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52400000019

第19章 人的喜乐之源 (1)

第三篇 第九章 人的喜乐之源 (1)

愉悦自己,丰富他人

牟宗三先生说,做学问,自己懂没什么了不起,让周围的人都懂才显出学问的深度。做人亦是如此,你一个人明白如何修身养性,如何践行礼仪道德,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德行兼备的人,固然也是儒家所言的“大道之行”,但是在牟先生看来,将这种“大道之行”推延至其他人的身上,让更多的人成为德行兼备的人,这种行为更让人值得尊敬,这也正是牟先生所言“贵己更贵人”的意思。

两个同村的砍柴人相约去村西的山上砍柴,这两个砍柴人一个年长,一个少壮,都是砍柴的一把好手。但是相比之下,由于岁数和经验的差别,年长的这个砍柴人还是比少壮的这人显出更大的能力。

两人来到山上,拿出砍刀砍柴,村西的这座山,山势不高而且树木繁茂,一开始两个人的进度都相差不多,过了两个多小时,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少壮的砍柴人躺在地上休息了一会,而年长的那位依然砍柴不止,并且已经从山的这边移到了山的那边。眼看就要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一个多小时砍完柴。

这个时候,少壮的从梦中醒来,看看天色暗了下来,而自己还没有砍完今天的两捆柴,于是急忙起来,也不用砍柴刀,而是用手一根根的折断树枝和杂草。但是今天的天色不知怎得暗的比以往的早,直到太阳落山,少壮的砍柴人也没有砍完今天所需用的柴火。

这时年长的喊他下山了,当这个年长的砍柴人看到他孤零零的一捆柴时,明白少壮的这人没有好好砍柴,他一声不响的拿过自己的一捆柴火,对少壮的说:“这下够你用一天的了。后天我们再来砍。”

少壮的说:“这些柴火都是用来卖钱的,你给了我,不是少了很多收入吗?”

年长的说:“钱今天少赚,明天可以多赚,但是烧火做饭却是一刻不能受影响的。我这些柴火够我用的了,而你也不会受饿,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嘛。”

年长的砍柴人其实说出了我们很多人明白但又很难做到的真理——你是一个人享用此间的美好,还是将这种美好散播到每个人的身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牟宗三先生说,人们让自己的生命达到完美是个既主动又欣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康德将其表述为“人生的实在经验”,在康德看来,“人生的实在经验”就是完成自己的既定选择,就是牟宗三先生说的活得好,这种“活得好”只是归结于自身的,好比女人爱打扮,男人好运动,都不过是让自己看上去美丽动人,肌肉健美,求得一己的闪亮,成为人生舞台的耀眼中心。

但是他们恰恰在愉悦自我身心的同时,忘却了将这种愉悦如同花粉传播一样去感染别人,让更多的人也在这种愉悦中品尝美丽人生的滋味,于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整洁的楼道外污浊的墙面,碧蓝的晴空下汽车尾气的蔓延,更有甚者,是干净地板上的一口令人作呕的痰。正因如此,世人才“好其德,而恶外心。”人们只专注于修炼自身的品德,成为一个“好人’,而对别人却视而不见,甚至是厌恶憎恨。牟宗三先生说,这样的人是浅薄的,是退步的生命。与退步的生命相对的是开阔的生命之境,即孔子所说的君子有成人之美。在牟宗三先生看来,“成人之美”就是自己好,别人也要好,而且别人的好要重于自己的好;别人有愿望,要努力帮其实现,别人有遗憾,要尽量使其圆满,这是儒家讲的仁者大爱的具体表现。所以,在牟先生看来,儒学不是死板的教科书,而是明亮的镜子。

古时候有个叫齐恒的人,自命清高,不喜与达官显贵来往,常常隐居乡间,吟诗作画,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这天,齐恒从隐居的房舍里出来,走向一条小道,远远看到几个庄稼汉正在辛劳的种着秧苗,觉得好玩,便上前观看。

齐恒问其中一个老农:“除了种田,你还会干别的吗?”

