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1500000014

第14章 不尽滚滚中华情(1)

自从19世纪迁徙到中亚后,陕甘回民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刚迁居到中亚托克马克的前5年左右,俄国完全吞并了中亚,自然而然是统治阶级,俄罗斯的文化、语言和他们信仰的东正教,对中亚的土著,尤其是哈萨克、吉尔吉斯人影响很大,后者几乎抛弃了在“可汗”时期用阿拉伯字母编写的文字,全部改用俄文字母拼写母语。

生活在东干人周围的哈萨克族和吉尔吉斯族,属于游牧民族,其生活习惯和东干人迥然不同。

迁居在托克马克等地的东干人,大都是一贫如洗的农民。他们和流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一样,都经历了贫苦、歧视和拼搏的过程。1878年春,当白彦虎选择营盘这样一大块荒地时,连关心东干人事务的吉尔吉斯头领江尔帕克也担心这么多的人无法生存下去,况且,东干人又不像吉尔吉斯人那样,拥有许多牛羊。东干人中普遍有个传说,当时白彦虎回答说:“不要小看我们,不出三年,你们的人要给我们打工。”据说,三年后,果然,他们周围的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多在东干人的农庄干活。一直到今天,若要去东干人的农庄看,每天早上,在东干人的农庄村头,都有好多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甚至还有俄罗斯人都在等待东干人挑选他们去农庄干活。

这里无意贬低哪一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差异只是在拼搏精神上。

问题是,这至少说明东干人和几千万的海外华人一样,都已改变了第一代的不幸。他们在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今非昔比,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东干人的奋斗史上,可以看到他们继承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按照宋朝张载的说法,个人的修养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和伊斯兰教灌输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信仰,都对东干人的进步和繁荣有深远的影响。东干人为了保留悠久的中华文明,即使远离中国,也创造了文字来保存母语文化。除了“仁义礼智信”以外,孝道和求学之道对东干人的影响也很大。

孝道和求学之道,在儒家思想和伊斯兰文化中,都是被强调的基本文明因素。儒家思想从孔子(前497~前551年)开始,已有2400年以上的历史。伊斯兰从公元622年开始,也有近1400年的历史。东干人是传统的中国回回移民,他们身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和伊斯兰文明,尤其是对孝道和求学之道的继承。这恐怕是他们在异域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那么,儒家思想和伊斯兰文明对这些方面有哪些阐述呢?

儒家思想的做人美德是孝道。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次,子游向孔子询问孝道,孔子回答:“现在一般人所称的孝子,就是所谓能给父母长辈提供给养的人。那么,果真如此的话,那些犬类、马类的动物,最终也能生存下来。如果对父母长辈没有敬爱的话,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这说明,尊敬和爱戴父母长辈是孝道的重要环节,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是指提供物质生活给父母就够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的是,父母亲健在的话,最好不要去遥远的地方旅游,若要出去旅游,就选好固定的目的地。这说明,在2400年前,孔圣人就申明了父母对儿女的关怀和思念,父母健在时,最好不要过远过久地飘游,或居无定所,让老人心忧。即使你出外远游,也要有确定的旅游路线和目的地。

一位名叫孟武伯的人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回答的意思是说,如果子女们患有疾病,父母亲会十分忧愁。这说明了父母亲对子女们的无限关怀和亲情。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弟子们进入室内要注重对父母大人的孝道,出来对于兄长要敬重,做事要谨慎,要讲求信用,要普爱众生,要接近仁德。这些做到了,剩下的精力便是追求学问了。这段话说明了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做人即指先树立做人的良好品质和应具备的美德,即孝敬双亲,普爱大众,然后再去学习文化。有些人不管学问多高,不具备上述美德,也是学而无用。

儒家思想的做人美德还包括求学之道。

儒家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论语》的开篇就言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本人就是“吾十有五而致于学”,“德之不讲,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意思是在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我这样至诚而信实的人,但没有比我好学的人。

俗话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盅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已为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很注意树立正确的为人之道,已经认识到知识和智慧是人类成熟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穆斯林做人的美德也是孝道。

