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4500000023

第23章 书法与绘画(1)

书法与绘画是人类文明中非常精粹的两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书画是美的艺术,更是承载有中国人思想情操、生活态度、人格精神等丰富内涵的文化形式。写字作画,是中国人高雅生活最典型的表现形态。

一书法

文字书写而成的真正的艺术,在世界上,据说只有起源于手抄本《古兰经》的阿拉伯书法和汉字书法两种。但阿拉伯书法主要属于装饰性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则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六体

中国书法中的六种字体。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据今常见的《六体书字典》等出版物,主要有三种不同:一是楷、行、草、隶、篆、金文,二是楷、行、草、隶、篆、魏碑,三是真、草、隶、行、篆、简帛。

甲骨文

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刻录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用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隶书

由于小篆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故战国末期至汉代时期,在民间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相关知识

【汉隶】汉隶是汉代隶书的统称。可划分为古隶、汉隶和八分三种形态。古隶的存在时间很长,其特征为纵向取势,横不平,竖不直。汉隶是西汉直至汉末的通用书体,其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

【八分】是隶书中的艺术书体,其特征是取左右分布之势,突出挑画和捺画。

草书

原意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起初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但笔画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画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楷书

也称为正书、真书,是学习书法和日常运用的正规书体和最基本字体。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近于隶书,而更为规整,又将隶书笔画的写法加以改变,且由扁形变为方形,形成所谓的“方块字”。

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即有大量的行书作品。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

永字八法

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简称八法。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横为勒,直笔为努,钩为趯(tì),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笔为磔。相传为隋代智永所传,后人又有将“八法”作为书法的代称。

钟繇(151-230)

字元常。曹魏时期官至太傅,擅长隶、楷、行各体,尤以楷书影响最大。宋代《宣和书谱》评价他的书法“各尽法度,为正书(即楷书)之祖”。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被后人尊为“书圣”,世称王右军。楷书、草书、行书、行楷均善。所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四体

初唐欧阳询(欧体)、盛唐颜真卿(颜体)、中唐柳公权(柳体)以及元代赵孟(赵体)四人书法风格的合称。

欧阳询(557-641)

字信本。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709-785)

字清臣。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楷书宽博丰腴,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和《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778-865)

字诚悬。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其书法结体遒劲,字形挺拔劲峭,内紧外松;笔力凌厉劲健,点画顿挫规整,法度谨严,代表了唐代楷书发展的又一高峰,故有“柳体”之称。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楷书端正圆润,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张旭(675-750)

字伯高,一字季明。官至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精楷法,而以草书最为知名。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当时,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称“三绝”。

怀素(624-697)

僧人,俗姓范。为玄奘弟子,东塔律宗的创始人。其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但在率意颠逸、千变万化中法度自具。传世书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诸帖。

北宋四大家

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原指蔡京)合称“北宋四大家”。他们汲取晋帖行书的气韵,又加入了浓郁的书卷气。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大家。对书艺有自觉追求,形成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个人风格。自书《前赤壁赋》最能代表其丰腴扁平、侧偃卧的特点。世人有说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和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可分别推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着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领袖人物。“苏黄”并称于世。其行草书形成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的个性风格。所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及自书《武昌松风阁》诗是其行书的代表作。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学唐人书,后转师“二王”,最终自成面貌。他自谓“刷字”,用笔喜“八面出锋”,结体追求“飞动之势”,纵变幻,绝少横平竖直的笔画,但整体上浑厚爽劲。代表作为《蜀素帖》、《多景楼诗帖》。

蔡京(1047-1126)

字元常。北宋“六贼之首”。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时人称赞其书法“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书风更多些“姿媚”、“飘逸”的晋人面貌。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北宋着名书法家。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楷书端庄沉着,行书和淡婉美,颇有意趣。尤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茶录》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

赵佶(1082-1135)

宋徽宗。创“瘦金体”,其特色为笔画细瘦而不失腴润,舒展飘逸,气韵生动,而又挺拔有力,且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明代着名书画家。其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书风,自成一体,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章法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书谱》

