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300000016

第16章 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时乖

在汉匈作战史上,卫青、霍去病可以称之为绝代双骄,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基本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一世英名。但是,汉匈战争史上还有一些将军,他们一生与匈奴作战,命运之神似乎总和他们开玩笑,连一次封侯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飞将军李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代名将李广终生未得封侯?

“引刀一绝平生梦”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为了歼灭匈奴主力,决定采取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大胆制订了深入漠北、犁廷扫穴、寻歼主力的战略方针,集中十万精锐骑兵,组成两大兵团,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统领。

卫青从定襄出兵,令李广做前将军,公孙贺任左将军,赵食其任右将军,曹襄任后将军,大军越过沙漠,于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恰在此时,卫青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的具体位置。对于远涉沙漠作战的汉军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随后,卫青突然下令前将军李广,率部合并到右将军的部队中,走东路,合围单于。

东边道路迂回,水草稀少,不利于大部队行进。前将军李广与匈奴作战,到此时已历文、景、武三朝近半个世纪,好不容易有了打先锋的机会,还是直接面对匈奴单于,突然调到右将军赵食其军中,自然心有不甘。

根据情报提供的具体位置,卫青决定正面迎击单于军队。汉军用战车排成环形营垒,阻止匈奴骑兵突袭,然后以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围单于军队。单于见汉军人多势众,装备精良,作战进退有序,自己绝难取胜。因此,傍晚时率领几百名骑兵,突围而去。汉军轻骑兵连夜追击,匈奴兵士四散奔逃。天快亮时,汉军追出二百余里,没有追上单于,俘获、斩杀敌兵一万多人。同时,霍去病重创匈奴左贤王军队。这就是著名的漠北决战。

卫青漠北胜利归来时,李广和原任右路军指挥的赵食其才姗姗来迟。原来,右路军因为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李广的部队一到达,卫青立即派人到李广的大帐中,讯问李广迷路情况,准备上报汉武帝,但李广拒绝回答。卫青又欲传李广当面质询,李广悲愤地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于是,李广抽刀自杀(遂引刀自刭),李广自杀的消息传出,全军将士无不落泪,老百姓也为他唏嘘扼腕。

“将军意志难胜天”

李广自杀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广泛的同情?李广至死未得封侯。那么,为什么戎马一生的李广,始终不能封侯呢?

李广的祖上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经为秦始皇追杀燕太子丹。

汉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匈奴军队大举入侵萧关。李广此年从军。到元狩四年(前119)漠北决战之时,李广从军已有四十七年。李广死前曾自白:我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总不能还去接受刀笔之吏的质询。从李广的从军时间及卒年推测,他初入行伍之时,还没有二十岁。

作为从军近半个世纪的宿将,李广有没有封侯的主观条件?《史记》记载,李广非常有才。他在上谷太守任上,豪情万丈,与匈奴数次交战,当时负责汉朝与各附属国关系的官员(典属国)公孙昆邪,眼见李广这么不要命的打法,甚为不安,向汉景帝哭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汉景帝赶忙将李广调到上郡任太守。

李广才气无双,何以见得?

第一,智勇神射之才。

李广家族精于射艺、世代相传。《水浒传》中有位善射的名将花荣,绰号“小李广”。可见,“李广”在中国就是神射手的代名词。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神射之事非常多。

射虎入石。有一次外出打猎,李广将草中一块石头误以为虎,引弓射去,箭人石中。可惜,超常发挥总是稍纵即逝。再让他冲着石头射,怎么也射不进去了。这是一只假老虎。

遇上了真老虎,又该怎么办呢?李广还是那招绝技:射箭!在担任边右北平郡太守之时,李广为民除害,射杀猛虎,一箭没有毙命,老虎跳起,抓伤李广。李广再补一箭,终将老虎射死。

在李广眼中,兽界老虎不过一碟小菜;一旦人间邂逅虎狼之师,他又将做何壮举?

