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责任意识
校对的质量意识,就是校对为生产高品位的少儿期刊而不让一丝一毫的差错溜掉的把关素质和能力的表现。质量是少儿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竞争的力量之源,是繁荣少儿期刊业的万策之本。校对工作者要认识到期刊差错的危害性,一般有以下3种情况:①损害期刊社形象。差错反映了一种轻浮、草率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一旦出现就会使形象受损,读者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就会被竞争的市场所淘汰。②影响文化传播和积累。差错往往会使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情感、信息变得模糊、失真,甚至适得其反,同时也会挫伤读者情绪、影响阅读质量。③降低教育质量。少年儿童年幼无知,谬种流传、导向错误势必误人子弟。因此,少儿期刊的校对工作者要视质量为生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期刊出版把好最后的一道关。
3.甘于奉献
有人赞美:“校对是叶的事业。校对,具有一种朴素中透着辉煌、苦涩奋斗的美!”其实,校对工作的过程,就是要使校样即文字在排版环节能准确无误地复制原稿的正确信息,准确体现编辑的意图,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校对工作的本职,也是应尽的义务。其行为过程表现在道德行为上,就是一种奉献精神。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因此,少儿期刊的校对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在恰当的位置恰到好处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甘于奉献,善于与编辑合作,通过自己的工作与编辑齐心合力,为少年儿童出版高品位的少儿期刊付出心血、做出奉献。
4.善于学习
一个校对工作者如果只熟悉校对操作技能,那是不能圆满完成校对任务的,更不能确保期刊的出版质量。因此,校对工作者一方面要熟练地掌握校对操作技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同时要掌握汉字的形、声、义,积累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修辞和逻辑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发现原稿中的错别字和语病。这还不够,还要有相当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积累。作为少儿期刊的校对人员,还要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校对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涉足新的领域。因此,校对工作者要紧跟上时代的潮流。完善自我,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成为校对工作的行家。
5.勇于创新
校对的创新意识,就是校对综合信息,控制、调节创造客体的素质和能力的表现。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认为,校对工作不过是“照葫芦画瓢”,不需要多大学问,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其实,这是个误区。现代校对中的方法有沿用传统的,也有新创的,如分层校对、校排合一法等。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微机照排设备的日益普及,在录排和检校领域普遍使用电脑已成现实,以磁盘为载体的原稿件也日益增多,校对的变革和电脑校对应运而生,构成了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愈加迅速。语言文字、新词汇和用字规范也不断变化,因此,少儿期刊校对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要和出版需要。
少年情怀总是诗一切心语皆情语——对《国际计划社区发展简报》儿童“好作品”的评析国际计划是一个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国际人道主义发展组织。发展资助人和被资助儿童之间的交流是国际计划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由陕西省妇联代管并主办的《国际计划社区发展简报》(以下简称《简报》)举办“好作品”评选活动。我对提交的一年来出版的报纸进行了仔细的阅读,经过优中选优的审读,最后确定了28篇文章为“好作品”。下面仅以儿童作品为主,做些探析,以窥一斑。
一、指导思想
以新闻出版和编辑学理论为准则,以《简报》宗旨为基础,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为标准,以读者的眼光读文章。对初评的获奖作品从思想性、文学性、趣味性和指导性作以全面评价,力求达到公平、公正和准确。
二、评选原则
1.针对性
《简报》是服务于社区儿童和村民的报纸,文章是否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和鼓舞村民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指导性
《简报》具有指导社区工作功能,所刊登的文章是否对社区发展有指导作用,满足读者需求程度如何,是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可读性
《简报》具有积累、传播文化的功能,所刊登的文章是否摒弃枯燥的、呆板的说教,是否采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走进读者的心灵,寓理于事、寓理于乐、寓理于趣,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
三、作品特点
通过对一年来《简报》的阅评,心里充满了激情与感动,使我们欣慰地看到,儿童是多么可亲可爱,多么可喜可贺的下一代。少年情怀总是诗,一切心语皆情语。听一听他们心底发出的声音,使人仿佛走进了一片清新纯美的芳草地,进入了淳朴而美好的心灵世界,与他们相识相知,共同追求新知识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国际计划项目区发自内心的感激之隋。使我感慨有三:其一,国际计划全体同仁和《简报》编辑们,如同苗圃的园丁,默默无闻而又辛勤地耕耘;如同蜜蜂精心地酿造而又无私地奉献直至付出全部的青春和生命一为社区发展、为儿童健康成长服务。其二,许多文章或长,或短,或有指导性,或有文学性,或有哲理性,读来让人感到新鲜、有趣、亲切、有味,使人爱读、耐读、乐读,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三,这次活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交流提高活动,体现了“编辑——作者——读者”相互交融的互动。《选出你最喜爱的作品启示》写道:“参与是一个快乐的能力成长旅程。自社区发展简报创刊以来,你们积极参与,踊跃投稿,给予了最热情的支持,每篇来稿字里行间都凝聚着社区的精神和力量,成为推动社区发展,贡献才智的源泉。”“你们的参与深深地感动和鼓舞着我们,成为我们办好《简报》很重要的精神动力。”这是办报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读者的期盼。这次活动必将载人《简报》的史册,成为国际计划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次“好作品”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示在报端,其特点有四:
1.指导性和实用性强
