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2200000019

第19章 曲折融资(1)

我刚投资的时候,认为马克·扎克伯格是百万里挑一,现在我觉得他应该是万亿里挑一。——风险投资基金GreylockPartners合伙人大卫·斯泽

随着2004年秋季学期的临近,Facebook濒临一场严重的危机。在暑期,其会员人数几乎翻番,从大约10万上升到20万。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莫斯科维茨说:“我们真是幸运,这一轮用户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对公司的基础架构造成彻底损伤。”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投入大量工作才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服务器超负载了,但我们知道,在秋季的全负荷运行将会使服务器的压力加倍,服务器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但造成这场危机的并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在公司的小决策团队中,剑拔弩张的气氛越来越强烈,他们争论的重点是,是否应该把Facebook网站定为他们唯一的重中之重。扎克伯格对Wirehog越来越有兴趣,他的一个并行发展计划是使Facebook的用户共享图片和其他媒体的点对点文件。

在整个暑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学生机构一直通过发电子邮件、发短信和打电话的方式向Facebook提出请求,希望把他们的学校加入到该网站目录中。有些人是以寄信的方式,在信中包裹了糖果或花,或者干脆到Facebook位于帕洛阿尔托的总部去。人们简直是求神拜佛似的想加入到服务器中。

爱德华多仍然严格掌控着财政大权,冻结着公司的账户。所以扎克伯格只能用自己的钱来支付所有费用,他和他的父母借给了公司约6万美元。但Facebook的工作人员知道,如果在学校开学时没有足够的服务器,业务恐怕就会渐渐停摆。莫斯科维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确实很担心公司会成为第二个Friendster(社交网络服务鼻祖,因为注册人数已经超过了可以负载的规模,结果是网站运行速度变得很慢很慢,等竞争对手乘机取而代之),我们觉得Friendster没有成为校园网络霸主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在发展方面遇到了阻碍。”

此时,另一个类似Friendster的公司在他们眼前显现。Orkut(Google公司推出的一个社交网站)在一小段时间似乎与MySpace并驾齐驱,但现在,它因为性能问题陷入困难,并受到巴西并购案的影响。如Google这样了不起的公司也不能一帆风顺地培养一个社交网络。

在初创公司的财务方面,Facebook是一个异类。在融资方面,它并没有硬要外部资金的注入。到那时为止公司成长前景被看好、成本增加,这样一个新成立的硅谷公司一般会寻求风投们注入大量现金,对Facebook这种规模的公司来说,投资额大概是几百万美元。但如果风投们确实投了大量资金,那他们将厚颜无耻地拿走公司的优质资产而获益。例如,公司的极大一部分资产,也许是1/4,甚至可能是1/3。帕克在Plaxo公司曾经经历过这些,在该公司与风投们的意志之战中败北,结果被踢出了他自己的公司。在他看来,这样的结果糟透了。他对风投的厌恶成功地影响了扎克伯格的看法。他俩下定决心要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保持绝对控制权。说到底,他们只是需要几十万美元来多买几个服务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Facebook的第一轮融资来得也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最大的难点并非对公司价值的评估,而是找到一个理想的投资人。所谓理想,在马克看来,就是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却不干涉公司运营,作为战略投资者长期持有股权,不因为短期利益施加经营压力。

融资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投资者考察项目、团队,看重的是当然是资本回报,只不过有远近之别罢了。融资方考虑得更多一些,毕竟作为当事人利益有关,资金当然是最基本的因素,但并非唯一指标。

不同的动机有不同的诉求,致力于做大企业的融资方基本上都很看重投资方的资质,也就是他能提供的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单纯为了追求高估值而进行融资,大可以选择出价最高的投资方,不过,以后的路能走多远,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Facebook壮大后,外界人士后知后觉地认为,此时500万美元的估值过低了,其实却是旁观者“事后诸葛亮”般的见识。设身处地地想,当时的Facebook顶多算是一个有闪光点的项目,而这样的项目在硅谷多如牛毛。即便有肖恩那样的人独具慧眼,发现其长远的投资价值,但能否做到那个程度还是未知数,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当然要考虑投资风险性。因此彼得·泰尔坚持认为:“当时500万美元是非常合理的估价。我觉得它将是一项非常可靠的投资。”

这番话说得颇为中肯,应该看到,当时还有其他出价更高的投资方,但马克最终还是选择了彼得·泰尔-他不仅同意遵循原定发展方向,还愿意提供更多战略建议。更现实的问题是,数十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当时的Facebook来说就已足够,它只不过缺钱购买服务器而已,再多的钱对它来说毫无用处。在每个阶段,根据需要融资远比盲目追求高额投资明智。倘若为了筹集到更多其实不必要的资金而引人别有用心的投资,结果可能比破产还要悲剧。

