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300000014

第14章 马邑之谋:汉武第一击 诱敌聚歼

建元六年(前135),针对匈奴的和亲之请,汉武帝采纳了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代表的多数朝臣的意见,同意和亲;否定了大行王恢武力打击的提议。汉武帝难道不愿用兵?绝对不是。他只是在寻找一个对匈作战的最佳方案。那么,什么方案可以零风险呢?

汉武帝和亲后的第三年(元光二年,前133)年初(冬十月),他突然召集大臣们说:朕把宗室的公主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嫁给单于,又给了他们丰厚的财物,我大汉待匈奴不薄啊!但是,单于的傲慢无礼和无休止的入境扰民,令我既郁闷又痛惜。如今我打算攻打匈奴,你们觉得怎么样?(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汉武帝不满匈奴,打算对匈用兵!

汉武帝为什么突然改变既定国策呢?

汉武帝最初提出对匈用兵的元光二年,匈奴并未入侵;而且,自两年前(建元六年,前135)汉武帝与匈奴和亲以来,匈奴也没有大规模入侵。汉匈关系在建元六年至元光二年之间,一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因此,并非匈奴突然入侵,迫使汉武帝对匈动武。这里只有一个解释:汉武帝早就打算对匈奴动手。

原来,建元六年(前135)匈奴主动和亲之时,朝中爆发主战派与和亲派的争论。和亲派的代表人物韩安国陈述了对匈奴作战的巨大风险,因此,汉武帝不得不去等待最合适的机遇,寻找最有利的方案。

究竟什么方案才是零风险的对匈作战方案呢?

““零风险”方案”

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把自己对匈作战的意见提交朝议,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大行王恢再次成为“和亲”与“主战”两派的核心人物。

王恢与韩安国两人各持己见,唇枪舌剑,互相诘难。争论的焦点有三个:

一是要不要对匈作战。

王恢认为:战国时代的代国,北边面对匈奴的侵扰,南面还得对付中原的战乱;即使如此,代国还能够保护自己的百姓,过着平静的生活,匈奴也不敢轻易来犯。今天,大汉以陛下之威,匈奴反而三番五次地入侵边地,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对我们大汉比对当年一个小小代国还要嚣张。因此,必须打,狠狠地打,打到匈奴知道畏惧才行!

王恢这番话的核心:对匈宣战,扬大汉军威!

韩安国仍延续他以前的观点,认为对匈作战实在无利可言。匈奴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汉军深入沙漠腹地,一是很难找到匈奴主力(找不到),二是一旦遭遇匈奴主力,我以疲劳之卒对匈奴精锐之师,很难打赢(打不赢),三是占了匈奴沙漠国土没有用,夺了匈奴的百姓也不能使汉朝强大(划不来)。

二是如何看待高祖和亲。

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被困七日,无计可施,几乎陷入绝境,狼狈至极。最后还是陈平献计,贿赂并利用了单于的阔氏,才得以突围。

突围之后,刘邦头脑冷静了,采纳刘敬的意见,对匈奴和亲。

高祖刘邦在西汉政坛上拥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刘邦的和亲国策成了刘邦之后主战派与和亲派每每争议的焦点。

当年吕后接到冒顿(mo du,莫毒)单于的骚扰信时,勃然大怒,主张立即出兵,樊啥趁机扬言:他只要带十万军队就可横扫匈奴。一时间,朝堂上一片喊打之声。这场危机最后怎么解决的?

栾布说:当年高祖带三十万精兵讨伐匈奴,却被困守七日。以高祖皇帝的英武,尚且打不过匈奴,樊啥之言纯粹是欺君。

心气极高、专横跋息的吕后,听了栾布的话,一言不发,最终同意栾布的意见,继续和亲。吕后如此忍辱,在其一生中是唯一一次。我们可以因此认为,吕后以大局为重,以国事为重。但不能否认,刘邦的和亲之举,对吕后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因此,在汉匈关系史上,刘邦的和亲主张成为和亲派的一张王牌,也成为主战派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对匈作战,就要正视汉高祖和亲匈奴这一历史问题。

韩安国认为:当年高祖皇帝被困平城七天,饭都吃不上,脱困之后,却毫无愤怒之心。这是因为高祖皇帝以天下为大,不因为一己私怒而损害天下公益。因此,才有了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五代的相继和亲。

