恒久不衰的榕树,在历经了千年风雨的冲刷之后,依旧苍翠傲然屹立在众生芸芸的名木之中,俯瞰拥有“名木之乡”的茗木市。
  • 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奶爸

    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奶爸

    我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杀手,来到了和地球相似的世界成为了一个奶爸。这熟悉的起点剧情……颤抖吧异世界的蝼蚁们,老子带着萌娃开始装逼打脸的人生就要开始了!而当我发现弟弟是女装大佬,父亲是岛国艺术片大佬,母亲是耽美圈大佬,青梅竹马是娱乐圈大佬……好像有点顶不住了……
  • 盘帝

    盘帝

    帝历六百六十六年,萧天劲出生。帝历六百七十八年,魂族爪牙再一次追寻至此。帝历六百七十九年,萧族与各族爪牙精英于八大禁地之一的无尽深渊上战于一役。在此役中,萧卫战死、萧珊战死、萧虎战死、萧兰战死、萧天劲战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