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8000000001

第1章 大寨:一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贫困山村(1)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旧史少有记载,连过去的县志上都难寻其名。

在互助合作运动中,贾进财和陈永贵积极带领农民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

1947年冬,陈永贵被吸收入党,迈出了他政治旅途的第一步。

贾进财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让贤”,成为颇受后人赞誉的一段佳话。

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不仅受到昔阳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的重视。

就在大寨取得丰收的那一年,国家实行了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

1.虎头山下大寨村

大寨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不大的村庄。

按照中国古典名著《列子》的说法,太行山原在今天河北省的南部,与它并排着的还有一座王屋山。相传很久以前在山北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见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便率领他的儿子和孙子要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有个叫智叟的人看到他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就对他讲:这两座山太大了,你怎么能搬得走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糊涂!你难道不知道,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长,搬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搬不走呢?于是,愚公一家老小每天挖山不止。后来这件事感动了“天帝”,他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大山给背走了。太行山这才被移到了今天河北、山西两省交界的地方。

《列子》一书讲述的很多故事属寓言性质。寓言主要用来说明道理,故事本身却不可以太当真。

我们要讲述的大寨村,就位于愚公当年曾试图迁移过的太行山的深处。而大寨人所做的事情,竟真的与愚公移山相似。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虎头山下,地处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居民约160户,500多口人。

关于大寨村的形成,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只能根据传说推测。相传在北宋年间,宋军为抵御金兵,曾派兵把守距今天的大寨东北方约5公里的虹桥关,大寨就是宋军的一个驻军营寨。据说当时守军建有两个营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来。据当地人讲,小寨村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存在,但住户已经很少,再后来就没有了。

山西自古战事多,因此叫“关”、“堡”、“寨”的地方也就多。在山西,有名的大寨就有两个,除了昔阳县的大寨,榆社县也有一个叫大寨的地方,一度也较有名。因为那里也出过一个有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叫张志全。还在1950年,张志全就成了全国劳模,而陈永贵当时还少有人知。

昔阳县的大寨位于虎头山的一个坡面上,村中间是一条沟。在人民政权建立前夕,全村有约800亩耕地,64户人家,190多口人。这些耕地如果平均占有的话,每户约合10多亩。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按照大寨展览馆提供的数字,当时全村约800亩土地,有60%,也就是大约480亩为1户地主和3户富农所占有;另有22%,即170多亩为12户中农所占有;而其余48户贫农、下中农一共才占有不到150亩耕地。太行山区的耕地十分贫瘠,生产条件又极为简陋,粮食产量很低。1亩地1年能收获70公斤粮食就算不错了。广大农民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大寨人说他们过去有三穷、五多。三穷是:人穷,地穷,村子穷;五多是:当长工打短工的多,负债欠账的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寻死上吊的多。后来使大寨闻名天下的陈永贵,他的母亲和姐姐就被卖掉,而他的父亲在万般无奈的境况下,就是上吊寻死的。由于人穷,大寨村的住宅也十分简陋。人们多在山沟的两边土坡上挖土窑居住。只有少数有钱的人家盖得起砖房或用石头垒起窑洞。

大寨穷也没有穷出名来,因为太行山深处的乡村普遍很穷,大寨并非特殊。

大寨村之所以名闻天下,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村里出了个陈永贵。在他的领导下,大寨村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重新安排家乡的山河面貌,从而引起了世人的景仰。而在陈永贵之前,大寨几乎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印记。民国年间编修《昔阳县志》,尽管大寨距县城只有5公里,但由于“无可道也”,县志竟连大寨的村名都不记载。

昔阳在1940年被日本人占领,成了沦陷区。不过在当时,凡有日本军队的地方,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太行山区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斗争的重点区域,除了正规军,还有许多抗日游击队。当时在昔阳一带活动的就有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营。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也教育了广大生活在太行山区的老百姓。

1945年8月,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昔阳县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大寨的贫苦农民盼来了翻身解放的一天。在随之而来的土地改革中,大寨35户贫农和下中农分得了土地400多亩、房屋41间、窑洞32眼,还分得了一些牲畜和生产工具。第二年,大寨贫苦农民贾承福、贾承财、贾进财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大寨村的第一批中共党员。开始,他们被编入邻村武家坪的党支部。1947年,便在大寨正式建立了党支部,贾进财为首任党支部书记。

2.成立互助组

为了巩固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防止农村出现新的土地买卖和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过土改的地方,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昔阳县解放早,属于老解放区,土改进行得早,合作化进行得也早。

还在1946年,共产党员贾进财就在大寨组织起了第一个互助组。这个互助组由15户农民组成,当时叫“变工组”。即在农闲时,各家干自己的活,到了农忙时节,便采用换工互助的方式,今天帮这家干活,明天帮另外一家,群众称这种办法是“工换工,不敢啃”。这个互助组后来被人称为是“临时互助组”。

