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7400000036

第36章 对外报道的编辑与内容制作(2)

3.对外报道还要遵循及时性、时效性的原则

在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时效性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竞争的法宝。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对外报道机构片面理解和实践“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现象进行刻意隐瞒,结果不但不能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反而还会严重损害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2003年,新华社征求亚太地区数十家用户的意见,结果用户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时效慢”,尤其对国内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时效慢。因为政策、体制、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敏感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一直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各大新闻媒体。1994年,30多位台湾游客和大陆的船工在浙江千岛湖遭到抢劫杀害,我国媒体对这一事件报道明显滞后,而西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传媒却以最快的速度抢发新闻,大肆歪曲,说中国“黑箱作业”、“掩盖事实真相”、“欺骗死者家属”,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中国的媒体被动加以澄清,但这种澄清也只能是事倍功半[10]。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日益发达,特别是数字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快速反应与海量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公民新闻”、“博客新闻”等等新闻传播样式,使得信息传播已经变得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任何试图隐瞒或推迟披露重大信息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与其想方设法掩盖事实,还不如及早披露,以求得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自2002年9月2日改版后,推出了“全天24个整点——时时有新闻、次次有更新”、“新闻全天候”的新闻报道理念。应该说对于平日的常规新闻报道,这种运作模式更多地起到了一种积累、练兵的作用,而一旦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这种“新闻全天候”的报道就能给随时随地打开电视,并想跟踪了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观众提供最快、最新的信息[11]。

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充分发挥对外报道的优势,以多种节目形态,不断滚动更新的大节目量,圆满完成了“中国成功申办上海世博会”的报道。早在2002年10月上旬,《中国新闻》就提前派出记者赶赴上海,采访制作了《中国申博》七集特别报道:《上海市民的期待》、《以上海为家以上海为荣》、《申博成功将给在沪外商带来无限商机》、《在沪台商共同的期盼》、《陆家嘴的变迁》、《上海市民成为申博宣传大使》、《上海的明天会更好》;11月份,《中国新闻》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中国申博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11月13日,《中国新闻》在多档节目中分别以《俞晓松说:中国政府全力支持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俞晓松说:中国有能力举办一次成功的世博会》等为题播出了这次专访的内容。这些报道本着“宣传‘申博’,又要跳出‘申博’”的指导思想,力求选取独特的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上海、宣传上海的魅力和优势,客观报道上海为申博所做的工作;通过上海本地市民、新移民、移居上海的台商、境外投资者一起来推介上海。这组特别报道从11月20日至26日连续七天在4时的《新闻》、8—9时的《新闻60分》、12时的《中国新闻午间报道》、21时的《中国新闻晚间报道》等四档重点栏目中播出,充分照顾到了海外观众收看节目存在时差的特点。申博结果揭晓后,《中国新闻》在完成两档特别报道,结束与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并机直播之后,仍然围绕“中国申博成功”这一事件进行了集中的跟进报道,而且,随后的新闻也在不断滚动、不断更新,并进行了重新编排。

第二节 对外报道的信息加工与编辑制作

对外报道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外报道在信息来源、信息取舍、稿件选择与加工以及编辑制作等方面与对内报道有显著的差别,因为对外报道所面对的受众是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而这些受众所生活的文化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念都属于西方或者接近西方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是我们进行对外报道内容编辑制作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的。

一、对外报道的信息来源与取舍

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业内人士,其次是熟悉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再次是政府官员、管理机构,另外还有与此相关的其他人或机构。这是按照一般新闻报道特别是国内新闻报道的编辑制作规律组织稿件、采集信息、加工制作内容时的一般原则。而对外报道所面对的受众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思考其信息来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国外受众所信赖的消息源和所遵从的新闻价值观是什么,不能以国内报道所惯用的组稿原则行事。首先从信息来源上看,国外受众可能更多地信赖那些没有任何官方背景、政治色彩以及经济利益关联的受访者,更多地青睐来自民间的声音。有学者在进行《中国日报》和《南华早报》有关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国日报》的消息来源中,境内消息来源占样本数近六成,其中,境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消息来源是主力。《南华早报》的情况正好相反,境外消息来源占六成,尤其倚重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摩根斯坦利、高盛、瑞士信贷、汇丰银行等等。从对外传播的效果来看,《南华早报》引用的消息来源更容易得到国外受众的认可。

