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600000029

第29章 事事执着事事心不着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事事都在心里,自然就是交通堵塞。做事在当下,必要专心、执着,方能做好;事毕就要事放,方能心路通畅。

《六祖坛经》中讲:“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意思是说,善知识,道必须是流动畅通不受阻碍的,怎么能阻挡滞塞它呢?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着,这就是道的流动畅通;如果自己的心执着于一切事物和现象,这就是自我束缚。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常钻“牛角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执。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偏执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火药、电灯、蒸汽机等一系列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便是源于偏执。然而,任何人也绝不能忽略偏执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失败与毁灭。

《六祖坛经》上所讲的“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偏执显然是束缚我们思维发展的罪魁祸首。并且还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如果自己在主观上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执着,这就是道的流动畅通。

宋代名僧思净禅师曾作过一首名为《答或问》的禅偈,告诫人们并非偏执才能解决问题,就是运用他法亦能将事情办好。

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

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何用动干戈!

偏则不全,执则不灵。不正常的形态大多始于偏见,不协调的意象多半来自偏执。偏执往往让我们的思想执迷其中不能自拔,故而显得越发狭隘,不能产生建树。

陆亘大夫爱好佛法,有一天他特意向南泉禅师请教问题。

“从前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后来这只鹅逐渐长大,瓶子里面装不下了。现在既不能毁了瓶子,又不能伤了鹅,你能不能把鹅弄出来?”

南泉禅师突然叫他的名字:“陆亘!”

陆亘习惯地回应:“在。”

南泉禅师淡然道:“鹅已经出来了。”

这位大夫在和南泉禅师打什么哑谜呢?

我们在思想的范围下长大,然而却慢慢发现思虑反而障蔽了自身思维的发扬,这便是陆亘的疑惑。而南泉禅师正是看出了这点,特意在陆亘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称呼他的名字,知道陆亘必定会应然作答。此举,自然是南泉禅师点拨陆亘最好的办法。

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既伤害自己,同样又伤害了他人。

寓言故事中曾经有这么一则故事,看似很好笑,但却意味深长。

有个人性格非常固执,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别人再怎么说,他依然坚持他的看法。

有一天他看到了姜,但却不知道如何种植姜,便想当然地认为姜是树上结的。

他经常和人谈论此事,有人纠正他说:“姜是长在土里的,根本不是树上结的。”这个人听了却不以为然。

后来又碰到纠正他错误的那个人,俩人又争论不休。为此,他指指他身旁的毛驴,对那个人说:“我愿意用我这头驴打赌,咱们找十个人做裁判。如果我输了毛驴给你,你输了认错就可以了。”

于是他们便真的找了十个人分别询问姜是长在哪里,结果都确定是长在土里的。

那个人哑口无言,最后把驴交给了那个人说:“驴子给你,但姜还是长在树上的。有一天我会证明给你看,把我的驴子要回来的!”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偏执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这种人很难让人接近,也很不容易成“气候”。

无固则大,无我则久;执中两得,偏一两倾;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见树不见林,愚;知偏不知全,固;要因事对人,勿因人对事;应就事论事,不就人取事。

《金刚经》中讲:“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意思是说,须菩提,菩萨对于任何外界事物,都不应拘泥留恋。这个原则运用到布施上,就是要不拘泥留恋于色的布施,不拘泥留恋于声、香、味、触、法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这样布施,不能拘泥留恋于事物的相状。

须菩提问:为什么呢

佛回答说:如果菩萨布施时不拘泥留恋事物的相状,那么他的福德就会不可思量。

还是通过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来证悟吧。

师父和徒儿两个和尚过河,碰巧旁边一年轻女子也要去河对岸。但河水又漫过了小桥,水流湍急,年轻女子不敢蹚水过河。师父便毫不犹豫地抱起年轻女子,蹚过了水流湍急的小河。

小和尚则独自一人跟在师父身后也趟过了河。三个人到达河对岸后,年轻女子向师父辞谢离去,两个和尚则继续赶自己的路。

师徒二人走了很久之后,小和尚忍不住满脸狐疑地问师父:戒律上不是说出家人不能近女色吗?师父你怎么能抱着那个女子过河呢?

师父不动声色地回答说:哦。你说的是那个过河的女子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呢

这则故事中的师徒二人,到底谁着相了?从大乘佛教的教义来看,抱女渡河的师父是无住无相的,当然也就没有着相。倒是那个没有抱女子渡河的小和尚着相了,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住有相。

“无住”是金刚经的中心要义。

释迦牟尼从两个方面作了解释,来宣讲这一要义:一是“应无所住”;二是“如所教住”。让弟子们困惑的是,前者讲“无住”,后者却又讲“住”,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释迦牟尼所说的“应无所住”,指的是“菩萨于法,应无所住”。也就是在修证大乘菩萨道时,对于一切佛法的基本原则都应当是无住无相,布施也不能例外。如果一有所住,就是住相,也就违背了修证大乘菩萨道的总则。至于“如所教住”,则指若要修证大乘菩萨道时,就应当按照他所教之法而“住”,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住”:“应无所住”“住无所住”和“住而不住”。故而,他所言及的“如所教住”,仍然是无住。

