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30500000010

第10章 初步发展期(1918-1937年)(6)

1936年,赵鸿谦也出版了《日本之电影教育》一书,该书详细列诉了日本的教育电影国策和学校教育、政府对教育电影的推进、教育电影片统计等;1936年又有宗亮东编的《教育电影概论》出版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专门论述教育电影的意义、范围、对象、设置、实施,以及教育电影的编制与展望等;1937年1月和2月上海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又分别出版了谷剑尘著的《教育电影》一书和陈友松著的《有声的教育电影》一书。前者着重论述了教育电影的意义、分类、目标,介绍各国教育电影运动概况、中国教育电影的方针和问题等;后者则主要涉及了有声教育影片的制造、视听教育行政、中小学有声电影教育的实施、大学及成人有声电影教育的实施等内容。

这些理论首先对教育电影和电影的教育作用进行了区分:“真正的教育电影,应当是指那种狭义的,即专以教育为目的而制作的电影——教育影片——不是说指一切电影的教育作用。”[32]并将教育电影定义为:“凡是含有促进人类对于自身、对于世界或对于自身和世界的改变,以合于人生的需要,或公共福利为目的的材料而用电影、电光的机械,将这些材料的形体、关系、动作或声音、颜色表现在银幕上,藉视听的官觉以灌输于民众而达到上述目的的就叫做教育电影。”[33]这一定义偏重于电影作为施教的工具这一层意思,而并未准确勾勒教育电影的范围。潘公展在《实施电影教育的途径》一文中,则对教育电影的界定给出了较为准确的说明,他指出:“一切电影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实际上都是教育的电影”,而“从狭义方面说,‘电影的教育’与‘教育的电影’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前者泛言一切的电影的教育作用,而后者却不过是‘作为教育用具的一种电影’;就效果上说,前者是广遍而后者则是限于局部的,前者可以使人自动地接受教育,而后者则近于‘灌入’式的。”

在提到教育电影分类时,教育电影大多又被分为“社会教育电影”和“学校教育电影”两大类,并指出:“社会教育电影”应包括“国民生活介绍、社会道德的鼓吹、宗教艺术的宣扬、通俗科学的传播、保健卫生的指示、机关业务的宣传”[34];而“学校教育电影”则包括:“教材类,如:幼稚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的影片,另一类学校教育电影应为——训导类:品格训练、模范公民、礼仪作法、伟人言行等”。[35]可见,本期的教育影片出品中虽没有专门的训育片,但在对影片摄制起指导作用的理论中,训导片概念的提出应被看作是抗战时期教育电影中训育片的理论先声。通过对教育影片的分类,也可推断教育影片应包含在科教、宣传类影片的范畴之下。

教育电影的效能、实施原则也是本期理论纷纷关注的热点,不但援引世界各国教育电影的发展例子,还用大量篇幅谈到了教育电影在教育上的功能。陈有松在《有声的教育电影》一书的自序中就提出:“20世纪的教与学当用20世纪的方法与工具”,“新时代的教育机关要应付新文明的要求,传统的方法与工具,不足应付了。教育者因不满足于文字教育、书本教育,于是采用视听教育的工具。”另一位教育电影研究者陈友兰则提出:“归纳起来,可以举出三大特质:一是普遍性,即利用教育电影巡回放映,可使教育的力量,迅速地深入于各地城市乡村;二是真实性,利用电影摄制教材,一事、一物都成逼真,可以促进受教之正确的观感;三是艺术性,电影本身便是艺术,一切教材应用表演方式,可以引起受教之兴趣。因此三大特质,遂握得现代教育上的新权威。”[36]这些对于教育电影效果的论述,同时也成为国民党对教育电影业实施官营化的理论基础。