李广在上郡太守任上,汉武帝派一个宦官下基层,到李广的驻地监军。一天,这位宦官带了几十个骑从外出,与三个匈奴人狭路相逢。宦官仗着人多,和匈奴人对射。结果,三个匈奴人以一当十,把宦官的骑从几乎杀光。宦官受伤,夺路而逃。李广立即断定: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于是毅然带领一百随从追了上去。李广让骑从从左右两翼包抄,自己连射两箭,杀死其中两人,活捉一人。经审讯,此三人果然是匈奴射雕手。

李广率骑从大胜而归,正欲回营。突然数千匈奴骑兵追赶过来。见李广仅率一百骑从,立即占领山头摆开阵势。

仇家追杀,骑从惊恐万分,调头想跑。李广说:此地离我方大军几十里,掉头逃跑,百十号人立刻会被杀光。如果留下来,他们以为附近还有伏兵,反而不敢出击。

于是,李广让骑从继续向前,一直走到离匈奴二里地远的地方才停下来,并且命令手下的士兵全部下马解鞍。骑从大惑不解:敌人如此之近,一旦追杀过来,我们甚至都无暇备鞍。

李广说:我们现在跑,他们肯定会追击;如果我们不但不逃,还卸下马鞍。他们反而疑神疑鬼,不敢攻击。

匈奴骑兵见汉兵如此反常,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忙放出一个骑白马的将军出阵试探。李广迅即带领十几位骑兵飞奔过去,用箭将他射杀,然后,又回到队伍中。这一次,李广干脆让士兵们把马放开,一个个躺在大漠上,悠然自得。

天色暗淡下来,太阳也落山了。李广一出攻心战,弄得匈奴骑兵如堕迷雾,不知所措,始终不敢出击。后半夜,匈奴骑兵撑不住了,莫名的恐惧,弥漫成一片,大军连夜撤兵。天亮,李广率众信步回到大营。

第二,奇特带兵之才。

李广的才气还表现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

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

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

夜间不打更巡逻;

大帐很少使用文书。

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建制,建制一乱,队伍即一盘散沙,这是通常的说法。而李广带兵,是非常将带兵、才将带兵,不拘一格。反而使士兵们少了许多辛苦,乐于跟随他出征,并拼死作战。

以李广的才能加上从军近半个世纪的资历,封侯本应理所当然。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情理之中事。而李广终生未封,千载以下,文人武夫,无不扼腕。庙堂江湖,纷纷叹息。既然天降奇才,为何又如此不公?

李广难封,是不是机遇未到?

第一次机遇: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时,李广是太尉周亚夫的部将,他夺得叛军军旗,战功赫赫。但就在此时,李广接受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汉景帝因此没有给李广封侯(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前面讲过,梁孝王一直凯觎储君之位,汉景帝对此芥蒂颇深。

李广公开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无疑犯了汉景帝的大忌。所以,尽管李广刚立大功,汉景帝必然对他采取冷冻政策,不予封侯。

李广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斗争,成为汉景帝和梁孝王斗法的牺牲品。

李广自身确实缺乏政治敏感性。作为朝廷将领,怎能私自接受诸侯王的将军印?汉代对中央官员与地方诸侯交往向来非常忌讳,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更是严禁中央官员私交诸侯。李广犯忌,封侯机遇第一次与他擦肩而过。

第二次机遇:元狩四年(前119)漠北决战。

这是李广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也是他第一次被授前将军。前将军是部队先锋,最有可能立功封侯。但是,大将军卫青得知匈奴大单于的具体位置后,将李广强行调往右将军赵食其部,逼迫他走右路。同时,卫青却安排新近失侯的公孙敖为前锋,将立功封侯的机会双手奉送公孙敖。

