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3400000028

第28章 改革年代(10)

早上到中午,太阳虽烈,但脚下尚感好受。一过正午,地皮被烘烫了,坡上的石头就像刚从炉中烧过似的,它通过胶鞋底,将热量传递到脚板上,让我们犹如火焰山。向西穿行时,阳光斜射在身上,把工作裤晒得很烫,烙在两条腿上,烘出汗水又将其紧紧粘住,使你难以迈步。这时我们不时地喊着“拣货”。小陈用像是祈求,又像是失望地口气说:“这时候哪个牵来一片云该多好啊!”

二、绛褐色的“飞师”

我们的晚餐是在晚9点左右进行的。因为午餐下午7点才吃过。今天不仅是我们上山的三人感觉到太阳“拣货”,在帐篷边搞炊事的“飞师”有同感,且更有一番滋味。原因是驻地及周围没有一棵遮阳树,太阳暴晒下的帐篷里是容不得人进去的,他又不能不顾帐篷而远去乘凉,这样他就只好硬着头皮顶着烈日。难怪他的脸、脖子都晒成了绛褐色。

三、18颗大包

本来,经过一天的熏蒸、劳作,晚间应该是一场酣睡,但是刚睡下不久,几个人的身上都鼓起红包,奇痒难忍。我数了一下我身上,有18处之多,脸上、手上、身上、腿上,处处可见。小陈更“拣货”,身上的红包有的有鸡蛋大,容貌也变了样,一时胖多了。原来这是晚上的蚊子叮咬后所致。

尽管如此,第二天我们又照常工作了。无人埋怨。

1989年7月13日

“何氏菜园”

王好铁

高原的雨,今夜又敲打着我们的帐篷。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伴着山谷流水声汇成一组充满山野情趣的交响曲。夜已深了,我仍久久不能入睡,我们黄金组里50多岁的测量工程师何春钿的身影,仍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从木里县瓦厂区到我们工区,需要五天的长途跋涉。由于马匹有限,生产生活物资要搬运两趟才能解决。为了抓紧时间工作,组长决定生产物资先上。老何负责今年矿区测图工作,为避免长途驮运中损坏测量仪器,他将仪器背在背上,汗流浃背地随着大家一起翻山。穿林砍树他走在前,打水找柴他争着干,已50多岁的人了,还和年轻人一样。老何有些高山反应,给他在高原上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很多困难。

一次,翻越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山垭口时,才到海拔3900米高度,老何就气喘加快,面红耳赤。组长要帮他背仪器,老何却宁愿自己受累。他咬着牙说:“死也要翻过这座山。”他硬咬着牙背着仪器向海拔4000多米高的山垭口攀去。当我们来到山垭口时,看到老何已累倒在垭口,躺在地上。他那健壮的胸脯急促地起伏,宽阔的肩上还背着经纬仪,他已累到了极点。但看到我们上来了,他又慢慢地支撑起身体,继续朝前走去……今年,我们小组的战线比较长,加上山高地偏,想品尝一下新鲜蔬菜十分困难。当地老乡虽种有些蔬菜,但都只能勉强实现自给自足,没有多余的可供出售。老何却在出队前就考虑到这一点,从名山出发时就带上了蔬菜种子。到了野外驻地,又在驻地附近一人多深的草丛中,用地质锤一锤一锤地开垦出近40平方米的土地,播下了不远千里从名山带来的白菜种子,白菜在这片地上生根、发芽了。为了防止野兽牲畜破坏我们的菜园子,他还用树枝在四周编织了围栏。在老何的精心照料下,幼小的白菜苗逐渐长大,已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了。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个菜园子为“何氏菜园”。

1989年9月

翻车之后

周书贵

1989年10月16日下午5点30分,一辆北京牌越野车伴随着几声急促的喇叭声驶进了木里县瓦厂区医院,打破了医院往日的宁静。住在距医院约二百米的分队部的朱家刚、姜期常首先发现是我们分队的值班车。车不是去木里县城送黄金二组的同志返队吗,为什么此时突然回到瓦厂?住在瓦厂的二分队所有人员,包括大队来分队进行质量监控的师常庆,带着满心沉重立即向医院奔去。当得知我分队09号车翻车及易广科受伤,本来就很紧张的心更紧张了。往日的笑声没了,玩笑没了。

