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6300000001

第1章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不过,“史家之绝唱”是赞《史记》“空前绝后”,还是指司马迁“绝笔之作”?“无韵之离骚”是称《史记》文采斐然,还是说司马迁满腹牢骚?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化奇耻大辱为传世经典”

当然,司马迁也自视甚高,自称写作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给了平凡文弱的司马迁如此强大的自信心,完成这样一部著作?是命运的眷顾,还是另有原因?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普通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曾有志于撰写一部通史。司马迁继承父志,为写作《史记》做过充分准备:行万里路,师从名家,大量阅读宫廷藏书。不过,这些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为数众多的史官之中并无特别之处。

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让他真正懂得了何为“死而后生”,并从此完成了由一位普通史官到伟大史家的根本性转变。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兵三万出征匈奴,同时命李陵为李广利的军队担任后勤保障(将辎重)。但李陵提出,愿意率领五千步兵单独出征,以分匈奴之兵。

李陵之所以要求单独出兵,原因有两点:

一是,出身、才能的对比。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之孙,此前已屡建战功,深得武帝信赖;而李广利不过是武帝宠幸的殡妃——李夫人——的哥哥,靠着外戚身份才当上领兵统帅。

《西游记》中“你挑担,我牵马”之类的“辎重”活都是沙僧、猪八戒的事,开路先锋只有孙悟空能够担当。现在,汉武帝分配李陵为一个庸才将军李广利搞后勤,无异于孙悟空给猪八戒打杂。李陵自然一百个不愿意,所谓分匈奴之兵不过是借口而已,他希望独当一面。

二是,李陵本人的自信。李陵虽然兵力只有五千,但是,这五千步兵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荆楚勇士,健壮剽悍、骁勇善战,因而李陵十分有信心。

汉武帝看到李陵不愿为李广利做后勤保障,就对李陵交代:我可没有那么多骑兵派给你!言外之意,你只能带你那五千步兵出征。

李陵毫不犹豫:我就带下属五千步兵出征!

汉武帝并不放心,下令让路博德率兵接应李陵。但是,路博德也不愿当猪八戒。于是,他向汉武帝报告说:现在是秋天,正是匈奴的兵马最强壮的时候,不适合与匈奴作战,如果陛下明年春天再出征,我愿意和李陵各带五千人,合击匈奴!——又一个要单独出征的人!

汉武帝看到奏章,没有想到路博德不愿意为李陵做后卫,反而怀疑李陵说了大话之后反悔了,才指使路博德写这份报告。于是武帝龙颜大怒,逼着李陵立即出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陵踏上征程。

李陵出兵之初,非常顺利,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一路势如破竹;还派人回到朝中,画出战地图,向武帝汇报胜况。

但是,后来的形势急转直下,李陵的五千骑兵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正面遭遇。

面对三万强敌,李陵毫不胆怯,沉着应战,杀敌甚众。

匈奴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区区数千步兵竟这么能打!大单于立即召左右贤王的八万精兵围攻李陵。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强敌,李陵自知寡不敌众,于是,且战且退,向汉朝边境靠拢。

这时,匈奴经过与李陵的反复较量,已经难以支撑,也准备撤兵。

关键时刻,意外发生。李陵的一个部下,因为被上司羞辱,只身逃往匈奴,向大单于透露了绝秘军情:

李陵之军并没有后援,就算匈奴一时攻他不下,拼体力、熬时间,李陵也撑不了多久。

李陵步兵的箭也快用完。而李陵一部之所以以一当十,就靠一种可以连发的弓箭——弩机,它是普通弓箭的升级版本。弩机的箭将用尽,如同猛虎失去利爪,大势尽去。

单于闻之,大喜过望,立即组织总攻。此时,李陵的军队处在山谷之中,匈奴的军队从两边的山上向下投大石块,李陵所剩三千士兵死伤惨重,已无法继续向边境撤退。最终,李陵投降,仅四百多人逃归。

满朝文武听说李陵投降,震惊无比。你李陵不是别人,是名将李广的孙子,是大汉的象征!战败就应“杀身成仁”!

此时,脸上已经挂不住的汉武帝强忍羞愤,询问身边的史官司马迁,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司马迁算不得大官,一个太史令,吏禄只有六百石,却直言以谏:

首先,李陵是一位国士(只有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国士)!他一心想的就是报效国家。

另外,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与数万匈奴军队奋战多日。虽然战败了,但是,他立下的战功足以告慰天下。

再有,李陵这次迫于形势“诈降”,他是留得一命,日后见机报答汉朝。

司马迁还未说完,逆耳之言已让汉武帝怒不可遏,立即将司马迁投入监狱,定为死罪。

本来这场朝议是商量李陵之事,为什么汉武帝要迁怒于司马迁呢?

