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洲传播中心
五洲传播中心/五洲传播出版社为国新办所属之国际传播机构,1993年成立,负责制作对外宣传品,四大业务方向为:影音、图书和电子出版、因特网及国际文化交流。它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筹划影视及出版文化活动;中国西藏信息中心网、中国人权网、中国新疆网等网站,均为其所建制及维护的专题网站。另有影视资料片库及五洲传播图片库。五洲传播中心负责国务院新闻办每年在国外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感知中国”。
整体而言,国新办之下的五洲传播中心,拥有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它是以民间公司的面貌,执行国际传播。
(3)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简称中国外文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CIPG),为中共中央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中共及国家对外文字与网络文宣。由于中共中央外宣办与国新办为一套人马、两块招牌,按照惯例,中国外文局局长也是国新办副主任。
外文局的前身为1949年10月成立之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目前全局员工约3000人,包括近百名外籍职员。下属单位包括十家出版社、五家杂志社,以及中国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翻译资格考评中心等单位,并在全球12个国家与地区设有海外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涵盖翻译、印刷、发行、网络、多媒体以及理论研究等领域,为一完整产业链。所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国际书店、北京外文印刷厂、北京外文出版纸张公司、北京大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负责提供出版相关服务。
2.国际文化交流统筹机关——文化部
文化部是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管机关,负责拟定文化艺术政策,指导管理文学艺术事业及艺术创作与生产,推动艺文活动,管理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推动对外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指导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及对外文化宣传工作,组织拟定对外及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政策,指导对外交流政策及驻外使领馆文化机构,并代表国家签订中外文化合作协议,规划执行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文化部管理国内国家级艺文单位,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也管理地方文化局,海外使馆文化处约有一百个,亦建有七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文化部内负责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及文化宣传工作的为对外文化联络局,该局负责拟定并执行对外及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政策,管理驻外使馆文化处及海外文化中心,并承办中外文化合作协议所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亦组织大型的国际文化活动。
3.新闻发言人制度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创时期、90年代的初步发展时期和新世纪以来的快速推进时期。1983年3月1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出任外交部第一任发言人,举行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等部门,共同就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规范,规定将定期举行中外记者会。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从1995年6月起,外交部记者会由每周一次增加为两次,定期每周二、四举行。此时,大部分部委都已设立新闻发言人,全国总工会、妇联、作协、文联等主要人民团体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均设立了新闻发言人。1997年是中国的政务公开年,各级、各部门都先后制定了许多政务公开的规定。1999年又成了政府上网年,利用信息化手段公开政务。1999年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表示,各级法院要逐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法院审判活动情况,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的公开监督。2000年9月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张铭清表示国台办正式建立对台新闻发布制度。实践证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2000年以后,以申办奥运会成功和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开始加速融入世界,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也开始加速,特别是2003年的SARS危机,更推动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2003年2月,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同志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省区市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进而促进我国的对外传播,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入世后的对外报道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积极地对外扩大广播影视的覆盖面。一方面,自建渠道,将中国的电视频道在海外落地,或影视节目自行发行;另一方面则是借由与国外媒体合作的方式,向海外媒体提供节目,或与外国媒体合办频道,进行传播。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传播已经形成了涵盖广播、电视、报纸、通讯社等多种传播渠道的综合传播体系。以传播技术和手段划分,中国对外传播机构主要有: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央电视台各国际频道;报纸——《中国日报》;通讯社——新华社对外部和中国新闻社。近年来,这些依托于传统媒介手段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传播机构,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纷纷向互联网等新媒体领域发展,大力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互动融合,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创新国际传播手段,扩展国际传播阵地。
