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100000026

第26章 杂述 (5)

五死篇

人有五死,唯是程婴、公孙杵臼之死,纪信、栾布之死,聂政之死,屈平之死,乃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次临阵而死,其次不屈而死。临阵而死勇也,未免有不量敌之进,同乎季路。不屈而死义也,未免有制于人之恨,同乎睢阳。虽曰次之,其实亦皆烈丈夫之死也,非凡流也。又其次则为尽忠被谗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汉之晁错是矣。是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又其次则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是矣。是为不知止足,其名亦曰不智。虽又次于前两者,然既忠于君矣,虽死有荣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立万世之荣名矣,虽死何伤乎!故智者欲审处死,不可不选择于五者之间也。纵有优劣,均为善死。

若夫卧病房榻之间,徘徊妻孥之侧,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庸夫俗子之所习惯,非死所矣,岂丈夫之所甘死乎?虽然,犹胜于临终扶病歌诗,杖策辞别,自以为不怖死,无顾恋者。盖在世俗观之,未免夸之为美谈,呼之为考终。然其好名说谎,反不如庸夫俗子之为顺受其正,自然而死也。等死于牖下耳,何以见其节,又何以见其烈,而徒务此虚声为邪。

丈夫之生,原非无故而生,则其死也又岂容无故而死乎?其生也有由,则其死也必有所为,未有岑岑寂寂,卧病床褥间,扶柩推辇,埋于北邙之下,然后为得所死矣。苍梧殡虞,会稽尸夏,圣帝明王亦必由之,何况人士欤?第予老矣,欲如以前五者,又不可得矣。夫如此而死,既已不可得,如彼而死又非英雄汉子之所为,然则将何以死乎?计唯有做些小买卖耳。大买卖如公孙杵臼、聂政者,既不见买主来到,则岂可徒死而死于床褥之间乎?且我已离乡井,捐童仆,直来求买主于此矣。此间既无知己,无知己又何死也?大买卖我知其做不成也,英雄汉子,无所泄怒,既无知己可死,吾将死于不知己者以泄怒也,谨书此以告诸貌称相知者,闻死来视我,切勿收我尸。是嘱。

伤逝

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既不能使之久生,则生可以不欲矣。既不能使之勿逝,则逝可以无伤矣。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也。

戒众僧

佛说波罗蜜。波罗蜜有六,而持戒其一也。佛说戒、定、慧。戒、定、慧有三,而戒行其先也。戒之一字,诚未易言。戒生定,定生慧。慧复生戒,非慧离戒,慧出于戒,非慧灭戒。然则定、慧者成佛之因,戒者又定、慧之因。我释迦老子未成佛之先,前后苦行一十二年,其戒也如此,汝大众所知也。我释迦老子既成佛之后,前后说法四十九年,其戒也如此,亦汝大众所知也。若谓佛是戒空,戒是佛缚,既已得道成佛,不妨毁律破戒,则舍精舍,归王宫,有何不可,而仍衣破衲,重持钵,何为者哉!须知父母乳哺之恩难报,必须精进以报之。所谓一子成道,九族生天,非妄言也。十万颗粒之施难消,必须精进以消之,所谓披毛戴角,酬还信施,岂诳语邪。

然则戒之一字,众妙之门,破戒一言,众祸之本。戒之一字,如临三军,须臾不戒,丧败而奔,戒之一字,如履深谷,须臾不戒,失足而殒。故知三千威仪,重于山岳,八万细行,密如牛毛。非是多事强为,于法不得不尔故也。毋曰“莫予觏也”,便可闲居而纵恣。一时不戒,人便已知,正目而视者,非但一目十目,盖千亿目共视之矣。毋曰“莫予指也”,便可掩耳而偷铃。一念不戒,鬼将诛之,旁观而嗔者,非但一手十手,盖千亿手共指之矣。

严而又严,戒之又戒。自今以往,作如是观:坐受斋供,如吞热铁之丸,若不胆颤心寒,与犬豕其何异,行觅戒珠,如入清凉之阁,若复魂飞魄散,等乞丐以何殊。如此用心,始称衲子。如水行舟,风浪便覆,如车行地,欹斜即败。风浪谁作?覆没自当。欹斜谁为?颠仆自受。凡我大众,其慎之哉。除年长久参者无容赘示,间有新到比丘未知惭愧,不得不更与申明之耳。凡此大众,幸各策厉,庶称芝佛道场,猛著精神,共成龙潭胜会可矣。