从内容上,以指导实用和容易掌握为出发点,所选稿件不论长短,每篇都能深入浅出地传达社区工作精神、科学知识和指导社区发展,充分考虑各个文化层次读者的接受能力,使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切实地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如李劲的《浅谈以儿童为中心的社区发展》,以书信形式,通过对CCCD社区功能的介绍,阐述了社区发展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论点。全文通俗易懂,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得当。特别是语言方面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让读者特别是儿童读者喜欢。比如“社区就是村子,我们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们生活的地方”。让人读来亲切明了。还有任君恒的《都来参与发展教育》、楚淑娥的《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刘凡的《水、卫生与环境》等文章,都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读者掌握了很多简单、实用、行之有效的知识和工作方法。
2.时效性和可读性并重
《简报》的性质及办报宗旨决定了报纸风格及内容的严肃性。通过阅读,让人感到此《简报》既达工作指导之目的,又有愉悦之功能。杨娇的《小学生当上了村干部》,是一片记叙文,语言生动,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叙事圆满,详略得当。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到位,比喻贴切,描写细致入微。如:“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竟然也当上了‘九品芝麻官’,”“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兔子,‘咚、咚、咚’直跳。”另外,这篇文章所报道的事件本身就很新鲜,让儿童当“村干部”,直接体现了“儿童参与”的CCIT精神。另外,还有杨秀萍的《延庆县办员工真情告白》,立秀秀的《村民搞起了环境卫生》,冯瑛、李乐的《记国际计划第二次战略研讨会》等文章,文字清新,生活气息浓厚,语句优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艺术享受。
3.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
许多文章语言形象,富有立体感、哲理性,把一个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起来。如:张丹的《从故事中谈乡村发展》,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文章,小作者通过深人思考,把一个“童话”故事寓于的哲理,领悟得如此深刻,实属不易。读为了思,思是为了用。“思”和“用”都作用于实践,因而此文联系实际紧密,感悟深刻。如“别人给予你的一切财富只不过是暂时的,真正的财富要靠勤劳换取。”“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永恒的。”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读来让读者感动。然后说到乡村发展,有理有据,使人奋进。王美玲的《面包与猎枪》,张敏渝的《希望从这里升起》,范增理的《我是小校长》等文章,或以讲故事,或以读者谈体会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感人,所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读者丝毫不觉枯燥乏味,更以较强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并产生一些联想,展开思维的翅膀。
4.形象性与鲜明的个性
在《简报》举办的《第一次上电脑课》同题作文竞赛中,作品除共性外更显露了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化。如佳县贺中元同学对电脑四大部分的描写生动感人。“摆在桌面上的这些像电视机一样的叫‘显示器’,它直接代表电脑的仪容。如果没有它,电脑就无法把出众的才华展示给人们;电脑旁边的小老鼠别看长得不好,但作用非常大。它像一位魔术师可以让显示器变幻出不同的面貌和姿态;主机像“阎王”掌握着生死大权,没有它就像人类没有太阳不能生存一样。毫不起眼的‘洗衣板’,它就是电脑的‘眼睛、耳朵’;为电脑输入信息用的叫‘键盘’。所以电脑这个四口之家是缺了谁也不行的。”这样的比喻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让人认识深刻。还有榆阳区的许海洋同学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的思维在电脑上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出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出那神秘莫测的黑洞。让我们在电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将来在电子计算机上建立一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语言想象丰富,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空间。蒲城县郭召同学的文章选材独具匠心,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让人耳目一新。榆阳区的高雷同学隋感饱满地讲述着:“我站在电脑面前,就像一个陌生的过路人和我交谈,心中万分荣幸。”“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我在这神奇的世界里遨游了一个多钟头才走出来。”情感的流露,无不让人高兴与深思。淳化县两位三年级同学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实际成了心灵的倾诉——“我们有了电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脑子变得更灵活了,更聪明了。”“城里的孩子,不要瞧不起我们山里的孩子!”“我们山沟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脑子更聪明。”这就是童心,朴实无华。
5.栏目的新颖性与服务性
《葵花儿童信箱》和《小记者专栏》更让人读来亲切,爱不释手,充分体现了编辑策划意识和服务意识折射出的创新精神,实属优秀之栏目。《葵花儿童信箱》以知心话的亲昵口吻关心、指导、回答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将理想、道德、素养、美育融入“葵花姐姐”的促膝谈心中,自然而亲切,成为沟通孩子们心灵的钥匙。我从这些儿童的各种奇妙的来信和葵花姐姐的回信中,感受着字里行间的那种理解、宽容、温馨之情。一份报纸就好像每—位儿童都把葵花姐姐请到自己的家里,长期住下来,随时都可以与她倾诉心声。信箱里传送的知识,可能使少年儿童豁然开朗;信箱里流淌的感情的溪流,也许会使少年儿童得到心灵的沟通;信箱中的故事,可能会让少年儿童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信箱中的悄悄话,也许会擦干少年儿童眼角边的泪花。
《小记者专集》呈现的是编辑和读者的共同情感和心愿产生的共同行动,它像彩带把两者的心联在了一起,让共同的梦想在社区的上空放飞。我仔细阅读报纸,特别关注《小记者专集》,小记者写的《九问“社区儿童报”》表达了孩子们的敏锐智慧和胆识,《参观“合肥快乐家园俱乐部”有感》表现了小记者的真情实感;《合肥“残疾儿童康复活动中心”参观有感》则充分体现了小记者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编辑通过“小记者夏令营”的实践体验,变成小记者用心去感悟世界的眼睛。让小记者们体验着入与社会的水乳交融,实现了自我完美的不断超越。我曾为这些小记者作过培训与交流,那时的我,只是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怀着“吹皱一池春水”的目的。而今天看到这些小记者们的文章,真让我无法形容,只好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来表达我的感受。
虽然这些作品不甚完美,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人类美好的情感,稚嫩的童心盛开着灿烂的理想,读起来依然感到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