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5100000039

第39章 编辑中的声音意识(3)

第四节声音的处理

语言一般意义上是用来交流的,但在电视节目里,语言“交流”的作用被弱化了,“表达”的成分加重了。在电视节目里,语言作为一种传递的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虽然最近几年互动类的电视节目增多,但电视里的语言更多地依然是传达信息而不是相互交流。后期编辑时处理这些声音的部分,尤其是语言部分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是所编辑内容要成段落,编辑中尽可能精练的同时要将编辑点的数量降到最低。与语言同期声相比,电视解说词做到这点相对比较容易,它不用考虑口型问题,解说词是旁白的性质,解说者并不需要出现在画面里,编辑时需要考虑的仅仅是其所表述的内容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努力去寻找那些与语言表达关系最紧密、信息量最大的镜头,语言的逻辑在写作过程中会被创作者意识到的,表达尽可能简洁生动口语化;但同期声部分处理起来要难一些:一方面语言尽可能精练,但同期声的表达过程中大多数人是一边思考一边表达,必然带来同期声语言没有解说词精练、准确,甚至很多地方带有一些不必要的语气词或重复等。为了屏幕上语言“变得”精练,编辑需要对表述者的语言进行“再加工”——剪接,每个编辑点都意味着一个断点,在采访镜头里,这些断点如何从画面上来处理?语言的流畅并不意味着画面的流畅,这类地方可以用来掩盖编辑点的手段比较少,经常会用到的是反打镜头以及插入与谈话者内容相关的镜头,但毕竟这两种方式重复出现的频率太高后,也会影响画面的流畅。对这类语言的选择,要在一个完整的语言段落里尽可能使其没有或减少编辑点,以减少画面处理的难度。编辑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选用那些能够独立成“意群”的语言段落,或者是将一个完整的意思分解为几个段落,中间用解说或画面来调节,让节目既有节奏的变化又减少了语言编辑点。

二是内容选择上如何选用话语同期声和解说词。编辑在结构片子时必须对表达方式进行判断,尤其是那些两种方式都可能实现的部分。原则上能够用画面表达的应该尽可能选择画面去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速度、颜色、形状等个人感受性比较强的内容,以及涉及到表达者立场的一般首选语言同期声的方式。但是一个编导不得不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一个片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解说词的信息量一般情况下要比同期声大。解说词对内容经过了仔细的斟酌、分析,语言表达经过了仔细推敲,所以一般都比较精练准确,而语言同期声因为是口语,表达过程中表达者的语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习惯等都会影响意义表达,因此相对来说在相同的表达时间里,解说词所传递的信息应该比同期声多。基于此,对同期声的使用有一个判断标准,即话语同期声应该选用那些表达最精彩、最重要、最有意思的部分。

三是语气的衔接。语气的衔接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同期声与同期声的相接。采访过程中谈话相对比较宽泛,为了获得更多的内容和信息,采访者甚至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一个问题进行提问,但在编辑时,节目却没有空间去展示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交流的完整过程,需要将这些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意群”。这里就存在说话者的表达意思可能是对的,但说话者的语气是否能衔接上的问题。所以对这类话语的组接除了要考虑内容之外,如果语气不能使得内容一次性完整地组接,那么就可能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比如解说、画面等,甚至不惜从结构上调整:原本准备用一段话语同期声组接的,但现在由于说话者的语气、神态等问题可能需要两段甚至三段话语同期声,中间过渡的解说词如何表达,需要在一个段落里调整结构。二是同期声与解说词或解说词与同期声的衔接,这类衔接相对同期声与同期声的衔接要容易,大多数地方只需要考虑内容的衔接与否。但在每个节目中总有那么几处关键性的地方需要解说词语气和话语同期声语气吻合,被拍摄者的话语表达是无法控制的,但解说词的表达却是掌控在节目创作者手中,所以编导与解说员如何实现对内容的充分理解,在配音之前提前注意到,从而让解说员的语气适应节目需要应该是一种相对容易控制的方式。