车刚停稳,杨兴斌、严道全抬着受伤的易广科急速向急诊室奔去。需要住院,马上办理了有关手续。病床上什么也没有。师常庆同志就用自己的身躯给伤员以温暖,姜期常、朱家刚以及严道全等,马上搬来垫子、被褥及必需品。与此同时,分队领导当即决定准备帐篷、生活物资等,并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5时50分,同志们顾不上吃晚饭,由分队长杨大勇、支部书记杨卫平以及周书贵三人,带着分队全体同志的重托,向距瓦厂40余千米的出事地点——阳山柯尔瓦驶去。

原来09号车满载黄金二组的样品、物资,准备16日上午离开瓦厂返回名山大队部。上午,天下着蒙蒙细雨,未出车。中午时分,雨过天晴。大车在前,小车在后,踏上了旅程。今年木里县气候反常,10月雨水依然不减,使本来难行的路更增添了几分艰险。车胎装上了防滑链,缓缓地行进着。

阳山柯尔瓦地区是大片蚀变玄武岩区,搞地质的都知道绢云母化使岩石增添滑感,因风化剥蚀强烈,山麓有大量松散堆积物,路面又窄又滑,汽车在高低不平的泥泞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着(有的驾驶员说,走过大江南北,哪里都没怕过,唯有此路令人心虚)。忽然,汽车向右边悬崖滑去,情况紧急,驾驶员王旭将方向盘往左一打,车又向左边的山崖撞去,王旭赶紧又把方向盘回向右,汽车又向右滑。尽管王旭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然而,路太滑了,防滑链卷起的泥土连同汽车往右前方陡坎下冲去。挡风玻璃随即被树碰成碎片,汽车侧翻在相对高差约六米的陡坎下,易广科在车体侧翻的同时,从车窗中抛出并被“压”于车下。当王旭、何春钿明白过来后,马上采取措施把易从车下拉出。易当时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后面的小车赶到后,杨兴斌当即调转车头送易到最近的瓦厂区医院,并向分队及时汇报发生的事故。

当易广科在送往医院途中清醒过来时,第一句话是:“王旭、何春钿可好?汽车、样品损失大不?”当需要小车往返于出事现场、瓦厂、县城间时,刚病愈出院不久的杨兴斌说:“不要管我,其他同志要紧,向大队汇报要紧,这点苦我能吃,困难我能克服。”他不辞辛苦驾着小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当我们赶到现场,在场的王旭、何春钿及黄金二组组长李再隆等同志问的第一句话是:“易广科伤势怎样,危险不?”当天又下起毛毛雨时,黄金二组的同志顾不上休息及时把样品搬运到安全的地方。刚从噩梦中醒来的测量工程师何春钿,也参加了抢搬样品的行列,搬着、搬着,就昏倒了。

分队增援人员晚8时赶到,看望了黄金二组的同志,踏勘了现场,详细了解了损失程度,汽车发动机好的,操作系统正常,水箱仍装满了水。接着,搭好了帐篷,晚上,仍继续研究着下步行动方案、措施……次日,兵分两路。杨大勇和黄金二组同志一道,继续留在现场清理样品、物资;杨卫平和我到县城向大队汇报。山里的条件的确差些,整整拨了一下午电话,哪怕加急,还是线路不通。为了让队领导早日知情,当即发了较详细的加急电报,又怕电报说得不清楚,队领导担心。夜深了,大家仍守候在电话机旁,8点过,耳机里传来热心的总机小姐歉意的声音。

在瓦厂,姜期常、师常庆、朱家刚、宋学斌、严道全、严洪俊、梁明等,昼夜守候在病床旁,观察易广科伤情的变化,并及时向阳山柯尔瓦、县城作病情通报。特别是姜期常、师常庆二同志,不顾自己繁忙的工作,给受伤的易广科喂饭、倒屎、倒尿,洗内衣、内裤,拿来自己的毛巾、毛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连医生都说想不到他们是我们队上的高级工程师,如此平易近人,对人如此亲切、关心。

18日上午9时,向大队汇报完毕,我们随即又回到现场,开始了紧张的善后处理工作。经努力在距出事现场三千米的道班找到了推土机。当我们向道班的同志说明来意,请求帮助时,他们二话没说,准备上必需的用具,开着本来另有任务的推土机,同我们一道前往出事地点。在现场,推土机当拖车用,大家又是挖坑又是用树棒撬,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把09号汽车拖上了公路。