老农摇摇头,说:“我是个庄稼人,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干农活,特别是对种葫芦很有方法。能在集市上能卖出很高的价钱,官老爷也专门从我这里买葫芦。去年开始,我把种葫芦的方法教给了村里的乡亲,一年下来,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齐恒听后,对这个老农说:“这么好的事情,你一个人享用不就好了吗?何必还要让大家都学会种葫芦。你自己有了安定的生活,就不用大热天的还在田里干活,就能像我这样逍遥自在。”

老农听后,沉思了一会,说:“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至于葫芦里面没有空隙。我想把这只大葫芦送给您。”

齐恒 :“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吃的时候,它还能盛放东西。可是你说你的这个葫芦不仅皮厚,没有空隙,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老农笑道:“先生说得对极了,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他人没有一点益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葫芦不是一样吗?”。

一个人即便空怀惊天才能,然而不能惠及别人,也不过是瓷做的花瓶,摆设而已,与己、与人、乃至与国都不会有突出的意义。在老农看来,这就是齐恒最为失败的地方。这在牟宗三先生看来,便是“顾我而忘他”,是一个人走到了荒芜之地,脚下虽有零星孤叶,放眼望去,却是满目凄凉。

儒音凡录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出自《孟子》。

(孟子)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大道之行:出自《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而有志焉。”

承担:不计得失的生命意义

勇于承担,在儒家而言,就是在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担起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人人心中有大爱,又何患个人良知与社会风气的双重堕落?牟先生认为,这就是拨开迷雾见青天的生命本源,他说,人无承担,犹如骷髅行步,又有何意!

一只绵羊和一只病愈没多久的牧羊犬在野外散步,绵羊虽然一副神态庄重的样子,但头脑却是空空一片,不想事情。走了一会路,它们来到一片青翠的草地,绵羊似乎有点饿了,大嚼起美味的青草来,这块草地的草特别合它的胃口,绵羊吃得很是满意。

牧羊犬看到绵羊吃的津津有味,也感到腹中有些饥饿,就对绵羊说:“亲爱的伙伴,你能否帮我去买一块可口的香肠?”

这个时候的绵羊只顾自己吃草,怕浪费了这大好时光,影响进餐,对牧羊犬的请求置之不理。等它吃饱后,才懒洋洋的对牧羊犬说道:“等我好好消化消化,一会就给你去买,消化的时间不会很久的,你慢慢等着吧。”

就在这时,一头饥肠辘辘的狼从树林里蹿了出来,绵羊急忙呼唤牧羊犬来保护自己,牧羊犬看了惊慌失措的绵羊几眼,慢悠悠的说:“朋友,我劝你还是快跑吧,假如狼追上了你,你就用你的蹄子狠劲地踢,踢碎它的下巴颏。相信我的话没错,你会把它踢躺下的。”

就在牧羊犬大说特说这些风凉话的时候,狼已经把绵羊咬死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牧羊犬承担自己看护绵羊的指责,如果绵羊也尽一下帮助他人的义务,最后的结局是否还会如此悲惨?当代的人们,之所以遇危难不敢上,见急迫人退缩,归根结底是害怕自己吃亏,害怕到头来自己没有享受到,好处反倒让别人占去了。以至患得患失,河流不敢跨越,高山无法踏足,信心失却,道德泯灭,结果自然是人人苟安,难以成就儒家式的生活形态,这种儒家式的生活形态,以牟宗三看来,就是真实的责任感,真实的存在下去,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虚伪的,虚假的,浮泛不着边际的人。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在古代,不管是君王还是庶民,只要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和难题,他们往往会去深山古庙去寻找高僧大德,虔诚向他们求教,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因为人们相信,只有生活在清静之中的人,才会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如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房子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人生问题等等接踵而来,但是我们又去哪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事实上,高僧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却把智慧留给了后人。本书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悍妃归来:独宠小王妃