彼得·泰尔的投资生涯中,Facebook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随着Facebook的上市,他的投资将获得成千上万倍的升值。而他得以率先投资Facebook,离不开肖恩·帕克的牵线搭桥。

肖恩彼得·泰尔早就认识,不过当他帮助Facebook找投资时,最先想到的并非彼得·泰尔,而是他们共同的朋友雷德·霍夫曼。雷德·霍夫曼身兼风险投资家和互联网创业者两种角色。他创办了商务社交网站linkedln,并投资了交友网站friendster,以他对社交网络的深刻了解在第一时间就看上了Facebook。不过,作为linkedln创始人与friendster的投资人,他担心投资Facebook会陷入利益冲突的尴尬境地,于是推荐了彼得·泰尔。

相比之下,彼得·泰尔的身份更为纯粹。彼得·泰尔是个老牌投资人,上世纪90年代创办了投资公司泰尔资本,一度参与创建PayPal,2002年eBay收购PayPal后,他专心做起投资人。彼得·泰尔对社交网站格外看好,认为这是“一个潜藏机遇的领域”,他在linkedln和Friendster都有投资。然而经过最初的热潮之后,到2004年社交网络的前途开始受到质疑,由于没有一家社交网站在盈利模式上令人信服,“人们怀疑,所有这种类型的公司是否会像流行时尚一样昙花一现。”可见Facebook第一轮融资时的外界环境并不乐观,资本市场对其持有观望姿态。

正如马克所言,“泰尔总是拼命寻找机会去颠覆传统智慧。”Facebook让他发现了“颠覆传统的机会”。结果就发生了马克穿着牛仔裤、人字拖、T恤衫在彼得·泰尔富丽堂皇的办公室与他见面的那一幕。

马克着重描述Facebook的现状与前景,他没有穿正装这点说明他并没有打算逢迎、讨好投资人,这让彼得·泰尔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创业者。在洽谈当中,马克不时请教他所不了解的投资术语,让令彼得·泰尔感到了他的诚意。仅仅几天时间,双方便敲定了这项投资。回头审视这笔投资,人们倾向于认为彼得·泰尔捡了一个大便宜,然而他能够在Facebook起步之初便发现它的价值,并不只是走运那么简单。其间还有这样一个细节。由于爱德华多冻结了Facebook的公司账户,急需资金购买服务器向全美大学扩张的Facebook发展遇挫,在这样的情况下彼得·泰尔提出愿意借款给Facebook以帮助其走出暂时的困境,而非乘机抄底。

由于肖恩的影响,马克一直对投资人抱有谨慎的心态,彼得·泰尔此举部分打消了马克的疑虑。对于马克和Facebook来说,彼得·泰尔不仅是正确之选,还是一个“关键性选择”。

也许见过太多肖恩式的悲剧,彼得·泰尔认为,创始人应该保有控制权,他相信这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好处。这个理念与马克的想法不谋而合。由此,肖恩所进行的架构调整得以顺利推行。彼得·泰尔获得一个董事席位,此后历次融资中,一直是马克的支持者和辅佐者。他坚定并强化了马克的控制权思维,以便公司按照最初设定的目标前进。

第一轮融资通常具有关键作用。作为“天使投资”和“种子投资”,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公司的气质和思路。因此,选择气质相投、理念相合的天使投资人被认为是首次融资的明智之举,公司估值反在其次。毕竟,“种子投资”给创业公司带来不止是发展急需的资金,培育性更胜一筹。

彼得·泰尔的投资不单解决了Facebook的财务困难,更坚定了扎克伯格创业的决心。而在日后,他又为Facebook引人诸多优秀人才,并提出有价值的战略指导。对于彼得·泰尔的作用,恐怕没人比马克更清楚,他这样评价:“他一直要求我们专注于用户增长,认为扩张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对Facebook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点。”

与此同时,霍夫曼也投入了4万美元,他的朋友马克·平卡斯,还有公司的几位友人也注入了一些小额投资,这次融资总额达到了差不多60万美元。帕克认为,平卡斯和霍夫曼进来是明智之举,因为他们持有社交网站的专门执照。霍夫曼的支持者马特·科勒也想购入一些股票,但扎克伯格和帕克不想再出售,不过后来科勒还是得到了一些股票。

这次融资使马克他们能够购买大量服务器,他们也因此疯狂地把网站扩张起来,在那年秋天,他们又扩展了几所学校,包括俄克拉荷马大学和密歇根理工大学等。莫斯科维茨后来回忆说:“帕克创建过公司,而且在创办公司时吃过苦头,他了解风险资本。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如何组建公司,更不知道如何融资。”