原来,汉武帝任命李广利出征匈奴,本就怀有私心,想让李广利立功封侯,自己好向爱妃李夫人卖个人情。可是,李广利这次率三万军队出兵,杀敌一万多,损失近两万,这样的战果让汉武帝无从加封。司马迁此时盛赞李陵,在汉武帝看来,就是借李陵之功指责李广利无能,讽刺他误用李广利。

司马迁被捕入狱,定罪“诬上”。诬陷皇上,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当处死刑。司马迁秉性耿直,贸然为李陵开脱,招来劫难。

汉武帝时代,触犯死刑的犯人,有三种选择:一是“伏法受诛”;二是拿钱免死;三是自请“宫刑”(指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拿钱免死需要五十万,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拿不出五十万为自己赎罪免死。因此,只剩下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死刑,二是“宫刑”。如果选择死刑,已经开始著述的《史记》必将夭折;如果接受“宫刑”,一个“刑余之人”,必将被天下人耻笑为贪生怕死。

司马迁却最终选择了宫刑。

西汉时期,很多人甘愿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司马迁也深知,屈辱的生比惨烈的死更加可怕。因为:

身份另类,终身受辱。

接受宫刑之后,就成为不是太监的太监,再不能入士大夫之列,这对于一个血性男人、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都是奇耻大辱!

司马迁最为可敬的一点是,为了撰写《史记》,决然选择宫刑,去承受人生屈辱的极限。

“自宫”(自请宫刑)不仅仅是身体的伤残,更是心灵深处永远的伤痛。从此之后,羞辱与难堪将伴他一生。用司马迁的话说: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自宫”之后,他的肠子一天到晚在转,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外出常常不知道该去哪里;一想到“自宫”的耻辱,背上的汗立刻将衣服浸透(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才命相违,动辄得咎。

司马迁自视甚高,抱负极大。但是,“自宫”之后,即使有珠玉般的才华,圣贤般的品行,也因为戴罪之身、刑余之人,再不能以此为荣耀了(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司马迁的“才”和“命”形成了极大的悖反,让他深感锥痛,以至于“动而见尤,欲益反损”。动不动就受到无端指责;不做事则已,做了事反而更糟糕。可以想见,司马迁后半生背负着“自宫”的重负,如何孤苦飘零,无所适从!

“伟大灵魂成就历史地位”

“自宫”之后,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了,而激扬文字的太史公新生了。“新生”的太史公突然具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开始以饱受歧视的、社会最底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看待历史。对那些是非成败、灰飞烟灭、否泰强弱、日月盈亏,司马迁难免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感喟和智慧。从此,在他的笔下,不论是儿女情长的项羽,还是老谋深算的刘邦;是出使西域的张骞,还是抗匈建功的卫青;是工于心计的王美人,还是不露痕迹的汉景帝;都因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而血肉丰满,这就是所谓“成一家之言”。

这种改变后的“一家之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

1.生死观。

脍炙人口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源自司马迁《报任安书》。而《史记》之重,亦重于泰山。司马迁置屈辱、生死于脑后,成就史书中的“王者之作”,更是作出了“重于泰山”的人生选择。

《史记》有一篇《季布列传》写道:

季布原是项羽手下的一员虎将,多次打败刘邦,刘邦对他恨之入骨。项羽兵败自杀之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且宣布:胆敢窝藏季布者灭三族。季布躲到当时的大侠朱家家中当奴隶。朱家为了营救季布,亲自到京城拜见刘邦最信任的太仆夏侯婴。朱家对夏侯婴说:两主相斗,各为其主。季布作为项羽的部下,尽心尽责,那是他的本分。皇上能把项羽的臣下都杀光吗?如今,皇上刚得天下就报私仇,怎么能显示宽广的胸怀呢?真把季布逼急了,他逃到北边匈奴或者南方越人处,岂不是拿壮士资助汉朝的敌人?刘邦听后,立即赦免了季布,并封季布为郎中(皇帝的侍从)。汉惠帝时,季布当了中郎将,阻止了吕后对匈奴用兵。汉文帝时,季布又担任了河东太守,成为汉朝一代名臣。

在《季布列传》结尾,司马迁说:在项羽那样以勇猛著称的名将面前,季布能凭自己的勇敢显露名声,可以称得上是壮士。但是,季布为了保全性命,在朱家家中当奴隶,这是多大的耻辱啊!为什么季布不选择死亡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才,他把受辱不当作是一种耻辱,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屦典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

可见,司马迁对季布的认识、评价正是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生追求,何惧屈辱?能成大事者,在这一点上,概莫能外。

