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400000032

第32章 改革年代(14)

1994年,区调队根据哲波山金矿的前期选冶实验数据和相关的论证资料,由队当年召开的第四届五次职代会通过,形成了对哲波山金矿进行规模性选冶实验的决议。当年3月12日,由周书贵同志带领蔡祖平、张京翠、孙建萍、尹涛、段军、周建启、王立社、代正华、刘建川、许其良、孙可章、李志、薛东、朱应荣等区调队职工和30多位民工向松潘县哲波山进军。同志们从华阳出发,在两天之内就相对顺利地到达了松潘县川主寺镇。但是从川主寺到距哲波山不足100千米的路程可把大家折磨惨了,特别是距哲波山山垭口近十千米路段,一条长达十多年不通行的老公路,被冰雪掩盖,根本就不知道路在何方?大家只能得寸进尺地修路、步步为营地搬家,经过漫长的20多天,终于让大家到达了距哲波山金矿约三千米处的哲波山垭口(这也是后来去哲波山矿区汽车勉强能开到的终点站)。从这里爬行200到300米就能见到哲波山金矿点,这下终于可让大家松口气了!至于说从松潘川主寺至哲波山垭口近一个月期间,大家经历了些什么艰辛?仅从他们当时工作中所客观形成的而且也是几乎天天都可能形成的两种现象便可得到印证。一是人们都把“穿着袜子洗脚”视为笑话或傻瓜所干之事,而我们的同志们由于成天活动于冰雪之中,加之临近傍晚时分的气温陡降,到晚上收工时其鞋子、袜子和脚被冻在一起,到了洗脚时必须先将穿着鞋子、袜子的脚放入热水中浸泡,软化之后才能脱掉鞋子和袜子。“穿着鞋子袜子洗脚”的现象被大家习以为常,可以想象同志们当初所处的工作环境艰苦到什么程度;二是当时大家在几十天的破冰修路过程中,所使用的铁铲、铁锹、钢钎等铁制工具,几乎每天都需送往松潘县川主寺的铁匠铺进行修复或加工,而我们的同志们则是天天连续用这些工具与困难作斗争,而且是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拼命,诠释了同志们钢铁般的坚强斗志。

在大家到达矿区之后,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奋斗,在矿区附近建起了相对正规的矿区工棚,建起了5000吨矿石级别的堆矿喷淋场,建起了300立方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喷淋池,采集、加工、入堆、选冶处理了近8000吨矿石,回收黄金13公斤多,首次让区调队产出了金光灿灿的金砖,当年获得开发利润60余万元。至于同志们在哲波山黄金开发或选冶实验中所体现出来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等精神和行为简直是奇迹,我在此免于赘述。只是不说就实在过意不去的是,在当年野外工作中主要从事化学分析的两位女职工张京翠和孙建萍同志,她们在哲波山不仅可与杜鹃花比美丽,而且更能和雪莲花赛坚强。她们除了每天完成上百件金矿原矿或浸出液体的分析测试,还要挤出时间去打柴、做饭、监矿、喷淋值班等,两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可能至少是当年队测试人员的三倍以上。当年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刘少峰到哲波山考察工作时曾对她们进行特别的慰问,称她们是四川省地矿局美丽、勇敢、具有时代创业精神的优秀女职工代表。

三、对此回忆的声明

1.区调队在松潘哲波山所从事的实际上是金矿勘查与开发一体化项目,而且从事勘查找矿的时间更长(1994年至今)。但本人出于黄金开发是区调队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辟的新型产业,其创业性更为突出的考虑,仅选择性地对开发工作中的情节进行了概略的回顾,而且在对开发工作的回忆中所列人员名单也因记忆力差和本身就没要求面面俱到的缘故,将部分人员以“等”字代之,请相关方面和相关人员理解。

2.对于哲波山的金矿开发,就其规模与效益和现在区调队的矿业开发工作而言真是微不足道,但我认为当初所选择的矿业开发之道路,当初对区调队职工创业精神的培养,当初对岩金矿选冶技术和操作流程的把握,当初对矿业开发人才的锻炼等成果不仅为区调队当时求生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而且对区调队后来的发展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作用。因此,我在区调队建队50周年之际要对哲波山作特别的回忆。