Facebook的注册人数达到100万以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打来电话,想参与进来,但是扎克伯格好像并不太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是红杉资本。红杉资本是风险投资公司中的佼佼者,曾经注资过大批商业巨鳄,包括苹果、思科、谷歌、甲骨文、雅虎等。对于红杉资本的注入,帕克心有余悸,他以前被自己的公司踢出局时,就曾怀疑是红杉大腕迈克尔·莫里茨所为,帕克说:“我们绝不会接受红杉资本的注资。”但是红杉资本却很想跟这群小伙子们打交道。

在硅谷,成功就是吸金器。Facebook也不例外。没过多久,Facebook吸引了美国最伟大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的注意。

《华盛顿邮报》收购和投资部门的高级经理克里斯·马的女儿是马克在哈佛的朋友,她极力劝说自己的父亲了解Facebook。2004年年底,克里斯·马坐飞机前往加州,与马克有了第一次会面。马克的理想让他从容面对风险投资的诱惑,同时也对遭受红杉资本驱逐的肖恩·帕克表现出自己的支持和同情,这个原因使他在后来讥讽了红杉资本。那个时候,红杉资本和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都在争夺Facebook,马克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报复他们把肖恩赶出Plaxo公司。马克和另一个伙伴在一个本来约定早上八点半的会议上迟到了,而且还穿着睡衣。更为搞笑的是,他们准备让红杉投的并不是Facebook,而是马克开发的一个P2P分享软件Wirehog,

在会上,扎克伯格马克典型的大卫·莱特曼式(莱特曼是美国着名夜间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其节目中的一个固定环节是令观众哄堂大笑的十大列表,通常从第十条开始倒着往前念)的十大列表。文档的一些内容如下:

第十,我们没有收入;第九,我们有可能被音乐产业起诉……如果说这些理由还貌似正经,那到最后的就很傲慢粗鲁了……第三,我们穿着睡衣来你们办公室的,还迟到了;第二,因为这事还涉及肖恩·帕克;第一,我们来这里,仅仅是因为有一个人让我们来的。

2005年1月,马克与肖恩克受邀前往华盛顿邮报公司洽谈合作,其间与该公司CEO唐纳德·格雷厄姆结识,并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唐纳德·格雷厄姆是美国商界着名人士,也是哈佛大学的杰出校友,对马克这个后起之秀非常赏识。得知Facebook的发展动态后,唐纳德·格雷厄姆主动提议,“如果你想要一个非风险投资的投资方,或是想要一个不会向你施压的投资方。我们或许有意向为你的公司注资。”

第一轮融资完成后,Facebook爆发疯狂增长,引起风险投资公司的注意,许多风投长期跟踪、接触Facebook,但扎克伯格对风险投资相当谨慎。他明白,彼得·泰尔、雷德·霍夫曼等人是以私人名义注资,有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属于天使投资人,看重Facebook长远发展,赋予其极大的经营自主权,与之不同,风投公司有其特定的运作模式,它们注重的是投资回报,一旦引入风投就很难不受其规则约束,不是催促上市,就是鼓吹卖掉公司,这种故事在硅谷多如牛毛。

马克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当他听到格雷厄姆的提议时,不禁认真考虑起来。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历史有所了解之后,马克开始希望他们能够注资。

格雷厄姆家族是美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作为《华盛顿邮报》的创办者他们以华盛顿邮报公司主导着这一着名报纸的发展。其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格雷厄姆家族控制着华盛顿邮报公司大多数投票权,使之始终秉承最初的编辑方针和经营理念,而在美国媒体界独树一帜,建立了非凡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倡导“价值投资”的沃伦·巴菲特是华盛顿邮报公司最着名的股东,他从1970年代就是该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巴菲特多次明确表示,将对其长期持股。

马克意识到,格雷厄姆家族主导华盛顿邮报公司的经营理念正是他希望在Facebook建立的发展原则。Facebook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第一轮融资的告罄,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购买服务器、拓展业务,因此后续融资在所难免。既然如此,早做准备不失为明智之举。

同类推荐
  • 胡雪岩传

    胡雪岩传

    铁血宰相拥有何种跌宕起伏的刺激人生!满洲贵族大少为何突然华丽堕落!一介病弱书生缘何横刀立马、杀人如麻!草根枭雄如何主宰朝野、扬威大漠!翰林学士怎样周旋列强、忍辱偷生!一代红顶商圣怎样从帝国银库大掌柜走到凄凉辞世无人问津!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卡内基自传

    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第一位现代工业巨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阶段。卡内基从小信差干起,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如今,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他的身后延续着成功的人生。
  • 宋子文全传

    宋子文全传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精练的文笔,叙说了历任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商业部长、行政院长等职的宋子文在26年从政理财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多方位地提示了包括宋子文在内的国民党高层人物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横征暴、巧取豪夺。
  •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福布斯商业五巨子