六度解

我所喜者学道之人,汝肯向道,吾又何说。道从六度入。六度之中,持戒禅定其一也。戒如田地,有田地方有根基可以为屋种田。然须忍辱。忍辱者,谦下以自持,虚心以受善,不敢以贡高为也。如有田地,须时时浇粪灌水,方得有秋之获。不然,虽有田地何益?精进则进此持戒忍辱两者而已。此两者日进不已,则自然得入禅定真法门矣。既禅定,不愁不生智慧而得解脱也。故知布施、持戒、忍辱真禅定之本,而禅定又为智慧解脱之本。六者始终不舍,如济渡然,故曰六度。此六度也,总以解脱为究竟,然必须持戒忍辱以入禅定。而后解脱可得。及其得解脱也,又岂离此持戒忍辱,而别有解脱哉?依旧即是前此禅定之人耳。如离禅定而说解脱,非唯不知禅定,而亦不知解脱矣。以此见生死事大,决非浅薄轻浮之人所能造诣也。试看他灵山等会,四十九年犹如一日,持戒忍辱常如一年。今世远教衰,后生小子拾得一言半句,便自猖狂,不敬十方,不礼晚末,说道何佛可成。此与无为教何异乎?非吾类也。

观音问

答澹然师

昨来书,谓:“观世音大士发大弘愿,我亦欲如是发愿,愿得如大士圆通无障碍。闻庵僧欲塑大士像,我愿为之,以致皈依,癨望卓公为我作记也。”予时作笔走答云:“观音大士发大弘愿,似矣。但大士之愿,慈悲为主,以救苦救难为悲,以接引念佛众生皈依西方佛为慈。彼一切圆通无障碍,则佛佛皆然,不独观音大士也。彼塑像,直布施功德耳,何必问予。或可或否,我不敢与。”予时作答之语如此,然尚未明成佛发愿事,故复言之。

盖言成佛者,佛本自成,若言成佛,已是不中理之谈矣,况欲发愿以成之哉?成佛者,成无佛可成之佛,此千佛万佛之所同也。发愿者,发佛佛各所欲为之愿,此千佛万佛之所不能同也。故有佛而后有愿,佛同而愿各异,是谓同中有异也。发愿尽出于佛,故愿异而佛本同,是谓异中有同也。然则谓愿由于佛可也,而谓欲发愿以成佛可乎?是岂中理之谈哉?虽然,此亦未易言也。大乘圣人尚欲留惑润生,发愿度人,况新发意菩萨哉。然大乘菩萨实不及新发意菩萨,大愿众生实不及大心众生,观之龙女、善财可见矣。故单言菩萨,则虽上乘,犹不免借愿力以为重。何者?见谛未圆而信心未化也。唯有佛菩萨如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始为诸神发愿矣。故有释迦佛则必有文殊、普贤,释迦为佛而文殊、普贤为愿也。有阿弥陀佛则必有观音、势至,弥陀是佛而观音、势至是愿也。此为佛愿,我愿澹师似之。

佛之心法,尽载之经。经中一字透不得,即是自家生死诱不得,唯不识字者无可奈何耳。若谓经不必读,则是经亦不必留,佛亦不用有经矣。昔人谓读经有三益:有起发之益,有开悟之益,又有印证之益。其益如此,曷可不读也?世人忙忙不暇读,愚人懵懵不能读。今幸生此闲身,得为世间读经之人而不肯读,比前二辈反在其后矣。快刻期定志立限读之,务俾此身真实可以死乃得。

世人贪生怕死,蝇营狗苟,无所不至,若见此僧端坐烈焰之中,无一毫恐怖,或遂顿生念佛念法之想,未可知也。其有益于尘世之人甚大,若欲湖僧为之津送则不可。盖凡津送亡僧者,皆缘亡者神识飞扬,莫知去向,故藉平时持戒僧众诵念经咒以助之。今此火化之僧,必是了然自知去向者,又何用湖僧为之津送邪!且湖上僧虽能守戒行,然其贪生怕死,远出亡僧之下,有何力量可以资送此僧?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地为塔屋于龙湖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于红炉乎?其不如此,僧又已甚远。自信,明因向往俱切,皆因尔澹师倡导,火力甚大,故众菩萨不觉不知自努力向前也。此其火力比今火化之僧又大矣。何也?火化之僧只能化得自己,若澹师则无所不化。火化僧纵能化人,亦只化得众人念佛而已,若澹师则可以化人立地成佛,故其火力自然不同。

