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9200000004

第4章 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1)

本章要点

危机传播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

传播学视角下的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

传播学和国际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危机传播的两个层面

第一节 危机传播的研究及其理论范式

在危机研究过程中,信息的公开和传递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传播的重要性在危机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危机传播便成为危机研究中的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传播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

一、危机传播研究的不同视角

在危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研究的学者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术领域,切入的角度也就各有不同。任何人只要对危机研究有兴趣,都可以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入手来研究危机。而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危机传播的概念理解也不尽相同。

(1)管理学研究视角:具有管理学背景的学者一般将危机传播等同于危机管理。在这种研究视角下,危机传播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只不过管理的对象是危机中的传播现象。例如,库姆斯(Coombs)就认为对危机传播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危机中传播策略的研究,即组织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选择“说什么”和“怎么说”,而这种选择的过程也就是管理的过程。

(2)公共关系研究视角:在危机传播研究领域独立出来以前,学者们一般从公共关系学角度来研究危机中的信息传播特点。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指的是在危机过程中利用公共关系手段通过大众传媒等媒介渠道进行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危机公关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危机对组织形象与声誉造成的损失。美国学者格鲁尼格(James E.Grunig)认为好的危机传播应始于危机事件爆发之前,保持信息的公开和信息传播的通畅是解决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一个公关人员不能在危机爆发前与公众沟通,那么解决冲突的机会就会变得非常之小。”

(3)传播学研究视角:具有传播学知识背景的学者研究危机传播,将其看做一种特殊传播现象来加以研究和分析。通常使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组织(政府)信息、媒介、受众和危机传播效果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凯思琳·费姆-邦茨(Kathleen Feam-Banks)将危机传播定义为“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前、期间以及之后,介于组织和其公众之间的传播”。认为重视危机传播不仅能够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还可能化“危”为“机”,甚至给组织带来比危机发生前更正面的声誉。

尽管以上这三种类型研究的视角不同,但都强调了信息传播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危机传播研究的理论范式

传播学视角下的危机传播研究应该是借助传播学的理论去总结和研究危机中不同主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功能与效果等相关问题的理论体系。中外很多学者和传播学家都就其中某个或多个问题得出了研究结果,其中较为系统的危机传播范式有:史蒂文·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威廉·班尼特(William L.Benoit)的“形象战略理论”以及托马斯·伯克兰(Thomas A.Birkland)基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而提出的“焦点事件理论”。

(1)阶段分析理论:前面曾经提到过的史蒂文·芬克是阶段分析理论研究范式的鼻祖。阶段分析理论人为地将危机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于更加有效地对危机传播的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芬克认为,危机潜在期是最容易妥善处理危机的时期,但是却因为其隐蔽性而最不易为人所知。危机突发期持续时间最短,但是破坏力却最大。危机的各种特点通过危机事件的集中爆发体现在这个时期。危机突发期之后便进入危机蔓延期,这个时期时间较长,主要是采取一定措施来弥补危机突发期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应该反省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一个阶段是危机解决期。到了这个时候,组织(政府)已经完全摆脱了危机的影响,并且制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防止类似危机的再度发生。尽管芬克的阶段分析理论缺少对各个时期详尽的分析,模式也过于线性,但还是为危机传播的研究提供了一套综合性的、循环往复的阶段性理论指导,从而为危机传播研究的行为提供了方便。

(2)形象战略理论:班尼特认为:“个人或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声誉,就像其他有价值的资产一样,声誉或公众形象应该从战略高度去维护。任何社会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声誉和形象。声誉处在特殊环境中,操纵在别人手中,形象的树立总是在一个流动的永远变化的环境之中完成的。”据此,他提出了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恢复形象的五大战略方法和14种战略战术。目前,班尼特的理论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危机事件的处理中。

(3)焦点事件理论:托马斯·伯克兰在1997年提出了建立在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上的另一种看待危机传播的研究视角。他认为危机事件即“焦点事件”,在设置公众议题、影响政府决策、促进政策讨论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一个“焦点事件”有极大的冲击力,能够唤起公众的注意力,并且推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埃克森石油泄露事件直接导致了1990年美国《石油污染行动》的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综合这些危机传播理论范式,可以把危机看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三种理论相互补充,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和舆论引导等方面。

由此看来,危机传播是危机管理的次一级研究领域,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等一系列传播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种传播活动,也是在危机事件中,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公众的内部以及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过程和行为。危机传播重在利用大众传媒等传播媒介,有效地控制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并且通过这种传播降低危机的危害和损失,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第二节 国际危机传播的基本内涵

一、国际危机的范畴

国际危机的定义有多种角度,没有一个版本是危机专家们共同接受的。国际危机研究的不同理论倾向影响着各种定义的要素组成。总的来说,定义国际危机有两种方法:以外交决策(国家层面)为着眼点和以国际系统(国际体系层面)为着眼点。“传统的”国际危机(international/interstate crisis)指的是国家间关系的危机,而且仅指政治军事关系。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凸显,跨越国界的危机和危机所涉及的行为体的种类越来越多,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恐怖主义危机等。原来传统的国际危机定义已经具备了更广泛的含义,即世界范围内关乎国际关系格局的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环境等一系列涉及国家间利益关系的危机称为“广义的”国际危机。本书中所研究的国际危机即指“广义的”国际危机范畴。

