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3600000026

第26章 重逢·生命有多深(1)

三十年,三次重逢。

滋味百般,感慨莫名。

18.翻滚吧,50后

一个人的命运永远逃脱不了历史浪潮。

有位学者这样说过:除了无法超越的局限性以及与运气有关的不幸,人类的痛苦主要来自错误的政治。政治决定人的命运,或者说,政治就是命运。

人生没有所谓的对错是非,人生没有所谓的穷富好坏,人生无非是顺着历史潮流,沿着生命轨迹,浮浮沉沉。

仅此而已。

关于50后

伴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诞生了新的一代人。这代人遭遇“文革”,经历改革开放,跨越新世纪。

他们的童年时代,中国正在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天天长大,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他们的少年时代,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三年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让人们的精神之弦时刻紧绷,生活更是窘迫不堪。但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们,不但不去抱怨,反而无怨无恨。那时的他们,还不理解人生,只知道“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一路上,他们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度过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少年时代。

他们的青年时代,不偏不倚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运动。因为国家需要,因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于是,花样年华里,他们写大字报,开批斗会,搞大串联。还没消停下来,紧接着就下到广阔天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本该叫做“学生”的他们,连称呼也是一改再改:从“学生”改为“红卫兵”,再改为“知识青年”。知青的生活虽叫人苦不堪言,可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依然唱着《敬爱的毛主席》和革命样板戏度过了难关。

1977年,高考如幸运之神一般降临,这一年,也许只有他们自己印象深刻。积压十年的570万考生,4.7%的录取比例,最终仅有27万人能够跨过这道门槛。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意味着20人的落选。也许现在看来,考不上大学不要紧,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努力,照样可以天地辽阔、大有作为。这可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说法。事实证明,随着国家政策的急转弯,那些没能通过各种考试转换身份的老知青们,很轻易地就被甩出了高速运行的“时代列车”,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牺牲品”。对于他们来说,“1977”所代表的,很可能是“永远的痛”。只有那些佼佼者们,才能通过高考,一路高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进入自己期盼了十年的大学。

王桂华:我们这一代人是很幸运的,无论是恢复高考,还是改革开发,我们都是同行者和受益人。尤其是作为电视人,我们见证和记录了国家和人民的成长、变化。所学专业铺开的一条路让我的事业和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他们执著于正义,执著于理想,执著于情感。对祖国,他们也许会说:时刻准备着;对理想,他们也许会说:要靠努力改变一切;对自己,他们也许会说: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他们,就是“50后”。

当50后遭遇八九十年代

50后这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是共和国的第一代公民,他们从小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的教育都比较单一,他们有着一种近乎天生的理想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是毛泽东缔造的共产主义红色理想,更是时代的产物。

南唐词人冯延巳在《谒金门》中有这样的描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句话正好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写照。80年代带有新中国成立后所有新中国人的共同特征,这一年代不仅仅是80后的,也是60后、70后的,更是属于50后的。进入80年代,50后们心潮澎湃,高唱着《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似乎世界又是他们的了。他们有如摇滚歌手一般,带着一种愤世嫉俗的节奏、一种无法用歌声传达的纠结却又显而易见的优越感,引领着80年代。

查建英曾在《八十年代访谈录》中这样概括80年代:激情,贫乏,热诚,反叛,浪漫,理想主义,知识,断层,土傻,牛,肤浅,疯狂,历史,文化,天真,简单,沙漠,启蒙,真理,膨胀,思想,权力,常识,使命感,集体,社会主义,精英,人文,饥渴,火辣辣,友情,争论,知青,迟到的青春。

80年代属于50后,当然,80年代也属于77摄影班的同学。

任金州:由于当时对进入电视新闻摄影专业的人还有政审要求,77摄影班的同学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能够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与人的差距非常小,唯一有差距的就是领导与百姓的差距,但现在看来那简直就不值一提。那时候人和人之间讲求平等,人的心态没有失衡,没有变态。加上良好的家庭背景,29名男生与2名女生走到一起,他们热爱集体,珍惜知识,注重友情,畅谈理想,追求真理。直到毕业后,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着激情,认真而简单地生活着。