王恢反驳:高祖之所以主张和亲,不是没有能力动武,而是想让百姓生活安宁;如今边境屡遭侵犯,天下苍生尸骨累累,这是任何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都痛心不已的事。如果高祖在世,也一定不会坐视不顾。

王恢有意避开汉初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不足以支撑对匈作战这个关键,把刘邦的和亲归于他的慈悲胸怀。

王恢的这个说法非常巧妙。

第一,和亲派一直以刘邦打不过匈奴才和亲作为一面大旗,一旦遇到主战派就拉大旗做虎皮。但是,王恢偏偏对刘邦和亲作了另类阐释,他认为:刘邦决不是打不过才和亲,是不愿让经历了太多苦难的百姓再受战争之苦,才作出无奈选择。

王恢之论大大美化了刘邦,即使人们不认同王恢的说法,谁敢驳斥他的意见?驳斥者一旦开口,就会陷入一个要命的圈套——诬蔑高祖刘邦!

第二,刘邦为了免除百姓苦难才和亲,现在,百姓正遭受匈奴侵扰之苦,为了解除百姓的苦难,自然必须对匈用武。

三是如何对匈作战。

韩安国认为:用兵的诀窍是以饱待饥,以逸待劳;汉军长驱直入,深入匈奴腹地,后勤补给线太长;而且,士兵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实在难以成功。

王恢立即提出一个让韩安国无法回击的方案。韩安国顿时哑口无言。

王恢这一次提出的作战方案,并不是深入到匈奴腹地;而是引诱单于到汉朝边境,然后选派精兵,埋伏在指定地点。或在其左,或在其右,或在其前,或断其后。这样,一定可以擒获单于,大败匈奴。(恢曰:不然。臣今言击之者,固非发而深入也。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其戒,吾执已定。或营其左,或营其右,或当其前,或绝其后,单于可禽,百全必取。上从恢议。)

这是一个诱敌进入埋伏圈的作战方案,它完全规避了韩安国提出对匈作战的最大风险——找不到,打不赢。这正是汉武帝苦苦等待和寻找的零风险对匈作战方案——“马邑之谋”!

所谓马邑之谋,是马邑(今山西朔县)富豪聂壹向大行王恢提出的一个计谋:匈奴与汉朝和亲未久,对汉朝边地还比较亲和,趁此机会引诱匈奴单于偷袭马邑,我方同时埋伏大量精兵,将匈奴主力一举歼灭。这样,既消灭了单于主力,又没有韩安国担心的,以疲惫之卒对付匈奴精锐之师的弊端。

看上去,马邑之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零风险”作战方案。

汉武帝立即批准。

“功亏一赞”

完美作战计划的第一招,笑里藏刀。王恢派遣聂壹扮作匈奴边境的商人,拜见匈奴单于,对他说:我能除掉马邑县县令、县丞,将全城送给您。军臣单于非常高兴,答应与他里应外合拿下马邑。正所谓,以信义安之,以利益诱之,麻痹了敌人的注意力,就方便下手了。

完美作战计划的第二招,请君入瓮。聂壹迅速折返马邑,杀了一个被判死刑的囚犯,把他的首级悬挂在马邑城头,对匈奴密使说:马邑的守官已经被杀,你们赶紧出兵。军臣单于立即率领十万多骑兵,进入武州塞(今山西左云)。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有一句话概括匈奴人特点:苟利所在,不知礼义。其实,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而军臣单于此次,仅仅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番话,便冒险行动;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刀俎”变为“鱼肉”,生死难料。

至此,我们便看清,“马邑之谋”就是一个为匈奴设下的巨大的陷阱:聂壹出塞→诱之以利→单于轻信→率兵前来→汉军伏击。如果不出意外,方案可谓胜算在握。

为了全歼匈奴单于主力,汉武帝在马邑埋下三十多万精兵,藏匿在马邑城旁的山谷之中,严阵以待。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兵马嘶啸,各就各位;韩安国统一指挥。只要单于闯入汉军视线,全军出动,排山倒海。而王恢、李息、李广则从代地出击匈奴辎重,为战役打上双保险。一切准备就绪,三十万大军,屏息凝神,豪气在胸,静候军臣单于的出现。