    美国商界向来以狂乱竞争和高风险著称,只有极少数不遗余力的人才有望登上成功顶峰。本书所述的五位杰出人士是:安德鲁·格罗夫--英特尔公司精力旺盛的首脑;弗莱德·史密斯--拥有联邦快递公司;彼得·林奇--投资巨人、投股天才;普莱森特·罗兰德--普莱森特公司和美国姑娘收藏品公司的发起人;保罗·沃尔克--美联储无可争议、最出名和极具影响力的主席。他们分别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编辑和记者格莱金·摩根森交流了积压自的洞见和成功体验。本书就是这些精彩无比的对话记录。
热门推荐
  • 不良少女的邂逅

    不良少女的邂逅

    谁说不良少女没有爱,在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不良少女也在一次不平凡的邂逅中找到了自己的爱。
  • 快穿逆袭:男神,超给力

    快穿逆袭:男神,超给力

    连橙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相貌平平,成绩平平的她,走哪儿都是被忽略的对象。然而却被强行绑定系统这是一个星际纯女神失忆后自以为是小怂包的经历。傲娇时而小耍帅男主,配社交恐惧小怂包,星际清冷真女神!这是一个挖心挖肺,却还追妻火葬场的故事。男神:“季连橙!你怎么敢不要我!”
  • 遗族Ⅲ

    遗族Ⅲ

    权钝在林静秋的搭救下死里逃生,遗族后人终于现身。权钝无意间得知昔日恋人包世菊手里有一本遗存日记,黑帮正悬赏百万索要。日记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惊天信息?为了寻找线索,权钝在武天权教授的精心策划下重拾旧情,企图得到日记。在与包世菊约会之时,神秘符咒惊现于千年崖墓的一具石棺底部,警花邱晓宇也因此失踪,而包世菊却现身石棺内部。邱晓宇的失踪和包世菊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一切变得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之际,武天权教授施放诱饵。贪欲的驱使,权钝和包世根再度进入诡异祠堂,谁料密道中巨蟒盘踞。窃得缂丝织品的大师兄身后,浮现邪教组织魔影。王传子利欲熏心,企图玩转黑帮老大和文物走私大鳄。遗族后人至死守护的千年秘密,终于在达古冰川的密窟中被层层揭开。
  • 彩凰耀世

    彩凰耀世

    武林巅峰的妖孽少女因为贪玩穿越异世,新生的小凤凰本以为此生可以逍遥快活,却不想卷入跨越百万年的劫难……但没关系~咱是妖孽,且看我如何玩转天下!她是彩凰,携手伙伴平天下,耀世间,追求大道!前世没有的今生定要弥补,亲情、友情、爱情,一个都不能少~“谁都别想动我在意之人,就算是阎王,也要问我同不同意!”“即便粉身碎骨万劫不复,我也必会护你们周全!”“缘分断了就重新续上,天道不允许?那我就破了这天道!”本书前百章极其慢热,伏笔多多,格局很大,前面未出现男主,未出现主线,越往后越精彩~第一次写书没经验,各位读者老爷们多多包涵(*^ω^*)
  • 战皇天尊

    战皇天尊

    玄幻大陆,异界争斗,各大门派分裂不止,正魔之间争斗不止……
  • 爆宠狂妃:逆天嫡小姐

    爆宠狂妃:逆天嫡小姐

    她是现代修真王者,却穿越成了玄月大陆上有名的废材!未婚夫和渣妹上门挑衅?睁大你们的狗眼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废材!空间戒指,神秘老头,五行之晶……天玄地宝尽在她手,绝世功法信手拈来;想要?过来就叫你知道什么是打脸!原本傲世无双,一身潇洒,却意外沾惹了一朵难缠的桃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拒嫁豪门:训服亿万大亨

    拒嫁豪门:训服亿万大亨

    她不过是三围标准了点,脸蛋漂亮了点,竟然被帅总裁相中,塞进车里拉回别墅……还,还逼她做他未来宝宝的妈咪?该死的老天爷,又给她上演人间悲剧,让她不得不签了这卖身契……
  • 六妹妹穿越之绝色美男

    六妹妹穿越之绝色美男

    别人眼中,因她貌丑而废柴,被视为家族耻辱。有着另所有女生而发狂的婚约,被两位姐姐逼着跳崖而死。再次挣开眼睛,是来自21世纪孤狼佣兵团的法医……废物?花痴?草包?笑话!九系全修,炼丹鼎鼎,炼器随手就是灵器的废物你见过?
  • 第一大佬养成系统

    第一大佬养成系统

    本文讲述了现代小说作家张梓宸(笔名:上瘾的WIFI)被车撞了之后穿越到自己写的书《三界古今录》之中,作为主角原婕的师姐,花梓融把原婕养成了书中世界的大佬并与原婕产生“情感”的故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