由于教育背景、知识领域等因素,西方受众更熟悉摩根斯坦利、高盛这样的权威国际金融机构,更愿意相信他们的统计数字和分析结果。而《中国日报》过多地倚重于官方消息来源,容易被西方受众误读为一味地为政府唱赞歌,将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完全等同于中国政府的“扩音器”,而不是一个客观公正的独立媒体。《南华早报》的优势体现在报道主题的平衡性、消息来源国际化以及符合西方受众阅读习惯的写作方式[12]。这一案例中两份报纸各自的信息来源值得我们对外报道媒体深思,特别是《南华早报》的信息来源可以作为国内英文媒体对外报道的借鉴。因为任何报道,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受众愿意接受、乐意接受,也就是主动接受,而国内媒体对外报道的信息大多时候是让受众被动接受信息,显然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对外报道的信息取舍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要吸引国外受众,依靠的不是行政指令和权威部门的强制信息,而是真正能够打动受众的真实而平凡的信息。这就需要报道者能够从繁杂的信息中选择出能打动受众内心深处的东西,这样才能引起传受双方的共鸣。而最能打动人的信息一般都是关注人的命运、张扬人性、体现人道主义价值观的信息。比如在介绍中国某一重大建设项目的时候,以往的常见做法就是大力宣传项目本身如何了不起(如填补空白、亚洲第一、技术上大有突破,等等)。这样做无疑会让人感到宣传味太浓,有炫耀之嫌。而现在较高明的做法是:突出介绍这个项目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改进就业状况、对缓解环境恶化有帮助、有益处。这些才是受众容易理解的价值观——改善民生、创造就业、保护环境等。换言之,就是要突出民生,淡化成就;突出人,淡化物[13]。

有一家外国媒体在报道青藏铁路时,将切入点定在施工中的人员伤亡上。报道称施工者的零死亡是一个奇迹,不能不说这个角度选得别致、精彩,其编者之独到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报道,受众定会留下难忘的印象。这个例子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点出发,我们的对外传播当然要以人为中心、为主角、为重点。只要使我们的对外传播产品中所含有的中国价值观最大限度地与国际受众的价值观接近,甚至相吻合,我们在国际上就会赢得更广泛的理解和信任。2004年,针对国外反华势力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政府指手画脚的做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出了《西藏百姓生活》系列节目,将话筒对准了西藏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他们中有农牧民、寺院僧人、归国侨胞、学者、SOS村的年轻志愿者等。这组节目通过报道平凡人的平凡事,向国外受众展现了西藏各阶层自由、安定、多样、祥和的生活[1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报道视角使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西藏报道更加亲切、动人,必定吸引更多的国外受众,也能改变一些西方人对于西藏问题的看法。

同样的报道视角也体现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中,下面这篇《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选取几个普通人物为关注对象,以网络时代获取奥运信息的新方式来反映普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奥运心态,以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打动受众,显得比较亲切、平实、可信。

互联网打造奥运盛宴

吕坤肖丹李白薇

一边看视频,一边听解说评论,加入文字聊天框互动,还不忘到论坛去灌水……“在全方位信息包围下看奥运才够爽!”在北京一家媒体实习的研究生小李这样总结说。这是许多网民网上看奥运的真实写照。

网上看奥运热情高

据了解,本次奥运会组委会第一次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进行授权,奥运报道也是第一次全方位覆盖网络受众。获得授权的相关媒体联合互联网门户、视频直播等各方倾力报道,共同打造了奥运会的视听“盛宴”。

