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5400000001

第1章 闻名清代的科举世族

何澄,原名何厚惆,字亚农,初号两渡村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慕清初傅山不事异族的气节,取其号曰真山;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又号真山老人。何澄一八八〇年五月三十一日出生于山西灵石县两渡镇。至今那个八卦院旁的“小院”宅屋尚完整地保存着。两渡何家是清代延誉百年的科举世族,何澄是何家的第十五世,族内排在“厚”字辈,大排行行八,后在京城以“何八爷”闻名于古玩界。

何澄的始祖名立本。据灵石两渡《何氏族谱》记载,何立本乃河南淅川大石桥人,任“文学掾”(一种未入官职的教职),职掌学校,教授学生,于明季来到山西灵石。因喜好两渡镇的风土,更喜这里民情质朴,遂决定在此设塾发蒙,开馆立业。何立本在河南时已为岁贡生,定居在灵石两渡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影响已经是无孔不入,普通的平民子弟要想有地位,有声望,有荣誉,就必须加入科举洪流队伍,一代一代在青灯下苦读。于是,立下了“读书世业”的祖训。从此以后,两渡何氏子孙,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登天子堂”攀爬,“儒术起家”、“耕读并重”的家训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食廩饩,续明经,垂为家学;嗣是耕读并重,砚田墨庄,人人知务,故游胶庠,入成均,举孝廉,曳紫纡朱,相间不绝”,最终成为清代闻名全国的科举世族。

及至何澄出生时,灵石两渡何家已出一名武进士,十四名文进士,入翰林者九人,举人十五名(不含已中进士的十五人)。何氏宗祠里所立“进士”、“文魁”、“兄弟同榜进士”、“父子翰林”、“叔侄兄弟同榜举人”、“两代兄弟同榜进士”匾额琳琅触目。

何澄高祖何思钧是灵石两渡何氏第一位博取进士科名的先祖。

何思钧,生于一七三五年,卒于一八〇一年,字季甄,因故乡两渡有双溪,故号双溪,是何家第十一世孙。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一七七〇年)中山西乡试副榜,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一七七一年)中乡试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一七七五年)三甲八十四名进士。朝考后,授庶吉士(清代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中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入馆学习,凡学习者,均称为庶吉士),是年冬,充武英殿纂修,旋入四库全书馆编纂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乾隆皇帝奖励《四库全书》编纂人员,经叙议,因“笃古劬书,校雠极精密”,何思钧改授翰林院检讨(官从五品),并由分校官升任缮书处总校官,与其他几位总校官如王燕绪、仓圣脉等,一起负责对下属一百七十九名分校官已抄校好的书作总校。在编校《四库全书》的三百六十馀人中,集中了纪昀、陆锡熊、戴震、王念孙、刘墉、董诰、翁方纲、朱圭、吴省兰、姚鼐等一大批名流学者和硕儒,何思钧能立足于纂修者之列,委实凭了他“人品端方、学问纯粹”、“校书善之”。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何思钧前后共校过贮藏于紫禁城文渊阁的头份书,盛京文溯阁的二份书,圆明园文源阁的三份书,共计一万四千馀册。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二月初二日,乾隆帝在文渊阁赐宴编纂《四库全书》头份书成的有功之臣,何思钧也在其中,赏得御制墨刻一本、如意一柄、八丝大缎二匹、砚一方、笔一匣、墨一匣、绢笺十张。这是灵石两渡何家拥有皇帝赏赐的第一份。乾隆帝赋诗纪盛之后的第三年,何思钧以疾告辞缮书处总校官,专理为编纂《四库全书》在全国范围内搜访征集、发还图书的书局。一年后,书局裁撤,何思钧闭门养疴,训子读书,逍遥辇下,所交游者,多为当世知名人士,如浙江会稽章学诚、江苏兴化顾九苞、安徽歙县程瑶田、苏州长洲汪元亮等,并辑录有《檀几丛书录要》《钦定钱录》。

何思钧有两位胞兄,大哥何思明,生于一七〇八年,卒于一七七〇年,字惺轩,号静斋,廪贡生,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授太谷县教谕。二哥何思温,生于一七二七年,卒于一七七七年,字圣客,贡生,历任浙江武义、定海,直隶武邑、丰润县知县,户部福建司主事。何思钧中进士的第二年,受灵石乡绅之请题了一块“棠棣竞秀”的匾额。取《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谓他们兄弟三人如同棠棣花那般彼此相依但又各自竞放。