学道人,大抵要跟脚真耳,若始初以怕死为跟脚,则必以得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为究竟。虽迟速不同,决无有不证涅般木到彼岸者。若始初只以好名为跟脚,则终其身只成就得一个虚名而已,虚名于我何与也?此事在各人自查考,别人无能为也。今人纵十分学道,亦多不是怕死。夫佛以生死为苦海,而今学者反以生死为极乐,是北辕而南其辙,去彼岸愈远矣。世间功名富贵之人,以生为乐也,不待言也。欲学出世之法,而唯在于好名,名只在于一生而已,是亦以生为乐也,非以生为苦海也。苦海有八,生其一也。即今上亦不得,下又不得,学亦不得,不学亦不得,便可以见有生之苦矣。佛为此故,大生恐怖。试看我辈今日何曾以此生身为苦为患,而决求以出离之也。寻常亦会说得此身是苦,其实亦只是一句说话耳,非真真见得此身在陷阱坑坎之中,不能一朝居者也。试验之自见。

闻师又得了道,道岂时时可得邪?然真正学者亦自然如此。杨慈湖先生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不记其数,故慈湖于宋儒中独谓第一了手好汉,以屡疑而屡悟也。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自信菩萨于此事信得及否?彼以谈诗谈佛为二事,不知谈诗即是谈佛。若悟谈诗即是谈佛人,则虽终日谈诗何妨。我所引“白雪阳春”之语,不过自谦之辞,欲以激厉彼,俾知非佛不能谈诗也,而谈诗之外亦别无佛可谈。自信失予之意,反以谈诗为不美,岂不误哉?历观传灯诸祖,其作诗说偈,超逸绝尘不可当,亦可以谈诗病之乎?唯本不能诗而强作,则不必,若真实能诗,则因谈佛而其诗益工者又何多也,何必以谈诗为病也?

与澄然

认不得字,胜似认得字,何必认得字也。只要成佛,莫问认得字与否,认得字亦是一尊佛,认不得字亦是一尊佛。当初无认字佛,亦无不认得字佛。无认字佛,何必认字?无不认字佛,何必不认字也。大要只要自家生死切耳。我昨与丘坦之寿诗有云:“劬劳虽谢父母恩,扶持自出世中尊。”今人但见得父母生我身,不知日夜承世尊恩力,盖千生万劫以来,作忘恩背义之人久矣。今幸世尊开我愚顽,顿能发起一念无上菩提之心,欲求见初生爷娘本面,是为万幸,当生大惭大愧乃可。故古人亲证亲闻者,对法师前高叫大哭,非漫然也。千万劫相失爷娘,一旦得之,虽欲不恸哭,不可得矣。慎莫草草作语言戏论,反成十罪过也!世间戏论甚多,惟此事是戏论不得者。

答自信

既自信,如何又说放不下?既放不下,如何又说自信也?试问自信者,是信个甚么?放不下者,又是放不下个甚么?于此最好参取。信者自也,不信者亦自也。放得下者自也,放不下者亦自也。放不下是生,放下是死,信不及是死,信得及是生。信不信,放下不放下,总属生死。总属生死,则总属自也,非人能使之不信不放下,又信又放下也。于此着实参取,便自得之。然自得亦是自,来来去去,生生死死,皆是自,可信也矣。来书“原无生死”四字虽是诸佛现成语,然真实是第一等要紧语也。既说原无生死,则亦原无自信,亦原无不自信也,原无放下,亦原无不放下也。“原无”二字,甚不可不理会,既说原无,则非人能使之无可知矣,亦非今日方始,无又可知矣。若待今日方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若人能使之无,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矣。原无二字,总说不通也。故知原无生者,则虽千生总不妨也。何者?虽千生终不能生,此原无生也。使原无生而可生,则亦不得谓之原无生矣。故知原无死者,则虽万死总无碍也。何者?虽万死终不能死,此原无死也。使原无死而可死,则亦不得谓之原无死矣。故“原无生死”四字,不可只恁么草草读过,急着精彩,便见四字下落。

