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7600000022

第22章 大儒俞樾的教读与园居(2)

昔日科考,除恩科外,乡试、会试均为三年一次,录取人数极其有限,因而同年中举或中进士的也就被称为”同年“,大家在官场上彼此有个照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乡试,俞樾、李鸿章、崇厚分别于所在地中举,当属”同年“无疑。更重要的是,李鸿章也出自曾国藩门下,两人尚有”同门“之谊。对于俞樾的遭遇,李鸿章也有所耳闻,随后即复信推荐他到苏州去主讲紫阳书院。

得信后,俞樾夫妇欢喜异常,因为他们原本就打算重返苏州,如今归宿既定,一家人也就安心南下了。路过南京时,俞樾不免要前往两江总督署拜谢李鸿章,一叙师门之谊。初登权位的李鸿章此时正年富力强,礼贤下士,双方一见如故。席中,李、俞两人谈起所谓的”榜运“:当时都流传说,丁未年(1847年)的榜运极好,而庚戌年(1850年)的榜运极差;李鸿章是丁未年进士,同榜翰林中出任朝中卿相乃至封疆大吏的大有人在,而俞樾是庚戌年进士,同榜翰林却无人有此风光。李鸿章问俞兄是否相信”榜运“之说,俞樾只得苦笑道:”榜运不榜运的,谋事在人罢了。丁未科有李兄在,榜运如何能不好?庚戌科有我这样一人,如何好得了?“言罢,双方大笑,举杯而止。

对李鸿章而言,推荐俞樾前去主讲紫阳书院可能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后者来说,却是一家生计所在。要说起来,李鸿章尚比俞樾小两岁,但此时两人境遇已成天壤之别。虽说是酒席中的一时谈笑,但李鸿章的笑,是官场得意、事事顺风的矜笑;而俞樾的笑,则只能是对人生际遇无常的苦笑了。人各有命,世事难料啊。

南返后,由于战争的破坏,被誉为”地上天堂“的苏州城早已破败不堪,残砖断瓦,随处可见。此情此景,让俞樾感到十分揪心。当他快步走到六年前居住的五柳园后,这里果然已被夷为平地,昔日林园之美,早已荡然无存。

至于苏州紫阳书院,此时也已在战火中焚毁,好在当地还算重视教育,紫阳书院迁到一所老屋继续办学,俞樾一家才算是有了栖身之所。之后,俞樾潜心学问,他一边著述,一边读书,日子过得还算惬意。1866年二月初二,俞樾开始正式教课,这也是战后书院第一次开课。这一天,苏州中丞以下官员们都来院听讲,以示重视。课后,俞樾作诗记事:

春风绛帐对诸生,竟验前言徐子平。

批尾生涯从此定,居然还我旧文衡。

徐子平与俞樾为同榜进士,曾同在开封为官。俞樾被罢官之时,徐安慰他说,官场险恶,看来你也不是做官之人,不如精研学问,将来定可重掌文衡。所谓”重掌文衡“,即为书院之选,虽说这只是朋友的宽慰之语,但十年后却变成了现实。

紫阳书院主讲宋明理学,学生辈又多以功名为求,尽管其中出过吴大澂、张佩纶、陆润庠等知名弟子,但俞樾对书院并不满意。俞樾的学问,重名物而轻学理,重考据而轻言谈,常讲经世致用,学风朴实无华,世称”朴学“(又称考据学)。在他看来,科考文章不过是敲门砖,一旦侥幸得中,即弃之不顾,于自身修养、社会功用乃至国家兴亡并无好处。

对此观点,曾国藩颇为推赞,他曾评点自己门下弟子:”俞荫甫真读书人,丁日昌真做官人“;”李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俞樾字荫甫)。对于老师的厚爱,俞樾自是没齿难忘。1867年,俞樾往南京拜见曾国藩,师生相见,相谈甚欢。公务之余,曾国藩带幕僚们陪俞樾游览金陵风光,从玄武湖到古城墙,一路上师生们欢声笑语,意兴盎然。次年,曾国藩因公路过苏州,其不惜两江总督之尊而亲自拜访俞樾租处,穷街陋巷,一时间车马喧哗,令俞樾感动不已。

太平军、捻军被相继剿平后,清廷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史称”同光中兴“。在这段时期,俞樾的经济状况大有好转,他任教紫阳书院后,年薪400两,养家无虞。1868年,在浙江巡抚马新贻的邀请下,俞樾转任杭州诂经精舍,年薪600两,同时还兼管浙江书局,”笔墨生涯,比往年丰润“。如此一来,俞樾终于可以脱离俗务,专心学问与教读了。

