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3500000010

第10章 Chapter3 站起来的次数要多于摔倒的次数—成功心理学(1)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

要么竞争,要么等死。

你想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吗

戒什么都不能戒理想。

【心理照相馆】

皮格马利翁——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过往,擅长雕刻。由于他不喜欢凡间女子,于是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在日复一日的雕刻中,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雕刻的象牙少女,将她视为自己的妻子,装扮她、抚爱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祈求希望少女能够化成真人,做他的妻子。最终,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爱神赋予了象牙少女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心理SOS】

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这也不是“绝迹”的神话。当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时,他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方式行事。这其中就是“自我意向”在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向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向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的“荧光幕”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担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的负面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但是,如果你的自我意向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光幕”见到一个意气风发、不断进取、敢于经受挫折和承受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鼓舞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快慰与卓越,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

1968年,罗森塔和几位心理学家曾在美国一所小学做过测试,他们随机挑选出几名学生,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有“优异发展可能”。他们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老师,让老师对这几名学生有了期待。于是,老师们给了这些学生良好的品行评语,随时关注他们的言行,在之后的几个学期里,这几名学生果真取得了老师期待中的进步。

不要以为心理学家有双通晓未来的眼睛,而是利用了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老师和学生发生改变,才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结果。因而,个人自我意向的确立是我们生命走向成功或失败的方向盘、指南针。

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现实的自我意向伴随着自己,以便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同样地,如果你想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就以他为榜样,最大限度地激发起自己内心的渴望,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可以在自己的床头、书桌或者办公桌即自己每天活动的场所,用醒目的字条写上自己的座右铭或者目标。当然,只有渴望和自我暗示,没有行动的话,也是绝不可能成为比尔·盖茨的。一般情况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你做了一切有意识的努力,即便你具有很强大的意志力,你也不会有别的不合这种意识的行为。

有了强烈的想成为某人的意识,再辅助以切实可行的行动。先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树立一个目标,每天朝梦想出发一小步,终有一天可以成为比尔·盖茨。

三岁就能看大,七岁就能看到老吗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心理照相馆】

1883年10月26日,拿破仑·希尔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贫寒之家。从小,继母就不断激励希尔树立伟大的人生目标。在继母的影响下,希尔一直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长大以后,希尔从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18岁时,他正上大学,为一家杂志社工作,被派去采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发现希尔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于是建议他从事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还写信给美国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等取得卓越成绩的高层人士,介绍希尔与他们认识。

在以后的20年间,希尔不仅获得了博士学位,还访问了福特、爱迪生、洛克菲勒、贝尔等当时最成功的人士。希尔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采访,而是对所有成功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写出了《成功规律》书,激励千百万人去获得财富,成为卓越的成功者。

【心理SOS】

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老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到老”。认为人的成就,在这个年龄段就打下了基础。1980年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对此做了一个实验,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分类,分别是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坐立不安和自我约束5大类。当他们26岁时,精神病学家再次对他们进行了面谈,得出以下结论: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他们小时候十分活泼和热心,成年后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类的幼儿: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如今比一般人更倾向於隐瞒自已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已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类的幼儿:他们小时候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不集中等。如今他们多被评价心胸狭窄、容易紧张、易怒、烦躁。

“自我约束”型幼儿:他们长大后的性格和小时候没什么变化。

可见,“三岁看大”的说法不是全无道理的。

并且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孩子的3岁和7岁,是成长发育的两个关键点。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她的话有科学依据,因为从正常的大脑发育速度来看, 3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发育最快。婴儿出生时大脑重量370克,出生后第一年大脑生长速度最快,婴儿到6个月时大脑重量增长为其出生时的两倍,占成人大脑重量的一半,而孩子的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一半,可见3岁之前,孩子大脑发育远远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所以父母要趁着孩子3岁和7岁的大好时机抓紧教育孩子,虽然有许多因为拥有天赋的孩子而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孩子在父母和学校教育下成才的例子。所以,父母要在在孩子幼年阶段就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多大的目标,就有多大的人生舞台。目标建立得越早,实现的时间也越早。

如今,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人生路口上举棋不定,不知道是继续求学深造,还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工作,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其实,这些迷茫与踌躇,都是因为没有给自己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当你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坚持下去,人生就不会迷茫,成功的道路就不会“自我设限”。

你有选择恐惧症吗

每一个选项都会通向一个终点,与其苦于选择方向,不如前行探路。

【心理照相馆】

一头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堆干草料,西边是一堆新鲜的嫩草。驴子很高兴,跑到大堆的干草料处刚要吃,突然想,西边那堆草料那么新鲜,肯定好吃,此时不去可能会被别的驴子吃掉,于是它就跑到嫩草堆。刚要吃,它又想,这堆草虽然很嫩,可别的驴子把那一大堆干草料吃光的话,自己就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于是它又跑回干草料堆。可是,它又特别想吃嫩草,就再次跑回嫩草堆。