卫青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是汉武帝临行前的交待。

二是卫青对公孙敖的私心。

漠北决战,汉武帝本不想让李广参战,李广年龄大了,自己对李广早有看法。在李广执意要求下,汉武帝勉强同意让他担任前将军。但是,临行前汉武帝却暗中告诫卫青:李广年迈,命不好,不要让他与匈奴单于对阵,以免误事(以为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卫青执行汉武帝的旨意,似无责任;但是,调走李广后,卫青却把机会给了公孙敖,原因何在?原来,公孙敖当年解救卫青于长公主密室,救命之恩,卫青岂能相忘?因此,遵旨调开李广后,卫青任命公孙敖为前将军,是其私心所致。因此,李广失去最后一次可能封侯的机会。

如果李广继续担任前将军,会不会封侯呢?无法推测。然而,李广不情愿地被调往东路,心情郁闷,加之因迷途迟返而获罪,确实是他自杀的重要原因。

立功是封侯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而李广却认为,唯立功才能封侯,立功也必然封侯。其实大谬不然。对皇帝而言,你立功是理所当然的,无功即为过。没有浩浩皇恩,哪有赫赫军功?没有赫赫军功,哪有坦坦仕途?你李广连功过归属这常识性的问题都不能明辨,何谈封侯?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老将行》有两句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后人对王维用典颇有争议,认为“不败”者是霍去病不是卫青;但是,对“李广无功缘数奇”达成了共识。“数奇”是命不好。

李广难封,是不是命乖时蹇?

第一次,元光六年(前129)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人各带一万兵马出征。其中,卫青是第一次任将出征。结果,公孙贺未遇敌,白跑一趟;卫青杀入龙城,斩敌七百;公孙敖损兵七千;李广最惨,全军覆灭,自己被俘,后逃回。

汉匈作战中,令汉军最头疼的问题,是不知道匈奴军队在哪里,因此,要么无功而返,要么遭遇强敌吃败仗。这就是命运!

李广确实命运不济,四路人马中唯有他遭遇强敌。

第二次,元朔六年(前123),李广随卫青出征,未立功。

第三次,元狩二年(前121)秋,汉武帝派张骞和李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率四万大军包围李广率领的四千人,李广毫不畏惧,沉着应战。张骞救兵到达,李广才得以脱险,但是,四千士兵几乎全军覆灭。

上述三次战役,李广两次遇险,一次无功。

命耶?非耶?

李广确实有机遇不佳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并非李广一人;当时许多将领都有类似经历。《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的末尾,司马迁记录了诸多抗匈将军的遭遇,大都和李广相差无几。

命耶?非耶?

龙城之战,李广已是资深将军,卫青则初出茅庐。卫青直指龙城,应当说不是天意,而是人意。龙城并非卫青所专有。这一选择可以给四人中任意一个人,包括李广。李广没有作此选择,看起来是命,又怎一个“命”字了得?

“血性长留千古名”

李广难封,有没有自身之过?

项羽困于垓下,三呼“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实,世间纯粹偶然的失败极少,更何况李广确有自我之过。那么他过在何处?

第一,恃才而骄。

李广确实有才,但是,他自负其才,不讲谋略。公孙昆邪评价李广: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战。自负其才,对一个军事统帅来说,无疑是一处致命伤。

第二,铤而走险。

追杀三位匈奴射雕手,李广大展神勇,但并非良将所应为。

一不和军中商议;

大军根本不知道统帅李广去哪儿了,因此,无法组织接应。

二不该亲自追杀;

李广判明三名匈奴人是射雕手后,派人追击即可,不应撂下大军,亲率一百骑兵前往。“兵不可一时无将”,这种兵家常识,对李广这个“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的老将来说,是不应该违逆的。

如果匈奴识破李广的圈套,或者也冒险赌一把,这一百名骑兵包括李广本人,能够逃此一劫吗?绝难。

李广作战时,惯用近距离射击。敌人未接近,他从不发箭;一旦出手,敌人应声而倒。但李广也因此多次在战斗中受困,射猎时常为猛兽所伤。(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李广只求百发百中,反而将风险控制放在其次了。

第三,适应能力。

李广于文帝时从军,至景帝朝,一直是在防御战中与匈奴对阵。这种防御战,李广打了多年,他的才干、勇气得到充分发挥,声名显赫。但是,到了武帝朝,汉匈作战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由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汉军要深入匈奴腹地,长途奔袭。这种运动战,要求指挥员敢于深入敌后,善于在运动中歼敌。卫青用此法首战龙城告捷,霍去病更是将这种战法发挥到极致。