单于踌躇满志,率十万余骑进入武州塞。离马邑还有一百多里的时候,他突然一阵不安:茫茫大漠,一片肃杀;只有零星的牛羊,却不见一个汉族百姓。军臣单于满腹狐疑(怪之)。汉军至此失了一策:打草惊蛇。

攻下一座烽隧,轻而易举。单于来不及享受胜利果实,立时把武州尉史(燕门郡郡尉的属官)抓入帐下,逼问原委。这才得知: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军臣单于一阵后怕,对左右说:我本来就怀疑啊!不待休整,匈奴大军仓皇出逃武州塞。后来单于仰天唱叹:我能得到汉朝的尉史,真是天意!

与此同时,这边三十万汉兵还在紧张地等待,士气高涨。一个时辰过去,又一个时辰过去。塞下开始传言单于退兵,三十万汉兵猛追至关塞,单于已远遁多时。汉军士气委靡,只好灰头土脸,宣布撤军。

王恢听说单于未战已退,担心攻击匈奴辎重,将与匈奴精兵遭遇。那样,汉军势必损兵折将,劳而无功。于是,带领侧翼的三万兵力,退兵而去。

马邑之谋结束。

单于乘兴而来,本是利令智昏,却还能眼观六路,不失审慎。一个“怪之”,给他带来了幸运,同时宣告聂壹、王恢编织的“马邑之谋”美梦的破灭。

汉军无功而返,汉武帝大怒。尤其怨恨王恢没有出击而擅自罢兵,使汉军一无所获。

王恢据理力争:约定主力部队与单于交战,我率兵攻击匈奴的后勤辎重,必然有利可得。但单于觉察了我们的埋伏,不到马邑城就撤退了,我们如果出击,三万人势必不敌匈奴十万精兵。不出兵,回来也是死,臣已做好必死的准备,但臣是为了保全陛下三万兵力啊!

武帝恨意难平,对此充耳不闻,立即将王恢交付廷尉(司法部长)处理。廷尉按照法律,王恢当斩。王恢觉得冤屈,也再不敢当面冲撞武帝,于是用千金重礼贿赂丞相田蚡。武帝正在气头上,田蚡也大气不敢出一声,又求到姐姐王太后,说:马邑之谋是王恢率先主张的,现在事没办成,反杀王恢。亲者痛,仇者快。恰是中了匈奴人的下怀啊!王太后一向是弟弟的铁杆支持者,很快把这番话转告给汉武帝。

窦太后去世后,王太后、田蚡继续牵制汉武帝,汉武帝早已心存不满。这次汉军无功而返,他羞愤交加,颜面无存。不知轻重的王太后、田蚡还在一旁指手画脚,更坚定了汉武帝的诛杀之心,于是,汉武帝回复王太后,我听信了王恢的一通忽悠,派几十万大军,投入马邑之谋。即使抓不到匈奴单于,王恢攻击单于的辎重,也会有不少收获以安慰士大夫。事到如今,不杀王恢,我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扰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天亡我”也好,“战之罪”也罢,马邑之谋刺伤了汉武帝的皇者自尊,王恢注定是这场战役的替罪羔羊,当即在狱中自杀。

王恢死的确实冤枉。他为汉武帝苦心制定了一个“完美”计划,由于单于意外警觉而破产。他从现实出发权衡利弊,为汉朝保全了三万兵力,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他是第一个因抗击匈奴而被冤杀的汉廷高官。

马邑之谋的结果如何呢?

“马邑之谋”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还没成形就破灭了。但是,“马邑之谋”到底不是一个虚幻的泡泡,对于凶狠的匈奴王和血性的汉武帝,它给两方的精神刺激都是巨大的。

第一,汉匈关系的转折点。

马邑之谋虽然失败而终,汉匈关系却因此受到极大破坏。军臣单于侥幸躲过一劫,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

和亲维系的短暂和平本来就非常不可靠,马邑之谋后,和亲完全断绝,匈奴频频攻击汉朝边塞,入侵事件接连不断(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汉匈关系进入空前紧张的新时期。

