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31200000070

第70章 晚清时期的理学社会(3)

如果说以上著作是通过修史从正面表彰程朱道统,那么,方东树的《汉学商兑》、罗泽南的《姚江学辨》、刘廷诏的《理学宗传辨正》则是通过驳斥异己来捍卫理学的正统地位。顾名思义,《汉学商兑》、《姚江学辨》、《理学宗传辨正》分别以清代汉学、阳明心学和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为针砭对象。

《姚江学辨》成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关于撰写此书的原因,罗泽南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曾经道及:“象山之学,已经朱子明辨,弟固未曾及。惟姚江良知之说窃禅门之宗旨,乱吾儒之正道,虽经前人议论,而其中之似是而非者尚未能一一剖晰,故曾为明辨之,固非攘臂于已毙之虎狼而欲居其除害之功也。”罗泽南为捍卫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避免心学再度盛行,重提程朱、陆王之辨,又鉴于前人已对陆九渊的心学进行了系统辩驳,因此将矛头直指阳明学说。与《国朝学案小识》等相比,《姚江学辨》不是通过学术源流的分疏,而是深入王学理论体系内部,就其主要观点进行辨别剖析,明定是非。此书共两卷,依照朱熹《杂学辨》的体例,引文辨文相间而行,先摘引阳明原文,然后作辨文予以批驳。上卷从本体论入手,主要是以程朱的“性”、“理”学说驳阳明心性论之非;下卷从工夫论入手,主要是用朱熹的“格物致知”说否定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自心学兴起以后,有些程朱理学家一直热衷于学术论辩,罗泽南秉承前人辨学传统所成的《姚江学辨》,构成了辨学史的重要一环。该书既是道光年间程朱理学复苏的体现,反过来,又推动了程朱理学在晚清时期的再度兴起。同光年间,理学名儒贺瑞麟称:“《姚江学辨》一编,真足为吾道干城。”方宗诚《志学录》则将该书与《学蔀通辨》、《王学质疑》、《日知录》、《王学辨》并列,从中也可看出《姚江学辨》一书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

《理学宗传辨正》凡16卷,系河南永城学者刘廷诏批驳《理学宗传》的著作,约成书于道咸之际。刘廷诏,字虞卿,道光元年廪生,曾任考城、孟津两县学官,为学恪遵闽、洛渊源,力辟陆、王。《理学宗传》乃清初理学家孙奇逢的作品,偏主陆、王而又折衷程、朱。刘廷诏在序中说:“顾理无二致,学只一途,理学之所宗所传而不取极于一正,恐其以异学乱正学,而宗失其宗,传失其传,裂道术二之也。是安可以不辨乎?”出于正学卫道目的,他对《理学宗传》做了较大调整。卷1至卷5为“正传”,分列周、二程、张、朱五人,“以上接邹鲁之传”;卷6至卷15为“列传”,分列自汉代董仲舒至明代吕坤数十人;卷16为“附录”,分列宋代陆九渊、明代王守仁及其弟子十余人,即陆王心学诸儒传。这样,经刘廷诏辨别驳正、重加梳理后的理学宗传,已与原著大相径庭,跟程朱学派“平列”的陆王学派诸儒全部被清除出理学道统,《理学宗传辨正》建立起一个“醇正”的程朱理学正宗体系。在倭仁等正统程朱理学家看来,此书“统绪分明,厘然不紊,可谓取向端而取舍审矣”。同治年间,倭仁请吴廷栋校订时说:是书“能救良知之害而示学者以正途”。倭仁、吴廷栋不仅对该书的学术邪正异同之辨津津乐道,而且亲自撰写按语、认真校订,并加以刊刻推广。吴廷栋本人更是视若己出,将该书与罗泽南《姚江学辨》一并编入他个人的文集。经倭仁、吴廷栋等人的表彰,原并不广为人知的《理学宗传辨正》在同治时期与《姚江学辨》、《汉学商兑》等一起,产生了较大影响。方宗诚在校订《汉学商兑》代叙中称:“永城刘虞卿先生著《理学宗传辨正》一书以明辨陆王心学之非,桐城方植之先生著《汉学商兑》一书以明辨近世宗主汉学之失,二书贯串群言,折衷至是”,皆有功于圣学昌明。

