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04000000582

第580章 李泰警告李佑

当今皇帝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年纪也越来越大,每到朝代更迭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皇子们人心各异。

李二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玄武门的事情虽然是本朝的禁忌不过也是李二揭不过的一个黑点。

既然开了这个头,李二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们走自己的老路,当年的悲剧不会让它再重演,只要李承乾不犯大错,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还是十拿九稳,可是皇子们也不是好惹的,成王败寇谁先坐上这个位置,谁就是帝王,还会理会以后的春秋?

“顾青?”李恪呼道。

“嗷。”顾青回过神,“这件事你怎么自己不和你的父皇去说。”

“是母妃交代的。”李恪接着说道,“母妃交代我早日前去封地,以免多生波折,再者也不想本王自己去向父皇说明,后宫与皇子间的局势复杂,有些事情我也不好和你解释。”

“我明白了。”顾青点头,“我会向陛下说明这件事情的,若是吴王殿下到了封地之后想必也希望我顾家可以对江东的商贸多出一些机会对不对?”

“确实是有些牵强了。”李恪微笑着说道,“让你帮忙,还让你做事,不过顾青你放心,虽然我现在想不到怎么回报你,但日后若是有机会我定会回报你。”

还真是个老实人,不过老实的很不错,顾青也对他说道,“我很欣赏吴王殿下的坦诚,这个忙我会帮你。”

“多谢了。”李恪躬身对顾青再是一个行礼。

“在下的家眷还在立政殿准备去见长孙皇后。”顾青对李恪拱手说道,“在下也先告辞了。”

“顾青。”李恪看了一眼四周小声说着话,“有件事情本王还想和你说一说。”

“什么事?”

李恪像是在警惕着什么低声说话道,“小心齐王李佑。此子心思歹毒,城府极深,不可不防。”

“我明白了,多谢。”顾青对李恪说道。

“告辞了。”李恪转身离开。

带着心思一路往立政殿而去,看到武媚穿着一身诰命服和几个国公家的夫人有说有笑的。

顾青上前行礼,“见过诸位伯母。”

“这就是你的夫君吧。”几个国公家的夫人笑呵呵对武媚说话,“平日里我们都不走动,如今你夫君可是如日中天,大唐最年轻的凌烟阁功臣,位列三省六部”

“过奖了,过奖了。”顾青笑呵呵。

房夫人对顾青说道,“进去吧,老货们都在里面和陛下喝酒呢。”

“哎好,诸位伯母先聊着。”顾青给了武媚一个放心的眼神,走入立政殿中,看到这里的人不少,长孙皇后身边坐着的是李二的妃子们,而在另一边是一群国公和李二说说笑笑。

顾青落座之后,程咬金就大声说道,“陛下,那日顾青这小子的胃口可不少,买下了平康坊的大半清馆人。”

“咳咳咳…”顾青刚喝下一口酒水就被程咬金的这句话呛在喉咙口剧烈咳嗽。

“老夫倒是听说,顾小子你把那些清馆人全部送到了书院?”李孝恭也说道。

顾青放下酒樽这才说道,“小子实在消受不起,程伯伯的好意小子心领了。”

“哈哈哈。”程咬金放声笑着。

新年上朝的第一天就是每个人都给皇帝拜个年,国公们轮流给李二敬酒。

顾青排在最末位,“臣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好好!”李二连说三个好。

要说这里的国公将军最牛的一个还是李靖,当年李靖北征突厥,不仅收复了阴山,还带回了遗失的传国玉玺,在这里得罪谁都不能得罪李靖,谁也不能够和李靖比,有了传国玉玺李二的底气就更足了。

立下这个大功之后李靖就卸下了盔甲,自从征讨吐谷浑之后李靖就再也不出家门了。

立政殿的酒宴结束之后,顾青带着武媚离开,小兕子和李治要在宫里一段时间。

顾青牵着武媚的手一路走向承天门,这一幕被正在画着太极宫的阎立本兄长阎立德看到,重新拿出一章布绢,他把顾青和武媚牵手走路的这一幕记在心中,一笔一划开始勾勒着这对夫妻。

东宫也像是酒宴刚刚结束,皇子们纷纷走出东宫。

眼下是敏感的时候,顾青加快脚步走出承天门,与武媚坐上车驾准备离开,还是被一个皇子给拦住了。

顾青掀开车帘看到的是齐王李佑,皮笑肉不笑的行礼说话,“原来是齐王殿下。”

“顾青,我们好久不见了。”李佑说话道,“与本王去叙叙旧?”

“齐王殿下的好意在下就心领了,只是家中有急事就不叨扰了。”顾青对着李佑说话,“见谅。”

“有什么事情比本王还重要。”李佑盯着顾青。

“家里事。”顾青对李佑说话,又对车夫说道,“走!”

“顾青,你在小觑本王吗?”李佑的语气冷了不少。

车夫一挥鞭子,马车就离开了李佑的身边。

“顾青,我们走着瞧。”李佑暗暗咬牙说话。

“你在做什么?!”

听到突兀的一句话,李佑吓了一个激灵回头看去是李泰躬身行礼说话,“皇兄。”

“我问你,你刚刚在做什么?”李泰再次逼问。

“我……”

“啪!”李泰挥起一个巴掌打在李佑的脸上。

“皇兄,你这是什么意思!”李佑步步后退瞪着李泰。

“什么意思?”李泰再此挥起一个巴掌反手打在李佑的脸上。

承天门前回荡着响亮的巴掌声,李泰步步走到李佑的面前,“你是想要拉拢顾青?还是要威胁顾青?你别你以为你是皇子你就可以动顾青了!?”

