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83400000089

第89章 旁观者效应

说到「旁观者效应」,在脑海里浮现的是很久之前的一个案例:扶摔跤老人,却被讹千万。上诉至法院,法院判其赔偿。

当时听到这则消息只觉得:人心凉薄。

即使后来的后续报道称:法官因判案已经被撤职。但已经伤了人心,失了人信。对社会精神发展是无法逆转的打击。

从旁观者中勇于站出的人,已经是极其难得。毕竟去帮助他人从单纯利益的角度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而在那件事出现之后,相当于告诉这少部分人:去帮助他人,不仅吃力不讨好,还有可能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利益。

令人感到无奈的是,中国通过宣传弘扬“**精神”、“舍己为人”等概念,终于燃起了互帮互助的精神火苗时,又用一把现实铁铲拍在火苗上。

“我知道应该去帮助,但是我不敢,我家里没钱,还有父母要生活。”

“帮了他会不会被讹钱?”

“反正不帮也会有其他人来帮。”

“不要说我冷血,但是说真的。我就算不帮他,他死了,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多人都在围观,就算要怪也怪不到我头上。”

这些都是询问过旁观者得来的回答。

听着这些回答,心中百感交集。

有人说应该怪法院;有人说应该怪不去帮忙的人;甚至有的人说怪帮忙的人,因为如果不是有帮忙的人就不会显的不去帮忙的人冷血。

我认为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的是被扶的老人一家以及相似的去讹钱的人。因为局限的目光:为了钱,去动这些小聪明。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精神层面的动荡。

他们的行为不就是“碰瓷”吗?“碰瓷”行为存在已有十分长的年代了。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应该“归功”于当时处理案件的法官了。那一纸文书给了碰瓷人信心和动力,催化了恶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追其根本,是社会的道德素质层次不齐导致的。需着重加强对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

我坚信「旁观者效应」不是一个定论,因为我曾目击过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路过的司机、乘客自发的下车帮助伤者救治,救援还被困在车中的人。这样的行为与「旁观者效应」基本形成了驳论。再举个大些老点的例子:汶川地震。当时灾难发生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大部分人都参加到了抗震救灾的行列里,各行各业都出手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后的救援结果大家有目共睹。

打破「旁观者效应」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一开始的“旁观者”中就有人勇于站出来去帮忙。无论是帮忙者还是不帮忙者都会产生“羊群效应”,自然去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旁观者效应」中强调的是一种因为旁观者少而形成的“视为己任”的心情。但这在中国,个人认为是不成立的。毕竟去帮助别人靠的并不是“视为己任”这种心情,而是“**精神”——是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的奉献精神。是一种“既然出现了需要帮助的人,那么我就会去帮助”的想法。

这种想法的人越多,就能打破「旁观者效应」。

——————END————————

好的,又进入了个人总结的部分。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旁观者效应」,我的观点在最后几段写清楚了(应该)。

1、反思:

第一个缺点:写的有些啰嗦,前面作为引子的案例分析的太多了。文章比例有些不协调,下次需要加强改进。

第二个缺点:最后的叙述有写颠来倒去,导致最后结尾差点收不住。(虽然现在这个结尾也很烂)不太会写接结尾,有待加强。

第三个缺点:标点符号的运用不太规范,断句有时候有点问题。感觉病句还是蛮多的。

2、接下来是材料分析:

针对素材,我的第一想法就是文里的那个案例。我认为老人一家是罪魁祸首,法官是帮凶。这是毋庸置疑。但是,其实社会影响也没有那么大,至少我身边是这样的。只是针对老人的帮助会更冷漠一些。

我有次走在路上的时候,踢到了翘起地砖的边,一下就摔了个五体投地。当时整个人都有点懵,然后有个好人,扶我起来坐在花坛边,还问了我几句才走的。

(再次感谢这个好人)

我个人认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其实好人比坏人多的多,只不过坏人造成的伤害影响是一次性的永久打击,而好人做好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基于生物本能,对伤害会有更强的记忆力,这是为了避免生命受到威胁。所以一般的人对伤害总是记的比被帮助要深刻。

还是老祖宗那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每次讨论到“好坏”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啰嗦一大堆。如果下次有这方面的纸条就好了。我估计能写个3000字小论文。】