除薪水外,诂经精舍的学风符合俞樾的口味也是其欣然赴任的原因之一。诂经精舍始建于嘉庆年间,历史不算最悠久,但凭着踏实的学风而跻身于名书院之林(与长沙岳麓书院、保定莲池书院等齐名)。与之相比,同城的崇实书院、紫阳书院、敷文书院就未免有些望尘莫及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诂经精舍不仅是重点大学,而且堪称研究院。历次浙江乡试中,如不出意外,诂经精舍往往拔得头筹。最厉害的一次,竟独得全省乡试名额四分之一(笔者按:1902年,光绪壬寅科)。当然,会考试未必最成功,诂经精舍出的不仅仅是功名,更重要的是学问,而且是真才实学。对此,俞樾作为一院之长,当然是居功至伟。

三一代大儒的园居生活

有好环境,才有好学问;有了好的安居生活,才能诸事顺心。1869年,俞樾移居苏州马医科巷潘文恭旧宅。潘家旧宅共三部分,俞樾租住的是东宅,潘家自住的是老宅,还有一部分是西宅,但已焚于战乱而成一片废墟。1874年,潘家人有意售出西宅弃地。由于此前一直租住他人房屋,俞樾听说后便与夫人商议,最终凑钱将之买下,以建造属于自己的宅园,这就是后来的”曲园“。

1875年,曲园建造完工,俞樾一家人于当年四月乔迁新居,结束了多年赁屋而居的生活。新居之所以取名”曲园“,主要也是财力有限,所购地基于正屋之外,留给园子的面积有限,形同曲尺,因得此名。新屋落成后,师友庆贺,宅第左侧大门即悬挂着李鸿章亲笔题写的”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直匾,待客之厅挂的则是恩师曾国藩手书的”春在堂“匾额(八年前的拜访中所写)。

园子虽小,倒也花木亭石,一应俱全。转过春在堂的屏门后,便是一溜长的庭院,南北长十三丈,东西仅三丈宽,俞樾命人在此挖一水池,水池上建一小亭,小亭周围又堆了一座假山,周围则铺上青砖,种上花木,夏日炎炎清风徐来,中秋之夜邀友赏月,倒也不失为人间快事。转过假山,则是曲尺的另一角,东西长六丈,但宽只有三丈,俞樾在此建了回廊和一个小书房名”艮宦“,回廊前则栽种了几棵大树,清幽透气遮阳,闹中取静,一举三得,正是读书著述的好地方。

定居曲园后,俞樾生活安定,诸事顺遂,其著作也不断刊刻发行。如果说,《群经平议》与《诸子平议》奠定了俞樾的学术地位,之后陆续发行的多卷本《春在堂全书》《曲园杂纂》则彰显了其深厚的学问功底。这些书籍,在各省读书人中广为流传,备受推崇,以至于远在四川的张之洞等人都写信给俞樾,邀请他出任成都尊经书院山长。由于路途遥远、老母年高,俞樾对此婉辞拒绝。不过,距离较近的上海求志书院和湖州菱湖书院则无法拒绝,俞樾虽然未必常驻讲学,但也不得不兼任了两院山长之职。

接任诂经精舍后,俞樾的惯例是每年春节后往杭州,天气热时回苏州消夏,重阳节前后再返杭授课,年末回苏度岁。随着年岁的增长,曲园夫人常年留在苏州,而俞樾在杭州的时间也日渐缩短,虽每年春秋各来一次,但勾留时日不定,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一两个月,弟子们均引以为憾事。

驻诂经精舍期间,俞樾通常住精舍”课院第一楼“,以至于弟子们都将此楼称为”俞楼“。每次回苏之前,俞樾都要在第一楼与弟子们置酒话别,后来演成惯例。1877年秋,俞樾在回吴前”自煮酒食招待诸门下“,”欢乐竟日“,诸弟子对乃师”赐食精舍“十分激动,其中弟子汪子乔用擘窠大字写了”俞楼“二字张于第一楼前,另有弟子王梦薇画《俞楼秋集图》以示纪念。对此,弟子徐琪认为老师来杭州这么多年却没有自己的居所,于是与王梦薇倡议为老师”别建俞楼,为湖上添一胜迹“,这一提议得到了其余三十多名弟子的赞同,之后便在孤山西麓”六一泉“旁觅得一地,筹资筑屋,以供老先生晚年休养。

