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89400000062

第62章 失占

趁黄昏风雨渐小,周聿修命人整顿仪仗,赶回皇宫。

当日雨未停息,日暮时菩提寺殿钟敲响,集聚僧众上殿拈香。主持率众僧入殿,照常行香时,却在佛案上发现一块明黄色丝锦,于是问知殿主持:“白日可有人来过?”

知殿主持回道:“几位殿下曾至此处拈香,然离去时未见有此物。”

主持见丝锦金光熠熠,而其上符文诘屈难懂,于是召几位高僧共来研讨。

一位僧人道:“弟子年少时云游四方,见过多国文字,唯有西迟文字与其相近。”

主持问:“既然相近,可否解其意?”

老僧指出其中三处,道:“此为‘乌’,此为‘西’,此为‘伐’。弟子仅知其中一二字词,无法成句。”

既知晓其中三字,众僧又将丝锦仔细端详了半日,最终不能解其意,主持只得将这方丝锦送入皇宫,交由博士研究。

廿二日,周帝归京。

离日蚀之期仅三日,京中内外戒严,以待救日。至期,周帝素服避正殿,太史官登灵台,日变则伐鼓于门,百官侍剑而立,闻鼓声以救上。

当日停朝,罗济侍奉于君侧,申时二刻过,不见日有亏,当下大喜过望,跪下庆贺道:“太阳应亏不亏,是陛下仁厚,德行感动上天!”

仪式撤退,百官纷纷上表庆贺。

次日朝会,陈侍郎以为罗济精通天文历算,预测日之将变,劝使国君修德,于是灾祸乃消。此乃大功,可奉为国师。

邹御史上奏:“日有变,是阴阳失调。丞相为百官之首,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若天有预警,丞相之过不可推卸,应收其印绶,赐骸骨。”

太史驳道:“按历书演算,昨日不应有日蚀,罗济失占,致使京师内外惶惶,是罪非功。”

周帝沉吟道:“此乃天之大警于朕,不可忽视,朕欲大赦天下,何如?”

太史道:“臣有一事要禀。廿二日,菩提寺僧人送来丝锦一方,上有奇文,诘屈难懂,诸博士日夜研究,始知其中一句。”

周帝闻言,略感惊奇,命人将丝锦呈上,观其符文,果然非本朝之字。

文学博士道:“其文与西迟和我朝文字皆有相似之处,却不尽相同,应是简化后的字体。臣等遂查阅西迟典籍,已此为根据,研究演变,推测出其中两句。其一为‘维此皇王,万民所瞻’;其二是‘乌鸢嚣嚣,万民哓哓’。”

其一句是功,后一句是祸。

周帝眉头紧锁,因此物降于寺院,而文字玄妙,故不敢妄言,命令诸博士尽快将其破解。另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翰林院里,众人聚集在一处,讨论日变之事,罗济见伯赏亦在其中,讥讽道:“伯赏,你已失占,幸逢大赦,陛下才未降罪于你。你怎不思感恩,省察己过,反而在此处夸夸其谈?”

众人一阵哄笑,伯赏因羞愤而脸红,大声道:“我并未占错,天书降于寺院,这难道不是嘉瑞?日蚀不在今岁,而在来年,然历法未推演出,太史亦无预测。历法用久了便会有误差,难道不应重新推算?这绝非夸夸其谈!”

众人见他振振有词的样子,哄笑而散,并不放在心上。

此话后来传到太史耳中,太史深以为然,遂上奏请求重修历法,并将伯赏调入太史监。

东珠知道此事后,私下颇有怨言,“好不容易把嘉瑞的事儿给他圆了,他倒好,口无遮拦的,说甚么日蚀在来年。若说错了,我们还能帮他把太阳遮住不成?”

程清宛却笑道:“莫要小瞧人家,他若没点真本事,我岂会与他谋事?”

东珠遂不敢非议,问道:“姑娘既这般看好他,何不告诉他丝锦的字意,好助他更上一层?”

有关丝锦上的字意,东珠曾问过一回,程清宛却闭口不提。

此一回,她仍是摇头。

宁国府。

这日程素妍过生辰,众姊妹早早来向她祝贺。

过了辰时,纪舒携礼到来,见程素妍妆扮明艳,笑道:“我初次见六姑娘这样打扮,乍一看,还当是四姑娘站在眼前。”

程素妍左等右等,盼不到梁思瑶,反把纪舒等来了,心中本就失望,又听她这样说,当下来气,问道:“难道她穿得,我就穿不得?”

纪舒连忙摆手道:“六姑娘多心了,我绝非此意,只是见你的妆扮与从前大不相同,这才有此言。”

程素妍撇了撇嘴,转身走开了。

李氏见到这边的状况,近前来道:“发生甚么事儿了,怎么都站在门外?快请进来坐!”

程素妍停下道:“可不是我请来的。”

李氏问:“不是你请的,还能是谁?”

纪舒尴尬道:“是四姑娘请的。”

“原来是我们四姑娘请的。”李氏忙把人留住,笑道:“她已入宫去了,当时走地匆忙,许是没交代清楚。她既不在,今儿就让我替她招待你。”

纪舒摇头道:“我原也只打算来尽一份心意,不准备长坐,就不进去了。”

于是留下贺礼,不多逗留,乘坐马车返回。

李氏不知她们为何气恼,便去问程素妍。

程素妍虽然生气,却没有要赶人走的意思,听到纪舒要离去,当时便有了悔意,却不肯放下身段请她回来。

这会儿听李氏来问源委,颇有些委屈道:“今儿是我的生辰,她不捡些好听的说也就罢了,还尽给我添堵,叫我如何高兴?”

李氏因问道:“是哪些话叫你不高兴了?”

