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1400000015

第15章 仕女画风格演变的背后(5)

在唐朝立国的——百多年间,皇族中多次出现乱伦之事,唐太宗李世民杀死其兄太子李元吉后纳其妃杨氏为妃,唐太宗死后,其子高宗李治纳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唐玄宗纳儿媳杨玉环为妃,等等,这与北方少数民族吐谷浑、鲜卑、匈奴诸族的习俗相合,吐谷浑的习俗有“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群嫂”,乌桓、鲜卑的习俗则为“妻后母,报寡嫂”,突厥的习俗也有“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可见,唐统治者的做派与少数民族何其相似!另外,《新唐书》记载唐代公主再嫁的就有23人,世风并不以再嫁为耻,——女不事二夫的观念对他们没有多少影响。陈寅恪在其《元白诗笺证稿》也曾说唐人突破传统礼教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保留了鲜卑族“母权制时代的遗风”,武则天以女人身份当了皇帝,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日常生活方面,其胡人作风也有所反映,《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贯矣”。《大唐新语》则记载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贯。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这些不仅在文学中有许多描写,在当时的仕女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如《胡服美人图》、《胡服仕女图》等是当时仕女画的——大流行题材。

唐代统治者的少数民族血统决定了其对传统礼教的态度,虽然唐代的文化思想是儒、道、释三家并存,但是儒家的礼教在唐代统治者那里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反而出现了许多破除礼教的例子。当然开放中也有——些保守的说教继续出现,唐朝出现了——本有关女教的重要书籍————《女论语》,此书是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作,主题无非是“贞节柔顺”,与班昭的《女诫》类似,谆谆教诲女子如何侍候好丈夫,当好男子的附属品。此书在唐代影响不大,反而在后世有些影响。总的来说,唐代的社会风气还是以开放为主,

这样的社会风气所辐射出的文化精神表现在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与仕女画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这——时期仕女题材的扩展和对女性审美观念的巨大变化。唐代是仕女画繁盛期,

仕女画题材大大拓展,绘画目的不再受鉴戒贤愚的束缚,从六朝前期的烈女之风中解放出来,转而表现上层社会妇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吹箫、扑蝶、游春、抱琴、按筝、赏雪、羯鼓等。在风格上,唐代仕女画摆脱了六朝鉴戒仕女画威重俨然的风格,而以丰肌厚体、艳姿丽态为尚。隋代仕女画未见流传,其社会风气与唐代类似,但仕女画风还是与前代有更多的联系,画风应该是介于张僧繇“面短而艳”与唐代“曲眉丰颊”之间的——种画风,类似于唐初阎立本的人物画风,其后过渡到张萱、周昉的腴润之风。五代的社会风气受唐代影响颇多,奢靡淫逸之风不减,这种风气甚至在绘画中直接有描绘,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枠对文人狎妓就有比较直接的描绘。当时社会风气也还比较开放,仕女画风则与唐代——脉相承。

二、隋唐五代仕女画家的处境

隋唐五代仕女画的主流是贵游妇女、宫廷女性和上层社会女性,仕女画作者也多是当时宫廷里面的画家。隋代因未见仕女画迹流传,本书暂不考察。唐代宫廷虽未专门设画院,但其中有值司绘画的职务,如唐玄宗时集贤院设有画直,有些仕女画家就担任其中的职务,如张萱为开元馆画直。还有——些仕女画家在朝廷任职,但并非专职画事,如周昉曾任越州长史和宣州长史,政事之余从事绘画。有官职的仕女画家之外,还有——些文人和民间画家也曾画仕女,但因为其仕女画影响不大,所以本书重点考察的还是张萱、周昉等仕女画家的境遇。五代专门设立画院,周文矩、顾闳中等都在其中任职。另外,画院之外也有文人和民间画家画仕女,但五代仕女画影响最大的也在宫廷画院,因此本书考察的重点也是五代画院中的仕女画家。

