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3400000049

第49章 间离抑或共鸣?(2)

德国著名的美学家康拉德·朗格在《艺术的本质》一书中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一种幻觉游戏,欣赏就是在幻觉中的有意识的自我欺骗,使我们自己自愿地委身于艺术幻觉之中。但是,后现代主义中就有消除假定性的现象,比如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博尔赫斯的虚构性手法,他明确告诉读者,连他自身也不能确切认定故事的真实性——这也就是在声称故事是假的,是不可信的。也就是在强调虚拟。当然这还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提供可信的故事细节,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相当扎实的写实功底。也就是说,声言虚构是为了解除读者的戒备心理,让读者更加相信叙述的真实,正如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一样,这与根本没有虚构与真实之分的博尔赫斯无疑有天壤之别。他首先运用虚构性的手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打破所谓的意义深度,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意义深度。

不过,在中国的研究中,特别是经过1959年《胆大妈妈》的失败,从1962年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开始,人们便开始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的理论中某些核心范畴视作是彼此对立的,如:再现与陌生化,人们认为这反映了追求逼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讲究假定性的布莱希特最根本的区别。田本相先生在其《八十年代戏剧观论争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通过对高行健的《论戏剧观》、童道明的《也谈戏剧观》、薛殿杰的《摆脱幻觉主义束缚大胆运用舞台假定性》以及耕耘的《舞台假定性与舞台幻觉》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对“假定性”的激烈论争。再比如共鸣和间离,众所周知,布莱希特以其“间离效果”理论作为反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武器,但是,共鸣和间离就真的是彼此不相容吗?

在戏剧演出当中,一方面演员要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融于角色,进而使观众在内心产生共鸣,所以观众的移情是前提;另一方面,观众在移情之后还要回归自我,“如果不返回到自我,那就只能是体验他人的痛苦的病态现象,是感染上他人痛苦,仅此而已。”布莱希特也认为,“就我的知识所及,黑格尔创作了最后一部伟大美学著作,他指出人类具有一种能力,在虚构的现实面前能够产生和在现实面前同样的感情。”一旦错误的意识/行动以逼真的幻觉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它所激起的共鸣就将起到消极的作用。借助合逻辑的结构形式、逼真的演剧形态,借以激发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再也不能评论、想象和从中受到鼓舞,而是自己置身到剧情中去,仅仅是一起经历和成为‘自然’的一员。”因此,巴赫金认为,移情不是审美的终结,而是开始。单纯的移情是非审美的。“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在移情之后都必须回到自我,回到自己的外位于痛苦者的位置上;只有从这一位置出发,移情材料方能在伦理上、认识上或审美上加以把握。”而如果不返回自我,那就不能加以评价。

在这种体验派的戏剧中,观众的回归是在全剧结束之后或者较大的间歇中才会出现。比如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次上演《海鸥》所引起的反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回忆录中写道:“第一幕演完时,观众厅里像坟墓一般的寂静。有一个女演员昏倒了,我自己由于绝望也几乎站不住了。但是长时间的沉默以后,观众厅里突然发出了一片吼叫声和狂热的掌声。”因此,观众进入到戏剧的情境之中,与剧情融合为一体并非意味着完全睡眠,失去了批评的能力,只不过是不能够在演出过程中立刻做出判断与反映。

布莱希特的间离方法,在梅兰芳的演出当中找到了共鸣。布莱希特在看到梅兰芳的表演之后,写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他认为中国戏曲演员借助手法、台步等程式化的形体动作实现了“一种艺术的和艺术化的自我疏远”。中国的演员由于“力求使自己出现在观众面前是陌生的,甚至使观众感到意外”而“防止观众在感情上完全忘我地和舞台表演的事件融合为一”。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完全迥异的是中国的“演员表演时处于冷静状态”,“力求避免将自己的感情变为观众的感情”。

对于他所理解的中国戏曲表演过程中的陌生化效果,其实是有着极大的误读的。因为,布莱希特所不知道的是,中国戏曲的表演是必须程式化的,这个程式化不仅仅是对于演员来说,对于观众来讲理解程式化也是其对戏曲审美接受的前提。不管是《秋江》中的船还是《打渔杀家》中的船,驾船者的动作的程式化非常明显,而且目的性非常明确,使观众一目了然,极易接受。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看,还能让观众从动作中看到动作的对象——水流的缓急、河道的险夷,甚至还可看到即将临近的情势。因此,所有这一切皆是从程式化表演的动作中感受出来的,也是观众从演员的神情意态中感受出来的。如果动作只是对一支实在而具体的船橹的作用,没有发挥表情达意的功能,观众绝不会看得那么多,那么远。