许纪霖先生说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大学有一种特殊的氛围。要了解这代知识分子,就要从了解当时的大学氛围开始。当时校园政治非常活跃,思想解放运动的各个波段,在大学里面都有直接的反映,大家都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谁谈个人前途谁庸俗。我们这代人很讲政治,无论做什么,政治敏锐性都很强,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今天。

被许纪霖先生言中,77摄影班的同学们身上一直留有80年代这个烙印。毕业后的十年,他们经历着和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着艰辛,也品尝着一个个生命中的惊喜。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在成长。和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比起来,他们能够体会到更多的“第一次”,在成长的历程中能够留下更多的“第一名”。但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不是因为他们更加优秀,而是因为时代给了他们这种可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不重复上一辈人走过的路。他们是疯狂年代造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生来就带着一种使命感。他们的使命感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也相伴着中国电视三十年。

余义宁:我们担负了更多的使命,划开了当年广播电视专业领域尚属混沌的天地。我的这十年经历,也是中国广播电视界电视领域从80年代初开始的十年缩影,我很幸运,能够亲历并记录。

查建英同样是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概括了属于90年代的关键词:现实,利益,金钱,市场,信息,新空间,明白,世故,时尚,个人,权力,体制,整容,调整,精明,焦虑,商业,喧嚣,大众,愤青,资本主义,身体,书斋,学术,经济,边缘,失落,接轨,国际,多元,可能性。

岁月无情,5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长到40多岁时,进入了90年代。90年代的十年,是翻云覆雨、大起大落的十年。90年代的中国,市场以商品经济的形式出现,整个社会世俗化倾向十分严重。50后们一直秉承并坚持的革命主义理想在改革的大浪潮中面临着挑战,也在这个年代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相当一部分人在理想破灭后绝望不已,选择听从命运的摆布。然而,一些人毅然决然地为了理想坚挺地支撑着,这种理想是他们生命之所在,是支撑他们奋斗的核心因素。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中流砥柱,是单位的骨干,是家庭的顶梁柱。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有了业绩。他们仍旧想说自己宝刀不老,可是,却偏偏快要到了该退休的年龄……

77摄影班的同学们,就属于这一部分:

毕业后的他们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就像列车离开了始发站,去向不同,一路上的境况也会不尽相同,而结果也往往各不一样。职场如战场,何况他们身处的又是传媒界这样一个“名利场”,同时又从事着新闻这种需要服从、需要严谨、需要时效甚至需要凌厉的职业。那时候,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们在社会上多少会显得有些另类。

黄著诚:工作二十多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只言片语无法说尽的故事,所以说到职场经历往往就让人万分纠结,不知从何说起。要说很辛苦吧,肯定比不上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民辛苦;可要说很风光吧,也不真实,因为风光背后总是被很多事情推着走,从没好好休闲过,更没有机会好好地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只能用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来形容了。

回归宿命

77摄影班的同学们,年轻时,因为理想,因为抱负,他们奋力拼搏,展望着美好的未来。然而,30年的时光,足以让他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学可能历经艰辛沉浮于宦海仕途,崭露头角,终于事业有成;有的同学可能淡薄名利,默默无闻,过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静生活;有的同学可能随着社会改革的浪潮,投身商海,充当一回商海的弄潮儿,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发家致富。

余建成:人过50,回头望望,我休闲的日子比工作的日子要多得多,时时停下脚步,静心看风景,很知足,很为得意。人,生来就是为了过美好生活,而学习和工作只是为了过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现在多少人,本末倒置,为官为财,整天、整年忙忙碌碌,更何况欲壑难填,不值啊。

不管他们做过什么,经历是坎坷还是平淡,他们毕竟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酷暑严寒,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幸福甘甜。30年的风霜雨雪,把这群曾经是十六七岁的风华少年演变成了两鬓染霜的成熟中年。岁月的沧桑,洗尽了他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浪漫,留下的却是他们对于人生最为准确的拿捏。没有任何的商议,没有任何的约定,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一条自然生存法则:回归宿命。

黄著诚:有这么一种宿命的说法:每个人一辈子能承受的福分是一定的。比如说,能吃多少鱼肉,喝多少酒都是有定量的;一个人的气数也是有限的,过早透支就一定会得到报应。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人,年轻的时候大吃大喝,往往过早就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也高,后来只好日日喝粥吃素过日子。按照这个道理,每个人都不可能在江湖上混一辈子,也总会有淡出江湖的日子。