“奥运赛场瞬息万变,不能只盯着一块场地。”体操男子团体决赛的时候,小李在网上关注着。新浪网高清视频挺流畅,央视网站上的文字解说也很精彩,天涯网上奥运的讨论区热火朝天,邹凯最后的动作还没有完成,QQ已经弹出中国队夺冠的信息,随后刷新各大门户网站,夺冠的新闻都已经挂上了头条。学校网站的BBS为奥运新开的版面上帖子一楼高过一楼,奥运博客也马上更新……比赛结束了,互动的聊天还在继续,网友的热情才刚点燃。

女子体操团体决赛时,乘坐118路公交车的小林,正通过无线网络用笔记本电脑观看直播,一边看还一边忙着发邮件。“对于上班族来说,能够在工作间隙看看奥运会就非常棒了,互联网最能满足我们这个需要,即使上班不能看视频,弹出的信息框也很及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万瑞数据发布的《中国网民奥运媒体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有79.8%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获取奥运信息的第一渠道。虽然许多网友也表示网上看奥运有时候会延时,受网速的影响也有些卡,清晰度也打了折扣,但是互联网传播的强劲势头仍是无法阻挡,相应的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国网民达2.53亿,跃居世界第一,网络逐渐成为表达意见的窗口,“网上说奥运”、“网友看奥运”等也成为本次奥运会新的舆论焦点。

网上看奥运无国界

“国外电视台直播或转播的节目数量有限,而且不一定是我们感兴趣的。网络上可以选择观看的节目较多。”任远从2007年9月起在加拿大攻读生物硕士学位,她和许多留学生一样通过网络看奥运。“我感觉周围的人对这次奥运的关注提高了许多,作为中国留学生颇感自豪的,我们平时没事就上校内网,和国内的同学猛侃!”

任远还介绍说,海外的留学生一般是通过QQQTV或者51LIVE看奥运,利用网络电话或者在“校内网”上和朋友交流。一些外国朋友也热衷于在NBC的视频直播网页或者通过微软的视频技术观看奥运比赛。

南开大学世界历史系的杨教授刚从旧金山回到国内,“这几天在国外出差,但通过互联网一样看比赛,就是回国后我一般也会在网上关注奥运。”

网上播奥运辛苦多

林琳奥运期间在某授权直播网站实习,“做奥运直播很累。”这是她收工后最大的感受。因为长时间在电脑面前,她最近还特地买了隔离霜和靠垫,“爱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报道奥运嘛,”她笑道。“虽然有靠垫,但是一天坐下来,还是感觉腰酸背痛。”

林琳的工作小组共10个人,分3个班次对奥运的赛事进行转播,“我们先看电视,看到好的画面马上导入,然后剪辑上传。”这个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早上就开始忙,中午有转播的时候都没法吃饭,只能把饭盒打开,太饿了就赶紧吃一口,然后放下继续做。”

在另一网站做奥运监控的周馨开幕式时刚好值夜班,“那天凌晨我两点回家,而有的同事还要熬通宵。”做文字编辑的小李负责奥运即时新闻的更新,一天几乎都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奥运信息,“我尽力做得最好最精彩,现在我已经是拟标题的高手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8月18日第1版)

还有一篇新华社的报道,选取奥运期间来北京的外国人在中国照常做礼拜,进行宗教活动的情境,以普通外国人在北京的生活感受来介绍北京、说明中国,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奥运期间的礼拜日——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见闻

新华社记者桂涛王洋8月17日,星期天,也是天主教的礼拜日。西班牙老人森兹·德布罗托站在北京宣武门天主堂里的巨幅圣母像前,为他两周前新出生的小外孙祈祷。

因为随国际网球联合会来北京参加奥运会,森兹·德布罗托无法在家乡参加外孙拉斐尔的洗礼,但教堂里悠扬的钟声、描绘圣经故事的七彩窗花、高大的穹顶和通明的吊灯,仿佛让他回到了家乡小镇上的弥撒中。

“这里的弥撒程序、音乐旋律、使用器具和西班牙教堂里的弥撒没什么不同。”他说,“希望拉斐尔能感受到我在北京对他的祝福。”