何思钧幼年即丧父母,二兄何思温不但肩负起抚养小弟弟的重任,还把他领进了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的家门。经过长达六年的苦学,何思钧终成始祖“读书世业”的第一人。据《何思钧行状》载:“为人朴重,寡言笑,颀身瘦面,对客漠然,类深中者。情款既接,天真盎流,与人有终始,事兄嫂曲尽恩敬。中年服官后,见兄至,犹却坐,竦侍若严师。兄殁,遗三子,教之成材,皆官于时;以所自卜吉壤葬兄,以其子道生所历官赠兄为御史。”

姚鼐与何思钧师生感情极深极好。何思钧去世后,姚鼐怀着极为惋惜缅怀的心情写下了《何季甄家传》,此文收录在嘉庆五年(一八〇〇年)刊行的《惜抱轩文集》第十卷。以后的灵石两渡何家长辈,在教育子弟时,往往用姚鼐所撰《何季甄家传》来言传,身教。此是后事,话说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年)姚鼐居京师等待礼部考试的这段日子里,曾开馆授课。何思温把何思钧送到好友姚鼐处学习诸经,受业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何思钧读书勤奋,记忆力极好,拜姚鼐为师之前,已把《四书》和《诗经》背得滚瓜烂熟。姚鼐回忆说,何思钧上课时,不但“背诵诸经,植立不移尺寸”,而且总是恭恭敬敬地立在姚鼐面前,一直到把书背完,才鞠躬退下。姚鼐对何思钧谦逊沉着的风范印象深刻,认为何思钧“其后学日进”。这之后,小姚鼐六岁的何思钧与姚鼐或别或聚,这种亦师亦友的真挚感情一直保持终生。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何思钧在中举三年之后携家到京,准备赴京会试,适值姚鼐以病辞官,准备离京前往扬州讲学。一日,姚鼐到何思钧家聚谈,入其室,见其子才智出众,惊叹道:“何氏其必兴乎然!”

姚鼐的这一声惊叹,真叹出了灵石两渡何家此后在科举上的代代繁盛。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何思钧喜见其子道冲、道生同中进士。自此,灵石两渡何家首次出现父子翰林、兄弟同榜进士的科考盛举。

第十二世何元烺,生于一七六一年,卒于一八二三年,原名道冲,字泊用,号研农。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一七八七年)二甲第八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员外郎,官至广西太平府知府,署左江道。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一七九二年)顺天乡试、嘉庆五年庚申恩科(一八〇〇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第十二世何道生,生于一七六六年,卒于一八〇六年,字立之,号兰士。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一七八七年)联捷进士(二甲二十九名),与兄何元烺为同年进士,故又有“兄弟进士”的美名。累擢工部都水营缮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江西九江府,甘肃宁夏府知府。以病告归后又任巡视济宁漕务。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一七九二年)、五十九年甲寅科(一七九四年)、六十年乙卯科(一七九五年)、嘉庆三年戊午科(一七九八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居官廉明,政声卓著,有《方雪斋诗集》和《双藤书屋诗集》留世。何道生是灵石两渡何家由仕途走向文人雅士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是清代中叶的大诗人,且善书画,富收藏,与乾嘉时期的书画金石名家交游极广,有诸多藏品传世。

第十三世何荣绪,字绍减,号鸿溆。嘉庆十五年庚午科(一八一〇年)举人,嘉庆十九年甲戌科(一八一四年)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协办侍读。

第十三世何熙绩,生于一七八六年,卒于一八二八年,字亮臣,号春民。嘉庆二十三年戊寅恩科(一八一八年)举人,道光二年壬午恩科(一八二二年)进士。历任顺天文安、直隶肃宁县知县。著有《月波舫诗钞》。

第十三世何耿绳,生于一七八八年,卒于一八五三年,字正甫,号玉民。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一八一九年)顺天乡魁,道光二年壬午恩科(一八二二年)会魁,历任陕西褒城、渭南,直隶定兴、永年,顺天大兴县、京县知县,东路刑钱督捕同知,直隶大名府、保定府知府,后升直隶清河道、直隶大顺广兵备道。道光二十九年乙酉科(一八四九年)陕西乡试同考官。著有《学治一得编》。该著述有裨于地方事务,特别是有助于司法审判,成为官员踏入仕途的指南,曾多次重刊并流传至今。