唐代阎立本的事迹颇能代表唐代画家的境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

立德弟立本,显庆初代立德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拜右相,封博陵县公,有应务之才,兼能书画,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初为太宗秦王库直,武德九年命写秦府十八学士,諸亮为赞。贞观十七年,又诏画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上自为赞。时天下初定,异国来朝,诏立本画外国图,又樗杜间有苍虎为患,天皇引骁雄千骑取之。虢王元凤,太宗之弟也,弯弓三十钩,——矢毙之,召立本写貌以旌雄勇。《国史》云:太宗与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鸟随波容与,上爱玩不已,召侍从之臣歌咏之,急召立本写貌,阁中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时巳为中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素,目瞻坐客,不胜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然性之所好,终不能舍。乃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务,恪曾立边功,立本惟善丹青。时文谓千字文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言并非宰相器。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时画师并不是地位很高的职务。从阎立本被呼为“画师”就觉自尊心严重受挫来看,当时画家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而从其认为绘画是“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也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只是把绘画作为玩好,对画家本身并不尊重。而且从当时的千字文“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来看,社会舆论明显对阎立本有戏谑的成分,并因为他善丹青而怀疑他的经世治国之才。可见当时社会对绘画的态度,画家虽然可以创作宣扬教化和供人玩好的画,但画家只是画师,只是——个职业,且只是——个地位低下的职业,“躬厮役之务”,这就是当时社会对画家的态度。

在文人画登堂入室之前,画家地位很是低下,虽然不断有文人提出绘画的重要价值,如南朝宋·宗炳在其《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曹植在《画赞·序》中则曰:

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而唐·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卷——中更是强调绘画的重要功能: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纲纪。

又云:

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若非穷玄妙于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宗炳、王微皆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倶适,纵烟霞而独往。各有画序,意远迹高,不知画者,难可与论。

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中也云:

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存懿迹,默匠仪形。

尽管唐代对绘画的价值认识如此深刻且影响深远,但对绘画的主体————画家,依然怀有歧视态度。

唐代虽然对绘画价值认识深入,但是唐以前的绘画文化毕竟是画工文化,与宋以后的文人文化截然不同,就如苏轼评吴道子与王维所云: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吴道子在唐代虽然被称为“画圣”,被认为古往今来——人而已。然而绘画仍然被视为——种技艺,供人玩好,画家仍被视为画工,如倡优无异,且非有诏不得画。“画圣”吴道子的地位尚且如此,其他画家就更不用说了。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负盛名的仕女画家,张萱为开元馆画直,其绘画的创作带有——定的“奉旨”作画纪录的性质,其画作有《写太真教鹦鹉图》、枟虢国夫人夜游图》、枟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踏青图》,均直接与杨玉环姐妹相关,另有枟明皇纳凉图》、枟明皇击梧桐图》、枟明皇斗鸡射鸟图》和《羯鼓图》等,则与唐明皇有关,这说明张萱是在皇帝身边供奉的人。公元1120年编成的枟宣和画谱》就载有四十七卷张萱的作品,其中三十多卷都是描绘仕女的,主要描绘贵族妇女游春、梳妆、奏乐、横笛等优雅闲散生活场景。张萱的身份和生活环境限制了他的艺术创作,由皇家供养的画家难免供人驱使,在艺术创作上也必然受制于皇家。据宋·邓椿《画继》载,宋代的画院:

——时作者,咸竭精尽力,以副上意。

上(赵佶)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虽训督如此,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

又云:

尝谓臣言:某在院时,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仍令责军令状,以防遗坠渍污,故——时作者,咸竭尽精力,以副上意。

可见,受雇于皇家的画家不但很难讲究艺术个性,而且连自身独立的人格都很难保证。张萱的身份与宋代画院画家相似,因此其绘画也只能是为皇家妇女和贵族妇女写真,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只能迎合皇家趣味,可见张萱仕女画风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

周昉的经历与张萱有所不同,张萱以画直供奉内廷,周昉则是以官职供奉朝廷,周昉曾先后任越州长史、宣州长史,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载其“传家阀阅,好属文;穷丹青之妙。游卿相间,贵公子也”,其兄周皓善骑射,因战功授执金吾,为德宗器重。因为周昉出身贵族,在朝中又有官职,绘画只是其政事之余的修养,所以周昉社会地位比较高,其创作的状态也比较自由。《宣和画谱》卷六云:

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蔽。此无他,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至其意秾态远,宜览者得之也。此与韩幹不画痩马同意。

因为周昉为贵游子弟,社会交际的圈子就是卿相贵族之间,所以其仕女画作品往往是从身边取材,因“多见贵而美者”,所以其仕女画也是多画“贵而美者”(彩图3)。另外,因其创作的状态不像张萱那样受人所制,因此其艺术成就也比张萱要高——些。所以《宣和画谱》评价周昉:

至于传写妇女,则为古今之冠。其称誉流播,往往见于名士诗篇文字中。昉生平图绘甚多,而散逸为不少。贞元来,巳有新罗国《宣和画谱》对张萱的评价则为“善画人物,而于贵公子与闺房之秀最工。其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两相比较,高下已见。

五代善画仕女杰出者可推周文矩和顾闳中,二人皆为南唐画院待诏,食皇家俸禄,与张萱地位相似,从二人的绘画题材和绘画风格也可看出其社会地位。在文人画占据统治地位之前,画家几乎都被视为画工,即使是人于江淮间以善价求昉画而去。

画院中的画家也是如此,以画谋生与以画自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明代文徵明因难忍画师之辱,曾对“以十金求画者,面斥之曰:仆非画工,汝勿以此污我V’而被《无声诗史》认为“精神另1J有所注”的李日华在其《墨君题语》中也云:

士人以文章德义为贵,若技艺,多——不如少——。不惟受役,兼自损品。林君复极富画情,见与可、伯时终日碌碌徇人,遂坚意禁制不为。余尝谓王摩诘玉琢才情,若非是吟得数首诗,则琵琶伶人,水墨画匠而已。

连画家对自身的定位尚且如此,更何况世人在古人看来,绘画与诗词作文还不——样,“士人以文章德义为贵”,而绘画则是“技艺”,与文章锦绣相比是等而下之的。这不但是画家的论调,更是古代社会的现实,专司绘画的画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隋唐五代对女性的审美要求

隋代对女性的要求还是来源于上代,虽然已经向健康壮硕发展,但并无唐代那样明显。众所周知,唐代崇尚健康、丰满、肥硕的女性形象。在唐代的历史舞台上占据——席之地的女性,皆浓丽丰肥、雍容典雅。《资治通鉴》云,——代女皇武则天是“方额广颐”的丰满女性。另——位唐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女性杨贵妃则“芙蓉如面柳如眉”·,“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素有肉体”,正所谓“太仓米贵贵人肥,肥了贵人称佳丽”。武则天和杨玉环在唐代历史舞台上不仅引领了当时的妇女时尚,而且使唐代女性社会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使唐代——度兴起“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尚,二人对唐代仕女画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唐代以肥为美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并不是——蹴而就的,唐初时仍然是“面短而艳”的审美标准,阎立本作品中的仕女基本上保持了张僧繇天女的风格。但在盛唐时期“曲眉丰颊,雍容自若”的仕女形象已风行起来。罗世平《曲眉丰脸佳丽贵————唐代仕女画及其相关问题》——文指出唐代仕女画的兴盛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大约从高宗永徽至玄宗开元年间(650——741),以现实女性的大量描绘为标志,真实地反映出“唐人尚肥”这——审美观的形成过程。

第二阶段从玄宗天宝至德宗贞元年间(742——804),以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创作为标志,是仕女画丰肥样式的成立与流行时期。经过这两个时期的衍化,尚肥的社会风气为人物画艺术提供范本,人物画艺术又为社会风气推波助澜,至中唐之时,女性以肥为美已是社会上的普遍风气。当时自上而下,无不以此为尚,后宫佳丽、贵族命妇、豪富之家的姬侍,都是——片肥腴之风。史料载唐代宗时,大臣元载犯事被杀,被籍没家产时统计,妻妾女仆共计三百人,连洗盏小奴,都是“锦衣戴花,曲眉丰颊”,可见,当时以肥为美的社会风气影响之深远。又据《唐史》记载,唐德宗时宫中在民间征选干杂役的女工,时称“巧儿”,入选“巧儿”的标准,不但要艺精,而且还要体态丰腴,长相丰满,否则手艺再好也不会入选。可见,肥腴之风并不是美女的专利,连下层宫女、丫环伎乐都不能幸免。

风气所及,唐代艺术也是壮声——片。人物画中纷纷以丰肌为美,张萱、周昉仕女画中酥胸露臂的妇女形象,丰肥细腻、温润柔软的肌肤,浓丽丰肥、健硕丰满的体态,无不彰显着那个时代的富足和安乐。《宣和画谱》云:

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

元·汤屋《画鉴》云:

周昉善画贵游人物,又善写真;作仕女多秾丽丰肌,有富贵气。宋·董逌《广川画跋》评周昉的《按筝图》则曰:

尝持以问人曰,人物丰秾,肌胜于骨。盖画者自所好者?佘曰,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亦肌胜于骨。昔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肌为美,昉于此,知时所好而图之矣。

张萱、周昉的贡献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真实生动地转移到了画面上,表现出那种清闲、骄奢、雅逸、百无聊赖的气息和柔软温腻的动人姿态(图2.8)。仕女画中如此,壁画中也是样。永泰公主墓中壁画宫女形象丰满健硕,生动自然,脸颊丰满腴润,朱唇翠眉,发髻高耸,肩背披着“披帛”,上身着贴身罗衫,下身穿绛裙,裙裾垂地,双头履露出裙外,给人——种生动、健康、活泼的美感。这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描绘的美女形象非常——致: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

同类推荐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热门推荐
  • 金银错

    金银错

    一个现代的首饰设计师穿越到了古代的金工世家运用现代智慧玩转豪门宅斗
  • 真实游戏为所欲为

    真实游戏为所欲为

    一个特殊好玩的的游戏。ps本书已经暂时停止更新。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无偿更新,请大家不要浪费感情,点击了。
  • 他们如冰

    他们如冰

    本书讲的是一个具有无数秘密的漠世公子在爱情束缚下的无能为力。她的前女友在无数感染下,与他的好友之间的虐恋。
  • 斗罗之光暗传奇

    斗罗之光暗传奇

    魔神出,世降灾。神王陨,修罗坠。神使临,神兽出。唐星落,一名普通的中二青年,斗罗的忠爱粉。因为魔神降世,被光明之神带入斗罗大陆,带着被光明之神改良过的唐门绝学,穿越进入斗罗大陆,成为唐三的亲哥。(又名斗罗中的科学家)
  • 金陵纪略

    金陵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直播之拯救黑化男神

    快穿直播之拯救黑化男神

    【本文1V1,基本格调:甜宠互撩】星际海盗,国际黑客,神秘杀手一朝身死重生校园体,绑定‘好人系统’开启了校园虐渣成神之路。可是为什么会碰到那么多黏人又勾人的小妖精?学霸校草眨着眼睛问,“歌歌,这道题怎么做啊?”叶弦歌:“......”你认真的吗?问学渣题目?柔弱小奶狗笑的很甜:“殿下,你想对我做什么都可以的!”叶弦歌:“.......”不好意思,我什么都不想做!求求你们乖乖做个好人,别一言不合就缠住她不放好不好。二十年母胎solo的叶弦歌表示顶不住。#男主一见钟情女主,女主日久生情男主#【高贵冷艳闷骚内心戏多女主VS柔弱偏执占有欲强男主】
  • 我们也曾在这里

    我们也曾在这里

    我们每个人之间的相遇到底是什么样的缘分?兜兜转转过了数年,曾经的闹腾到底是成了绝版。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每颗心都曾十分炙热。你看到这里,心里是遗憾还是满足?
  • 一纸红妆美人吟

    一纸红妆美人吟

    她,商贾之女——花家千金,才色无双,却心狠手辣,行内无人不晓。一纸书信,她莫名其妙嫁给了他,没有凤冠霞帔,没有新郎宾朋,奉一杯清茶便算是礼成……原以为不如就此接受?却不曾想不幸接踵而来,隐藏于血脉下的龌龊不耻逐渐显露……一纸书信,一场交易,却教她恨不了他……“唐天若,你我再做一笔交易吧?”他,氏族之后——血衣元帅,年轻有为,却痴情不二,天下皆知。一纸书信,为了江山社稷,他深思熟虑娶她为妻,却欠下十里红妆。不期而遇,彼此利用,你情我愿,却不曾想倾负一世真心。一纸书信,一场交易,却教他再也放不下她……“花灵犀,既然走进了本帅的心里,便留下吧?”
  • 恶魔右耳钉

    恶魔右耳钉

    我,众所周知的天才美少女啊,低调,低调……哦呵呵,因为遭人陷害,被迫转校来到希德中学,谁知道让我碰到我从小就朝思暮想的人?可惜,他竟然把我忘得一干二净,呜呜……这也就算了。干嘛还要派一个绝世大恶魔来欺负我,整我啊?啊啊……老天爷啊,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们了嘛!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