    悍妃归来:独宠小王妃

    当杀手界闻风丧胆的杀手和特工界一级特工来到这莫名的古代,还嫁给了王爷!她会有什么反应?谁知道她的皇帝爹爹是个那样的人?狠心的要杀了她,只为保住他那万里河山!她的妹妹却为了她而死,她只剩下他了!“王爷,你知道你很欠揍吗?”某女问道“本王哪里欠揍了?”某王爷答道“哪里都欠揍!”某女咬咬牙,恶狠狠的看着他说道“王妃你不要这么含情脉脉的看着本王,不然本王会以为王妃对本王有意思呢?”“安陌璃你丫这么变态你娘造吗?”“本王的娘不造啊,怎么了?王妃。”某女的人生观被颠覆了!“这些,这些统统都不要!”某女的价值观被颠覆了,那么宝贵的东西他竟然随手丢掉!简直是暴殄天物!三观被毁两观,不活了
  • 笙歌散尽晨曦愿

    笙歌散尽晨曦愿

    他,是她整个青春认真喜欢的人。她,是他一直以来重要的红颜。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他们之间越走越远……他说:“顾小溪,我们不要再见了!”她说:“陆辰,我不要再喜欢你了!”后来,他们再次重逢;她,成为了他此生永远的回忆。他,再也没有遇到过更好的人……
  • 万古那些事

    万古那些事

    无敌于世间的大帝在最终踏出了那一步后做到了真正的无敌,在斩尽了仇敌之后,放下来了一切回到了故里。想要成为普通人找回曾经自己遗忘的最重要的事情。
  • 都市之极暗天王

    都市之极暗天王

    书又名:阴影界。一场奇异的日食后,楚小天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些不一样了,在无意间进入一个神秘世界后,一扇全新的大门向他敞开,繁华都市,两重世界,我为天王!!!
  • 痞神在异界

    痞神在异界

    浩渺宇宙正面临着一场浩劫,平凡少年,却被创世神盘古看重,在中秋之夜诡异消失,他临危受命,身背盘古斧携一身的空间力量闯进克斯诺斯星,寻找上古十神器恢复盘古的力量,他会遇到什么事情?惊险的寻宝,振奋的战争,神之使者,挥剑所向无敌!
  • 冥魔乾坤

    冥魔乾坤

    一个少年,身怀各种元素,但,因为爱的人入了魔
  • 学生肖像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上)

    学生肖像描写范文阅读与指导(上)

    本套书从服务于学生作文的目的出发,提供了学生有效阅读的不同范文,主要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风俗描写、叙述方式、抒情方式、话题表达等类文章,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阅读与写作把握方法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
  • 卫哲的求生攻略

    卫哲的求生攻略

    世界破灭的危机可能近在眼前。私心作祟之下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清接下来前路如何,该怎么走。卫哲把握住了要素。可偏偏在大势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曾经头铁的卫哲不懂,直到死过一次他才领悟一个道理:一定是自己还不够强!还有就是,他需要一些帮手,至少也要能在自己改变世界之时帮他对抗其他心怀恶意的人。所以。再来一次,个人力量和团队力量他全都要!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 我是沙雕黑粉

    我是沙雕黑粉

    “哪怕后生会荆棘一路,我也想带你走出深渊。我想扑灭你身上的火,然后为你心中的灯,点一盏光。”江絮的生命里曾经走过一个人,一个在凛冬告诉她这个世界有多么温暖的人。火带走了一切,就好像那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于是江絮把它当做是梦,当做一切都不曾发生,包括两人的相识。在现实里挣扎是无力的,江絮那段尘封的记忆终是被重新提起。江晚秋似乎在知道江絮过去遭遇的时候做出了某些改变。在他心里江絮从来不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可怜的孤儿,而是他最想要守护的女孩。“她带走了你的一片林荫,我把余生的四季都送给你。”
  • 蔷薇迷梦

    蔷薇迷梦

    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凝眸,犹记得,菱花镜里,绿鬓梢头。胜冰雪聪明,知己谁求?馥郁诗心长系,听古韵,一曲相酬。歌声远,余香绕枕,吹梦下扬州。在她华丽的身后,又承载着多少血与泪?有人说她心狠手辣,事实又是怎样?两花争雄,谁才是最后的赢家?破碎的姐妹情又能否挽回?明里争,暗里斗。结局又是如何?蝶飞了,梦醒了,蔷薇又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