何熙绩和何耿绳为同胞兄弟,是何道生的长子和次子,在嘉庆朝,兄弟俩再创父辈同科进士的科举佳话:何熙绩乡试中式第五十五名,会试中式第二百十三名,殿试第三甲第三十三名,钦点即用知县;何耿绳乡试中式第九名,会试中式第十四名,殿试第二甲第二十名,朝考钦取第十名,钦点即用知县。

第十三世何炳彝,字用鬯,号春舟。嘉庆九年甲子科(一八〇四年)举人,嘉庆十六年辛未科(一八一一年)三甲七十二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第十三世何辉绶,字寔甫,号春舫。嘉庆十八年癸酉科(一八一三年)举人,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一八一九年)三甲第四十四名进士,散官授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历官山东道监察御史,稽查户部本裕仓颜料库甲兵米事务,山东莱州府知府,护理登莱青兵备道,后被降云南鹤庆、陕西耀州、直隶保安州知州,署直隶邢台元城、丰润县知县。道光三年癸未科(一八二三年)会试同考官,道光六年丙戌科(一八二六年)翻译会试监试官,考取满汉教习监试官。

第十三世何耀纶,咸丰元年辛亥(一八五一年)恩科顺天乡魁,咸丰三年癸丑(一八五三年)二甲八十八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动验封司员外郎,考内文选司正拿用,京察一等,考功司郎中,特授四川顺庆府知府。著有《棠阴书屋诗集》。

第十四世何莱福,生于一八三七年,字仲采,号海如,同治元年壬戌(一八六二年)恩科乡试中式第二十五名,同治七年戊辰科(一八六八年)进士,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八名,殿试二等四十六名,朝考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诰授奉直大夫。何莱福与父何辉绶,同为翰林,由此,灵石两渡何家再次出现“父子翰林”的盛举。

第十四世何玉福,咸丰二年壬子科(一八五二年)举人,同治二年癸亥恩科(一八六三年)进士,累官至刑部督捕司主事、广东司主事、员外郎,湖广道监察御史。

第十四世何福咸,一八二五年生,字吉辅,号受山。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一八四三年)顺天乡试中式副榜第十六名,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一八四六年)顺天乡试第二百五十九名举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一八五〇年)会试第二百六十名进士,保和殿复试一等第十名,殿试二甲第十二名,朝考入选一等第一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功臣馆修纂,江南道掌贵州道,协理京畿道,转掌京畿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甘肃甘凉、云南迤西兵备道,咸丰五年乙卯科(一八五五年)、咸丰八年戊午科(一八五八年)顺天乡试同考官。何福咸为何思钧曾孙,至此,两渡何家便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累代甲科”的一家而被记载下来。所谓“累代甲科”,即“举一家人成进士逾三世以外而世系直接者”。清人朱彭寿在其史料笔记类著作《旧典备征》卷四“科名佳话”中载有:“山西灵石何思钧(乾隆乙未)、思钧子道生(乾隆丁未)、道生子熙绩(道光壬午)、熙绩子福咸(道光庚戌)。”

第十四世何福堃,生于一八四九年,卒年不详,字寿萱、受轩。同治六年丁卯科(一八六七年)举人,光绪三年丁丑科(一八七七年)二甲第四十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国史馆纂修,广西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护理陕甘总督(管辖陕西、甘肃、新疆三省)。著有《午阴清舍诗草》《刑案新编》。

第十五世何乃莹,生于一八五六年,卒于一九一二年,字润夫,一字梅叟,号鲁孙。同治九年庚午科(一八七〇年)顺天乡试挑取誊录第一名,光绪二年丙子科(一八七六年)山西乡试中式第三名,光绪六年庚辰科(一八八〇年)二甲七十六名进士。朝考一等第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保和殿复试钦定一等第六名,授工部营缮司琉璃窑监督,累擢营膳司员外郎,内阁侍读学士,京察一等,掌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兼学政,旋升顺天府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著有《灵樵仙馆诗草》。与何澄岳父王颂蔚、甲骨文发现者之一王懿荣同年。