2.金钱观。

司马迁面临宫刑之时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以钱赎罪。武帝时期,许多参加对匈作战的将领犯了死罪都以此买命。司马迁拿不出五十万钱而惨遭宫刑,这使司马迁对金钱有了新的看法。

司马迁继承了荀子的思想,承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正当性,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务实的观点。

《史记·货殖列传》认为:追求富有是人的天性。司马迁说:天下人忙忙碌碌,都是为追逐利益而来。拥有一方土地的王侯,还嫌自己不够富有,何况是天下百姓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我们民族的传统一向重义轻利,儒家提倡安贫乐道,言利者会被人们不齿。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有一段名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赞赏颜回安于清贫,也就同时贬斥了物欲和金钱。然而,不衣不食,何谈礼仪廉耻!司马迁似乎有所洞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正当的,只要是“取之有道”!

3.犀利深刻。

司马迁刻画历史人物,入木三分;原因在于,司马迁从自己的经历中读懂了许多历史人物,读懂了许多他过去认识不深刻的东西。

从来史官对本朝皇帝都十分敬畏,司马迁是个例外。高祖十年(前197),陈豨被逼造反。刘邦亲率大军平叛,吕后利用陈豨事件诛杀了韩信。刘邦得知韩信“谋反”被诛一事后,派人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萧何五千户,还派五百士兵作为警卫。文武百官得知萧何加封,纷纷前来祝贺。原秦朝东陵侯召平却前来吊丧。萧何大惊,询问原因。召平说:相国的大难从此开始了!你想,为什么皇上在外风餐露宿地平叛,你奉命镇守关中,不受征战之苦,反而受到加封?因为韩信刚刚谋反,皇上怀疑你也有反意,所以加封你。希望你不要接受任何封赏,把全部家财捐出来作为军费,皇上一定很高兴。萧何赶快依计行事。刘邦对萧何的这种做法有什么反应呢?《史记》中《萧相国世家》写了四个字:上乃大悦。

萧何是什么人?他是刘邦早年在沛县时的上司,一向对刘邦关爱有加。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带领全族人一直追随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功臣争封,大臣们都主张曹参的功劳第一;唯独刘邦坚持萧何的功劳第一。刘邦说,所有的功臣都是猎狗(功狗),唯独萧何是指挥猎狗的猎人(功人)。(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可见,刘邦对萧何多么信任!但是,韩信事件之后,刘邦对萧何也不放心了。“上乃大悦”四个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刘邦对开国功臣的猜忌之心。把一个开国皇帝的心事剖析得如此深刻,二十四史中唯独《史记》能做到!

唐人刘知己说,写史要具备“三才”:史才,史学,史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史识。史识是史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史书只是材料的堆砌。《史记》固然离不开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开创之功,离不开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博闻广识;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足以铸就司马迁修史的伟大灵魂。真正让司马迁区别于其他所有史家,让《史记》有别于其他所有史书的关键,是司马迁的不幸遭遇。正是这种不幸遭遇,造就了司马迁的史识,铸就了司马迁的伟大。

遭受宫刑之前,司马迁一心要当一个皇帝的忠臣、宠儿(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但是,惨遭宫刑之后,他沦落到太监般的尴尬地步,被开除出社会正统之列。至此,他不再书生之见,不再人云亦云,而开始有所怀疑有所批判,拥有了充满个人意志的识见和胆略,千古不朽的《史记》横空出世。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史学家和一部卓绝的史学著作。这个让司马迁生不如死又死而后生的汉武帝,到底是草菅人命还是天威难测?如此性情中人,是通过怎样复杂的斗争登上权力顶峰的呢?

请看:潜龙在渊。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楚王崛起

    三国之楚王崛起

    【新书三国之老子是皇帝已发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狼烟四起。为了生存,徐天绝境而生。处处危机,更激发斗志。于是他看向了荆州,发展民生。招募英豪,改革军队。发展势力!攻城略地,封公晋王以图天下,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 土耳其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土耳其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强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到“病夫”再到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本书让我们详尽了解这个既东方又西方的国度。贯穿古今、脉络清晰、内容翔实。
  • 天下何处盛长安

    天下何处盛长安

    今天下一统,大明立为王朝,接天下万国朝拜,奉为天朝上国。百年后,天下分裂,各大藩王各自独立,想要逐鹿中原,窥探至高王座。十年后,皇家崛起,以碾压之势横扫几大藩王,重新一统。山河自古长生难,天下何处盛长安
  • 纨绔将军草包兵