2009年4月23日

哲波山人生活的乐趣

段军

从转运站翻过垭口,整个哲波山简直是一座不夜城,公棚、发电房、采场、试验场连成一片,一派繁忙景象。这里实行12小时一班的上班制,24小时作业虽然很艰辛,然而这里的生活却充满了乐趣。

公棚有总工楼、干部楼和国宾楼,吃饭有司令部、总后部和上海滩。干活不分官兵,统统都得充当杂工、临时工和季节工。这里人不多,官却不少,有几个总经理、总司令、团长、发电站站长、供电局局长、实验室主任,还有终身制的科长。“曹操”、“刘备”和“赵云”(三个民工分别姓曹、刘、赵)都在统管周瑜(周书贵)手下干活。好一场“哲波山大战”。

要说歪(歪:四川方言,这里指正业以外的方面)东西,哲波山最多,歪道班工,歪木匠、歪电工、歪焊工,总之歪师傅全来参战。由于全是从头开始,而区调队又不像勘探队那样各种人才很全,要修路无道班工,要修工棚无木匠,要安电线设备无电工,生产中机件坏了要焊,无焊工……区调出生的哲波人全充当起歪师傅,不过歪了几次,居然歪出点道道来。

哲波人真算得上“穷欢乐”,一月200元的工资,每月交150元的伙食费,单身汉还无所谓,养妻儿的日子就难过了。最倒霉的还是这里的自然气候,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大雪纷飞,一会儿雪蛋满天,打得你躲都没处躲,几次把房顶打成天窗。然而哲波人没有被吓倒,顽强地为区调队建起了一座令人羡慕的哲波山。

1994年9月21日

艰难的尼柯河之行

程松

尼柯河位于四川西北边陲阿坝县的西侧,西临壤塘县,北近青海省的久治县,长约70多千米。五分队501组在接受的1:20万阿坝幅化探扫面任务中,就有三分之一的任务属尼柯河工区。该区地形条件恶劣,通行极其困难,加之今年反常的高原气候,夜晚秋雨绵绵,白天是冰雹、雪粒,使得尼柯河水暴涨,混浊的河水从那幽深的沟谷中奔腾而下,河中的卵石被冲滚的轰轰直响……5月26日,小组同志一行三人,加朱应华同志,按预定计划,来到尼柯河沟口,准备进驻尼柯河,可面临着汹涌而至的河水,同志们个个忧心。当晚,讨论工作方案,小组同志深知今年分队资金紧、时间少等诸多困难,要完成任务,得准备在尼柯河打一场硬仗。

次日,队里请来经验丰富的民工,计划行走的路线,民工说沟是不能走了,因横架在河上的简易木桥全毁坏了。最后,决定绕山脊而行。

小组同志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地行走了四天,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尼柯河沟尾。随着工作的开展,样品重量也在每日增加。尽管沟里通行十分困难,但因工作需要,不得不从沟尾一边开展工作一边顺河向下游转移。其间所遇困难和艰辛,对501组全体成员来说都是无法忘记的。

每天涉水、攀岩,背上还背着重几十公斤的样品,早出晚归,顶风冒雨,为准确取得每一件样品,常常手挽手地在咆哮着的刺骨冰河中来回涉水,几乎整天泡在水中。就这样“天作帷幕地当床”,日复一日历经了半个多月的艰难困苦,终于在6月15日顺利地完成了尼柯河的化探扫面工作。

当晚,小组备上几碟小菜,同志们眼含热泪,举杯共贺我们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尼柯河任务。可明天,这一群小伙子们又将踏上同样艰辛的历程——日阿沃塘河……

1995年6月17日于阿坝县

夜宿偏岩子

邓强

为了完成分队下达给401组在1:5万挖角坝——西油房图幅中测制偏岩子火山岩剖面的任务,1995年5月10日早上7点,401组组长陈玉禄和我在一个老乡的带领下,向偏岩子出发了。要完成该剖面的测制任务,必须沿一条极少有人行走的山脊小路行进,而且还得打一夜“野歇”(在野外露宿)。