开始建楼时,俞樾很是不安,他给弟子徐琪去信说,”今西北奇荒,方谋多方赈济,兴此不急之工,一不可也;露台为百金之屋,汉文尚且惜之,兹以我一人之故,致醵众人之资,二不可也;且鄙人何德何能,而可据此湖山胜地?三不可也。“但是,弟子们这次却没有遵从师命而是继续建楼。1877年底,俞樾挚友、长江巡阅使彭玉麟来杭,他见新楼规模偏小,于是又斥资加以增扩,并令手下军士在楼前植树种花,楼后叠石凿池,气象为之一新。

1878年初,新楼完工,彭玉麟亲笔题写”俞楼“为名。因苏州旧园缘故,”俞楼“又号”小曲园“(实际上比苏州曲园大上数倍)。落成之日,弟子们坚请老先生移居,俞樾拗不过,只好接受。当年2月,曲园夫人来到杭州,俞楼也就成了俞樾新的讲学之所而不再留居精舍”课院第一楼“了。

为感谢弟子们为己筑楼,俞樾特写诗记道:”昔年曾向北经过,六一泉荒蔓草多。太息光阴真荏苒,无端楼阁起嵯峨。桥边香冢邻苏小,山上吟庵伴老坡。多谢门墙诸弟子,为余辛苦辟行窝。“感激之情,喜悦之心,溢于言表。另外,俞樾还撰有一副楹联: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傍山南山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尊师重道,可喜可贺;俞楼风光,美不胜收。俞楼面临西湖,背依孤山,门对青山绿水,卧赏春柳秋月,蓝天白云,日出日落,占尽西子风光,老先生在此授读著述,真有福之人也。

1898年,在诂经精舍主讲满30年后,已是78岁高龄的俞樾辞去讲席。也就在当年,其长孙俞陛云以第三名探花及第。这真是应了俞樾祖父俞廷镳的那句吉言:”留此以贻子孙,不更优乎?“是后,俞家学脉流传,文运昌远,不仅俞樾兄弟进士,长孙探花及第,俞陛云之子俞平伯则为著名学者。所谓”积善人家庆有余“,所言非虚。

更可喜的是,1902年清廷诏请俞樾于次年赴鹿鸣宴并官复翰林院编修原职。鹿鸣宴系官方为中举60周年的老举人(或老进士)举办,俞樾此时已是82岁高龄,虽不能赴宴,但官复原职总算是了却了老先生的一桩心愿。当然,鹿鸣宴主要是褒奖宣示作用,因为具备赴宴资格的人屈指可数,即使有,也像俞樾一样年高行走不便了(多为地方官前来祝贺)。三年后,历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被废除。次年(1906年),一代朴学大师俞樾病逝,年86岁。

作者简介:金满楼,原名金松,独立作家。代表作有《辛亥残梦》《北洋往事》《女人当国》《民国原来是这样》《百年前的巨变》(台湾版)等十余部作品。现为《新京报》等报刊专栏作家,专注于历史写作与时政评论,2010年受邀担任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十七集《北洋军阀秘史》电视讲座主讲人。

同类推荐
  • 千古秦皇

    千古秦皇

    中国九大憾事秦始皇嬴政,如果活得长久一点,中国也许早就构建成和谐社会了;汉武帝刘彻,如果对西域郡县制,中国也许就不会出现真主信仰了;魏武帝曹操,如果赤壁之战胜了,中国也许就可以避免五胡乱华了;隋炀帝杨广,如果把高句丽灭了,中国也许现在就多一个朝鲜省了;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把吐蕃灭了,中国也许版图上就要加上印度了;宋太祖赵匡胤,如果没暴毙而亡,中国也许就不会出现北辽南宋了;元世祖忽必烈,如果把日本灭了,中国也许现在就再添一瀛洲省了;明太祖朱元璋,如果没实施海禁,中国也许是首个环球航行的国家;清世祖玄烨,如果没有闭关锁国,中国也许现在还是地球超级帝国。如今我为嬴政,秦朝的命运如何,且看我如何实现千古一帝的霸业!
  • 永镇八方觅封侯

    永镇八方觅封侯

    重生异世,成为大魏边关的一位将领的他,恰逢蛮子攻魏,家国情怀早已根深蒂固的他,他保卫起了第二个祖国!若有豺狼欺我大魏,必灭其国,夷其族,亡其种!
  • 三国之乱武天下

