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74000000015

第15章 面世前奏

回到柳家的柳长安,像只落败的公鸡出现在程素音和霍老夫人面前,哭的那是鼻涕一把泪一把,把霍老夫人心疼的搂到怀里只喊乖孙儿。

身后的柳诺言和柳品言把事情向母亲交代了一遍,好歹也是祖母的娘家人,不好有所隐瞒,只是稍稍的把柳长安说的弱了点。

霍老夫人听此虽说嘴上没说什么,可表情里还是透露着不满,瞧把我乖孙折腾的。

“素音啊,我家四宝也长大了,以后带着四宝儿啊多走动走动,总不能以后四宝出去,碰上几个不开眼的,让他们欺负了去。”

搂着柳长安的霍老夫人护犊子的样子真真的让三人无话可说,尤其是柳诺言和柳品言。

祖母啊,您是当真没有瞧见柳四宝的战斗力。

为了凸现自己的狼狈,在母亲和祖母面前呈现出弱势,柳长安竟然在回来的路上路过泥坑时在自己脸上身上糊了两把泥巴,不得不说效果非常显著,对柳长安的佩服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高,实在是高。

还不知怎么向老夫人开口要把长安推向世人的程素音,听到老夫人的话,欣然答应了下来,根本不需要担心不是吗?程素音看着窝在老夫人怀里的柳长安眉眼间皆是笑意。

为了第二天能去到将军府,回宫后的墨书画和墨书书来到了皇上的上书房,得知皇上去了母后哪里,二人皆是一阵喜悦。

在母后哪里不是更容易了吗?二人不曾停留的去了凤息宫。

“儿臣拜见父皇,母后”。

墨书画、墨书书恭敬向墨如道和安宁行礼。

“快快起来”。

一身素色抹胸长衫,外披紫色纱裙,腰间挂着一副鸳鸯佩,一支乌木发簪,皇后安宁身上再无其他配饰,只是这样也难掩其绝色容貌,纵然后宫就算是萧妃也在之下乘,更何况皇后育有墨书画、墨书书两个皇子,还有一个墨如道宠上天的公主墨墨。

可想而知皇后安宁在墨如道心中的地位。

被皇后扶起身的二人坐与墨如道、安宁下侧,墨书书看了眼墨书画,只见他扶杯喝茶,抖了抖嘴角转瞬向安宁撒着娇:

“母后,七日后就是映月书院的比赛日,应比赛要求有单人项和团队项,单人项还好说,就是团队项儿臣还没有找到参加比赛合适的队友,母后给儿臣拿个注意”。

纵使在小塌上微眯的墨如道也来了兴趣,回道:

“你自己可有合适的人选”。

果然勾起了父皇的兴趣,墨书书回道:

“儿臣也在烦恼,毕竟能参赛的兄弟中只有书画哥哥还有墨白哥哥年龄上相当,所以只能从大臣的子弟中挑选,可是年龄相当、品德才学、武艺够得上的真的不多”。

墨书书表现出烦恼、愁丝的样子。

墨如道看向墨书画,示意他有什么想法。

墨书画陈思片刻回道:

“儿臣觉得虽说此次是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其实说白了不过是挑选贤才为之所用的契机,所以儿臣认为所挑选之人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毕竟大臣子弟中也有不成器的”。

“哈哈哈,你个小子”。

被墨书画后面的言论愉悦的墨如道也陷入了沉思,不过片刻后说道:

“柳家子弟应该也在映月书院吧”。

此时的墨书画和墨书书二人彼此交换个眼神,墨书书回道:

“父皇是说柳家三郎?”

“嗯,不应该是四郎吗?柳家后来不是有个双生胎吗”?墨如道提出疑问。

皇后安宁接过皇上墨如道抛来的问题:

“柳家小儿小名四宝,生产时在娘胎里待的时间过长,生下来就多病,霍老夫人请了个法师,法师断言这个孩子要娇养,还有就是不能上学堂,所以请了教书先生,本是习武世家的家规到了这个小公子这里就什么都不是了,以至于到现在很少有人见过这个小公子,四郎不知?当初四郎还命德川赏赐了一对儿如意双麒麟呢。

听着皇后安宁娓娓道来的故事,三人皆是不可思议。

墨书书问起:

“母后是如何知道的”。

皇后安宁回答:

“当时纵观整个大汉双生子的有几个还是在眼皮底下,就算自己不打听,一些消息还是会传近宫中,更何况母妃曾经未出阁时与柳夫人情同姐妹,有些事也是瞒不过我的”。

皇上墨如道回想起当时,时间过的真快八年了。

同类推荐
  • 轻轻唤声小先生

    轻轻唤声小先生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沧海桑田。我们的头发花白,相互依偎取暖。我在梦中笑的很开心。可是我却惊醒了。在生命殆尽的时候我才发现时间是那么宝贵,我害怕了。我害怕死亡,我害怕没有你。”“叙白能不能,能不能再唤我一声小先生?”“叙白~我想回家了。我想回北京城,想回去再看看。我想阿爹和阿娘了,还有张妈。”“叙白~我好像看见他们了。他们来接我了,接我回家了。”叙白:“好,小先生别怕!我带你回家,我带你回北京。回没有战争的北京城。”叙白:“在那里,我们会生一堆孩子。我们承欢膝下,白头到老。我还给小先生欺负。”叙白:“我们经历沧海桑田,我们互相依偎取暖。”
  • 飞凤还朝