针对素材,第二个就是文尾的时候我提到的面对「旁观者效应」中挺身而出的动机。我个人认为中外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对外国史的了解,国外是没有“道德素质”这个说法的。大部分这方面的规范,靠的是宗教教义。而现实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根本不信教的。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的行为准则是完全靠幼时父母教导以及周围环境影响的。他们也基本没有像我们这儿什么《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东西。(有人可能要说外国电影了,我就想说电影能当真吗?除了那些标明的“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其他的都是编剧和导演的脑洞,属于艺术创作。)

举个例子来说:为什么在美国,“超人”是很受欢迎的呢?因为“超人”这个形象包含了无私奉献、救人于水火、美人倾心。同时超人表面形象是普通记者,映射的是即使是普通人也有可能成为“超人”。而成为超人必然要拥有的就是无私奉献、救人于水火、美人倾心。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国电影里有时候会打趣“我为什么没有美人环绕?”而这个和中国的“美人配英雄”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两个很不同的概念。

题外话扯得有点多,我的目的就是体现出“中外文化差异”。这在这个「旁观者效应」中也是可以得到体现的。也就是说「旁观者效应」其实可以扩展开来写:

首先,针对「旁观者效应」的本质进行分析。例如:在这个概念中为什么旁观者越多,真正去帮助的人越少?

其次,针对上段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这种本质分别放入中西文化中进行延伸,分析出这种本质在文化中的来源其实是不同的。

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个人的结论是:这个现象放在中国其实是可以被打破的。

而我写文章前面加的案例是为了制造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虽然好像不太好,废话有点多。):案例中的事件增强了国内发生「旁观者效应」的比例,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旁观,而并非伸出援手。

然后开始扬:分析了「旁观者效应」的本质,表明自己的观点——「旁观者效应」是可以被打破的。针对“如何打破?”进行讨论。

我在文中说的打破方法是:有更多的人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有帮助别人的想法并实施的话。会有更多的人去效仿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打破「旁观者效应」。

3、说说对素材的联想:

首先就是中西文化差异吧。前面也阐述了,越了解西方史就会发现中西文化差异挺大的。从哲学到行为准则,再到思考方式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

我有了一个疑惑: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很多效应真的具有普遍性吗?

因为众所周知,这类心理研究实验,大部分有智商不急缺钱的人都是不愿意参加的。(大部分实验都是以高薪进行募集,自愿参加试验的试验体。)

因为无论实验成功还是失败,被试验者有很大几率精神不正常或者有人身危险。

那么本身实验群体就具有特殊性的情况下,实验结论还具有普遍性吗?

特别是在一个全是由西方文化渲染的群体中,得出的结论真的适用在中国文化中成长生活的人们吗?

【如果是高三考生,请不要被我带到沟里。大家就普通写写就好,毕竟改卷老师的包容性以及思考参差不齐。高考改卷有一些大学老师甚至很多研究生进行改卷。如果没有试卷前部分大致全对的可能性的话,作文不要写太过新颖、矛盾的话题。基础分比较重要。

我已经高中毕业多年,所以思想有些跳脱。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但是不希望因此导致发挥失常。大家就挑着看吧。

最后强调一下,我对大部分的思想都持有包容的态度。不太喜欢激烈的争执、纠结,这在我看来是很没有必要的。

每个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想要融入一个团体,求同存异是必然。但是“异”是用来“存”的,而并非是用来抹去的。“求同存异”这个词更多的是强调包容其他人思想的包容性,而并非委曲求全。同时每个人的特异性是必须存在的,这样种群才能进化,向前迈进。

所以对我的观点有疑惑、不同意的可以温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吵架的话就算了,不喜勿扰,谢谢。】

向质疑精神致敬。

同类推荐
  • 瑞叶

    瑞叶

    同学们记忆中的顾池是狂妄的,目中无人的。现在的顾池?满脑子的恋爱泡泡,情话也是脱口而出。表白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式,令人砸舌,原来还可以这样表白的啊?同学们惊叹不已。于是,每日一问今天的顾池表白成功了吗?
  • 可怜的小燕子