《古兰经》讲道:“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俩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的年纪,那么,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17:23)”穆圣也说:“天堂就在母亲的脚下。”

穆圣从小失去父亲,由母亲和叔父养大,他很敬爱母亲和长辈。

一次,有个人问穆圣:“使者呀,谁最有资格接受我的优待?”穆圣说:“你的母亲。”一连问三次,穆圣均答:“你的母亲。”又问时才说:“你的父亲。”“父母之外由近到疏。”

穆圣又说:“不能孝敬父母者不能进入乐园。”“最大的罪恶,是谩骂双亲。”“具备三种美德者,可进乐园:慈幼;孝敬双亲;爱护下属者。”

一次,有个人问穆圣:“双亲去世后,怎样行孝?”穆圣说:“给父母祈祷,实行父母的遗嘱,接济父母的近亲,礼称父母的朋友。”

伊斯兰教的经典曾讲道,孝敬双亲是一个穆斯林的根本,是需要具备的做人美德,若一个人没有孝道之情,就是做人的最大欠缺,就会影响到一个人对生活、生意和事业的关系处理,这样的人最终是不会成功的。正如《古兰经》所说:“孤恩的人,是不会成功的。”(28:82)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以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相似的。

父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与子女对父母的孝心相比,就像天地之关系、天地之情理,为什么呢?

第一,父母亲对子女的抚养,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抚。父爱和母爱是来自他们的本能,是无私的;而子女对父母亲的孝敬,许多出于礼节和社会习俗,是后天性的,正如中国俗语说:“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当家方知柴米贵,生儿才知父母恩。”

第二,父母生病后,子女伺候老人,关心他们的疾苦,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怨言,就像俗语讲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反过来,当子女们生病,父母亲即使受多大的艰辛,孩子有多重多久的病,他们心中总有好的期盼,就像孔子讲的“父母唯其疾而忧”。唐诗比喻的更贴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当子女远行他乡时,父母对子女的思念是无时无刻的,而子女对父母的思念是有时间的。当碰到困难和麻烦时,或在节假日孤独时,才会体会到双亲的珍贵,才会像古诗写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子女孝敬父母方面,引用中国穆斯林学者马良俊的说法,一般分三种品级,一是身孝,二是心孝,三是命孝。所谓身孝不算孝心,心孝也不过是正常的孝,命孝才是至高的孝。

身孝是因为父母亲生养哺育了我,我才应当孝敬父母亲。有些人认为这不算真正的孝敬父母,因为动物也有生养哺育的能力,所以不能因为生养的身体而孝道,这种孝道是低级的。

心孝是指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内心孝顺、孝敬父母亲,并有志终身孝敬父母。这是正常的孝,但还不算至高的境界,因为停留在这一层次上,往往父母亲一逝世,孝心也就消失了。恰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命孝是至高至上的孝。父母在世时,百般孝顺;双亲过世后,还要延续对父母的孝顺美德,记念他们的好处,多做善事,以祈求真主慈悯双亲进入乐园,从而完成最高的孝道。

伊斯兰思想的学问美德也包括求知、求真知。

伊斯兰教鼓励穆斯林追求知识,以不断完善自己。懂得渊博的知识,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穆圣讲道,“学习,从摇篮到坟墓”,“儿童是真主的花朵”,“良好的教育,乃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大恩惠”。他还讲道:“谁踏上求学的大道,真主已使谁走上了直达乐园的坦途。学者比修道士或诵经师优越,犹如月亮较繁星光明一般。”

以上这些都具体表现在东干人的日常生活中。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东干人的农庄中,老人的地位很高。平常的纪念日子,或办喜事、请客,或主持任何大事,老人都被安置在上席。

明清时代,陕西和其他地方比较,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有人总结为“陕西习俗十大怪”——房子半边盖,帕帕头上戴,面条像裤带,烙馍像锅盖,姑娘不对外,辣子是道菜,凳子不坐蹴起来,泡馍大碗卖,盆碗难分开。东干人对这些都有保留。