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大寨,互助合作显然比一家一户的单干有优势,再加上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互助合作发展很快。1947年,贾进财的“临时互助组”已经发展到了20户农家,另外,还出现了由陈永贵组织起来的由11户人家组织的第二个互助组。

陈永贵此时还不是中共党员,但已经成为贾进财下一步准备发展入党的对象。本来,贾进财这个互助组也是想争取让陈永贵参加的,因为陈永贵是大寨村数一数二的庄稼汉,凡是地里的活,哪一样他都拿得起,放得下。起初陈永贵也答应参加这个由村支书牵头组织的互助组。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陈永贵决定另起炉灶,自己牵头组织另一个互助组。

互助合作的基础是自愿,一方愿意参加,另外一些人也愿意与他合作便可以互助到一个组里。因此,各村开始成立的互助组,组里各家各户的劳力、牲畜和其他生产条件大多比较接近。因为只有彼此相接近,各方面才都不会感到自己吃亏。但是在大寨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些缺乏“整劳力”的人家也想加入互助组,但组里有人不同意接收,因为如果让他们加入进来,别人就感到吃亏了。身为党支部书记的贾进财此时似乎也爱莫能助,他总不能违反自愿互助的原则强行吸收他们入组吧。这便给了陈永贵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那些老的老、小的小不被互助组接收的人们找到了陈永贵。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之所以会找他,说明他平时就具备济危助困的品格,说明大家信任他。陈永贵也确实没有令他们失望。他说:“咱们都是贫下中农,咱们的土地都是分果实得来的。如果这些土地种不好,打不下粮食,那就等于白白放弃了革命的果实。所以我打定主意,给咱们这伙老老少少的爷儿们牵头,种好这些土地。他们不收你们,我们就再成立一个组。”

对于陈永贵的表态,大家在高兴感激之余,也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这样太让他吃亏了。而陈永贵却说:“不要说吃亏不吃亏。我那时候给人家放牛,连条裤子还挣不下,吃亏不吃亏?毛主席给了我地种,这就是最大的便宜!事情就这么定了。但是有一条,要跟着我干,就要齐心。只要齐心,不次于他们那个组!”

他说了就干,一共联合了4个老汉和6个娃娃成立了大寨村的第二个互助组。

陈永贵出身贫寒,小时没有读过书。但从他创办互助组及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懂得人的心理,懂得辩证法。他知道在这个除他以外全部是老汉和娃娃组成的互助组里,一定会十分团结,一定会充满了干劲。人的力量来自体质,也来自精神与意志,来自团结奋斗。当听到有人讥讽他这个组是老的老,小的小,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拉不开弓时,他一点都不在乎。他对组里的人们说:“不怕,老的有经验,小的会长大。我们会超过他们。”这句话里,不仅有了辩证法,甚至还体现出一种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

陈永贵率领他的小组,与贾进财的大组暗暗展开了竞赛。全组在患难之中,团结奋进,人人争先,谁都怕落在后面,谁都不愿意拖累大家。陈永贵当时已是村里的干部,是个忙人,夜夜有会开。他早上还没起床,老老少少们就已经下田了。

贾承联是这个组年龄最小的,那年才14岁。按照现在人们的看法,这正是一个读书上学的年龄。但在当时的大寨却没有那个条件。贾承联入互助组前,母子二人种着几亩土改分得的耕地,度日十分艰难。加入互助组后,他总怕自己干在别人后面,每天早早地就起来干活。他往地里送粪,跑六个来回天还未亮。锄草时,陈永贵在前面,他就紧紧地跟在后面学习。几十年后,当年的孩子已成老人,但回忆起那段经历仍激动不已:“我在‘老少组’是最小的一个,比梁便良还小几岁。父亲很早就去世,家里就我和母亲,可是还耕种着土改分下的几亩地。当我刚进‘老少组’的时候,一直为自己这么小,却种着那么多地而感到理亏。可是老陈却说,你跟着我干就行了,且不说几亩,就是20亩也保证你荒不了。从那时起,我就脚踏实地跟老陈干。他在前面锄地,我就紧紧地跟在后面。挑担子他担多少,我也担多少。我老怕老陈骂我不干,结果老陈不是骂我不干,而是骂我不听话。比如说,秋天往场里送谷子,老陈事先就把我们的担子安排好,谁担多少都由他来决定。可是我们把担子往肩上一搁,总觉得他装得太少,就偷偷地加上一两把谷子。这事一旦被他发现,他就要批评一场,不让我们这样干。他说不仅要强调大干,而且还要保护劳动力。像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娃娃,他生怕担得多把身体搞坏。那时候有他掌舵,干起来比一个成年人也不差上下。”