以上著作出现于乾嘉汉学衰落之后,宗理学者力图在汉学之外的理学中找到一条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世道人心的出路,争立门户的宗派意识非常突出,经世色彩较为浓厚。如唐鉴的《国朝学案小识》不无针对江藩的《国朝汉学师承记》、《明儒学案》之迹,力贬汉学、心学,突出程朱理学的道统地位,提倡“守道救时”,注意理学经世,成为曾国藩等理学经世派兴起的始基。而辨学著作的目标针对性更强。方东树《汉学商兑》之于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罗泽南《姚江学辨》之于阳明学说,刘廷诏《理学宗传辨正》之于孙奇逢《理学宗传》,针锋相对,完全没有清初理学那种兼容并包的气象。从中可以看出,程朱理学在晚清时期有所复兴,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了乾嘉时期,而且“醇正”性超过了清初。同时也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程朱理学家思想保守,陈陈相因,缺乏创新。

其三,晚清时期的士大夫以程朱理学经济天下,治军行政。

曾国藩集团治军行政,以理学经世,已为人熟知。兹以倭仁、吴廷栋等人为例。同治年间,倭仁、吴廷栋等宗理学者任职京师,倡导正学,对晚清政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一,以理学辅君。诚如吴廷栋所说:“用人行政,要以君心为本,欲格君心而培养元德,要以师傅为第一义。”君为一国之主,而君主的培养有赖于帝师,因此,历代正统理学家都以佐君教民为最高政治追求。倭仁、吴廷栋等“正人立朝”,得到以程朱理学端君心、正朝纲,进而将其推行于天下的机会。早在咸丰初年,倭仁等就曾谏劝皇帝要以立尧、舜之志为先:“此志既定,然后择同心同德之臣,讲求治道,切劘身心,由穷理修身以至于治平天下。”同治初年,他们得受隆遇,立即着手把理学家的理想付诸实践。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为帝师的倭仁献上所辑《帝王盛轨》、《辅弼嘉谟》二帙,作为“启沃圣心”的教科书。从书中内容及按语看,倭仁的主旨是讲“君德治道”,用程朱理学把同治帝造就成“中兴”圣君。这次进呈得到两宫皇太后嘉纳表彰,并被赐以《启心金鉴》之名,陈设弘德殿以资讲肆。倭仁以程朱理学“启沃圣心”,从收入《倭文端公遗书》的《讲义》也可看出。《讲义》凡12条,与《四书》相关者占11条,宗尚理学的教育思想相当明确。

吴廷栋也把以理学端君心视作“致治之本”、第一要务。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克天京,时“天下方谓中兴大业成矣,公(指吴廷栋)独忧之,以为治乱决于敬肆,敬肆根于喜惧……因上疏请加敬惧,持之以恒,永固长治久安之基”。此疏即《金陵告捷请加敬惧疏》。他指出,要想从战争疮痍中恢复过来,就必须做到“坚定刻苦,持之以恒,积数十年之恭俭教养”,“培国脉,复元气”,“而其道莫大于敬,其几必始于惧”。吴廷栋把君心的“敬肆”、“喜惧”视为天下治乱的根本所在,实际上是要求皇帝加强理学修养。

要求通过内在的心性修养来端正君心、强化君权、培固国本,这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主张,也是程朱理学的题中之义。值得注意的是,倭仁等人的主张大多得到了朝廷认可。如,吴廷栋的奏疏就受到清廷表彰:“兹览吴廷栋奏,于万方之治乱,百官之敬肆,皆推本于君心之喜惧,剀切敷陈,深得杜渐防微之意。”清廷并要求百官同心,“上下交儆,慎始图终”。对于倭仁等人的努力,《清史稿》评论说:“倭仁晚为两宫所敬礼,际会中兴,辅导冲主,兢兢于君心敬肆之间,当时举朝严惮,风气赖以维持。”这些说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理学经世取得一些实效。

第二,以理学正人心,育人才。倭仁、吴廷栋等一向看重程朱理学的社会影响力。吴廷栋称:“吏治之坏,人才之衰,积习既深,蔽锢日甚,非大励廉耻之防,从人心挽回,岂能遽望转移。推原其故,正由正学不明,而积渐至此也。”他们始终谨守程朱理学,以明正学术为己任,并成为一种思想自觉:

欲挽回尽人之无耻,必先视乎一二人之有耻。世有贤豪,固当独任其责,即吾人同生斯世,亦当分任其责。达而在上,权足以有为,则挽回以政教;穷而在下,权不足以有为,则挽回以学术。