灵石两渡何家不但文进士辈出,在乾隆朝,还出过一位大名鼎鼎的武进士何道深。

何道深,生于一七四二年,卒于一七六八年。字会源,号朗崖。少有奇志,喜读孙吴兵法,遂习武。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应院试时,督学惊其异才,遂大力推举,中武举,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一七六〇年)会试,中二甲第五名。依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定制: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正三品),二、三名授二等侍卫(正四品);二甲之中选十名授三等侍卫(正五品);三甲之中选十名授蓝翎侍卫(正六品)。何道深遂任清宫乾清门侍卫。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迁贵州提标右营游击。游击,是低于参将的武职。贵州兵一向强悍,但缺少自我约束和组织纪律。何道深来到提标右营后,严字当头,厉行整治,所带贵州兵不数年就以“勇健有节、整练异于他军”而闻名云贵。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缅军进犯到云南九龙江橄榄坝,入据车里城。乾隆帝闻讯大怒,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派兵部尚书明瑞总督云贵,进讨缅甸。乾隆三十三年二月初九日(一七六八年三月十三日),明瑞所率中军如约到达猛域,但左右两军却迟迟不见前来会师。而缅军已尽塞蹊隘。眼见前阻大山,缅军环围数重,粮草殆尽,全军杀马以食,明瑞不得不下令连夜拔营起行,何道深率提标右营殿后。次日上午,缅军追来,何道深立于高冈相拒,掩护其他军士从其身旁得去。战至日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数创,始仆,英勇战死。

何道深平时抚士严而有恩,对己则是严而苛。接到进讨檄令后,他将无子无兄弟的将士全都留下,身先士卒,奋驰疆场。乾隆三十三年二月初七日(一七六八年三月十一日),何道深中缅军鸟枪铅弹,夜息,有“军校曰:‘君伤重矣!贼至日众,道险难与敌。盍称病,且逸归乎?’君曰:‘贼众,乃将卒致力时也。’叱之退”輥輯訛。正因为他亲兵爱民,右营贵州兵得悉何道深游击英勇战死后,无不悲涕,剪下何道深的带发返回。在这场被海外史家认为是“严重处置失当”和“政策草率”的征讨战役之后,乾隆帝“以中军多战功,其没以无援”,赐恤何道深特厚,而“左右两军死事者,杀其制不与之等”。于是何道深“得赠武义大夫,祀于昭忠祠,祭葬恤荫如制”輥輰訛。恤银四百两,葬银三百两,祖父何龙腾、父何思义恩赠中宪大夫,褒奖其遗腹子何膺绶守备世袭恩骑尉。

一七六九年,乾隆帝亲撰“谕祭阵亡游击何道深之灵”曰:

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功,国家之盛典。尔何道深,赋性忠直。国而亡身,御敌冲锋。奋勇阵没,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聿昭,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如有知,尚克歆享輥輱訛。

何道深的衣冠冢在两渡汾河西朱家岭。内有御碑亭三间,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石猪各二,石牌坊一,华表二。

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六月,姚鼐为其亡友何道深作了《赠武义大夫贵州提标右营游击何公墓志铭并序》,铭曰:

颀与何君!眉目清美;揖让温温,以与余友。佩鞬横戈,徂险而驰;急难舍生,义孰与多?汾流之侧,君起厥邑;往不生归,铭窆无极輥輲訛。

其后,姚鼐再作挽诗云:

别离胡断发,借此达慈闱。

但欲狼烟靖,何知霜刃挥。

飞沙吹白骨,凄雨泣黄旗。

欲拟招魂赋,衣冠是也非輥輳訛。

这是一代文章大师姚鼐为灵石何家故人所撰第一篇祭文,另一篇便是《何季甄家传》。姚鼐对何家的知遇之恩,何家代代相传。他为何道生所书对联“说剑鼓侠气,闻琴生道心”,何家更是倍加珍爱,新中国成立后由何澄子女捐献给苏州博物馆珍藏。

举人是清代科举路上的重要一站,取得举人资格,即是功名出身,可被授予官职或从事其他职业。何澄幼年时,灵石两渡何家不但有十五位先人取得了最高科举功名——进士,且多有在朝为官者,还有十五位举人在全国各地为官或从教:

何道隆,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一七七七年)举人,拣选知县。

何道统,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一七八三年)举人,拣选州同。

何维四,嘉庆十五年庚午科(一八一〇年)举人,实录馆誊录,山东范县知县,直隶大顺广兵备道。

何慎五,道光二年壬午科(一八二二年)举人,国子监典籍,銮仪卫经历,光禄寺良酝署署正,广西左州知州。

何焕纶,道光二年壬午科(一八二二年)举人,户部四川司员外郎。

何焕经,道光二年壬午科(一八二二年)举人,国子监助教,云南剑川州知州,奉天府复州、宁远州知州,海防同知,奉天府治中。

何焕祖,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一八四三年)举人,江苏华亭县知县,署江阴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咸丰九年己未恩科(一八五九年)江南同考官。

何焕绮,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一八四六年)举人,拣选知县。

何福宇,道光二十三年癸卯科(一八四三年)举人,直隶试用知县。

何福恩,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一八四九年)举人,浙江象山、庆元县知县,咸丰八年戊午科(一八五八年)浙江乡试同考官。

何福奎,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一八五一年)顺天乡魁,记名国子监学正、学录,陕西葭州、宁羌州知州,升任鄜州、直隶州知州,河南候补道,赏戴花翎。

何庆澜,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一八三五年)举人,截取知县。

何厚惠,同治六年丁卯科(一八六七年)举人,刑部湖广司郎中。

何厚康,光绪八年壬午科(一八八二年)举人,湖北通山、东湖、武昌知县。

何厚琦,举人(中举科年不详),前清晚期,先后任辽阳、通化、锦县知事,长春府太守,滨江厅江防同知。入民国,任奉天东边道、辽沈道尹,营口道交涉员。大收藏家。诸多藏品被故宫博物院和一些国立博物馆收藏,亦有一些流散到民间。

灵石两渡何家,以始祖何立本的儒术起家,以何思钧、何道生、何耿绳、何福堃、何乃莹为代表,由一个外来的移民户,发迹于明末,兴起于清乾隆年间,此后一百多年来,科甲鼎盛海内,在清廷中枢机关——内阁、各部院衙门、内府以及地方文武官衙门供职者凡六十余人。两渡何家族人在黄卷青灯之下,把读书、应考和做官发挥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清廷下诏改科举,废八股,以八股考试为核心的科举制度终告废止,但通过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并未从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消失。灵石两渡何家,一个科举历史的标本和群贤层出不穷的百年文化巨族,直到今天,仍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史缘何延续千余年的历史剖面。

何澄,一个与其家族文化相悖的何氏后人,恰恰是生于两渡何氏家族的文化厚壤中。

同类推荐
  •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作者博文以丰富学识、扎实的专业功底解读历史人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权谋与人性,详尽而真实地讲述了三千年来那些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本书没有受困于历史的羁绊,去刻意拔高或者贬损其中的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揭示了那些英雄从崛起到覆灭的过程。尽管因篇幅所限,选择的都是吉光片羽,但却折射出了他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悲壮人生。希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有气吞山河的荡气豪迈,也有扼腕长叹的幽怨凄美,还有对英雄人物再度品味的盘点斟酌。当然,《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不会误导读者的评判和思维,因为涉及本书的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在参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而被客观还原的。
  • 慈禧全传2

    慈禧全传2

    本书的作者对于写作本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洲正白旗侯爷裕庚大人的女儿。在同时代的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最进步、最具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制法国侵台战争。
  • 黄逸梵:一生飘逸,一世梵唱

    黄逸梵:一生飘逸,一世梵唱

    黄逸梵漂亮吗?高鼻深目,身材娇小,皮肤微黑,被许多人爱慕。她是中国版的娜拉,热爱旅行,偏爱欧洲,去过印度,一生都以自立为目标;她是张爱玲心中又爱又恨的母亲,在其小说里,多次露脸;她看懂了人间万般风景,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读懂她的世界。
  • 达·芬奇

    达·芬奇

    在人类文明的灿烂历史长河中,欧洲文艺复兴古文化运动,无疑掀起了一阵阵艺术狂澜。这个时代,俊才辈出,群星闪烁。而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艺术之星,便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开放的一朵奇葩。达·芬奇是一个农妇的儿子。他的父亲也仅仅是芬奇镇上的一个公证人。他虽然出身卑微,但自幼勤奋好学,智力过人。他生逢其时。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艺术界群星脱颖而出,争辉斗灿。他14岁便进入著名画家、雕刻家和已经有许多卓越作品的大师维罗奇奥工作室,在那里苦学勤练绘画、雕塑6个年头。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时刻留心观察生活。那本子上画满了各色人物的面孔、表情、手足和身躯……
  • 诸葛亮