本期教育电影的发展同这些理论有着一种明显的互动关系,正如潘公展提到的:“中国的电影教育运动,已经由宣传的阶段,而进入于实施的阶段,这一新的阶段是展开现代教育上的新的道路,新的手段,新的光辉”[37]。正是理论上对于教育电影的提倡,鼓舞了教育电影的实践。这段时期的理论主要关注教育电影的效果、目的论以及操作技术引进,但对于教育影片本身的关注却显然极为欠缺,表现出一种激进的功利主义色彩。总的说来,在民国教育电影的发展初期,国民党完成了基本电影机构的建立,并进行了生产、发行、放映上的实践,但官营教育电影仍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影响远不及于本期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民营影业,直到全面抗战开始,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对教育电影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决定其在抗战甚至战后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状态、电影话语秩序等。同时,随着卢沟桥头的烽烟,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也进入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抗战时期。

注释: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30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2]该段引文皆出自徐耻痕:《中国影戏之溯源》,原载《中国影戏大观》(第一集),1927年4月上海出版。

[3]《为自制活动影片准免税呈文》,原载《商务印书馆通讯录》1919年5月号。

[4]庄俞:《三十五年来之商务印书馆》,转引自《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5]转引自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33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6]以上数据引自姜义华:《理性缺位的启蒙》,第7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转引自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40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

[8]该段引文皆出自方治:《中央电影事业概况》,原载《电影年鉴》,电影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印,日期不详。

[9]以上引文皆转引自姜义华:《理性缺位的启蒙》,第324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0]该段引文皆出自方治:《中央电影事业概况》,原载《电影年鉴》,电影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印,日期不详。

[11]郭有守:《记忆中的中国教育电影运动》,载《电影与播音》第四卷第五期。

[12]该段引文皆出自《电影教育论》,第48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13]郭有守:《记忆中的中国教育电影运动》,载《电影与播音》第四卷第五期。

[14]《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推广简则》,收入徐公美编:《电影场》,南京正中书局,1936年版。

[15]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第3页,重庆正中书局,1940年版。

[16]南京行政院新闻局编印:《电化教育》,第2页,1947年版。

[17]彭大铨编:《民众教育馆》,第1页,重庆正中书局,1941年版。

[18]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第45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19]同上书,第48页。

[20]同上书,第49页。

[21]孙明经:《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个小实验——金陵大学影音事业概述》,载《电影与播音》第六卷第七、八期合刊。

[22]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第52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3]同上书,第51页。

[24]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第53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5]引自孙明经:《1937年:战云边上的猎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26]赵鸿谦:《一年来江苏教育电影事业之概观》,原载《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五届年会特刊》,1937年版。

[27]赵鸿谦:《一年来江苏教育电影事业之概观》,原载《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五届年会特刊》,1937年版。

[28]转引自陆弘石、舒晓鸣:《中国电影史》,第11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29]剧本《饮水卫生》,附于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正文后,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30]载《电影与播音》第二卷第七期。

[31]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第44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32]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第6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33]宗秉新、蒋社村编:《教育电影实施指导》,第2页,中华书局,1937年版。

[34]宗秉新、蒋社村编:《教育电影实施指导》,第15页,中华书局,1937年版。

[35]陈友松:《有声的教育电影》,第189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

[36]宗秉新、蒋社村编:《教育电影实施指导》,第1页,中华书局,1937年版。

[37]陈友兰编:《电影教育论》,第2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电影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从学科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的综合,或者说,它既涉及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又涉及美学理论的根本问题。文艺理论,通常可以具体表述为诗学、美术学、音乐学等;美学理论,通常具体表述为美学或审美哲学。从价值形态或文化归属上说,文艺美学则可以分成:基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文艺美学,基于异文化传统或“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别文艺美学,以及基于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文艺美学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也因此呈现出来。
  •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远古彩陶文化是华夏先民伟大的文明创造,它不仅以其独立的文化品位成为了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彩陶艺术论》以彩陶为基点进行文本研究,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研究以扎实的实物材料和多年的实证考据为依据。提出在人类艺术的发生史上,彩陶是处于一种由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刨新艺术观。
  •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埠、建国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四个各有鲜明特征的历史阶段,在对各期主要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公共性功能和公共意义指向。
热门推荐
  • 重生女尊王朝的男人