21日,大队技安科主管交通安全的吕森品来到现场,当了解到事故处理的前后经过时说:“这次分队现场处理及时,措施得力,程序符合规定,该绘的图绘了,该照的相照了,有关数据测量了,向大队汇报也很详细,条理清楚。”做为搞技安的他对此感到满意。09号车经过小的修理于21日下午返回了瓦厂,易广科同志的伤势已大大好转,一切工作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1989年12月5日

古尼村的水槽

廖文华

6月16日,我们二分队215组搬迁到了水洛乡古尼村。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大家口干舌燥,多么想喝一杯茶啊!我们到村中引水槽的取水口去取水,到那里才发现,村中仅靠一条约六千米长的引水槽解决全村30多户人家的饮水,而由于水槽年久失修,大部分水在中途就泄漏了,导致水流很小,接一桶水需要用半个多小时,看到此情此景,大家十分焦急,村长说:“这里的饮水、农田用水都很困难,请你们克服一下吧。”

回到驻地,全组人员商量后一致决定,明天上山修理水槽,为解决古尼村的饮水问题出一份力。

次日,天刚亮,全组人员就起床了,除留一人守帐篷外,其余的人全部上山清理水槽。干到下午2点过,修复了大约四千米长的水槽,大家又累又饿,衣服裤子也都湿了,但还有两千米水槽未清理。稍微休息一下,吃过干粮后,四人又全力以赴。水槽有的地方中间裂开很大一条缝,我们就用木片嵌进缝里,再用小石子、泥土填紧。在一处陡壁前,水槽从陡壁中间穿过,下面用木头支撑,一人够不着,大家就采用叠罗汉的方法上去清理。到下午7点多钟,终于将水槽全部疏通、修理完毕,大股的山泉汩汩地流进了古尼村。

回到帐篷吃过晚饭已是10点多钟了,村长领着几个村民,举着火把,提着鸡和鸡蛋来看望我们。我们想要推辞村民们送来的礼物,村长说:“你们为我们全村人办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劳问’(纳西语”谢谢“的意思)一下是应该的,如你们不收下这鸡和蛋,就是看不起我们纳西族,我也无法向村民们交代。请你们收下吧。”无论我们怎样解释都无济于事,最后我们只好采用折中办法,东西我们收下,照当地市场价格付款。村民们由衷地说:“地质队真好。”

1990年7月28日

“蚂蟥沟”一日

王平

6月15日,我与马帮离开了二分队工作站瓦厂,踏上了去小组的漫长路程。中午12时30分,我们进入了蚂蟥沟。阳光透过原始森林,斑斑驳驳洒在森林小路上,高大的松柏、青树直刺蓝天,婀娜多姿的杜鹃花争奇斗艳,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婉转啼鸣。我边走边欣赏起这大自然的景色来了,竟然忘记了蚂蟥沟的蚂蟥。突然我觉得足踝关节处有种异样感觉,我下意识地用手去抓了一下,触摸到一种软乎乎而且还在蠕动着的东西。我挽起裤脚一看,身上不禁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一条长约寸许、身上有着斑马花纹的蚂蟥,正把它那楔形的头伸进我的小腿里,我咬着牙用手捏着它的身子想把它拉出来,谁知这家伙竟像吸盘一样不动,我一用劲它的身首倒是分家了,但头留在肉里是要发炎化脓的,我急得又是用手拍又是用指甲抠,无奈“千呼万唤”它都不出来,我只好听天由命了。

这一折腾,刚才那种欣赏大自然景色的心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全神贯注地搜寻着这高原上的蚂蟥。但无论多么小心、谨慎,前前后后还是遭到了八条蚂蟥的袭击。从小腿到大腿,从左脚到右脚甚至连手背上都受到了它们的“光顾”。我至今还弄不明白这些连一根骨头都没有的软东西,刺透能力为何那么的强!最可怜的要算给我们驮粮食、蔬菜和物资的十多匹牲口了,它们无一幸免的都受到了蚂蟥的袭击,只要蚂蟥一粘在它们的腿上不吸饱鲜血是绝不罢休的。它们用嘴啃,用蹄子踢,有匹骡子甚至愤怒得身子都跳起来了,但蚂蟥却像高强力粘胶一样丝毫不动,直到它们那干瘦的身子吸得圆圆的才掉下来,骡、马所过之处滴滴鲜血染红了路面。