春天往地里送肥,陈永贵挑着75公斤重的大担往坡上走,那一群小孩有的两个抬着,有的背着,一路跌跌撞撞,虽说辛苦,却也充满了欢乐。后来陈永贵又想了个办法,将力量差不多的人分满全程,一段一段地接。每个人每次少跑路,在接担时还可以互相说说话,将劳累的事情变个方式,加进欢娱的成分,便轻松了不少。

这两个互助组劳动竞赛的结果是双赢。两个组都提高了劳动效率,都表现出了组织起来的优势,都增加了粮食产量,都获得了上级的表彰,也都使自身获得了大发展。

当然如果细分析起来,陈永贵领导的互助组取得的成绩要更大一些。他们的粮食产量增加得多,由互助前的亩产50多公斤,猛增到亩产100多公斤,个别地里还甚至达到了250多公斤。平均亩产也比贾进财的组多出了15公斤。特别是他济贫济困,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宗旨。而且,经此一搏,陈永贵还带出了一支队伍,这个组里的许多人后来忠心耿耿地跟着陈永贵干,即使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可是令人多少有些遗憾的是,十几年后,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人们把贾进财的互助组称之为“好汉组”,把陈永贵的互助组称之为“老少组”。这种称谓本身就褒贬分明,就与历史的本来面目有了很大的出入。而且人们还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把“好汉组”说成是代表富裕中农利益的,把“老少组”解释成代表贫下中农利益的,把两个组的劳动竞赛说成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显然是对历史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通过组织互助组,陈永贵逐步显示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组织才能。他是组里惟一的壮劳力,可是在评分时,他才比一般劳力高一两分。大家都说他评得太低,他却说:“行了,这也是数我分高。”像梁便良、贾承联这些娃娃们,他也要给到8分。娃娃们说,我们的分太高了,他却说,评分就是叫你们好好干嘛!

互助组之间的劳动竞赛,形成了热烈的劳动场面。区里的干部在综合了各地的情况后,总结出几句“顺口溜”式的话,叫做:大寨好生产,武家好意见,留庄好寺院,金石坡好剧团。留庄和金石坡都是村名,武家就是大寨的邻村武家坪。在所有这些“好”中,只有大寨的“好”是真正的好,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寨已经在区领导干部中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1949年,大寨在临时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常年互助组。贾进财的互助组与陈永贵的互助组也合并在了一起,其规模比后来上级要求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还要大。在农业互助合作的道路上,大寨确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0年11月,昔阳县人民政府授予大寨互助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八个大字。这是大寨所获得的第一面锦旗。

3.迈出第一步

1947年冬,大寨所在的昔阳一区为了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准备吸收一批新党员,陈永贵是发展对象之一。陈永贵平时就积极靠近党组织,又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参加互助合作,并做出了突出成绩。加上大寨村党支部成立不久,党员人数少,急需加快发展。而且村支书贾进财对他的表现也十分满意。当陈永贵又一次向贾进财表示了入党的愿望后,贾进财满口答应。按说,有了这些条件,陈永贵入党应当不会有什么障碍。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级下达了新的指示:发展新党员要从严掌握。在过去入党只要党支部决定吸收,报到区委就可以了。但这个新的指示要求,凡吸收新党员要有正式党员二人介绍,支部大会通过,报区党委批准,还要由区党委书记亲自签字才算生效。之所以会有这些新的规定,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广大解放区已经处于执政党的地位,要求入党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已经出现了组织不纯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坏人混进党的队伍的现象。因此,当时共产党在解放区普遍开展了整党运动。运动过后,为了纯洁党的组织,便对入党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

严格入党手续,不仅表现在要有二名正式党员介绍,区党委批准,区委书记签字等具体程序上,还表现在对入党申请人建立了一种比以往更加严格的审查制度。

就是在这个审查过程中,陈永贵险些栽了跟头。

同类推荐
  • 红色记忆(第二辑):老战士口述历史选编

    红色记忆(第二辑):老战士口述历史选编

    本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了20多位老战士的人生和工作故事。书中主人公通过回顾自己的人生,将亲身经历的难忘故事和生活近况娓娓道来,这些记忆的故事展现了老共产党员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以及追求真理和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
  • 三国之大乱世时代

    三国之大乱世时代

    秦羽穿越回了三国时代,但他面前的三国时代,却是不一样的大乱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东汉末年到晋朝的名将、谋士、美女,都处在同一个时空。看秦羽如何以一个平民身份,在没有修炼系统的情形下,一步步成为乱世英豪。(本书没有修炼系统,都是普通人。本书是个人对三国的看法、想象,不喜勿喷。)
  • 唐朝好郎君