同类推荐
  • 执悟2

    执悟2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佛养心道养性2,心中有佛人自安

    佛养心道养性2,心中有佛人自安

    本书共分十篇,分别是:慈悲为本,为善心安;诸恶莫作,无恶心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看透释然,自在心安;随缘而行,随遇而安。本书以佛的理念通俗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心中有佛人自安”这个主题。书中还着重例举了一些生活中让人难以心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俗之事,并指出了解决之道。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理知识,书中还穿插了“拈花一笑”、“佛心慧语”、“世俗佛理”、“佛心故事”、“佛语今译”、“佛趣轶事”等版块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感到:只要我们心中有佛,佛就与我们同在。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穿书过后我成了反派

    穿书过后我成了反派

    快看!灰机!一次意外我竟在自家厕所摔死,这种死法让我颜面何存?“快来穿书吧!正派大佬金大腿在线等抱”“我呸!渣书!我的攻略在哪里!”
  • 最美时光里的最美风景

    最美时光里的最美风景

    最美的时光遇见你,在慢慢人生中成就了最美风景。软软的弱气受顾思和清冽的腹黑攻左安一次不算美好却洋溢着温情的相遇成就了一段温馨宠溺的爱恋。
  • 豪门密宠:天眼小顽妻

    豪门密宠:天眼小顽妻

    废材女捉妖师重生在豪门四夫人的身上,下头有四个比她还大的儿子,儿子们个个肤白貌美气质佳。“小妈,老头子昏迷不醒,你是不是夜夜寂寞难耐?”“小妈,你天天卖弄你胸前几两肉,是要勾搭我们的意思吗?”“小妈,今晚做我的枕边人。”……直到便宜儿子们的手段越来越不入流,她才明白掉入狼窟,再无回头路!好吧,既然如此,她只能勇往向前!一手捉妖,一手调教四个傲娇无比的儿子们,爱情事业两手抓。这是一个废材女捉妖师逆袭的甜蜜小文。
  • 幽都伞魔宁不欢

    幽都伞魔宁不欢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场大火,焚烧的不仅仅是善与恶的界线。一场雪崩,埋葬的不仅仅是正与邪的道心。一场海啸,搅乱的亦不仅是非曲直的公论。宁乐,匪首之子,人精,胸无大志,听曲度日。十二岁那年天降异象,四方神器之朱雀现世,无家可归的少年被迫踏上修仙复仇之途,故取字“不欢”。-故事讲述的是四名宿主原本天各四方,不同的身世与经历,不同的性格与信仰,因四方神器之灾结缘,历经磨难与沧桑,终将在世人面前揭开上古三界的黑暗面纱……【本文无系统,非诸天,单女主(也可能没女主),不种马(尽量,被真·叶雨眠赶上高速下不来了真的),不虐主(一般不虐),伪无敌(其实跟真无敌差不多)。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简介立的flag就是用来打作者脸的”。】
  • 一朝穿越邪王心上宠

    一朝穿越邪王心上宠

    凤柒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穿越到一个小娃娃身上……自己竟然还收获了一个“小奶狗”……
  • 我只是个风景党

    我只是个风景党

    我只是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风景党。别问,问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无CP】
  • 从校服开始

    从校服开始

    一个是低调的书呆子,一个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女魔头,从小学相遇,到初中相知,却在高中……
  • 穿越到灵陆

    穿越到灵陆

    新生一枚,请多指教。若对文本有意见,随时给我提出来,本人十分逗比,嘿嘿。?????
  • 都市超级猎魔师

    都市超级猎魔师

    这是发生在不久后的都市故事,黄铜封印被揭开,伴随着无尽灵气降临地球的,还有无数妖魔。猎魔师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尊崇的职业,助理猎魔师,执业猎魔师,高级猎魔师,传奇猎魔师,一证在手,万人敬仰。身世神秘的少年,彻底融合暗魔血脉,他左手净化,右手魔化,行走都市,猎魔无数,成为猎魔师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