在他们之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因为中国首次恢复高考进入了大学,又得益于大学教育而成为电视界的骨干;而在经历过社会铅华,看透了社会百态后,他们又选择再次进入大学,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电视人,为着中国下一代的电视事业添砖加瓦。他们就是77摄影班的乔保平、田广、刘新荣、胡立德、段晓明和王政。

其中有两个同学的事业轨迹可一言以蔽之:乔保平、刘新荣。他们是77摄影唯一两个从台长到台长的同学。刘新荣在新疆电视台工作22年官至雪莲电视台台长之后,转去浙江传媒学院任教,当完系主任再当实验电视台台长。

而乔保平从甘肃电视台一个新闻记者成长为一名省级电视台的台长,走完了甘肃电视台的全部历程,现在他回到了母校,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的台长。他这样评价自己的这种经历:学校现在有一句口号:今天你们以学校为傲,明天学校以你们为荣。我离开学校又回到了学校,是一个圆满的过程,这种圆满的过程又是满载而归,走的时候是一个毕业生,二十多年我们在我们的岗位上做出了业绩,作出了贡献,这是一个圆满,也是一个缘分使然。

77摄影班出了几个博士、学者,田广是其中唯一彻底改换领域的一位:从电视传播研究变成中国西部经济学,再变成社会人类学,再变成市场营销学。这样一路变下去,似乎他所在的地域、所做的学问离学校、离电视是越来越远,也在过去的20年里消失在了同学们的视线里。可是,终究要落叶归根,他回来了,回到了永远属于自己的土地。

田广:在2006—2007学年度,我得到了终身教授职位,这对在美国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我来说,无疑是得到了一个铁饭碗。拉姆斯特丹博士特意写信祝贺我,并问我是否有返回祖国效力的打算。后来,随着父母即将进入80岁高龄,我决定回国效力,母校自然成为我的首选。

在老班长任金州的帮助下,母校起初决定录用他,但后来因为他的美籍身份,田广未能如愿回到母校。如今,他已通过全球特聘人才项目来到了汕头,在汕头大学任教。

应本书编者的要求,程鹤麟用其独特的笔触对班级的每位同学进行了描述,其中,对于胡立德的回归,他是这样归纳的:

胡立德是77摄影最有才的一位——他被委以重任,出任黑龙江电视台俄语部负责人,负责筹备俄语节目。程鹤麟多年之后听说此事颇为诧异,问老胡:你懂俄语吗你就筹办俄语节目?胡立德答:我哪懂俄语,不懂。胡又说:我们领导不喜欢我,自己也懒得伺候,辞了俄语部,还是回头干记者去。2000年或2001年任金州去黑龙江开会,发现以胡的执著和轴劲,跟台领导完全不搭调,就鼓动胡去浙广。等到下次胡来电话了:

“班长,我到杭州了。”从寒风凛冽的冰城到了暖风醉人的温柔乡,老胡心情大好。

而段晓明和王政这两位同学的传奇经历,恰好印证了“走南闯北”这个成语。

同类推荐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国际商法作业集

    国际商法作业集

    国际商法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阐述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内容。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作业集在考察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考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全脑超能考试力

    全脑超能考试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热门推荐
  • 盛世侠女

    盛世侠女

    她自江湖来,兄弟万千。上到高官权贵,中到采花大盗,下到乞丐混混,皆要敬称她一句小主。她随性洒脱,不拘一格。却被当今杀伐决断的三王爷封住了去路。他腹黑,老谋深算,将她一步步勾入他的王府,最终令她无力可退。对此,苏飞叶只有一句话送给三王爷:我要召集我万千兄弟,灭了你!三王爷动动扳指,如看猎物一般盯着她:“我会在那之前,将你吞掉。”
  • 快穿之系统日常作妖

    快穿之系统日常作妖

    堂堂一冥王,睡觉睡死了,这说出去谁相信啊!?关键是苏可肴还就被抽中了,简直是冥王事业生涯的一大黑点,害!空间系统有点萌,小不点宿主有点冷,反派他有点难白雾何时才能散去,快要养不起系统了,这玩意还能长大成人,闹着玩呢?!撸猫他不好吗,变成人,顺毛啊,迟早给你濠秃
  • 牢笼囚歌:毒妃倾城锁邪王