同类推荐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 国际商法作业集

    国际商法作业集

    国际商法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阐述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内容。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作业集在考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考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门推荐
  • 锦绣医缘

    锦绣医缘

    被纨绔子顾东临盯上了,锦绣奋起反抗。反抗的下场就是,父亲翘了,并从小康家庭沦为赤贫阶层。亲人无良,弟弟年幼,但仍是咬牙撑过来,可就在她站稳了脚跟准备嫁人的时候,她又从待嫁女沦落为弃妇,那一刻,她的小强精神发作了。
  • 无敌败家子系统

    无敌败家子系统

    【万人追读,最具潜力作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叫事!吴狄身上多了一个败家系统,透视眼,让他无往不利,花钱挥霍,可以解锁各种技能!从此开启了必须败家的一生。“吃一顿饭才九百八十块钱?给你一万,不用找了。”有钱任性,何须解释?爱看本文的加群,599838912。姐姐带你飞。
  • 天凰为后

    天凰为后

    被当成弃子,断去天骨,她从一个单纯的圣女变成冷漠的巫女,因为遇见了他,她渐渐放下仇恨,渐渐为他打开心扉。上古时期的神皇,因为一个女人,不惜自毁,随她轮回千世,这一世终于找到了她,既然是你,那么无论如何都会属于我。他说过,谁都不能伤害她!除非,先踏过他的尸体,若动她一分,他便屠尽天下!他说过,都等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在乎这百年的煎熬,只是,我还是放不下你。她说过,哪怕忘记了全世界,忘记了所有人,我也不会忘记你。她说过,你知道吗?人海中,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无论你躲在哪里,无论你最终是不是向我走来,我都能一眼看见你。他们都说过,我爱你。
  • 霸海家族

    霸海家族

    简介:=========================================这一个雄性与多个雌性之间繁衍、生息的故事。本事故人物简单,出场人员少。死人全部可以重生。有激烈枪战、有飞车追逐、有11火拼.美女多、俊男少。男主跟黑胡子一样帅。女主跟刮了胡子的黑胡子一样倩。还在等什么呢,快点用鼠标点一下吧。===================================(以上简介仅供参考)
  • 龙帝修罗

    龙帝修罗

    绝世强者,重生少年之身!少年纵是天纵奇才,却因为如今大陆灵气稀薄,无法修炼!偶得无上至宝,遇无上器灵,获无上功法,锻成无上强者!从此剑斩强者,手刃魔皇,为伊人一怒屠宗门!终将破碎苍穹,炼成不死之身!成为无上至尊!
  • 独贤者

    独贤者

    玻璃渣写手突然穿越成了自己小说里的女主,灭门之灾,爱而不得,反目成仇,与世为敌,自己写的玻璃渣当然要自己体验一遍才够爽。
  • 九诏

    九诏

    朝颂九诏出烈阳,古菩莲心苦玲琅。长园步虚清瘦减,圉池锁魚落花行。文章有很多线剧情,这里不录,有缘完结见劣者想写一本经典,而不是看完随之一笑烟消云散的小说,望各位看官大大支持。不求票,多谏言,拜
  • 魔兽之大叔也疯狂

    魔兽之大叔也疯狂

    在艾泽拉斯多洛特部落王国的成立中,雷克萨带领的四个传奇英雄在前线立下汗马功劳,而来自地球的大叔李欢则在后面带着小伙伴们混得风生水起。在地球神秘莫名的魔化中,李小峰陆飞等年轻英雄在大叔李欢的支持下,抵抗着一波又一波的异界生物入侵。李欢:我只是想倒卖点装备赚钱还债。。。李小峰:用我们的进攻让敌人犯错误。。陆飞:烈哥,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 异界之召唤神兽

    异界之召唤神兽

    一位懵懂无知的13岁少年,无意中穿越到了异界,展开了一段奇幻的路途.......等级简介:召唤师:1至9级,召唤王,召唤皇,圣唤师,神唤师..其余的职业请参照另小说。主人公:严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