程素妍低头不肯答,李氏也不好逼她,此事便这样算了。

同类推荐
  • 萧宫锁身

    萧宫锁身

    萧王宫重垣叠锁,花木葱郁,君王孤高,佳丽如云。她热血复仇,沦落成他的宫婢。几朝凭栏垂泪,步步深入,才知萧王邪戾诡随。他道:“过来,寡人立你为后。”她内心怨怼:呸!你弑杀君侄,谋夺王位,残暴不仁,还贪图享乐,你纵然一片痴心,谁敢托付?她被困深宫,誓要与之作对……
  • 江湖风起

    江湖风起

    欢喜冤家文,群像,无虐主要讲述四个初涉江湖的人,如何携手共进,潇潇洒洒的闯荡江湖!
  • 浮华不过与君逢

    浮华不过与君逢

    一世浮华,不过是与君相逢。幸,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前世今生,终究是没有错过。一场相逢,青春正好,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一朝王爷,权势滔天,风华无双,冷酷无情,心狠手辣,无心高位,只求逍遥。她,国师之女,宠爱有加,风姿绰约,清冷优雅,生人勿近,傲然而立,绝代佳人。世人只知晓,他们二人皆难以相处,殊不知,世上哪有生来倔强,生来孤独?一切不过仅是没有遇上对的人而已。那日,一眼万年,付了真心,林弑酒化身宠妻狂魔,沐羽笙自此受尽宠爱。
  • 陛下的那些小心思

    陛下的那些小心思

    秋衡十岁登基,立下两大志向——认真做皇帝、尽快生儿子。待到大婚,除去以上两件心事,他又平添了一桩,那就是收拾齐梓玉和她的那堆烂摊子。齐梓玉是谁?她是年纪比皇帝大,脾气比皇帝横,连小心思都比皇帝阴的一国之后,陛下表示不服!
  • 东陵帝凰

    东陵帝凰

    前世眼瞎,有幸亲身经历一场梦魇缠身。得神灵眷顾醒来之后,身为帝女的子曦智商上线,微服去西陵,帮那个爱她爱入了骨子里的家伙掐灭烂桃花,挡机关凶险,解阴谋诡计……待身边清净,主天下,生死相依,白头偕老……谁敢来破坏他们的幸福,一个弹指,叫牛鬼蛇神通通灰飞湮灭……这就是一个强大女主护男主,后期男女互宠的江山权谋虐狗文。
热门推荐
  • 穿到古代当王妃

    穿到古代当王妃

    平凡女大学生意外魂穿,机缘巧合救了一冰川。频道完全对不上的两人,一个安静,追求平静人生,誓不嫁入宫门王府;一个冰山冷美人,对人冷到极致。她救了他,他当众更正:“正是因为她,我才会落水的!”……那一年,她六岁,他十二岁,她眼中,他是小屁孩;他眼中,她是无关外人。但是却不知,在她害他落水再救他上岸的那一刻,他们已开始了命运的纠葛。
  • 逆天帝后挺嚣张

    逆天帝后挺嚣张

    这是一本新手之作。莫名其妙的穿越,奇幻惊险的异世大陆
  • 和校花同桌的日子

    和校花同桌的日子

    讲的是他泡校花,入黑道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从废材到霸主的故事.
  • 养妖日常

    养妖日常

    新书,《魔帝重生以后》已发文,内签通过,求投资!仙门世家出身的白芨,每天除了打打怪,升升级,维护维护世间正义,暗地里还在做着另一种勾当——把人人得而诛之的妖王复活!
  • 园塔

    园塔

    一场天灾人祸,世界开始异变。植物开始异变,动物开始异变。跟不上时代的进化,人们被迫放弃家园,修建园塔,园塔内居然有人觉醒出了特殊能力,人类最后的家园是否能幸存...末世中的人们如何生存...一三五单更,二四六双更,周日不定时爆更。
  • 绝色血后:血色彼岸

    绝色血后:血色彼岸

    她,幽溟沧雪·曦,21世纪血族第一任血后,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一个紫晶级杀手,精通各种格斗、古武......她做的任务从来不会失手。她,还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出神入化的“毒医圣手”,她制作的毒药除了她自己,至今都无人能解,而且自身还百毒不侵,她那晶莹剔透的泪滴,可解百毒,亦可作穿肠烂肚的毒药。在21世纪的几百年来,她学尽一切,且样样精通。这样完美的人,配上一张倾国倾城的绝色容颜,简直是完美到极致,无可挑剔。一夕之间,她穿越成夜五小姐夜沧雪。谁说她是废物的?瞧不起本小姐?看本小姐不修理她!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整个大陆搅个天翻地覆。看本小姐,怎么虐渣渣,诱拐魅惑妖娆、腹黑无耻的邪帝!
  • 须臾而立

    须臾而立

    上海80后土著,已经平平无奇的度过了30个春秋寒暑。在即将奔四的时候突然想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我这前30年平凡的人生历程分享出来,同时也表达一下自己对于生活的一些看法。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另一部穿越重生架空古言进展不下去了噗。
  • 仙岛有间杂货店

    仙岛有间杂货店

    重生到打不死的仙岛,只能靠卖现代杂货封神。
  • 我知君意

    我知君意

    什么专业穿越到古代最有优势?中文?历史?考古?在这架空的年代通通没用。风轻云一睁眼也不知道是不是太诚心了,第二天起来,直接穿越。云朝。一个从未听闻的国度,看一个现代人如何闯荡古代江湖,拐跑皇帝,顺便打怪升级…哦不对,生儿育女。
  • 玹修记

    玹修记

    身怀逆天血脉,手握玄天至宝,一个重生的生命,一段奇异的旅程,是命运的眷顾?还是被迫的人生?一切尽在《玹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