一动一静,原不是我,莫错认好。父母已生后,即父母未生前,无别有未来前消息也。见得未生前,则佛道、外道、邪道、魔道总无有,何必怕落外道乎?总无死,何必怕死乎?然此不怕死总自十分怕死中来。世人唯不怕死,故贪此血肉之身,卒至流浪生死而不歇;圣人唯万分怕死,故穷究生死之因,直证无生而后已。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怕,非有死而强说不怕也。自古唯佛、圣人怕死为甚,故曰:“子之所慎,斋战疾”,又曰“临事而惧,若死而无悔者吾不与”,其怕死何如也?但记者不知圣人怕死之大耳。怕死之大者,必朝闻而后可免于夕死之怕也,故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曰可者,言可以死而不怕也,再不复死,亦再不复怕也。

我老矣,冻手冻笔,作字甚难,慎勿草草,须时时与明因确实理会。我于诗学无分,癨缘孤苦无朋,用之以发叫号,少泄胸中之气,无《白雪阳春》事也。举世无真学道者,今幸有尔列位真心向道,我喜何如!若悠悠然唯借之以过日子,又何必乎!

同类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玄妙深奥的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筑起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萨孟武先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不同的角度,精彩地分析、诠释了《水浒传》及由此中所投射、反映出来的古代中国社会。
  • 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籍。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 传世藏书-左传上

    传世藏书-左传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正读道德经

    正读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本书作者带读者共读经典传统文化图书《道德经》,不带崇拜色彩,不戴有色眼镜,利用每章逐字、逐词的注解方式,力求以理性的思维还原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到底在说些什么。
热门推荐
  • 灭剑之道

    灭剑之道

    本文讲的是一个腹黑少年,一入剑门深似海,回头方知,梦非梦,剑非剑,道不是道,魔不是魔的故事。主角入从执剑,悟剑,融剑,域剑,剑意……在弃剑,厌剑,恶剑,断剑,走上了一条灭剑之路!
  • 今生有你,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今生有你,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少年负气的情感,男孩子意外惨死。从此,感情的闸门关闭,她的天空只有灰色。生活如死水,波澜不惊。十年过去,她想,就这样慢慢终老。不想,姻缘天定。十年前惊鸿一瞥,她早刻在了某人的心里......暂定每日一更,只多不少。
  • 王牌宝贝萌翻天

    王牌宝贝萌翻天

    林曦,只有12岁的林曦在学校的操场上遇到了冷冥宸.....,顾玖玖,林曦的死党,偶遇欧阳浩轩。林梦,林曦的妹妹,见到苏子晨又会怎么样呢?三位冰山王子几年不动真心。却被这三位小姑娘给撸了去心??
  • 执剑诛妖邪

    执剑诛妖邪

    这天,陆游和父亲从剑楼下山,准备去玉剑宗吃软饭,结果一时吃一时爽,一直吃一直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之我不是我

    末世之我不是我

    作者承诺,永不太监,断更请假最多三天。在这已经开启万界盛世。我想和诸天神魔争一争这王座想和万界群雄相识香蕉想和各位大白腿…呸呸想和各位大胸弟好好比划比划……咳~吾,终将踏上王座而你们,要么站着死,要么~
  • 契约小新娘:盛宠甜妻

    契约小新娘:盛宠甜妻

    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可她追他的时候他们之间隔着万水千山!结婚两年,他对她忽冷忽热,又和她缠绵悱恻,但他的心里最爱的是那个她!当初恋情人登门入室,阴谋阳谋轮翻伤她,他帮的依然是那个她!这场伪恋,她输得一败涂地,她恨他入骨,可到头来,他却发现自己早已爱她入髓!
  • 泡面少女不恋爱

    泡面少女不恋爱

    冷情少女面对霸道总裁的攻势终究是否会陷入爱河?
  • 重生千金:总裁乖乖爱

    重生千金:总裁乖乖爱

    十年辛苦筹谋,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拼尽全力所爱之人,竟然一直当她是眼中钉,肉中刺.真心真意疼爱的妹妹,却在她面前和丈夫缠绵.心爱的弟弟也因为她锒铛入狱.一招清醒却是以丧子,丧弟作为代价,……她死前立下重誓:若转世投胎,她定要步步为营,定要让害她伤他之人生不如死,血债血偿,她定要护爱她、疼她之人周全!
  • 枫慕

    枫慕

    【本故事有感于游戏君成录,取自其中剧情,如果非要说是抄袭,我也没办法,但是还是稍作了更改】他是千古一帝,一统天下,只为他。他是放荡不羁的王爷,身世曲折,朝如青丝暮成雪。待到世事结束时,他问他:“我已经厌恶了皇族的争权斗势,尔虞我诈,你可愿放弃王位,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