经过一天艰难的跋涉,我们一行三人在下午5点过到达了“野歇”宿营地偏岩子,这一路上只有此地有两个可以容人的岩洞,偏岩子地处山脊,无水源,所幸的是前一段时间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只好拿着油布去收集岩缝中尚未化完的残雪,火很快生起来了。出发时所带的冷饭一会儿就热好了,我们吃了晚饭已是晚上8点多了。

点上蜡烛,陈玉禄拿出地图,打开记录本开始整理资料,老乡对他说:“今天已经很累了,还是早点休息吧,明天还有九包十三湾等着我们呢!”陈玉禄回答说:“我必须把今天的资料整理完,绝不能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明天有明天的工作。”说完又埋头工作。

夜已经很深了,烛光在微风中来回地晃动,似乎都已有倦意,而陈玉禄却还在埋头地工作,时而看看地图,时而又看看航片和样品。他这种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好像打动了烛光,它不再来回地晃动,挺直了腰陪着陈玉禄工作,直到凌晨1点他才整理完资料。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三人又沿着山脊上那崎岖的小路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1995年6月29日

糊米粥的故事

陈玉禄

糊米粥,顾名思义,乃大米炒糊之后煮成的粥。在各大酒店、饭馆是见不到的,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是没有的,但在今年的野外生活中却出现过。

我们在干海子工作期间,因连日大雪,驻地唯一的水源水质太差,小组同志多患感冒、肠道病,所配保健药品如感冒药、藿香正气水等部分药品,不几天就用完了。大家想方设法用土法炮制了急需药品,以缓解症状。煮糊米粥即是其中一例。

据当地老乡介绍,糊米粥可治肠道不适症。其做法是:将大米淘洗后,放入高压锅中,旺火炕炒,不断搅匀,使之呈黑色,然后加入适量水,煮沸即可饮用。

稻谷经“千锤百炼”,煎熬成糊米粥之后方可治病,可谓历尽沧桑。生活也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在艰难险阻中百般磨砺,才能修成正果。地质工作尤其是这样,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我们也得细心观察,反复推敲,收集第一手野外资料,经综合研究之后方能出成果。

1995年

蕨苔

游再平

5月的九龙洪坝仍是初春的季节,乍暖还寒,极目远眺,茫茫原始林区被薄雾缠绕着,带着几分神秘,几分妩媚。近处,河洼地旁一垄垄黝黑的蕨根丛,抽出一簇簇新绿。河沟边山麻柳枝条上刚出新芽,就像刚要出壳的鸡雏般,探头探脑的,给这静寂的荒野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们1:5万挖角坝——西油房幅精测剖面课题组来到这洪坝沟深处工作已十多天了。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工作太忙,大家都赶着工作进度,无法抽调专人去几十千米外的石棉补充物资,因此蔬菜奇缺。初春的蕨苔自然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主角。每天工作之余,大家总会带回一大把,我们的杨卫平书记则连夜加工好(包括去老茎、粗叶,用开水反复烫,冷水漂洗等工序),作为次日的备菜。

接连数日食用以蕨苔为主的菜肴,胃中残存的油腥儿也被一扫而光,老觉得胃中空荡荡的。我心想:若有顿过瘾的猪肉吃,不知有多棒。秘告同行,均曰英雄所见略同。可工作的确太忙,大家都没吭声。

这天机会终于来了。一大早起来,天上下起了绵绵细雨。看来今天是难见晴转了。大家商量决定今天“扎雨班”。杨书记抢先说:“你们在家整理资料,我去洪坝买点猪肉回来。”大家都说:“天气这么冷,又下雨,改天再去吧。”书记说:“天晴了大家又要忙着上山,好久都没改善伙食了,你们就别坚持了,让我去吧。”说完,拿起雨衣就进了如烟的雨幕中。

傍晚,杨书记硬是冒着雨步行往返近20千米从洪坝背回了十多斤腊猪肉,裤腿都被雨水湿透了。

这日的晚餐特别的香,杨书记看着大家狼吞虎咽地大嚼腊肉,大口喝酒谈笑开怀,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欣慰地笑了。

我们课题组硬是靠着杨书记背回的腊肉和着蕨苔,又坚持了十来天,直至完成了小沟一带的剖面工作,撤回了洪坝。

蕨苔,野外生活中常见常吃,而这次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难以忘怀,故成这段有关蕨苔的故事。