唐代孙过庭所作并书,唐代前期的书学理论集大成着作。现有草书墨迹残本存世,另有完整刻本,可补今墨迹本所缺的文字。

《续书谱》

南宋姜夔作《续书谱》,其主要内容有11项,即真书、行书、草书、临摹、书丹、用墨、结体、用笔、情性、血脉、风神。同时提出书法创作要具备风神的八个条件: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书断》

盛唐兼具书法理论与书法通史性质的重要着作。作者张怀瓘(guàn),撰于开元十五年(727)。《书断》共上、中、下三卷。上卷包含自序、总目、分述及总论。中卷和下卷罗列古今书家,从黄帝时仓颉起,迄至唐代卢藏用止,3200多年间共86人,分神、妙、能三品,各列小传,传中附录38人。卷末有通评一篇。

《书史》

原名《海岳书史》,简称《书史》,2卷,北宋书画家米芾撰,是书法品鉴之作。记录了米芾平生闻见的大量历代书法名迹,考订真伪,叙述其流传以及题跋、装裱摹拓等情况,对研究中国书法史,鉴赏古代法书名迹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绘画

“中国画”的名称只有百年的历史,最初由于西方绘画的引入,油画和版画等西方绘画品种勃兴,为了与中国传统绘画相区别,提出了“中国画”、“国画”的名称。关于中国画的韵味,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是深沉静默地与无限的宇宙自然“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境界。

卷轴画

卷轴,原指裱好的有轴可卷舒的书籍或字画等。因后世书籍都装订成册,卷轴便专指有轴的字画。卷轴画,即是以毛笔等工具,用水墨、矿物质颜料在布帛或宣纸上作画,然后装裱成卷轴形式的画。由于卷轴画方便携带和观赏,隋唐以来,逐渐成为中国画的最主要形态。有长卷、条幅等多种形式。

中国画的形态

中国画最早的主流形态为壁画。现在仍保存的南北朝和隋唐壁画,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陶绘、岩画、漆画也是中国民间画常见的形态,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册页

册页,是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的画,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册页从样式上分,有折叠式册页和活页式册页两类。从制式上分,有集成册页和空白册页两类。册页的画幅较小,直长者像小轴,横长者像小卷。

扇面

扇面,指在折扇或团扇的扇面上所作的画,也指在扇形纸上所作的画。明代“吴门四家”喜作扇面,后蔚成风气。

院体画

院体画简称“院画”。院指宋代设立的翰林图画院,院体画一般泛指历代宫廷画家的作品。院体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多有程式化、命题化特征,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有较强的装饰性。特别重视法度,重再现、重具象、重外美,强调以形写形,风格细腻华丽。

文人画

最早大力高扬文人画的是明代董其昌,而唐代王维是文人画的创始者。文人画,即“士夫气”的画,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超越形似,强调神韵。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

六法

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六项要求,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画山水序》

单篇的山水画论,南朝宋宗炳撰。受到魏晋玄学的影响,《画山水序》首先阐述了圣人之道寄寓山水,通过山水,画家与圣人之道相通的玄学理论,然后又提出了有关创作构思方法、绘画原则、创作与欣赏等重要理论观点。

宗炳(375-443)

字少文,家居江陵(今属湖北)。信佛,曾参加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因老病回江陵。曾将游历所见景物,绘于居室之壁,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撰写了单篇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

《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着作,唐张彦远大中元年(847)着。全书10卷,前三卷通论画学,后七卷系373名画家的小传。此书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而且在绘画理论的总结和阐论上也有重要的价值。

张彦远(618-907)

字爱宾。学问渊博,擅长书画。官至大理卿。家世鼎盛,富于收藏。他除撰有《历代名画记》外,还着有《书法要录》。

《唐朝名画录》

中国唐代画史着作,又名《唐画断》。唐朱景玄撰,是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全书共评价唐代画家120人,凡作者亲见作品的画家,按神、妙、能、逸四品排列。神、妙、能三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画格不拘常法”的画家则入逸品。作者未见画迹的画家,不复列品,附于逸品之后,以示矜慎。“国朝亲王”三人,列于神品之前,以示尊崇。

朱景玄(841-846)