龙城之战时,李广从军已三十七年,从十几岁的青年成为五十多岁的老将军。比起年轻气盛、敢打敢闯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已是暮气有余、锐气不足,无法适应长途奔袭、运动歼敌的新战法。

第四,武帝之虑。

李广恃才而骄、多次失败,对此,指挥全军作战的汉武帝不得不有所顾虑。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汉武帝在漠北之战中对李广的处理不公,又要看到汉武帝着眼全局的负责态度。

李广自杀之后,和他一起的右将军赵食其被判死刑,赵食其交钱赎罪,免死为庶人。李广大半生位居高官,五十万是交得出来的,而且,此前他多次因误期失军判为死罪,而舍财保命,为什么这一次引刀自刎呢?

无声抗争。

李广早就明白,自己从军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次被任命为前将军,更是难得。但是,李广并不知道,汉武帝在任命自己为前将军之时,已吩咐卫青适时调离李广;他至死不知道,汉武帝使他这次出征从一开始就变得毫无意义。

卫青在临战关头将他调开,李广既无奈,又悲愤。公孙敖和卫青的关系,李广清楚;卫青的私心,李广也清楚。

男人血性。

士可杀不可侮。卫青强迫李广至右路军,李广再三抗议无效后,未向卫青辞行,就愤然踏上东路(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这非常失礼,但李广被逼无奈!所以,失期之后,李广拒绝面对刀笔之吏,细数迷路的详情。

右将军可以忍气吞声,交钱买命!但李广不行。李广的血性决定了他只能自杀,不能被辱!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胜固可喜,败亦犹荣。李广以死向命运、向不公抗争;光焰炫目,千古留名!

本该是飞将军李广的一场战争,却以李广自杀出局而告终。这是李广的不幸,还是大汉的大幸?漠北决战后,匈奴单于兵败,左贤王部几乎被霍去病全歼,匈奴只能向环境更严酷的北方逃遁。汉武帝自继位之日起,就在期盼这一天到来。为了彻底打垮匈奴,除了军事上的打击,还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要做,因此,汉武帝不会将赌注全押在军事上。那么,汉武帝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请看:凿空西域。

同类推荐
  • 盛国皇帝

    盛国皇帝

    叶肃安是大盛皇帝第六子,并不受皇帝宠爱,他本想做一个闲散王爷,逍遥快活一生,谁知上天并不给他这个机会。一场看似普通的谋杀案将他卷入皇位争夺战中,此后一切都由不得他。叶肃安哪能想得到,他有一天也能坐在皇位上,俯瞰整个人世间,成为大盛帝国的主宰!
  • 大宋第一谋士

    大宋第一谋士

    宣和七年,穿越来的陈景成为了北上金国赎回宋徽宗赵佶的使臣。而从他踏出第一步开始,他便注定要成为大宋第一谋士。
  • 三国之猎头系统

    三国之猎头系统

    宅男胡理带着一款猎头系统回到三国,本来胸无大志的他在系统的抹杀威胁下,无奈走上争霸之路,收名臣、集名将、揽美人,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田丰、陈宫、贾诩是我的,赵云、黄忠、张辽、高顺是我的,甄宓、大乔、小乔也是我的,蔡文姬、貂婵、邹氏、吴苋这些人妻也不能放过,西域风情、东瀛文化咱也得领略一番,有机会得去,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得去。
  • 兴辽

    兴辽

    大辽初建内忧外患,皇后萧氏凭借一己之力平定诸弟之乱使得大辽一统,华夏灿烂,高度汉化与中原保持一致,并立于中华大地上。故而辽朝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卑鄙的圣人:曹操8

    卑鄙的圣人:曹操8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热门推荐
  • 与君共舞:夫君们太仙