    重生女尊王朝的男人

    重生女尊社会,我多了一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的老婆,就是……不和我睡
  • 百味茶馆

    百味茶馆

    在一个名叫《百味茶馆》的后院,一方木桌加摇椅上面躺着一咸鱼。这时一位服务员来到后院看到老板这样忍不住吐槽:老板你每天这样咸鱼真的好么?就没点梦想?“咸鱼怎么了?咸鱼也是有梦想的”。老板懒洋洋的说。“那你的梦想是什么”?服务员问到。“当然是当咸鱼了”。老板一本正经的回答。服务员:……修炼不知多少年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才是我现在想要的生活。
  • 倾世毒后:盛宠四小姐

    倾世毒后:盛宠四小姐

    相遇是一种宿命,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想你是我最甜蜜的痛苦。她,一朝穿越,成为沫国唯一丞相何正威的嫡生之女。二娘三姐的陷害致使她嫁给并不受宠从未谋面的四皇子。政治联姻的失利让她受尽屈辱与嘲笑,关在禁宫三年;为了回去,为了复仇,她正一步一步变得嗜血...他,忘返于烟花之地,玩世不恭,谁知他才是帝位真正的得主?白天的四皇子,夜晚的白未晞..三年后的禁宫之游“你就是我的皇后?”.
  • 我家宿主是个憨憨

    我家宿主是个憨憨

    一朝穿越,绑定不知名生物,拯救一群蛇精病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追仙成夫

    追仙成夫

    她从没想到过,这个冰山师傅会因为自己变得不像众仙眼中的勾陈,他冷情冷性,翻手为云。他不管对错,一路护短。天地为媒,日月为证,这一生若有一瞬,我护你一瞬,这一生若有十世,我守你十世安稳。
  • 星际之未终纪年

    星际之未终纪年

    徐尚,生于1991年。帝国军人。死于2012,末日降临。当她再次睁开眼,已是2000年之后。当生存和信仰相驳,她站在废墟之上仰望星际。重生,究竟是神的恩赐,还是命运的玩笑。---我曾目睹末日最后的地狱,也将见证新纪元开启的征途!-徐尚。喜欢此文的话就来投喂我吧~收藏满百+1ps:确定文风后,前几章会大修。但不影响阅读~
  • 仙君曾相诺

    仙君曾相诺

    枕上书三世,涅槃凤凰劫;闻说你与他,曾在红尘中相诺;堪不破因果,轮回里寻觅生生世世;你、他、她,原来都是红尘中俗世里算计好的游戏。一尘与珞珞,是佛陀梦中结出的频婆果化生而来的风国双生主人;在十年前的一次夜里,一沉偷走了书锦记、通过蜉蝣镜来到了人间。珞珞在寻找一尘的时候,遇到了秦时、由此知道了一尘在俗世里中的种种故事;秦时说一尘为了替他洗去杀虐,自燃了无明业火、化为了劫灰。悲伤的珞珞本欲离开,却发现命盘上一尘的本命星还有微弱的亮光,顺着亮光,她来到了长安城,找到了另一个一尘。原来,他们不过都是佛留在人世间的凡尘幻影......
  • 花千骨之默然倾心

    花千骨之默然倾心

    前世她说:若再来一世,不在会爱上他。说的果然是真的,这一世她就要成亲了,而他只能默默的看着。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这叫他如何过?她会不会回心转意,再次爱上自己。白子画别再做白日梦了,他一次次提醒自己。
  • 星河九刀

    星河九刀

    杀猪小子李震,一步步修炼成长,闯星河,战潜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闯天下,成威名。破苍穹,动乾坤。兄弟义气,为爱痴狂,刀光剑影,夺无上功法,创星河九刀,天地六界,远古鸿蒙,唯吾独尊。
  • 论小受的成长历程

    论小受的成长历程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