中晚唐人,曾任翰林学士,酷爱画艺。在艺术认识上,朱景玄坚持绘画的真实性、概括性与形象性,重视总结“师造化”的经验,提倡形神统一,反对公式化,但对人物、禽兽的重视胜于山水屋木。

《图画见闻志》

绘画史着作,郭若虚着。此书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续作,记载了唐会昌元年(841)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之间的绘画发展史。全书6卷,反映了唐末至北宋中期绘画的发展面貌,在中国绘画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若虚

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孙,曾以贺正旦副使之职出使辽。家富收藏,酷爱书画。在理论上最有影响的是“气韵非师”说。他非常重视“气韵”,认为画必有气韵“方号世珍”,而只有人品高的“轩冕才贤,岩穴上士”创作出来的画才能气韵生动。

《画继》

绘画史着作,邓椿着。此书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的续作,记述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至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共93年间的有关绘画见闻。全书10卷,开创了综合利用前人诗文、笔记等多方面资料编写的先例。

邓椿

字公寿。官至通判。出身世代显宦的官僚家庭,家富书画收藏,又多方接触收藏家所藏名迹,见闻颇广。在理论上,邓椿也非常赞同郭若虚的“深鄙众工”和将气韵生动独归于那些人品高的士大夫文人之观点,扬文人画而抑院体画的倾向非常明显。

《图绘宝鉴》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 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本书熔铸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对“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一以贯之的追求,内容涵盖了“寻找失落的年表”、“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以及“科技与文化”四部分内容。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以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寓言故事、历代典籍、诗词歌赋等为基础,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画龙点睛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学习成语,可以积累语言词汇,丰富知识;正确运用成语,可以极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本书精心选择了常用的、故事性较强的爱屋及乌、朝三暮四、厉兵秣马、饮鸩止渴、走马看花等300多条成语,篇目编排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方便查阅。每个成语独立成篇,按照“解释”“出处”“故事”的体例编写。成语的“解释”和“出处”,以新版《辞海》《辞源》为依据,确保其准确可靠;“故事”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文学加工,铺陈故事情节,使之通俗生动,饶有趣味。
  • 绘画艺术(下)

    绘画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予你千千万

    予你千千万

    原来我们一直都在彼此的生活里,你我不论任何,你和我从来都没有疏远过。
  • 伪装:华丽的揭开

    伪装:华丽的揭开

    她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只有父母疼爱,长像美丽,其他一无是处的废物,但无人知道这只是她华丽的伪装。他是一代王爷,一代战神,周围美女如云,但他无动于衷,只对她一人宠爱,霸道……
  • 暗神弑宇

    暗神弑宇

    经历三年的绝望经历无数的生死渴望欲望让他疯狂~当超越一级文明之时宇宙秩序终将混乱五轮回将临于一世无始无终包含玄幻,言情,穿越,星际,都市,诡异,地狱,古代,天庭于一体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在长达70多年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中,张岱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兼和”思想,时至今日,影响日益广泛,对“兼和”的研究成为我们洞悉张岱年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关于我转生成为黑龙这件事

    关于我转生成为黑龙这件事

    本书又名为【关于转生成为黑龙之后异世界根本没有二次元所以只好由我来创造这件事】“墨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龙族,就要学会自己去泡公主知道吗?”叶薇尔严肃的说道。“嘛嘛,妹妹,我们要提倡自由恋爱,不能向老妈那样到了适婚年龄只能去抢男人做老公知道吗?”我,黑龙王叶薇尔之子【炉石酒馆之主】【第一届决斗王】【西岚星球航海王】【轻小说之父】【漫画王背后的男龙】嘛,想要我的一切信仰吗?去找吧!我把一切都留在那里了!我可是要成为幻想王的男……龙! 【群号1016644205,欢迎大家一起来玩啊!】
  • 世界黑道之皇

    世界黑道之皇

    当今世界,黑道猖獗,看男主如何成为世界黑道之皇,患得患失的生活中,几经生死,改写江湖秩序,成就自己。
  • 走过我的黑夜

    走过我的黑夜

    她孤儿院长大一起长大的姐姐离奇跳楼自杀他酒店候选继承人目前去世父亲另娶跟国外外公长大为争遗产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