    唐朝好郎君

    作为二十一世纪有为好青年,大学超级学霸李煜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大唐第一偶像。白居易要拜他为师柳宗元要拉着他颠覆朝堂甚至连内宫贵妃们都要跟他学习诗文,以博圣宠中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李煜风中凌乱,这不是我心中的盛唐!
  • 三尊帝业

    三尊帝业

    太阳帝星!紫薇帝星!武曲帝星!三星同现,三圣争霸,三王相遇,问苍天大地?谁能争锋?谁主沉浮?王与王不可遇?一父同胞的兄弟怎能才不遇?磕头结义的兄弟怎能不遇?……期待与你讨论创建剧情,征求人物形象动漫形象,期待你我携手,共谱帝王之歌!微信:sl211310qq群333626889
  • 王以哲之死:东北军参与西安事变始末(全集)

    王以哲之死:东北军参与西安事变始末(全集)

    本书以纪实的风格、细腻的笔法,依据翔实的史料,详细叙述了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以及1937年2月2日发生的“二二兵变”的全部演变发展过程。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卷入两起事变全过程,成为“二二”血腥兵变的重要目标和牺牲者。西安事变是中国从长期内战转向全民抗战的枢纽,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摆脱民族危机而奋争的漫长历程中,中共、东北军、西北军、国民党等各方政治、军事力量互相联盟、合作、交锋、斗争,各方豪杰纷纷走上历史舞台。本书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宋美龄等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在西安事变中起重要作用的王以哲、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白凤翔、刘桂五等人物。他们有各自鲜明的性格色彩,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在抗日的大背景下,在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斗争中,演绎出跌宕的命运。本书是对西安事变以及整个抗战史脉络一次别具一格的解读和梳理。
热门推荐
  • 与魔共舞

    与魔共舞

    万古事悠悠,此间梦几何。年华作尘埃,逆风闻几多。昨日残阳落,夕辰坠海河。不见诸天道,神诡佛陀魔。我欲从头复,路崎魍魉多。骨枯功不成,大道难纵我。逆耳听此道,天涯亡路坡。血染长衫湿,天泣尤可歌。回首向来处,潇潇红雨泼。************敬请期待------------一笑采蘑菇作品《与魔共舞》。------------长篇待续----
  •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安民为天——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历史启示

    本书作者在重庆市移民局“卧底”近7年时间,跑遍了三峡库区各区县、乡镇、村组,多次亲历移民第一现场,了解并掌握了许多移民过程的第一手资料,通过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披露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着重采写了三峡移民之后的生存状态,道出了移民资金的幕后故事,歌颂了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者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它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 祖传秘籍

    祖传秘籍

    三年前,平静的生活支离破碎;三年后,物是人非;漫漫北寻路,血衣,红剑,是他心中唯一的寄托。浴火重生的,是心!不是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带着招募系统去闯天下

    带着招募系统去闯天下

    总部第100天了,我粮食吃完了,它们还有很多。。。但我撑不住了,哈哈哈!
  • BRAVO!我的元气女神

    BRAVO!我的元气女神

    看着偶像白曜从童星逐步成长为当红偶像,身为超级粉丝云左左一直默默地支持他,直到发现唯有和他站在同一个世界,才能更接近他的脚步,云左左毅然决定进入演艺圈。而云左左在艺人这条路上艰难奋进时,与白曜相熟的当红平面模特夏梨优这个强大对手亦敌亦友,无数次竞争后,两人更是将对方视为自己今生最大的对手。云左左的艺人之路并不平坦,竞选校园女主角失败,做助理时被算计遭记者偷拍,一时间与白曜的绯闻四起,公司更是趁此机会宣布处在风口浪尖的云左左正式出道,从此被所有人误会成工于心计利用绯闻炒作的新人,备受瞩目。面对接踵而至的考验,云左左该何去何从?而她与夏梨优的白曜的争夺战,又将如何收场,尽在本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某只烦人的狗给劳资滚开

    某只烦人的狗给劳资滚开

    劳资一个不知道在人、妖、神、阴四界之间游荡了多久的魂,一次机缘巧合,居然变成实体的了,正想好好享受这世间糖,却被一个莫名其妙的光团拉着去经营那什么转生阁?艹!……(口吐芬芳)m9(`д?)!!!!还有这只“狗”打哪来的?!赶紧给劳资拖走!!!“狗”:白白~(*^3^)/~☆汐白:……
  • 上古世纪启

    上古世纪启

    这是一段跨越史诗的恋爱。这是一首神与英雄的战歌。这是信仰神与信仰自己的斗争。这就是-----上古世纪启示录
  • 袄述生平

    袄述生平

    轻松幽默的校园文。女主是个数学渣,却把同是理科的物理学的一级棒。呆呆傻傻的缺根筋,是同学老师的开心果。男主有那么一丢丢萌,有那么一丢丢暖,有那么一丢丢“头脑简单”,和女主是对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