由此看来,这两者就是统一、不矛盾的。

融佛与道的精义于一体的《菜根谭》中,有四句形象地描绘本品经文中心教义“无住”境界的小诗,诗曰:

风来疏竹,

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

这四句诗文中的心即疏竹,风过无住;心亦寒潭,雁去无踪,一切无住。

由此可知,无论是“应无所住”“住无所住”,还是“如所教住”,修证大乘菩萨道的总原则就是“无住”。

但《金刚经》所言及的“无住”却并不是“空”。如果勉强套用的话,则应是一种“空灵”境界。“空”即心境空:心胸若谷,心如大海,博大开阔,心如长空。

所谓“灵”,即心态无住:一切尘缘烦恼、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世态炎凉等都如风来疏竹,雁渡寒潭,都是稍纵即逝的过眼云烟。事来则应,事后不留。过往不住,一切无住。

因此,拥有一颗无住之心,就能获得如菩萨般觉悟而又有情的人生智慧,并由此证悟到你心中的理想境界和信仰。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性大学。从它开办之日起,学校开设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课程,为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995年我们申请宗教学硕士点,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宗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开始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以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研究为主,设立了藏传佛教研究与管理、伊斯兰教研究与管理和宗教学理论研究三个方向,进行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的宗教史、宗教思想理论、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持一句佛号回家

    持一句佛号回家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悟道

    悟道

    本书是采撷星云大师的禅心禅话,锤炼成一本智慧的结集,希望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开垦一块天地,洒上几颗莲花的种子,等待净莲绽放的日子,身心皆安,烦恼不再丛生……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热门推荐
  • 传承之魂

    传承之魂

    蓝魂原本只是一个中国学生,却意外地被那十几年不曾见面的母亲办理了出国留学的手续。然而就在旅途之中,火车失事了。面对强悍的敌人,一张神秘的塔罗牌倏然出现,解封了他体内的魂体。从此黑白异能界觊觎这股力量而势必得到它!为此,蓝魂不断逃亡,逼不得已之下,终于与整个异能界为敌!只是当他的能力足够强大之时,却又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
  • 亿万契约:邪魅boss太危险

    亿万契约:邪魅boss太危险

    乔锁十六岁遇见乔谨言,从江南小镇到浮华帝都。她是乔家第四女,他是她名义上的大哥。她不顾世俗眼光爱上乔谨言,爱的疯魔。后来,乔谨言另娶她人,她只得从深渊里爬出来。带着满身伤痛,沉默,一走数年。我曾爱过这个世上最好的你,此后我该何去何从?
  • 迷雾中的身影

    迷雾中的身影

    命运就像是一团雾,看不透未来也看不清远方,只能踩着脚下的路负担前行,不知前方是泥洼还是平川,摇摇晃晃不知进退,此时我多希望可以有一盏灯照亮前方的路。
  • 梦幻寻真

    梦幻寻真

    缤纷世界,万族林立;势力复杂,格局多元;神手控世,拨云见真。随着苏昊的视界,进入多元的世界。
  • 冥帝霸道:王妃要翻身

    冥帝霸道:王妃要翻身

    从人尽皆知的废柴成为一代天才。可是。。。为什么我还有一个拖油瓶呢。。。。孩子他爹给姑奶奶死出来!***********某冥:小不点给爷死开爷要找你麻麻。某轩:你是从哪里来的猪,还想见我妈咪~某婉:儿子干得好!晚餐妈咪给你做啦!某冥:(脸黑的可以滴墨水了)***********某婉:南宫冥你要做什么!某婉看着压在自己身上的妖孽男子愤愤的说道某冥:娘子既然说为夫那方面不行那为夫就让你试验一下为夫行不行~
  • 解放洛阳

    解放洛阳

    敌为固守洛阳,修了无数明碉暗堡,使洛阳堡垒化,又派出悍将“邱老虎”镇守,这样,我军志在必得,敌人死守不弃,战斗岂能不烈?
  • 恶灵之子

    恶灵之子

    盘古时期的恶灵遗留至今,大神致命的封印将其困于天际。恶灵之子重出江湖,即将上演一幕精彩绝伦的神话....
  • 血脉皇主

    血脉皇主

    公元2020年夏,来自天外的神秘极光降临地球,进化的潘多拉魔盒再度被开启,是毁灭还是新生?回到五年前的起始之点的李强又能改变什么?
  • 一拳法海

    一拳法海

    正式简介:仙佛没了踪影,魑魅魍魉滋生,修行者纷纷出世。魅惑众生的惑生花,怨气中诞生的怨鬼人,邪念丛生邪僧,以寄生万物为己任的寄生虫,好色喜囚禁女性的虚鬼,任它万般本事,法海一拳灭之! 阴阳错乱,万鬼临世,地狱轮回,穿梭万界!这是法海一拳灭世的故事,也是法海凭借砂锅般拳头横行诸天万界的故事。 “阿弥陀佛,切勿触怒贫僧,否则这一拳将灭世,万物泯灭! 我佛慈悲……为了天下苍生、亿万生灵,施主请谨记,勿忘!”
  • 人骨塔

    人骨塔

    一个关于骨塔,以第一人称叙述着一个实验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