    三国之乱武天下

    神秘军师替黄巾续命一个月,蝴蝶效应逐渐改变历史走向……
  • 通往权力巅峰之路

    通往权力巅峰之路

    王栾穿越成谢尔盖*萨尔蒂科夫,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女皇的男宠,看王栾如何改变谢尔盖*萨尔蒂科夫的历史。
  • 重生1634

    重生1634

    一个现代人因为地震,莫名其妙的重生到了明末,他该怎么做?保崇祯?杀鞑子?灭流寇?还是拉起一帮人造反?......李国强说:“现在说这些全是扯淡,先吃饱肚子才是正事,其他?等吃饱饭再说......”
热门推荐
  • 豪门第一盛宠:娇妻求撩

    豪门第一盛宠:娇妻求撩

    御白,帝都第一帝少,出身高贵。顾时笙,帝都超人气漫画家“占卜者”,书香门第。永远不可能相互纠缠的人居然睡在一起了,顾时笙表示“我有未婚夫了。”御白,“什么时候结婚?”顾时笙,“下个月五号,你要做什么!”“老子我抢亲。”顾时笙表示她是不是遇到了神经病?
  • 王俊凯之我的学神男友

    王俊凯之我的学神男友

    自诩为”青春无敌美少女“、”未来美术大咖“的丁文倩同学因为惨不忍睹的文化课成绩而被校园第一学霸(王俊凯)盯上,从此,她的生活开启了”水深火热“模式。听到此话,我那蠢蠢欲动的贪念再次熊熊燃烧起来。喜欢这部小说的人可以加我的QQ我的QQ:851234410
  • 三姐妹与霸道少爷的爱恋之路

    三姐妹与霸道少爷的爱恋之路

    她们和他们相遇,相恋,可情敌总不断出现,她们该怎么办?
  • 拐个掌柜来种田

    拐个掌柜来种田

    她本是21世纪新时代女性,却因为一场大火魂穿古代,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她本想靠着本业发家致富,成为天下第一首富,谁知却意外惹上真正的首富。“乖,到我身边来,天下第一首富的位置就是你的。”男人双手压在桌上,高高在上地俯视她,眼里满是邪魅。招架不住,既然做不成天下第一首富,那不如就做首富的女人,就……从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师父在上:徒儿要娶你

    师父在上:徒儿要娶你

    世界上最幸运的是什么?一只蟠桃修炼成了仙!世界上最倒霉的是什么?被某英俊无敌的帝君抓住要吃了她!!桃桃这辈子没什么大的愿望,就希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顺便拐个帝君回去过小日子。可玉帝不让她如愿,什么历劫,什么赐婚,她统统没在怕的!!只是,当千帆过尽,一切沧海桑田时,她还能拥有本心,和他白头到老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左宗棠发迹史下

    左宗棠发迹史下

    在他眼里,似乎没有谁是不能得罪,就连提拔他的后台曾国藩都被他气得鼻歪嘴斜;偏偏就这么一个马大哈,40岁才进官场,一路树敌,一路升官,20年间官拜宰相,成为晚清第一重臣。会办事不会说话,这可能是他游走官场的致命缺陷,但也可能正是他秘而不宣的护身符。本书讲述左宗棠无视官场潜规则……
  • 完璧归师

    完璧归师

    璧玉不全,散落四方,化为魂魄,寻得冰清庇护。璧玉本是狮族宝物,先祖遗落,不得安宁。今世女子,碎玉在身。灵魂合一,才可完璧归师。自五一后,更改为周六周日更新。此乃现代言情,略带玄幻,谨慎入内。
  • 青盐米饭(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青盐米饭(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懂生活)

    关于美食与文化、与生活的一个专栏。将那些我吃过的,念念不忘的食物写成一个系列。每种食物要么有一个故事,要么有一些令我不想忘记的人。也看过很多关于美食的电影,书籍。也想写一写,把某个打动我的瞬间,一句台词,一个动作,写下来。
  • 系统君么么哒

    系统君么么哒

    我擦,玩个养成游戏而已,纯属恶趣味,为啥养成不了别人,反倒由别人养成自己了。就这么点积分,还不够老娘一个月的零花钱!为了回家,某宅女与某傲娇签订契约,他们斗智斗勇。亲,回家之路十分堪忧呐。“加油,回家的道路就在前方,奋斗吧少女!”“这句话你说过几遍了,貌似从开始你就一直这么说了吧。”某女挖鼻。“……”某系统。所谓女配,就是要卖的了萌,傲得了娇,耍的了帅,装的了白莲花,架得住御姐,冰山毒舌样样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