    诸葛亮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每个人,远胜于一切教育。”的确,崇拜伟人、模仿英雄是每个人的天性,人们天生就是伟人的追星族。我们每个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带着崇敬与激情沿着伟人的成长轨迹,陶冶心灵,胸中便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发自心底的潜力,一股奋起追求的冲动,去寻找人生的标杆。那种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会激励我们向往崇高的人生境界,获得人生的成功。
热门推荐
  • 我不想当领袖

    我不想当领袖

    中二少年因被绿意外来到另一个世界,成了原始时代一个乞丐,本来以为就要这样的过平凡的一生不惊不奇…竟不知天机转运,成了原始高级领袖!“领袖,别玩了,魔族偷袭,快点回去!”曹凛撩撩一头乱发:“什么?魔族偷袭你们去阻止啊!”“群族不能无首,把领袖扛回去!”“等等,能别这样扛,露腚了,能不能讲究一下…”(多种元素!)
  • 我家夫人不是人

    我家夫人不是人

    作为一只狐妖,宁九最大的愿望就是吃吃喝喝,修炼成仙,不料一道天劫降临,不仅法术尽失,还变成了……人??老天是在跟她开玩笑吧。变成人也就算了,还附带一个便宜老公,一只软萌可爱,还有些特殊小包子。“妈咪,要抱抱。”“女人,做我唯一的妻子。”一场跨界阴谋,今生前世,你都是我唯一的九儿。
  • 饿鬼报应经

    饿鬼报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爱原来在这

    我的爱原来在这

    爱新觉罗福临是我老公搞没搞错?孝庄皇后是我母后?Oh,老天,这玩笑开的大了点吧?就算我的男友被我的好友给抢了,你也不用把我搞到古代来吧!哎,算了,来都来了,就当免费旅游吧!可我管不住自己的心,爱上了?
  • 我家青梅超难养

    我家青梅超难养

    【1v1甜宠】【青梅竹马,温馨成长】“他盖了我的章,就是我的人。”面对追他到家的狂蜂浪蝶们,程知夏理直气壮地拉起他的手,露出上面的“印章”。他满眼含笑,并未反驳,可私下却也不接受她的追求。数年后,受挫的程知夏对他避之不及,他却说,“是你说的,盖了你的章,就是你的人。”程知夏目光闪烁,想要逃走,干笑,“呵呵,我早就忘了。”江有汜唇角一弯,咬上她的唇,“那就再盖一次。”
  • BTS岁月的灯火都睡醒了

    BTS岁月的灯火都睡醒了

    尹圣希西晟大姐大,在学校绝对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自幼就被金家收养,尽管金家待她不薄,但有什么企图她不是傻子也不是看不懂。这里亦可。
  • 求学问策——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求学问策——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全书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分招生政策、收费政策、救助制度、质量保障、安全教育、就业制度、民办教育与出国留学七个部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便大家对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有更好的了解。
  • 妖怪丫环是保镖

    妖怪丫环是保镖

    南岭是一只丢了宝贝内丹的老妖怪,吴为是一个得了老妖怪宝贝内丹的胆小鬼少爷,并且有随时都会死去的可能,他一旦死掉,老妖怪的宝贝内丹也会被毁掉。为了拿回宝贝内丹,南岭必须让吴为在一年阳寿用尽之前好好活着。于是她来到吴府,做了凡人的丫环。与其说是丫环,还不如说是保镖来的准确。南岭真的超级嫌弃他的主子的,又胆小,又瘦弱,脑子还不好使,还有那个怂兮兮的张兄。唉,凡人真的好好麻烦。终于到了取回宝贝内丹的时候了,可南岭的心却……
  • 都市之猥琐流修道仙人

    都市之猥琐流修道仙人

    史上最猥琐的学生,吊儿郎当的白眼屌丝,上调戏美女老师,下勾搭校花御姐,一空不得闲毫无正经人样子的他却摇身一变成为神秘组织大佬,堪比国家特工!
  • 紫金演义

    紫金演义

    本文时间线自2018-2019赛季詹姆斯转会湖人受伤之后之后,湖人走向复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