    牢笼囚歌:毒妃倾城锁邪王

    十岁,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十五岁,我嫁给了你,并且开始死缠烂打的攻势,只求你能看我一眼。十七岁,你亲手将我送进大牢,转身便是绝情离开!不枉你一向绝情的脾性!我在牢中仅仅是待了五日,你却不懂,这五日来。诸多不堪入耳的辱骂,、针刑、钉床、蛊毒、鞭打,我无一不是挺了过来。经历这么多,你依旧没来瞧过我一眼,看来,我还是错了。最后换来一具残身破相,我终究还是悔了,原来我是不该执着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很美,也很假。诉说了一个不可能的事实。你我,是再无可能回到初见了,况且,你我初见,并不美好……
  • 那时花开闻香醉

    那时花开闻香醉

    18岁的农村姑娘尤颖青春貌美,独爱荷花清香。20岁的城里小子游勇内向沉默,却家有一莲花池塘。为了让自己每天都能闻见荷香,尤颖找上了同住一条街的游勇……那时花开,闻香醉。待回首——他们,爱过吗?
  • 乱世盛宠:红颜戏天下

    乱世盛宠:红颜戏天下

    她是身带封印异能、冠宠天下的倾世佳人,她于乱世收敛锋芒,却甘愿为他共负天下。他是身份扑朔迷离、权倾朝野的绝顶神算,他傲视天下如尘土,却将她宠得人神共愤。一场意外,她只身穿越乱世之中;一次应约,她初遇道貌盎然的他;一夜旖旎,她与他势可倾覆天下;她遇害之时,他于暗中屡次相救;他身处险境,她愿舍身相许与他。她说:红尘中,我只愿与他在迟暮之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说:她是我于千万人中惟一寻到的色彩,不论她说什么,我定做什么。皇权、身世、阴谋、恩义情仇……当迷雾接踵而至,到那时,且看他如何在乱世中护她周全,她又如何与他携手与共,笑看苍莽大陆荣辱沉浮。【慢热+宠文】
  • 该小说我申请删除

    该小说我申请删除

    想她一代雪神被害轮回却成为雪女前世之事已无记起但依旧风华一世惹万人追慕她却一心冷霜心里无人在遇到一个又一个的男子时究竟会对谁动了心一代冰心雪女终会归位神位否?又有哪位男子能得已佳人心?且看雪若花......
  • 最后的决战(中英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系列)

    最后的决战(中英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系列)

    纳尼亚传奇系列7:《最后的决战》“乱世必出妖孽”。纳尼亚纪元2555年,一只阴险的猴子席福特捡到一张狮皮,怂恿驴子伙伴帕叟披上狮皮假扮起阿斯兰,并联合南方野心勃勃的卡罗门王国,在纳尼亚境内覆雨翻云。纳尼亚年轻的提里安国王发现国家正在走向堕落,奋起抵抗,不料却被猴子一干人擒住。困境中,他向天祈求阿斯兰的帮助。另一世界的七位纳尼亚之友——迪戈里·柯克老教授、波利夫人、彼得、埃德蒙、露西、尤斯塔斯与吉尔听到了国王的祈求。尤斯塔斯与吉尔恍惚间就来到了纳尼亚。他们偷偷松绑了提里安国王,又去解救独角兽,并发现了假阿斯兰的真面目,便带他去广为告知纳尼亚臣民,不料矮人族再也不相信阿斯兰了。
  • 十五年等待那只候鸟

    十五年等待那只候鸟

    十五年之前的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十五年之后的他们是可能不再相见的一对.............一起揭晓吧.......
  • 墓由我造

    墓由我造

    他是一位不知道活了多长时间的人,不知道给多少人选墓,定墓,造墓!
  • 重生之都市大宗师

    重生之都市大宗师

    凶名赫赫,力压两界修士的逆邪仙尊,涅槃重生,一朝回到命运转折点。一切黑暗动荡尚未发生!一切痛苦遗憾还有挽回余地!此生定当以无敌之姿,纵横都市,登临绝巅,俯瞰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