“皇兄,你……”

“啪!”

李泰挥起又是一个巴掌打在李佑的脸上,拉起对方的衣襟说道:“李佑,我警告你,你的心思我一清二楚,你动谁都不要动顾青!小心你自己万劫不复。”

李泰说完便离开了,刚刚走出承天门的皇子们也看到了这一幕,李承乾远远看着李佑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

同类推荐
  • 三国从薅吕布开始

    三国从薅吕布开始

    穿越汉末三国,拥有一张主角脸。颜如冠玉,器宇不凡,迷倒众生。武将中诡计最多,谋士中武力最强。抖个枪花,众诸侯就对自己谋士越来越不满意。耍个诡计,众诸侯就对自己爱将越看越不顺眼。躺着思考人生,孙策、周瑜这些帅哥就自惭形秽。于是,众诸侯百问河内郡太守王匡。曹操:我有谋士双荀、郭嘉,换不换方悦?刘备:我有关张二位贤弟,换不换方悦?孙权:我有万人迷哥孙策,换不换方悦?王匡趾高气扬摇头。曹操、刘备、孙权皆拍大腿,落泪而叹:奈何方悦在匡营啊!(只求一乐的小说,考据、较真党勿进,毒死不负责。)
  • 诛龙剑

    诛龙剑

    开元初年,明皇励精图治,革弊鼎新,盛唐的气象日趋顶峰,一个接着一个天才、蠢材、良才、庸才……竞相登上历史舞台。而就在这气象之下,一个出生困苦的营州胡儿轧荦山,却在平静之中酝酿着一场风暴......当不同身份形形色色的角色汇聚到了历史的节点上,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风尘,他们的选择又是什么?而当一个特殊的小人物被推到了家国命运,天下苍生,国恨与家仇交织的关键时刻,手握着那把有着特殊意义的铜剑,他又将何去何从.....本书将让你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安史之乱。
  • 明风八万里

    明风八万里

    1644年的金陵残照与越明中兴,且看我只手再造乾坤
  • 世界历史博览2

    世界历史博览2

    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隐藏于悬崖的时候;当人类唯一的工具是石头的时候;当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食物而进行打猎的时候;当人类的衣服是以动物的皮做成的时候。那时没有城市,没有大型的建筑,没有现代生活中的安逸,从史前史到现代世界的跨时空旅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神奇的,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我们编著了这套《世界历史博览》。
  • 亘古一智帝雍正智经108章

    亘古一智帝雍正智经108章

    本书把雍正智经置于历史情节中,以史说经,以经串史,有骨有肉,有点有评,层层突破,并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既能弄清雍正108章智经的来龙去脉,又能完整把握雍正智经的精髓,揭开了雍正智经的神秘面纱。
热门推荐
  • 修真邪神

    修真邪神

    修真大陆——修真奇才,奈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被人视为眼中钉的散修者,暗遭各大门派的暗算,附身一不学无术,胸无墨水的京城天字号第一纨绔身上,遭受着众鼠辈的嘲讽……
  • 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

    我来过,我看到,我征服!王者归来,成就朝圣之路!
  • 多灾多难的转校生

    多灾多难的转校生

    残魂附体,意外丛生,楚凡的平凡生活一去不凡。修行法诀,锻炼神体,从此走向异人之路。凝冰御物,摩诃血瞳,意外卷入种族纷争。地球危机,灵界之谜,楚凡决心带来和平。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转校的一天开始....
  • 逆仙纪

    逆仙纪

    上苍生龙,吾是苍龙,上古苍龙。一龙一方天,这是九龙天地里的故事,这是书生杨凡的故事,这是起于赵国,颠于道晨的故事,这是一片可歌可泣的赞歌。奈何天道有缺,道命缺一,众生白骨踏道,九色仍不完整。一颗诡异石珠,将带领杨凡何去何从。本书创世首发,小猪狗著。
  • 无詺

    无詺

    此为无詺此书无名不可信不可信噩梦就此开始…………切记切记不可信不可信务必切记
  • 足坛之国足希望

    足坛之国足希望

    中国队出不了线?我凌潇不服!就算我这边10个猪队友,我照样一打二十一。欲知国产锋线凌潇如何在系统的帮助一下,一路在五大联赛所向披靡、一路过关斩将,且看《足坛之国足希望》
  • 杀手随笔

    杀手随笔

    他是一个杀手,可惜光环不够亮,上帝没给太多注意,不过众天诸神却对他有莫大的拥护。
  • 陪伴孩子成长系列神话传说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系列神话传说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中天地尚未形成的时候,世界上没有美丽的花草、树木,也没有高高的山岭、茫茫的草原、深深的河谷,更没有活泼的小兔、小鹿和……
  • 转身守望

    转身守望

    生活当中的种种事情,亲人与朋友之间的日常相处。每个人追求自己的爱情,却在爱情当中经历了挫折。在两个人的感情当中出现了第三个人,接下来的生活会该怎么继续,三个人之间会有怎样冲突出现?
  • 昀华未逝引歌非晚

    昀华未逝引歌非晚

    昀桑生来便合该是搅弄风云,纵横捭阖的人物,这一生早已做好了彳亍独行,孑然一身的准备,然而却终究败在了长孙引修的温柔里,化为绕指千柔的太息。罢,执子之手,而于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