二、理解国际危机传播概念的两个视角

(一)传播学理论视角

通过之前对危机传播理论的介绍可以看出,危机传播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从危机管理中公关关系角度的研究分支当中脱离出来,已经成为传播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从危机研究的理论溯源得知,危机研究缘起于古巴导弹危机,这在当时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和有可能改变国际关系格局的国际危机事件,因此危机传播最开始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危机事件。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危机传播备受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以国际危机事件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也放在国际关系上,并且很多时候为冷战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冷战结束后,危机传播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国际危机事件。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和公共关系相关的企业管理研究领域,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分支。危机研究逐渐从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领域。但是即使是这个阶段,以国际危机为研究对象的危机传播研究并没有中止,而是与经济性的研究对象同步进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国际危机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以前的地区性危机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全球危机,而当前几乎已经没有一个危机事件可以完全不被称为国际危机,完全地区性的危机已经难觅踪迹,即使很小的一个国家的一件影响很小的危机事件,也可能对世界范围的某种行业和领域产生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并不立竿见影,但是却可能成为日后更大危机的导火索。同时危机事件也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广泛传播,变得日益频繁,所以当代的危机传播理论几乎都可以看做是对国际危机传播的研究。

与此同时,政治和经济两个研究对象的界限也变得模糊。目前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可以说一切政治都源于利益关系的角逐和争夺,经济危机往往都成为国际危机的诱因。近年来各国和各地区联盟越来越多的贸易案、倾销与反倾销案等贸易摩擦层出不穷,每次都引发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联盟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当代社会里已经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的企业危机。危机传播的两个研究领域——政治和经济已经逐步发展融合,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方向。危机传播已经成为当代学界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热门研究领域。因此,很多危机传播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国际危机事件传播的研究得出的。所以传播学理论作为理解国际危机传播概念的一个重要视角是有着极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的。

同类推荐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本书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迁,特别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和再就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家的作用、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人员保障、国家就业政策以及经济危机条件下面向就业的教育体系转型等。
  •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我国的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任务,从总体上来讲,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而从近距离来看,我们常常把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那些职业素质相对优异、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的教师称为骨干教师。
热门推荐
  • 采访谈

    采访谈

    “我”有幸去采访一位奇女子-“米小姐”,采访结束后因为性格竟和“米小姐”成了友人,后来去拜访了奇女子的先生,两人的相处之道让我深得感悟。回去的路上,写了这篇友人记!
  • 通玄真经缵义

    通玄真经缵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岱宗夫如何

    岱宗夫如何

    艰苦异国求学路,却惨遭陌生男人绑架。被囚禁,被虐待,只因用她引来邪恶生物将其杀死。五天的囚禁终于引来了邪恶生物,男人杀死了它,却不放她就跑了?!宋蒹葭恐慌,恐慌自己在被救的那一刻发现自己对男人产生了依恋!于是,她开始了漫长的寻找男人之路,然而当她找到男人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个诡异恐怖事件。而男人,竟然是个神经病极端猎魔人。天啊,她到底该怎么办?
  • 花心大少恋上我

    花心大少恋上我

    拽拽男主速速求爱,浪漫开始,幸福的开始又会有怎样的过程,当爱情出现情敌,当一切开始背叛,到底谁对谁错,结局有会如何,是扑朔迷离的爱恋,还是有关生死的虐恋,敬请期待,浪漫公子求爱记,花心会为谁而变!
  • 糖醋鱼子酱

    糖醋鱼子酱

    从小患有寄生虫的于小棠天生乐观;从小患有自闭症的陆子酱沉默寡言。…当两人在医院意外相遇:于小棠一见钟情,陆子酱熟视无睹。陆:萍水相逢罢了,以后也不会再见。于:才不是,你喜欢文字,我恰好喜欢你啊。…当两人以为再无交集:于:我就说我们命中注定。我们成同桌了。陆:她,好像有点特别。…当于小棠离死亡越来越近,陆子酱却在于小棠的帮助下渐渐看到阳光:于:你看,我们走过每一座城市都会下雨。陆:就像我走到哪里,都会想你。…当于小棠离开人世的消息传来,陆子酱成了画师:我所有的作品,都是献给,一个爱笑的姑娘。…当于小棠重新站在陆子酱的面前:陆子酱:纵你白发苍苍,容颜迟暮,我依旧会牵你双手,此生不负
  • 我拍戏不在乎票房

    我拍戏不在乎票房

    在某一天楚舜这哪怕上吊都要脱裤子,死都不要脸的家伙穿越到了平行世界,还获得了个名为[电影基金]的系统,拍电影不怕亏钱,不需要投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作为导演,我从不在乎票房!”于是乎,楚舜搬出《杀死比尔》,然后因为太血腥,喜闻乐见的没有拿到龙标。很好,在地球1.8亿美金票房的《杀死比尔》,在平行世界变成了网络大电影……“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三件事非常荒诞,第一,坏人比好人往往活得好。第二,在你困难时,朋友义不容辞帮忙;朋友落难了向你要钱,你却说他不够朋友。第三,你们一群人围在这里,听我讲电影的艺术。”楚舜在米国电影学院演讲时说。《战争之王》、《狩猎》、《霸王别姬》、《海上钢琴师》、《触不可及》、《何以为家》、《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死亡诗社》等以上是“他国伤痕”导演楚舜部分作品。
  • 元素法学院

    元素法学院

    往后百年,世界返璞归真,金木水火土,五种基础元素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原本已有的职业,加上五种元素组合,产生各种新兴非人类职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彪寻仙记

    金彪寻仙记

    先天不足的废物刘金彪,眼看家族被人所灭却无能为力!偶然间得到仙家之物,重塑完美体质,习得绝世奇术:灵隐术!重获力量的他立誓报仇,血债,要由血来还!依靠灵隐术隐藏修为,作为普通弟子进入仇家宗门,扮猪吃虎,秒杀长老,看刘金彪如何在险恶世界中翻云覆雨……
  •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