吴廷栋晚年勤于校刊《汉学商兑》、《理学宗传辨正》等理学书籍,目的就在于明正学、辟邪说。

同治元年(1862),倭仁被授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任期达5年之久。翰林院为朝廷储才之地,倭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利用执掌翰林院之便,在士大夫中间大力倡导尊崇程朱理学的风气。这从倭仁主持制定的《翰林院条规》可鉴。《条规》凡六款,宗旨是培养“由《大学》格致诚正以及于治平之规模,切己反身,痛自省克,将名利之病根抉剔净尽而后可以当大任、历变而不摇”的国家栋梁之材。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切实敦崇程朱理学的正学人才。其中,第四款明确要求翰林写读书省课日记;第五款要求“力行实践,勉为为己之学”;第六款要求“平日尤当省察身心,迁善改过,以仰副朝廷乐育人才之至意”。很显然,《条规》从学术宗旨到具体条款都带有理学色彩,而翰林们定时聚会、交流日记的修养方式,与倭仁早年的会课也较为相似。据称,倭仁本人“常至翰林院与群士讲明正学,诱掖人才”。

同治年间,倭仁、吴廷栋等“达而在上”者倡导理学,挽回世运,寄托了广大宗理学者的厚望。方宗诚在给都察院左都御史罗惇衍的书信中,希望他与倭仁等人“共讲明孔、孟、程、朱之学,凡属吏门生进见,皆谆谆劝以读四子、《五经》及宋五子之书以为根本。”曾国藩则致函吴廷栋:“阁下与诸君子穆穆在朝,经纶密勿,挽回气运,仍当自京师始。”

第三,以理学维风纪,守夷夏大防。士大夫中以道德学问直接影响朝纲风纪者,以倭仁最具代表性。倭仁素有道学直谏名望,喜谈名教,严辨义利,以“迂直君子”著称于朝。同治八年(1869),同治帝大婚典礼时,倭仁上书谏言宜“崇俭以光”,反对皇室铺张浪费。倭仁的同年朱兰(字久香)称:“但得先生一日在朝,必有一日之益。”倭仁以首辅、师傅、翰林掌院之职而倡导力行“正学”,感染了周围一批翰詹御史,不少人以弟子及门为荣。同光时期的游百川官至御史、于荫霖官至河南巡抚,以“矜尚气节,抗直敢言”著称,二人均从倭仁问学。与倭仁共事的李鸿藻、翁同龢、徐桐,不同程度受到倭仁影响,也具有理学倾向,李氏后为北清流的领袖,翁氏为南清流的魁首。徐世昌《艮峰学案》称,倭仁“晚遭隆遇,朝士归依,维持风纪者数十年,道光以来一儒宗也。”这有夸大之嫌,但倭仁等“正人”在朝,确实对维系风气人心起了一定作用,并使清政府内部出现一批讲究“正气”的清流谏垣。

“正人立朝”产生的又一重要影响,表现为形成了以倭仁为中心的政治保守势力。伴随中外冲突与交流加剧,传统的华夷秩序和华夷观念受到严重挑战。同治六年(1867)正月,山东道监察御史张盛藻针对同文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入天文算学馆学习一事首先上疏反对,认为此举“重名利而轻气节”,有碍士习人心。此折遭到慈禧太后驳斥,但却引起倭仁关注。从倭仁的奏折看,学理逻辑一秉于其理学思想。倭仁与多数理学家一样,向来讲求“治本”,认为世运之转移在人才,人才之高下在人心,人心之邪正系于学术。“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从本末观上考察,礼义道德、学术人心是根本,倭仁强调从此入手,符合理学内在逻辑。就华夷观而言,倭仁反对以夷为师,也有学术依据:“客忧心海疆,愚意靖外必先治内,用人行政有多少事在?正学术,养人才,求直言,化畛域,裁冗食,警游惰,重本黜末,崇实黜华,皆要务也。”他主张“靖外”以“治内”为先,“治内”以“正学术”为要,倡明正学乃根本所在。倭仁津津乐道的义利之辨,也缘于理学思想:“三代之世所以人心正,风俗醇,治隆于上而教行于下者,以仁义故也。后世吏治坏,民心漓,廉耻道丧而寇贼日兴者,以利故也。千古治乱之机,莫不由此。《孟子》七篇反复辨论大抵不外此旨。”