    飞凤还朝

    她出身将门,本是镇国公府嫡长女,是个待嫁准新娘。却不料一封战报,她丢弃嫁衣,披甲上阵,领军出征,暗杀,暗算,是友,是敌。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敌国皇子对她一见倾心,以城池为聘,许她为后。她毅然回绝,她战西夷,灭夜郎,平南夷,血染白衣,尸堆成山,名场疆域。沤心沥血,五年征战,凯旋回朝。金殿逼婚,她气的口吐鲜血,语出惊人。独臂王爷当殿求娶,许她一生一世,是真心,是假意,且拭目以待。八年暗恋,看独臂王爷如何抱的美人归。本书前段说女将军铁血沙场,叱咤风云,后面回归宁静,享受王爷独宠。
  • 瑾御安年

    瑾御安年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颜颜,这是我此生的愿望。你愿意让我愿望成真吗?”“对不起,云扬,我爱你"已是泪流满面的宋颜紧紧地抱着斐云扬。南宫御风远远地看着相依的俩人,转身离去,一个人孤单的游走在街头。
  • 乞人忧天

    乞人忧天

    一朝谬误,九死一生。纯粹的人生,注定会被人践踏于淤泥之地?不,我不信虽只是一介乞儿我定要扭转乾坤看曾经的纯真少女如何收复丐帮如何决胜千里如何朝堂争锋是温柔似水的多情女郎?还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弄权女官?罢,罢,罢恩恩怨怨何时了是是非非几人知且看《乞人忧天》与你细细道来……
  • 傲娇王爷,走着瞧

    傲娇王爷,走着瞧

    她出身中医世家,救人无数,就是在这一世的宴妙,也是安分守己,从未有过半点害人心思。可是为什么她刚穿越就遇见那么悲催的事情?!一个神秘胎记,却引来至高无上的王爷关注,他护她周全,查她身世、帮她虐渣,最后竟然还让她生孩子?还有这种好事?那就考虑考虑!
热门推荐
  • 时光神偷

    时光神偷

    懵懂的小女孩儿在大学的炼狱里逐渐成长为女人的艰辛历程,描写现代大学校园里女大学生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成长笔记..
  • 摄政王的敛财妃

    摄政王的敛财妃

    华尔街超级“白骨精”黄一因救人而穿越,成了大夏国丞相嫡女,却爹不亲又没娘爱,还有奇葩后妈和兄妹,且先看她翻云覆雨,内斗奇葩,建立属于她的商业帝国;萧乾,大夏国摄政王,腹黑闷骚的战神。而当两人相遇,注定纠缠却发现有更多无奈和阴谋,且看两人如何在乱世携手,搅动这天下风云!
  • 游戏为王

    游戏为王

    在新的秩序面前,人类的争执向多方位蔓延。当游戏世界也成为战场的时候,注定有那么几个人,会成为当之无愧的英雄。
  • 迷糊小红娘

    迷糊小红娘

    她是红娘,却牵错了红线,为补偿,她降到人间,但是……该死的月老,怎么不事先通知她要补偿的对象竟是个态度恶劣,脾气暴躁,蛮横无理的冰山男!!为完成任务早日升天,她处处诱导。暗恋有没有?不会!谈恋爱呢?太累!网恋?没味!好吧,她亲自追吧……
  • 超级剑者

    超级剑者

    凶残,暴戾,杀戮…这就是剑者,这就是剑者主宰的世界。楚信,一个自小以拣破烂为营生的孤苦少年,一次意外,淘得一幅神奇画轴,带着画轴里百名禁忌剑者的神魂,附身在异界一个外姓少爷的身上。从此,庸才变天才,不仅神识通灵,领悟能力更是踏月飞云,成为剑道一颗冉冉升起的妖孽之星。一个人,一把剑,一套剑技,斗天才,败强者,战天下,建立剑道新法则,扼杀所有传奇!干脆!直接!是男人的风格,也是楚信的风格!“若命由天定,何不破了这天?!”某天,画轴发出这样的怒吼。然后,一段热血彪悍的剑道传说就此展开……
  • 吾家皇后貌倾城

    吾家皇后貌倾城

    世间传言倾城公主貌可倾人于初见,才可倾世举手间,德亦倾城吹灰之力。她自幼研习佛法,一心向慈,银发银眸,宛若濯莲。皇权倾轧,宫阙沉浮,朝代更替,一路踏歌。阴谋迭起,险象复生,兜兜转转,永不离弃。她一路走来,终有一人拥她入怀。他摘得世间最美的那朵濯莲,将江山置入她手,只笑言:“聘礼,我的皇后。”
  • 乞丐相公

    乞丐相公

    你是否相信缘分?有人说,有缘的人就算离得在远,哪怕一个在另一个时空,她也会去到那边,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缘分。有的人,缘浅,仅仅一面之缘,如浮萍在水面上做偶然的相遇;有的人,缘深,可以成知交成腻友、或成终生伴侣。还有人说,上辈子欠人的,下辈子是一定要还的。这一切的人间聚散固然缺少不了人为的力量,但更能左右我们的还是那看不见的“缘分”。敬请期待!
  • 无敌箭神

    无敌箭神

    我为箭神,天下无敌!这是一个成神的故事!
  • 盛宠医妃,邪王请自重

    盛宠医妃,邪王请自重

    她是夜国有名的草包废物;他却是手握重兵的苍王殿下,冷漠,矜贵,权倾当世。一夕穿越,她以一种不可描述的方式,救了高冷禁欲的冷面枭王,被迫成为人人艳羡的苍王妃。幸好听闻这王爷那里不行,可以躲过一劫。谁知婚后,她却夜夜都被推倒。小医妃咬牙切齿:……谁说苍王殿下不能人道的?她都快死了好嘛!王爷,麻烦请自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