在此之前,由于国力所限,汉朝在汉匈关系中一直扮演忍气吞声的角色,强颜欢笑地献出女人、财物,维持苟和。汉武帝雪耻之心由来已久,“马邑之谋”恰恰成为他对匈作战的契机。他必然选择铁和血,以战马戈矛、精兵强将向匈奴开仗。

第二,作战方略的转折点。

从刘邦和亲到马邑之谋,汉军一直采取消极防御战略。马邑之谋功亏一篑,因此,这种诱敌深入、聚歼主力的战法,从此不可再用。汉军只能采取主动寻找匈奴主力作战的战略,同时还要承担深入匈奴腹地作战的各种风险。

第三,马邑之谋的评价。

马邑之谋的失败,看起来非常偶然,实际上却是必然。

匈奴之患对于中原农耕民族,由来已久。战国时期的代国就已经面临匈奴入侵。秦始皇为了防备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汉朝自建国始,就面临这一大难题。如此漫长的民族纷争,仅仅希望设一个骗局,靠一次充满变数的伏击战,一举解决汉匈之间多年的争端,实在很不现实。

马邑之谋是一次“斩首行动”,如果真的成功,结果无非两点:

一是杀死军臣单于,二是消灭单于主力。

即使如此,匈奴之患就真正解决了吗?未必!

斩杀军臣单于,消灭单于主力,对于解决汉朝边患,的确不可低估。但是,军臣单于被杀之后,新的单于会立即出现;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不可能仅仅因为死了一个单于,少了十几万军队,就彻底崩溃。一次大胜会重创匈奴,但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从元光二年(前133)的马邑之谋开始,到征和三年(前90)李广利全军覆灭投降匈奴,汉武帝和匈奴打了44年,看似残弱的匈奴并未被征服,反而拖垮了强大的西汉王朝。汉武帝在征和四年(前89)下“轮台罪己诏”,停止对匈作战。近半个世纪的征伐未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靠一次侥幸胜利就彻底解决呢?

马邑之谋宣告此路不通。汉武帝要想取得对匈作战的胜利,不但要改变战略,还要选拔新的将才。对匈战场上,汉武帝重磅推出了哪位英才呢?

请看:初露锋芒。

同类推荐
  • 永乐朝第一女婿

    永乐朝第一女婿

    《永乐朝第一女婿》权谋篇结束,接下来是满满的美食风,欢迎吃货们前来聚会。除了我大中华传统美食之外,文傲还会自创一些“特色”食物,欢迎大家前来品鉴,吐槽。
  •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主要选取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梳理。全书共二十章,前十七章回顾和审视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确立了目标,后三章展望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出版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帮助。
  • 验尸诡异录

    验尸诡异录

    为什么被埋在地下二十多年而不会腐烂的尸体?明明已经死了几天的尸体为什么会再次复活?一具骸骨为什么会走动······这诡异地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难道这世上真的有鬼神吗?还是另有原因?让我们跟随验尸官张轩,一同去拨开迷雾,探索尸体隐藏着秘密,还原事实地真相!
  • 大隋天子

    大隋天子

    该书是从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生杨坚那天写起,到隋朝“皇泰”二年、东都丞相王世充把十五岁的恭帝杨侗害死为止。全书共分六大部分:一是杨坚的成长过程;二是杨坚的篡位过程;三是统一南北过程;四是废立太子过程;五是杨广执政过程;六是隋朝灭亡过程——上下八十多年,历经三个朝代。
  • 梦回大明成化年

    梦回大明成化年

    穿梭于现代和大明之间,搅动两世风云在大明尚铭,李贤,商辂,汪直一个个历史名人,在他的搅动下改变了运行轨迹白莲教,锦衣卫,东厂,鞑靼一个个强敌,让他步步惊心李唐妹,白莲,柳环儿,一个个绝色红颜,他又该如何面对回到现代,他又如何面对历史的变化,如何抉择自己的命运,如何利用自己的新身份,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且看《梦回大明成化年》
热门推荐
  • 干大事儿的人不能儿女情长

    干大事儿的人不能儿女情长

    周奕燊觉得干大事儿的男人断不能儿女情长,要是男人在外边做点什么,后头一堆女人哭哭啼啼的算个什么事儿?后来周二少娶了老婆才知道,让老婆哭的都不是东西。
  • 超凡:我们的身心极致及天赋的科学