关于程朱理学与封建政治的这种结合,戊戌变法期间,思想守旧的曾廉评论说:“其在道光时,唐鉴倡学京师,而倭仁、曾国藩、何桂珍之徒相从讲学,历有年数。罗泽南与其弟子王錱、李续宜亦讲学穷庐,孜孜不倦。其后内之赞机务,外之握兵柄,遂以转移天下,至今称之。则不可谓非正学之效也。”就晚清时期的“同治中兴”与“理学中兴”的关系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倭仁、曾国藩等理学人士的“文治”、“武功”,带来了晚清时期所谓的“同治中兴”。

同类推荐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 同异之辩:中德文化关系研究

    同异之辩:中德文化关系研究

    本书思索的是在中德文化关系中德国的自我认同与中国作为“异在”之间的张力问题,由此梳理出德国文化史中的中国形象发展历程,即一个“异”与“同”从博弈到融合的历史过程:由17世纪以前在德国文化中作为“异国”的中国,到17世纪作为“异教国”的中国,到18世纪 “异国”和“隐喻”两种中国形象的并存,再到19世纪中国作为“大写的他者”,最后达到20世纪德国对中国认识的“自我化”。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亿成

    亿成

    从走出校门到步入中年20年,无论怎样的书写都是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面对金钱的诱惑有多少人还听得见良心的召唤?一起闯海的几个朋友用真实的人生作了解答:一方是随财富膨胀要买天下的万丈雄心;一方是食不果腹仍要公平正义的执着。时代的进步,需要人民的觉醒,但早醒却宛若冬眠的熊,四顾茫然!本书通过对真实事件的艺术加工,以纪实小说方式由孔窥豹的回顾了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警醒人们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财富的合理分配和公民的平等地位。此书献给逝去的青春年华!作者:郭强
  • 时光静悄然

    时光静悄然

    不管是十几岁还是三十岁,遇见你,就注定我的心里走不进别人。婚前,苏然会说:“有问题?打一架吧!”婚后,寒时会说:“有问题?打一架吧!”只是....
  • 灵剑子

    灵剑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继承了外挂如何是好

    继承了外挂如何是好

    徐长清二十岁那年,继承了来自他爷爷的外挂。原本以为他能成为一个挂逼,从此轻轻松松走向人生巅峰的;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个外挂竟会让他有生命危险!稳如老苟的徐长清惶恐至极,求助:该如何是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自古木兰营帐出

    自古木兰营帐出

    自小的野娃娃,死了一次,还死性未改。终日里军营厮混,外是淑女,里是爷们,拐着战友逛花楼,骗着老相好的钱输遍了京城赌场……人生最是无奈,时间久了,对这片陌生的土地生出了热爱之情。征战沙场、领兵杀敌,只为四方安宁……仇人相见,不如怀念。若是再见,给死里折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子瞻空对月。”陌昭大笑着对云子瞻说到,眼里的得意忘形丝毫不加掩饰。“娘子这般为为夫着想,那不如此次出征换了魏将军,如何?”云子瞻浅笑着道。“哈哈,夫君可知道有句话怎么说?距离产生美!所以啊,娘子我还是去去吧。去去就回……”话音未落,便已翻身上马,架着追风,向着早已出发几日的大部队追去……
  • TFBOYS之与你完美的邂逅

    TFBOYS之与你完美的邂逅

    这是本作者第一次写文文,写的可能不太好,请见谅!当我们的吴晓敏,顾晨曦,陈思慧,这三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生遇上我们三位帅酷萌的TFBOYS会发生什么呢?他们的爱情又会有哪些曲折呢?
  • 神级科技商城

    神级科技商城

    一次意外的救人,让林枫改变了一生,意外的收获,让林枫走上了一条逆天崛起之路。
  • 情愿栽在你手里

    情愿栽在你手里

    徐贵娣是一个34岁的单亲妈妈,她对人生已经别无所求,日常爱好就是写文,追星,磕CP和撩男人。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她居然撩错了人。喂,你不是拒绝我了吗?为什么一个劲粘上来,走开,莫挨老子……
  • 阴阳师之百鬼夜行录

    阴阳师之百鬼夜行录

    刚得到赤影妖刀姬的郭晨昊,兴奋的难以复加,刚准备给式神装配上御魂的时候,一道闪电劈下,郭晨昊带着他的式神穿越了。“什么?我竟然到了游戏里?”“我去,我怎么变成赤影妖刀姬了?”“该死的,我不想变成女的。”“有人想让我做她的式神?开玩笑,既然穿越了,那我就不会做任何人的式神。”“老天爷,要不要这样玩我啊,我怎么就成式神了,刚发的誓就失信了。”“臣服吧,魑魅魍魉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