谢谢你,蕨苔,谢谢你,我们的杨书记。

1995年12月25日

地质生活的第一天

陈仕华

清晨,我们都起得很早。7点半钟,我们已收拾完所有行装,穿着雨衣,顶着蒙蒙细雨踏上了今日的旅程。计划翻越一座相对高差1300米、海拔3400-4700千米的山峰,行16千米的山路,由朱倭到卡娘乡。

沿着崎岖、坎坷的小路,由日拉沟向目的地进发。起初下着小雨,伙计们心情还比较舒畅。然而,天公不作美,似乎故意与我们作对,雨一直未停,且越下越大,我们的裤脚、鞋已完全湿透了,鞋踩在地上也咕咚作响。

到12点半,我们终于爬到了4600米的山垭口,抬头望去,灰岩兀立、怪石嶙峋、好似随时都会塌下来;地上的路,全是灰岩碎块铺就,陡而难行。一匹马支撑不住倒下了,弟兄们都捏了把汗,好不容易才把马扶了起来。

再上去几米,地势相对较缓,民工提议在那里烧茶。这时,雨如瓢泼,又起了大风,我们又冷又饿,作业组四人全缩在灰岩脚下稍可避风处,浑身发抖。我实在受不住了,想吃点东西,手已冻麻木了,连打开巧克力包装都十分艰难。我想我很有可能回不去了,生平第一次尝到了什么是冷又什么是饿。

两个民工是高原人,似乎还熬得住,好不容易把火引燃,烧了将近个半小时,但锅里的水只是温热,手伸进去都感觉不到热。

饥寒交迫,我们只好请民工继续赶路,继续艰难地蹒跚在风雨中。爬到最高处,搬家的在前面先行,我和组长边工作边前进,在露头间深受煎熬。

下午3点半钟,天气稍有好转,风住了,雨也下小了,我们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但好景不长,4点钟,又掀起了第二次大风雨,势头比前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风雨中,我真不想走,但又无可奈何。

搬家人马也抗不住了,提前在中途搭起了帐篷,并派民工把我们截回去了,此时已是5点钟了。

晚餐时,我们喝了些酒,也喝了些热汤,甚觉香醇可口,身上也渐觉暖和。很早地,我们钻进帐篷,酣然入睡。

1996年7月9日于炉霍

哲波行

张建明

经过两天长途汽车的颠簸,在浓重的夜色中,我们终于看到了哲波山转运站那高悬的灯光。灯光十分明亮、耀眼,在黑黝黝的丛岭中给你希望。我一扫浑身的疲劳。哲波!我来到了你的面前,将投入你的怀抱,聆听你那动入的故事,领略你那多彩的风姿,共同拥有那火热的生活。

第二天,我们翻上海拔4000米左右的垭口,哲波矿区尽收眼底。晨风习习,阳光灿烂。红、黄安全帽在工地上有条不紊忙碌地穿梭,堆场上喷射着银色丝绒般的水丝。我听见了那矿石滚动的阵阵悦耳声,感受到了哲波那青春撩人的劳动热潮。

同类推荐
  • 小心轻放的光阴

    小心轻放的光阴

    这是一本慰藉广大年轻学子的疗愈系散文精选书籍。书中精选唯美、治愈、感人至深的散文和故事,有如花絮般纷繁的青春思绪,有灿若繁星的友情天地,也有朦胧羞涩的初恋情怀。每一篇都能触动年轻学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懂得小心轻放锦缎般华美的青春时光,让青春在时光中飞扬。
  • 我不能再谈那些遗忘(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不能再谈那些遗忘(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寻梦环游记》上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话越嚼越筋道。35岁以后,我发现只有学会遗忘,才能活得轻松。当我准备遗忘这些的时候,发现这些故事,竟然已不能轻易提及。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 记忆辛笛

    记忆辛笛

    本书为纪念我国现代文学史“九叶诗派”领军人王辛笛仙逝一周年而出版,全书分“怀念篇”和“友情篇”。辑入诗人的亲人、好友及我国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在诗人生前及逝后撰写的各类文章。
  • 瑶言