    纨绔将军草包兵

    都只道将门出犬子,谁曾想纨绔也带兵?这滚滚乱世红尘,料想是英雄豪杰,一时瑜亮。或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勋!或羽扇纶巾,决千里之胜!却万千英杰,竟使竖子成名?!这争雄乱世的舞台上,那兵锋所指,尽无敌手的百胜之师;那安内攘外,平乱拓疆的王道之师。谁又料竟是些吊儿郎当的草包兵?无辜的主角表示,当时初来此异界,真的只是想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然而带了这样一群傲娇的草包兵,闹着闹着就这样了,怪我咯?
  • 上邪记

    上邪记

    那一年的长安飞花漫天,我听见塞外春风泣血。轻嗅风中血似酒浓烈,耳边兵戈之声吞噬旷野,火光里飞回的雁也呜咽,哭声传去多远。那首你诵的《上邪》,从此我再听不真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论养成失败后

    论养成失败后

    (这是快穿小说分裂出来精修的一个小位面准备把它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故事。)又名:《无妄生欢否》《论养成失败后》无妄怎生欢?欢迎食用,欢迎加群:697373079,敲门砖:容娌。带着系统穿越民国,醒来便有个儿子,本以为生是一场养成记,可为何在这乱世民国会有这么多的纠葛…………容娌一度觉得自己真的在呕心沥血的养着儿子,可当回头才发现儿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变了。世上最好笑的是被自己养大的儿子关在一间房子里。苏却觉得他疯了,最后还是将自己罪恶的手伸向了他的神明,想要将她一起拉下来,可后来捧着那一张牌位时,心中只有麻木。顾少卿一度觉得容娌像花,像一朵被微雨打过的玉兰花,娇艳又纯洁,从来没甜过,可他的一生都在失去那些本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可又不觉得苦……民国三年等不到一场雨,一生等不到一句我爱你。
  • 游风散曲

    游风散曲

    失忆了?换个美人娘亲,帅哥爹亲,摇身一变世家小姐!不亏恋人?既然忘了当然可以重新选是吧?什么?旧情人很抢手?又帅又强又痴情兼新三好男人?这么优质的帅哥当然抢回来!情敌?没看到正主儿回来了么?仇敌?敢打扰姐恋爱?风神卫都给姐往死里虐!什么?无良师傅要回异界复仇?穿越?凭什么就姐是魂穿?好吧,为了找回优质情人,姐自强不息!这个世界美男成打?那谁,你再不出现,姐要爬墙!
  • 墨染空城

    墨染空城

    当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时,你是抱着路人甲的心态,充当着背景板,围观华丽的宫廷大戏;还是大展才华,技惊全场呢?可怜的宁寒忧无奈却发现自己竟然被父亲大人早已放在了主要演员的系列表里,于是伪白兔似的皇子和冷酷而腹黑的皇帝,无可避免的狭路相逢……
  • 第一次离开象牙塔

    第一次离开象牙塔

    如果说校园生活依旧是在象牙塔中,那么毕业之后踏入社会就是真正的离开了那座塔。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塔外的人,不可避免的交集带来了另一种成长。
  • 尘光

    尘光

    当尘芥之陆的生灵还沉浸在阳光的温暖中时,黑暗已经悄然来袭;先知的人们虽在阴霾中订立了名为光明的契约,却远远低估了风暴的恐怖。第一丝死亡的气息蔓延开来时,人们还寄望着缓缓西斜的日轮能够抵御黑暗和严酷。然而事实证明,血和火才能洗净一切。在武力,阴谋,希望与痛苦交织的时间中,新的传奇正在诞生。在不知是人类与神还是魔的争斗之中,黑发碧眼的少年阿伦一步步站在了权力和力量的巅峰。然而当黑暗真正爆发出来的时候,他才明白,一切都只不过是浮云罢了。个人的力量,在时代的巨轮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也正因其无力,才显出其伟大。
  • 穿书后我把反派都弄哭了

    穿书后我把反派都弄哭了

    穿书了?穿成书中女主了?还是只写了几万字的玛丽苏狗血虐文?苏熙表示这都不是事儿反派都放马过来今天不把你弄哭我就不姓苏本书又名【论虐文改写成爽文的可行性方案】【虐文女主请一定要活到最后一集】【如何优雅而不带脏字的怼哭反派】
  • 执凤吟

    执凤吟

    天上地下唯一的一个劫中仙,凤族的掌上明珠,六界尊贵的天女!什么,你说她厉害?那你看看她怎么与前夫相虐然后毫无困难地被收入囊下。执行任务遇到儿子怎么办!你说她运气好?她儿子是魔族副使,简直杀了他的心都有了。犯人死了怎么办!省事儿?那天宫突然冒出来的黑气是怎么回事?这东西竟然自己独创一道!好不容易能省省心了,结果半路跑出来的情敌是怎么回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