四个多小时的蚂蟥沟之行终于走完了,我长长地出了口气,我问马帮:“前面再没有蚂蟥了吧!”“没有啰,前面嘛,比蚂蟥凶的蚊子多多有!”二分队工作区的毒蚊子之猖獗我早有耳闻。我不禁想起《西游记》中的唐僧、悟空西天取经,历经磨难的故事了。但《西游记》只是神话故事,最终的目的是“取得佛经,修成正果”。而我们是为了地质找矿事业,在这深山密林里经受磨难,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1990年8月4日

归途的考验

张宽忠

天刚亮,翁杰马河边草坝上两顶帐篷中的六个人就起来了,高高兴兴、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打点行李。他们昨天完成了全年野外生产任务,准备离开这个地方。然而,就是这最后一天,他们却又一次饱尝了野外的艰辛。

他们出发了,向腊久方向进发。晨雾渐渐散去,天空显出蓝色。走了不久,突然,风雨交加,天空一片黑暗。同志们立即披上雨具,在风雨中前进。风雨太大了,雨具在风雨的强烈袭击下无济于事,雨水淋湿了人们的全身,沿脖子经背脊流向大腿,流遍全身。

寒冷、饥饿、耳鸣、头痛、手脚麻木。这时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山上一片雪白,积雪盖住了他们的去路,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寻路缓慢向前而行。小黄背着步枪,动作迟缓,偏偏倒倒的,一直拖后,看得出,他在紧咬牙关,顽强挣扎。在这种情况下,老林主动接过步枪,自己背上双枪,拼命向前走。他想再让小黄坚持一下,如果实在不行,就将其绑于马上,驮着走。就这样,他们终于爬上山脊,一颤一颤沿山脊慢行。然后,顺沟而下。雨、雪依然不停地下着……八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们终于战胜了雪和雨,忍受着疲劳、饥饿、寒冷和全身的疼痛,胜利地到达小组联络站——腊久区。

1990年11月14日

第一次跑马

龙德平

我的骑术有多高明呢?一个跑了十多年高原的人,在小组一直是选打瞌睡的马骑,每次上下都要人牵和扶,除了末等骑手,还会有谁是这样的水平?他们说我骑马时一只手掌马鞍,一只手扣坐垫,那姿势实在难看,不过我并不在乎这些说法。我有我的理由,你快马加鞭一时威风,万一被甩下来,家里婆娘娃儿那一双双辛酸的眼睛,你看到就惨了。

不过,去年特地违反自己的原则跑了马,而且跑得很猛、很自在。7月11日,张明宽肺炎,组长许祥清护送他到类乌齐下面看病去了。重砂样还没完成三分之一,由于不过乡界,原雇的马匹民工又回了牧场。小组最后就剩下我们三四个人。为了不影响工作,组长叫我暂时负责联系军马场的马匹,驻地周围附近的重砂取样工作就靠步行完成。

同类推荐
  • 礼失求诸野

    礼失求诸野

    本书是由张石山和鲁顺民结成对话两方,围绕乡野民间久远流传并且依然活体传承的广义的风俗、传统、礼仪、规矩,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娶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起居,操作出的一套对话体的长篇文字。这部著作,不惟对当代读者有所提醒、启示、确认的意义,它还应该具备晓谕后人的民俗文化史料性的价值。
  • 草木:古老的民谣

    草木:古老的民谣

    本书是关于乡野草木主题的散文集。每一种草木在作者的生命体验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歌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 近影

    近影

    这部短篇小说集由28个精致的小故事组成:在水族馆里,他整天都会被小鱼围绕着,时间久了,他能分辨得出它们之间的不同,还给几条起了名字;八月,“我”得到了一只全身漆黑的小八哥。怎么教会它说话,教它朗诵一首完整的唐诗,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中风的父亲坐在轮椅上,左侧身体无法动弹,只能用写在纸上的文字做交流……作者用一个个简短温馨的小故事,述说着生活的喜悦与温暖,生命的变幻与无常。
  • 清徽吟