    与君共舞:夫君们太仙

    她是25世纪在杀手界称霸第一的泠月,她时而古怪,时而精明,让人忍不住臣服而“她”是异世女尊天下的凤吟王朝中的绝色王爷,逍遥王,因为她的出生少了情这枚灵魂,所以即便她懂得爱,却没有情,所以待泠回到古代,一切发生了改变她穿越成她,天下美男倾尽所有,只为博她一笑。羽:“追随一生”轩:“你可不能负我和羽”影:“爱你无悔,你就是我的光”星;“意外,确实你我的因缘”翼:“我不懂得我为什么爱死你”逸:“师傅说的心结我懂了”莞:“你的爱,我用一生守候”还有一大批美男正在袭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帝典

    封帝典

    千年之前,一场外来者的掠夺让原本安静发展的世界陷入了空前的浩劫,天帝持封帝典,立二十二天尊,终得胜利,但天帝陨落,封帝典破碎为九,散落各处,千年之后,谁又能成就帝业,外来之敌又是否会卷土重来?
  • 还魂者的契约

    还魂者的契约

    少女的符剑贯穿伊森胸膛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而且死了很久。伊森不知道妹妹伊真临死之前做过什么,也不知道那个阴影里的家伙与他定下什么契约……但他不得不开始承认他还魂者的身份,然后接受并以此活下去。伊森开始找寻自己的记忆,寻求解脱。只是故事最终只是让他罪恶的灵魂更加难以超脱而已。他是还魂者,是契约者。他所签下的契约,即是一切血腥的根源!
  • 侯爷的娇宠毒妃

    侯爷的娇宠毒妃

    她是兰溪沈家嫡女,却因富可敌国而被家人算计。大厦将倾,她求助同支族人,却落得个被送去卖身的下场。死前才知,仇人姓沈。是她,傻到将京城沈家的人当成亲人,却未料到他们想要谋夺她的家产,残害她的家人。重活一世,她依然会选择进京。但这一次,她会手刃仇人,也让他们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 快穿之幻灵空间

    快穿之幻灵空间

    “尔等皆为蝼蚁,也配与日月争辉!”一次次的时空穿梭,一次次的幻境度过。每一场故事,每一场经历究竟是真是假?幻境中的人当真都是纸片人吗?没有任何七情六欲的她在最后的斗争之中真的会向着生灵吗?
  • 快穿之当红娘的那些年

    快穿之当红娘的那些年

    1V1锦缘刚成年就历练了。不是神魂碎裂到三千小世界的历练。而是帮助男女主结缘。简称红娘。作为一只正宗的单身汪,锦缘竟在啃狗粮的长路上一去不复返。在组CP时顺便收了某只高颜值的单身狗。
  • 红芒神话

    红芒神话

    傳說,世界的起源是從四顆星星開始的,祂們創造了世界和萬物。傳說,星星憑賴著信仰之力強化自己的力量,所以戰士、術士、雲遊藝人相繼出現,成為星星的信徒。傳說,世界的動亂從此開始,天災人禍因為信仰之力的爭奪而爆發,卻導致了其中一顆星星的殞落。傳說,當殞落的星星回歸天上,世界將再度恢復和平與寧靜。而傳說中的那顆星有一個名字──紅芒。
  • 三生黄泉

    三生黄泉

    为救所爱之人,历经黄泉,重生,异世,得道,救赎的创世之旅。
  • 跨海东征

    跨海东征

    本书,历史背景是1949年建国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参加的解放舟山群岛战役。既然是以解放舟山群岛战役作背景,就必须尊重那一段历史,不敢戏说;然而,作为传记文学,又不单纯是史记,必须容纳整个战役中各种人物的千姿百态。有人物、有故事,人物要有个性、故事要有高潮。30年前,我也曾作过尝试,写过一稿。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资料不足,蹴成初稿后,自感见绌,毁于炉中。舟山解放60周年,舟山市的庆典活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警备区举行了一场阅兵式。我应邀观礼。雄壮的军乐声中,当年浴血与共的英雄郭继胜连,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