四是注意搭配。在电视语言表达里,人物的话语同期声与解说词都是重要的听觉元素,它们与视觉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内容的功能,所以选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搭配的过程。在搭配的过程中要选择最佳的表现方式,选择人物同期声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在需要负载过去的形象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还原当时”。众所周知,电视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等其他媒体,拥有画面的特点令其长于表现正在发生的事件,而难于表现过去发生的情景。人物同期声有似报纸、广播中对过往事件的书面或口头的描述(广播有时也用同期声),其作用在于弥补人物事件难以用画面再现的缺陷。人物同期声未经任何转述或加工,有更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同样的内容如果改为解说,虽然意思也能传达出去,但其效果却是值得商榷的。

2.在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人物同期声,单靠画面和解说词很难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向受众介绍有关情况时,采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将拍摄者的主观倾向客观化。人物同期声,既有助于烘托真实氛围,又有助于增强权威性。

4.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时,尽可能让当事人自己来描述,而不要采用解说词。否则会有拍摄内容被干预了的感觉,尽可能去客观地表达所要表现的部分。

五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被拍摄对象尽可能集中、精彩、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减少编辑过程中语言的编辑点。这是一个后期编辑中处理的手段问题,这种处理一定与拍摄者前期拍摄中的后期编辑意识有关,前期拍摄中如果没有使被拍摄者的话语比较完整,后期编辑时是无法减少编辑点的。大多数电视节目除了一些演播室或纯粹的访谈节目,一般不会大段、完整地使用被拍摄者的话语同期声,同期声在一个节目中每次出现的长度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同期声?相对来说人物采访或纪实段落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长度内,从观众收视来说,由于采访镜头画面相对单一,画面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个段落不宜太长,尤其是不适宜一两分钟以上的长采访镜头,即使内容很重要,也需要将其切碎,让节目的编辑节奏打破采访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最终改变单一的表达。无论是从结构上改变表达方式和逻辑,还是使用不同的处理手段,比如将部分内容改为解说词(如果其内容足够重要的话),插入与同期声相关的图像、资料镜头丰富讲话内容,同时在节奏上产生变化,都是可行的后期编辑手段。

除了对内容的思考,话语编辑点的处理技术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采用人物话语同期声时,人物的表述要通俗、简洁。毕竟电视的表达是一个听觉表达,观众已经下意识地失去了生活中的絮叨感,虽然一些电视节目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互动感,但这种互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流的互动还是有差异的,观众一般意义上无法接受媒体里的絮叨。

2.表达的内容要与人物的年龄、职业和身份等吻合。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让一个被拍摄对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别人感兴趣的内容是拍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3.如何处理话语与话语之间的编辑点。除了最经常采用的采访者反打镜头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办法没有?一般意义上除了访谈节目以外,观众对采访者出现镜头的次数是有容忍度的,一个人物的语言在节目中可能用到多少次,可能出现多少个编辑点,这些编辑点的处理方式是什么都需要在前期拍摄中考虑到。否则采访结束了,如果仅仅只有采访者的若干个反打镜头,就无法改变了。这里所说的其他办法包括:被拍摄者在讲述过程中某些局部的小镜头,比如神态的特写、手部的特写、采访环境里的某些局部特写等。它们能为后期语言编辑点的编辑带来便利,但这种便利也是建立在前期拍摄基础上的。

4.话语与话语之间衔接的编辑点技术上要干净利落,不能有重复或多切掉的内容,比如留下半个字等。多切掉半个字,或重复半个字的情形,虽然对表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对节目的流畅性尤其是听觉的流畅是有影响的,尤其让人感觉节目不够精致。

思考题:

1.电视节目中声音的呈现形式有哪几种?

2.前期拍摄中要注意声音方面的哪些问题?

3.话语记录有哪几种形态?

4.语言镜头组接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5.如何培养良好的声音意识?