    清徽吟

    本书为作者的诗词作品结集。共收集作者新近创作诗词作品300余首,或写景,或写人,或写情,或写事,内容丰富,品味高雅,思想内涵深刻,其中一些诗词配以相应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二者相得益彰,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并重。
  •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徐志摩诗传》以徐志摩平生经历为经,以徐志摩的诗文为纬,带领笔下最纯净的自由、爱和美。作者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剖开诗人矛盾杂糅、繁复瑰丽的内心世界,触碰那个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坠落中冒险的灵魂,感受他在如火的激情和如水的温柔交织中颠簸挣扎着的心灵。
热门推荐
  • 无仙

    无仙

    一个小道士的征天历程!一个与众不同的仙侠之梦!追风万里行,寂寞看苍穹!杯酒千秋去,天外无仙踪!他行千里路,收众同伴,一同闯荡大千世界!
  • 四月八

    四月八

    叙述一个正常人突遭变故,就医过程以及关于生死的一些思考
  • 循解

    循解

    人跟人在一起久了,除了看不懂人心,习惯什么的,多少还是会了解点的。
  • 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我来给你讲个故事

    苏烟觉得自己做过最对也是最冒险的决定就是和秦牧组队,万一自己不小心在新一局的故事里就玩儿完了怎么办,还有个不靠谱的队友让他填坑,他真的冤。当你从小到大看过的所有故事,温馨的,凄美的,恐怖的,悬疑的,全变成真的,你该怎么办呢?秦牧:“你觉得这又是一个什么故事?”苏烟:“鬼知道你之前都看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鬼:我不知道,我很无辜。)
  • 扬名志争

    扬名志争

    世间就是个大苦海,所有人都在苦海里挣扎。主角龙云在自己20岁生日的那天收到一封来自远方好友的信。一封信改变了龙云的一生,一封信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龙云改变了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原本不学无术的人变成纵横商海的大赢家?请进如龙云的商业帝国,看龙云的传奇。我们大家的苦海。
  • 诛天之魔

    诛天之魔

    “召唤人物灵魂李书文,习得八极拳,劈挂拳,枪法专精……”“召唤人物灵魂金轮法王,习得龙象般若功……”“召唤人物灵魂张无忌,习得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 踏破诸天,诛灭万族,我以诛天图为祭,血染万界! (主角所在世界属于虚构世界,出现的地名等等也与现实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勿究)
  • 相以顾夏

    相以顾夏

    绽放的花朵,总会有凋零的那一瞬间,我们总是幻想着有一座奇妙的玫瑰花园,却忘了我们总能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你,也许普通,也许平凡,但在我心中,你却是最好的,一次次的打闹,一次次的吵闹,一次次的给对方惊喜……感谢你的出现,点亮了我的生活,你就是我的一切!
  • 同居公主:末世炎狼

    同居公主:末世炎狼

    刑天,一个外貌与年龄极不相符的人,他为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情,卷入了一场混乱的政局当中,似乎所有困难的问题在刑天的手中都会迎刃而解,然而,野心勃勃的夺权者会如此轻易的放弃吗?惧女症?喜欢看美女图的刑天竟有此怪疾!欢喜冤家「流氓公主」秦小雪和他有著什麽不可思议的情缘?而一心想消灭炎狼的术士巫老,会带给刑天什麽样的冲击?答应同宗之人雾阴雷奘重返东瀛争霸,刑天组建了一个集情报、密探、猎杀、追踪等一身的组织,他们是┅┅?格鲁吉的经济中心南港,表面虽是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政治风云涌动,谁能主宰沉浮
  • 无艮

    无艮

    人魔两族至尊大战。时间之力与空间之力的对碰下突然时空逆转,打开了一条裂缝。一位少年旅游不慎失足坠落。恰巧落入裂缝。被接引到另一个世界,得知自己是太古前的强大体质,从此开启了他的异界之旅
  • TFBOY的black女孩

    TFBOY的black女孩

    如果没有黑夜,是否,就只存在白昼;如果没有黑暗,是否,就只存在光明;如果从未遇见你,是否,我就不会如此心痛。(tfboys王俊凯以一种尴尬的方式,邂逅一位女孩,并经历相识,相知,相恋,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