1.打造43种语言的国际广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创办之初,国际台只播出英语、日语以及东南亚少数几个国家的语言和对这些地区的汉语方言短波广播,但经过60年的发展,该台已拥有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手段,昔日传统单一的短波广播逐渐转变成现代综合的多媒体广播。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传统媒介进行的国际传播,主要是通过短波广播和频率海外落地来实现的。国际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进行短波广播,每天累计播出1100多个小时,每年共收到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和电子邮件200多万件。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 91.9FM)开播,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在境外整频率落地的先河。目前,国际台节目已基本在世界各大地区的重点国家实现调频或中波落地播出。截至2009年9月,国际台拥有26家境外整频率电台,153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落地节目语种为41种(包括36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及四种方言),覆盖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的国际广播获得了新生,结合传统广播的品牌优势和在线广播的技术优势,国际广播进入了国际传播发展时期。1998年12月26日,国际台网站正式对外发布,推出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华语四种语言广播的文字和节目;2002年1月25日,国际台网站正式命名为“国际在线”;2003年12月28日,43种语言广播全部实现上网。截至2010年,“国际在线”已发展为由61种语言组成的国际主要媒体中语种最多的网络传播平台,主要提供新闻、文化和经济类信息,并以丰富的音频节目为特色,成为囊括了环球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和播客平台等新媒体在内的多媒体集群网站。除了浏览网站图文外,访问者还可以登陆北京、华盛顿、伦敦、东京、柏林、开罗、莫斯科、悉尼等12个城市的环球网络电台欣赏“国际在线”专门为网友制作的精彩节目,或制作自己的个性播客,也可以登陆网络电视收看视频节目。“国际在线”通过母语覆盖全球90%以上的网民,日均页面浏览量1300万,日均收听人次60万,访问者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内链接“国际在线”各语种网站首页的网站数量已达近1.5万个。“国际在线”充分利用网络与母语传播的资源优势,依托无线广播多年发展积累的丰富内容,推动无线广播与在线广播的资源共享,促进无线广播原创新闻优势与在线广播技术传播优势的结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新型网络媒体。
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积极发展移动新媒体,打造手机外宣新平台。2009年7月1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移动国际在线英文网正式启动,标志着“国际在线”开始由传统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开辟了新媒体对外传播的又一新平台。
2.打造全方位的电视服务平台
2007年1月1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分地区版播出,由单一播出版本增加到亚洲、美洲、欧洲三个播出版本。2007年10月,央视西班牙语、法语频道开播。2009年7月,央视阿拉伯语频道开播,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近3亿左右的观众使用家庭卫星接收天线即可收看来自中国的阿拉伯语频道的节目。全球网民可以通过央视网(CCTV.com)在线收看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节目。同年9月,央视俄语频道开播。2011年,央视还将开办葡萄牙语频道。届时,中央电视台的对外频道将扩展到11个,形成中、英、西、法、俄、阿、葡七种语言全球同步播出的电视外宣新格局,节目信号覆盖130多个国家、全球近4/5的人口。
中央电视台电视对外传播新媒体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央视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建设。央视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1996年12月建立并试运行,是我国最早发布中文信息的网站之一。2000年10月,CCTV.com被列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成为新闻媒体网站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它是一个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依托于央视网,央视各对外频道开办了各自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同步视频直播,并用CDN技术向全球推送CCTV外宣节目,通过互联网扩大电视外宣覆盖面。海外网民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4月7日,依托中央电视台,在央视网基础上创办的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上线。中国网络电视台启用新域名www.cntv.cn,英文简称CNTV。央视网将CNTV网站定位为“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即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和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公共服务平台。CNTV通过汇集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传媒等各种媒体终端,包括汽车、火车、民航、地铁、楼宇、广场大屏幕等多种媒体终端,打造多语种频道。CNTV通过部署全球镜像站点,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近百个国家及地区的互联网用户,从而形成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节目分发体系。CNTV正式上线开播,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建设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建设CNTV是中央电视台抢占新媒体发展的制高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3.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英文报刊
除新华社以外,中国其他平面媒体发行英文版成为趋势,但仍以国营报刊为主。发行量2万册的《中国新闻周刊》(News China)英文版月刊,是中国在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刊物。以传播中共理论为职责的《求是》杂志,于200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60周年发行英文版,以季刊发行。目前《求是》中文版为双周刊,发行量120万份,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求是》英文版的发行,试图向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及学界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这正是对中国媒体走出去政策的践行。
在报纸方面,《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英文版)及《上海日报》为较具规模与影响力的英文报,且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