    瑶言

    一切都很明白了,这个集子中的所有都是在我奔跑之后,上桥之前所经历的,怀念的,思考的。在这途中,我并不认为这些或长或短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因为,我还在此案。但当我将他们聚拢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审视时,我发现我即将并且我必须走上那座桥了。怀抱着我的过去与幻想,义无反顾地结束我此岸的一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贞子之环:环裂

    贞子之环:环裂

    “恐怖小说金字塔”、贞子之父——铃木光司,新世纪“贞子之环”系列第1部。年轻的安藤孝则收到了一段网络视频:一个死刑犯的最后时刻。然而每次打开那段视频,绞死犯人的绳索都会往下滑,直至画面中只剩下悬空的悬索——犯人逃脱。这段视频威胁到安藤孝则的新婚妻子鲇川茜的性命,甚至威胁到他们即将出生的孩子。安藤孝则要保护的不仅是自己的家庭,还有他所处世界的秩序和生态……
  • 未来荒茫之城

    未来荒茫之城

    “我是谁?我在哪?为什么我什么都记不得?”柠檬看着陌生的环境,一头雾水。“你是我的老婆,我们在未来末日生存记,你可能是太爱我了,眼里心里只有我,所以不记得其他的了!”余温看着柠檬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从此,两人携手闯末日……
  • 虐恋之娇妻难追

    虐恋之娇妻难追

    五年前他亲手将她关进监狱,她怀了他的孩子,在狱中她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两个孩子说她的希望。五年后,他依旧对她用尽残忍的手段,却渐渐发现他爱上了她,直到真相浮出水面,他才知道,太晚了。。。
  • 我正在按时升级灵气复苏

    我正在按时升级灵气复苏

    灵气复苏改变了这个世界,能够修行的人们,纷纷踏进了修行之路。叶小海在得到系统两年多后,才发现自己可以控制灵气复苏的等级。每一次的升级都会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全人类觉醒,灵兽开始出现,灵魂在天上飞来飞去。人类开始思索,灵兽的营养价值是多高呢?灵魂用来送外卖应该是个很奈斯的主意吧!充满灵气的土豆真的可以用来当服务器嘛?叶小海带着他养了两年的胖仓鼠,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 宅瑜伽:随时随地恋瑜伽

    宅瑜伽:随时随地恋瑜伽

    “宅”在哪里?“宅”在你心里!“宅”就是安全感,就是自在,就是归宿,就是“即时即席即禅”。立地即得宅瑜伽空间,俯首可拾宅瑜伽时间,随传随到宅瑜伽心境。透过宅瑜伽体姿,纾解受困的情绪,舒缓受难的身体,随时随地直达心灵的桃花源,还给自己一个健康乐观的璀璨生命!
  • 野草仙风

    野草仙风

    少年仙路,他就像一棵随风摇曳的野草,求本心沐仙风,仙非无情而至性,这一方世界中自是畅行天下,于无数人中历无穷心境,人世中五味杂陈,才是真仙品味。
  • 我们的荣耀时光

    我们的荣耀时光

    一个影视集团阔少爷,一个混迹剧组穷小子,一个优雅高贵女明星,一个人格分裂脑残编剧,一个铁杆粉丝队长。王者荣耀5v5,开黑走起!
  • 邪魅男友是判官

    邪魅男友是判官

    某天突然发现自己佩戴了二十个年头的玉佩,不见了,随之,一群莫名奇妙或怨或冤的鬼鬼怪怪开始找上门……无奈的看着壁咚自己的艳鬼“大哥我是真的没法帮你啊!你就走吧!”“你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信不信我把你捉回去当第八十房小妾……”艳鬼拿鼻子瞪着她。继续无奈摇头……疑似男主的汉子拎着艳鬼的衣领“这女人我已经预定了,你可以走了……”“能不能解释一下预定是什么意思……”
  • 御虺志

    御虺志

    捕蛇师?《捕蛇者说》记载的只言片语……这门技艺是否已经失传?虺!传说中的蛇中帝王,是否要重出江湖?十狗一獒,百虎一彪,万蛇一虺!《御虺志》,捕蛇、驱蛇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