在嫩草堆那儿又担心吃不饱,又返回干草堆。小驴既想吃饱,又想吃嫩草,还担心草料被别的驴子吃光。于是不停地往返于两堆草料之间,最终又饥又饿,死在草堆旁。

【心理SOS】

驴子的悲剧不在于它死了,而在于它死得很荒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调入荒诞的陷阱,面临选择,犹犹豫豫,想着骑驴找马,可是越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越是得不偿失。这就是“选择恐惧症”在作祟。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是指在几个选择中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十分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6种果酱中挑出最想买的一种,然后再在24个果酱中挑出最想买的一种。结果,做6选一决定的容易度是做24选一决定的10倍。

这个实验说明,选择越多,反而会让人无从选择。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手表效应。当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确切地知道时间,而当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失去判断时间的标准。

同类推荐
  • 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先是对社交恐怖症有一概述,然后重点探讨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心理学知识读本,心理学是一门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它的影子,如果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的生活将会冈此而变得与众不同。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To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 直觉的魔力

    直觉的魔力

    我们人体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直觉的魔力潜藏其中,它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今这种魔力已日渐引起人们的好奇和重视。可在生活中,真正能通晓并且能好好利用自己直觉能量的人却少之又少。作为一位资深的心理培训师,作者用10多年的时间潜心研读了大量心理学、古代巫术方面的书籍,总结归纳了使数万人受益的直觉潜能开发秘诀。一旦你学会运用自己的直觉,你的灵感、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纷至沓来,奇迹不再只是“可能发生”,而是“就要发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界的奇怪风气

    神界的奇怪风气

    夏日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一座座高楼大厦耸立着,一条横穿整座城市的大河像是一条巨龙一样盘踞着。
  • 如此妖娆

    如此妖娆

    美人姣姣,顾盼生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与他,因一纸契约捆绑在一起,几月的相处渐生情愫,然事成之后她离开,她以为与他的缘分业已至此;她与他,初相见,她是别人的新妇,再相见,她是待字闺中的宰相女,他对她一见动心、再见钟情。-----------------------------------------辛蓝坑品保证,一旦开坑,决不弃坑,各位可放心收藏^-^PS:推荐过百或者收藏过百,加更一章~~
  • 出塞英雄——张骞

    出塞英雄——张骞

    2100多年前,在我国北方,有一个游牧民族,名叫匈奴。鼎盛时期,北起贝加尔湖,南至长城,东接辽河,西抵葱岭,天低野阔,一眼望不到边。可到了军臣单于继位后,事情却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个年轻人从汉朝进入了匈奴的领地,他的名字就叫张骞。
  • 有仙西来

    有仙西来

    门派修真开局家没了怎么玩?门派修真开局家没了怎么玩?
  • 袅袅长相思

    袅袅长相思

    青年写的,给少女的!会一直写下去。多多支持,谢谢!
  • 汉世归途

    汉世归途

    悲催事一:闪电结婚闪到裸婚一族也就算了,竟然还是仇人之子...悲催事二:闪离与前夫争夺‘财产’也就算了,竟然还被一个爆炸被炸回了千年之前..悲催事三:炸没了身体变成三岁小豆丁也就算了,竟然还性别为男...悲催事四:和前夫再次相遇也就算了,竟然还被强行绑定,被迫一起过关打怪,宫斗惊心,夺权耍阴,只为归途...悲催事五:虚拟光脑没电也就算了,来了两个人工智能的小跟班也算认了,怎么?小跟班竟然是...一代帝后???未来外星公主仰天长啸---原来‘杯具’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 逆境成王

    逆境成王

    我叫王子,女,今年二十岁,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个月三千块的工资,我该如何逆袭呢?梦想还是要有,活着有个奔头不是么?
  • 诱君欢:弃妃归来

    诱君欢:弃妃归来

    她,误嫁良人,胎死腹中,再世为人,她定要报前仇,灭渣男。他,狷狂邪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宠她一人,为她步步为营。一场相遇让她坠入红尘,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爱过恨过死过,当她重新归来时又是怎么样的结局。记忆初歇,翻天恨意席卷而来,他的宠溺不过是宿醉。断情崖上,生死之间,她恨意滔天:“若一切重来我愿用一生换我们从未相遇,如今我什么也没有了,活着有何意义?”他笑的邪肆:“除了你这世间我从未在意过谁的生死,生也好死也罢,你的命我说的才算,我若不放,谁敢要你的命?”
  • 江山别夜

    江山别夜

    皇后,你且靠近来些。纵然这世道冰凉如永夜,但有皇后陪着朕,便不会冷了。其实这就是一对帝后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互相折磨一辈子的1V1宫廷争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