    超凡:我们的身心极致及天赋的科学

    我说的是《坚毅》、《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异类》、《哪来的天才》、《天才的基因》等等,有的甚至坚称根本没有天赋这一回事。这部分地是出于对遗传学的错误理解。流行的观念将先天和后天对立,人们还认为先天的就是不可改变、无法修正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这本书里写到的所有性状都是可以修改的。基因会因外界对它们的要求而启动或关闭,训练、饮食和其他环境因素也可以修正它们。研究这类修正的领域称为“表观遗传学”。人们之所以不愿承认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可能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没有人喜欢基因决定命运的说法。但实际上,也没有人这么说过,这根本就是一个假靶子。
  • 葫芦娃之杀神系统

    葫芦娃之杀神系统

    大娃:“战哥,你是我见过最大的!”二娃:“战哥你别这样~,你知道我看得到~”三娃:“来来来,听说战哥要跟我比比谁更硬!”四娃&五娃:“战哥来领教领教咱姐妹俩的冰火两重天!”六娃:“抓到我,就让战哥嘿嘿嘿!嘻嘻”七娃:“吸,吸……大法!呜呜~”【咳咳,不开玩笑了,咱们吕战是杀神!杀神!杀神!】葫芦娃的世界真的这么单纯吗?爷爷的身份设定到底是什么?蛇精就一定是坏的一方吗?葫芦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耳熟能详的旋律才是揭示葫芦世界谜底的线索!)『书友群已创建,群号:5-2-3-5-7-7-1-9-1』
  • 锁寒窗

    锁寒窗

    [花雨授权]离开南宫世家是她多年的心愿,所以,嫁给谁她都无所谓。然而世事多厄,她的婚讯甫一传出,竟惹来接二连三的杀劫。“我会保护你”,他说。可是,她能相信他吗?可以相信他吗?
  • 王俊凯之挥手说再见

    王俊凯之挥手说再见

    “王俊凯!”用力吐出这三个字,嘴唇咬的发白。“嗯?”王俊凯没回头,只是顿了顿脚步。“我喜欢你!”听到后,王俊凯的睫毛微颤,眼神黯然,良久,他听到她说:“再见!”猛的回头,而映入他眼帘的只是她决绝的背影,很自然,很平静,这反而使王俊凯有些恍惚“嗯,再见!”王俊凯努力压住内心的悲伤,小声的回应着她,有些发抖得手僵硬的来回晃动,向她挥手,可她,始终都没回头。王俊凯不会想到,不敢回头的她早已经泪流满面了。他们两个终究不会有结果,尽管他们互相深爱,却也只能说喜欢……
  • 野三坡

    野三坡

    小孟一次荒诞的经历,但他一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又大多是友善和亲切的,即便是大娘这样的“老鸨”,都脱不了人性的善良之光。
  • 魔尊大人你别跑:逆天小魔妃

    魔尊大人你别跑:逆天小魔妃

    本是二十世纪的孤儿,身死穿越后竟然来到古代修仙世界,好在有个疼爱自己的族长爹爹,原以为上辈子一生孤苦的自己还能收获一个可爱可亲的妹妹,哪知这女人包藏祸心歹毒成性杀了把族长爹爹残忍杀害后又毒死自己。再次睁眼回到八岁族测前夕,太子?她不稀罕!丑陋?笑话,麻烦睁大眼睛看清楚这是封印!灵兽?不好意思,她只要这只能够瞬移的灵兽就好,什么?你其实是上古神兽?魔尊?拜托天底下漂亮女人多的是,你别死巴着我好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蓝魔剑之王子归来

    蓝魔剑之王子归来

    “蓝魔剑之王子归来蓝魔剑之王子归来蓝魔剑之王子归来蓝魔剑之王子归来蓝魔剑之王子归来
  • 王源我在这个世界就只有你了

    王源我在这个世界就只有你了

    我叫陈琳夏,可是我的父亲,母亲和弟弟没一个姓陈.家人对我都不好....虽然他们每天都给我和弟弟一样的东西,可是却惟独不给我关爱.当我以为世界上的人都抛弃了我,这时候他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