同类推荐
  •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名校文化精选

    《校园文化建设实用宝库》这套丛书的编写宗旨是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策略、名校文化、校徽、校歌、校训、校园礼仪等方面入手,对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逐一加以介绍,无论是针对性、可操作性,还是知识性与欣赏性都很强,可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性工具书。限于编者水平,书中若有不足之处,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以进一步修订完善。
  • 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本书介绍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要领,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法,名人读书法,名人读书轶事等内容。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
热门推荐
  • 裴尽一生浮华为梦

    裴尽一生浮华为梦

    他,喜种花,能把尸体种成花,把桌子种成花。她只是个小花,被他拐了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敬请期待
  • 曲终人散罗幕褪

    曲终人散罗幕褪

    千年前的承诺在时间的沉淀里,成功的——被一个当事人忘记了——另一个娃子在某座雪山上捧着一颗玻璃心等了一千年。于是,一千年后……某草找来了“喂,一千年到了。该下山了吧?”某人缓缓转过身。卧槽你谁!玻璃心怎么碎了一地!“***我诅咒你死全家!谁玻璃心碎了一地啊!看清楚!这是玻璃杯玻璃杯!”……………………“那个谁谁谁,帮我弄一下这朵花”“嘭!”“哇哦!全垒打!”……千年前为了一个承诺,她等待了千年,千年后,风起云涌,九界打乱,打成了一个蝴蝶结……咳咳咳咳,这不是重点。本文的女主有些二,慎入!那个,本文只有三个女主,没有男主。不是百合啊……所以,标签什么的,别被表面欺骗了啊喂!
  • 你看我仍在

    你看我仍在

    一个幻想走进小说的女主人,想要体验一把当女主的感觉
  • 秦氏俏娘子

    秦氏俏娘子

    且看莫名穿越的秦俏俏在这个架空的时代如何发扬陕西小吃,成为一代女食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椁

    龙椁

    相传,在天地初辟的年月,曾有先民目睹一口棺椁从天而降,徘徊在世间,游荡于虚无,好似在寻觅着归宿。而后,有真龙降临,世人时常见其伴之左右,因而谓之“龙椁”。有人说,龙椁中葬有不祥,被真龙看守,以免为祸人间;也有人说,龙椁中躺着一位创世的神祇,生前乃是上天的主宰,为真龙之主。种种传言在过去的岁月里从未被人证实,时至如今,当年的真龙也已疑是逝去,过往的疑团仍埋藏在万古以前的迷雾深处。但是,迷雾虽深,也总有被人拨开的一天。那一天,不远……
  • 性说中国历代人物

    性说中国历代人物

    历史虽然不是由性和爱推动的,但性和爱却决定与影响着历史事件的性质和走向。因为和妲己搞SM,深度性瘾患者纣王在鹿台裹衣自焚,床化为灰烬;陈叔宝与张丽华躺在床上吟唱《玉树后庭花》时,隋军打进来了;隋炀帝杨广让工匠制造一张硕大的床,再配以宽大的被褥和枕头,这样就可以玩群P,还在床四周挂满镜子,顺便窥淫;李隆基与杨玉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乱就这么爆发了……于是,在这本《性说中国历代人物》中,作者从“性”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重新整理中华5000年大事件。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神马是“以性乱国”的最佳版本,西施为什么绝对是处女,最早的伪娘如何在魏晋诞生,“后庭花”是肿么开放又凋谢的……
  • 天字一号顽主

    天字一号顽主

    玩物丧志常被用于形容醉心玩乐而丧失了进取心,可在林剑眼中,“玩儿”是一种文化~玩儿好了也能养家糊口,甚至登上福布斯榜单~当你可以凭借“玩儿”这一道把无数富豪名流踩在脚下时,才有资格被人尊称一声“爷”~林剑靠着他在“玩儿”这一道不屈不挠的精神,生生将这个原本褒贬不一的词语,变成了一种夸赞和敬仰,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自豪!新书上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在这世界转瞬即逝

    在这世界转瞬即逝

    与世无争的女孩啊,终究是被拉了下去,沾染上了人间烟火
  • 连云记

    连云记

    [花雨授权]虽然,他知道,她没有学武的天分;她或许会是他的累赘;她——只是一个傻娃娃,他却领养这傻娃娃好了!他的双眼依然不能视物,他也有对江南留恋,也有报仇的打算,可他却更甘愿守着这个傻娃娃般的女子开心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