    可怜的小燕子

    一只小燕子因没有生活的地方,而被遗弃,最后死了
  • 匿名幸运

    匿名幸运

    在一个神秘人的帮助下我中了一千万的彩票大奖。你要问我这钱怎么花???其实吧我也很懵逼。等等。咱现在已经是屌丝逆袭了,首先把心中的女神拿下再说。
  • 陌清尘上

    陌清尘上

    我会永远喜欢你的呀我也是,我们会好好的。
  • 席医生掉了一颗糖

    席医生掉了一颗糖

    【新书《韩先生他心有白月光》开始连载啦!】【男主视角,比知了还虐,慎入】林惜离婚了,站在民政局门口,捏着还有些温热的离婚证,心中的痛如同涟漪一般,越荡越开,席卷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席川,你能再抱我一次吗?”林惜鼓足勇气,望着三米之外有些模糊的背影问。席川脚步一顿,但终是没有回头,挺拔的身影渐行渐远。林惜那抑制了许久的眼泪缓缓坠落,捂住疼得快失去知觉的心脏,嘴唇一张一翕。她说:席川,对不起。又是一年春意正浓,院子里那株梨花开的极好,只是青草上的露珠告诉他,她没归来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未世呀未世带着家人忙QQ农场

    未世呀未世带着家人忙QQ农场

    平凡的一家人,在未世来临之前忙着QQ农场和收集物资,只想要带着家人平安渡过前有丧尸后有变异动植物的未世!
  • 长长的故事我们短短地说

    长长的故事我们短短地说

    这是一本关于如夏同学情感经历的书,在这里,你可能会看到很多相似的恋爱困扰,欢迎光临如夏的内心深处。
  • 许你一世似锦流年

    许你一世似锦流年

    她说缘分是上天注定,她耐心等待这世界上最爱她的那个人,无论他是贫穷,富有,高贵或卑贱,上天注定了的爱情无法改变。她在人生的海边看潮起潮落,直到身边出现了那个夺目的他......他被掌声覆盖,被光环笼罩,他站在焦点中心绅士地微笑,满世界的目光迎着他呼啸而来,他的眉宇,他的鼻翼,他俊朗的脸庞,他痞痞的坏笑,他对她占有般侵略的倾世温柔......他说,我愿为你倾尽所有。她哭泣着拒绝,只因他豪门世家,他为她疯狂,为她痴迷,为她沉醉,他冷漠地背叛荣华富贵,她的身世让一切变成了命运的转折......他们在幸福中看流年似锦。
  • 催眠师之死

    催眠师之死

    一个全面失意的人,一个被社会、甚至于他所挚爱的妻子所抛弃的汉子,一个贫困交集、落魄街头的失败者,一个不得不将自己流放远方的过客,却有着一身未被唤醒的惊世骇俗的催眠术和一段鲜有人知的记忆!然而已无法挽回的人生,又该怎样继续?
  • 重生地主女儿要出嫁

    重生地主女儿要出嫁

    重生到古代变身成为一个美丽绝伦的地主的女儿。没想到前世的未婚夫也来了,想要与他再续前缘,却被拒绝,努力想要找回从前的爱,为何越来越远。嫁给自己不爱的男人,不想踏进了深宅大院的不归路,放不下旧情人,又摆脱不掉公婆大姑子等一堆烂人烂事,还要应付莫名其妙的男人的骚扰,这哪是人过的日子。感谢战争,让她逃离这让她头疼的生活,冥冥之中的安排让她躲到京城,本以为可以自由潇洒风生水起,谁知又糊里糊涂一脚踏进了皇宫这个更深的烂泥潭,这下躲也躲不掉了,躺着也中箭……都怪那个讨厌的男人,见到他就没好事!这是啥命啊,嫁个自己喜欢又靠谱的男人咋就这么难呢!窝儿里斗完宫里斗,啥时是个头儿啊……步步深入,越来越精彩,好戏在后头,敬请关注!!!
  • 您有新的微信消息请您查收

    您有新的微信消息请您查收

    女主陆小鱼收到陌生人微信消息,对方却声称是自己?轻微恐怖的短篇小说,结局很诡异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 S151

    S15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城主太猛了

    城主太猛了

    城主大人,你的城有多大?心有多大,城就有多大!城主大人,你的心有多大?天下有多大,心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