而且,更重要的是,过于实在、逼真的划船者和划船环境反而会阻隔表演者和观赏者的心通意融,因为实在的东西给了表演者以严格的物质性限定,(比如样板戏中的部分实景与程式化的虚拟性动作结合就显得极为别扭),而观众的思维则是在这种限定之外的。中国古代萧条疏寒的写意山水画比雪景写实画更能给人以寒意,徐悲鸿的几笔奔马比马群摄影更令人神往情豪,原因也在这里。老太太看无船、无水的摇船动作而晕船,是由于摇船者的动作神情摇曳了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戏曲决不想制造一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幻境,但却允许让观众进入局部的幻觉。布莱希特是连幻觉也排斥的,在他眼里的中国戏曲的划船动作“宛如一幅画那样令人熟悉”,像民谣吟咏过的诗情画意那样“众所周知”,也就是说,尽管熟悉而亲切,也仅止于客观的美学观赏。但是,被梅兰芳认可了的那位老太太的感觉显然是进了一步,她至少有片刻时间是与演员相接近、相融洽的,她是有过幻觉的。虚拟是集中、提炼和夸张的结果,是排除了严格而琐细的物质性限定后的产物,为的是更清楚地传达出目的性,即“写”出“意”来。

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是使观众时刻与剧情保持距离。但是,许多人因此而误认为布莱希特是要消灭共鸣的。周宪在其文章中指出:后期的布莱希特并不是要消除共鸣,而是要降低共鸣在戏剧性上的作用。中国存在对布莱希特的误读,往往是把布莱希特的理论片面极端化,以便与斯坦尼体系绝对对立化,从而达到攻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目的。这点似乎与中国的传统相悖:照郝大维和安乐哲的看法,中国的传统是两极性。所谓“两极性”,是指两个事件之间的一种关系,每一个事件都把另一个事件作为自身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并没有矛盾。即有意义的、相互联系的概念之间的对称相关性,每个因素都是互相关联的,一切因素都“互相依存”。而西方的传统则是二元论,事物是对立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对事情的态度、评判也变成了二元论,出现了一种必须得有非此即彼、绝对对立的庸俗社会学。这正应和了周宪博士论文中的那段话:“这是一种某种根深蒂固的对立二分式的排他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自‘五四’以来历次文化运动反复出现的一种典型的思维形态,它的根本弱点是缺乏深刻的历史感,缺乏整体性和辩证法。”这种思维是否缘起于“五四”,有待考证。不过,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截然对立倒是为此做了一个很好的脚注。

我认为,间离与移情并不存在矛盾,只不过是时间上存在差异而已。移情并不是审美的开始,当回归观众自我时,会引发观众对剧情的回忆与思考,因此,也会对戏剧产生评价。虽然沉浸于剧情之中会被导演和演员“牵着鼻子走”,但是,暂时的麻醉并不见得就会一直被麻醉,永远不会清醒,不会批判。体验派戏剧我认为是这样一个过程:“假定性——暂时产生幻觉——移情——共鸣——回归——再次确定假定性——审美——评判”。而布莱希特的方法是“假定性——种种手法防止共鸣(随时思考)——评判”。在这个过程中,前一种是在演出中由于使用各种手法,使戏剧各因素尽可能的逼真,使人暂时地产生幻觉;而布莱希特则尽量避免使观众融入其中。正如郑雪莱先生用一句话来概括的那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不是戏”!布莱希特——“这就是戏”。从过程上来讲,布莱希特式的戏剧审美批评过程是直接的,但是两种方法最终的效果是相同的。只是间离手法有时会生硬切断剧情,导致各种舞台手段之间无法和谐,这样可能会打破观众对戏剧欣赏的连贯性,人们的理解机制同时受到干扰。这样,不仅审美的愉悦难以产生,认识的目的同样也难以达到。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来讲,使人一边看戏一边思考,往往是与中国观众观看演出的传统不一致的,甚至是痛苦的。对于中国大多数的观众来讲,走入剧场是为了娱乐的目的,过程则是被动接受的,如果不融入剧情去欣赏体验便得不到娱乐的满足,而一旦戏剧的娱乐功能消失了,观众便很难在戏剧演出过程中寻找到乐趣。

但是布莱希特的娱乐说则是另外一种表达:他要求观众在观看表演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进行批评性思维,“把思维变成娱乐”,“把批判,亦即把生产劳动的伟大方法变成娱乐”,从而得到快感。这是一种哲学层面上思辨的快感,它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感官刺激上的或者产生共鸣与移情所得到的那种“卡塔西斯”式的快感。而这种卡塔西斯式的快感在布莱希特看来是低级的娱乐方式,是旧式的娱乐,由于观众会陷入幻觉,处于麻醉和昏迷状态,会导致把理性批判的能力暂时屏蔽,最终的结果是得出“一切都明白,一切都原谅”的无意义的结论。因此,由于观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给来自于“异文化”传统的观众带来了陌生化与误读。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100024)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本书主要以新世纪陆、港、台电影为研究对象。卷上主要是对《人再囧途之泰囧》《西虹市首富》《十二生肖》《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影片的评论,以及对一些电影现象的讨论。卷下则是对三地电影的深度观察,涉及大陆的合拍片、港台电影和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的专论。全书为作者多年来从事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
  • 社交媒体十五问

    社交媒体十五问

    这是我的第二本“没有人问过(或回答过)”。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炒作有意义吗?什么是社交媒体?它们跟我们过去称为社交网络的网站一样吗?什么是社交媒体营销?企业的做法都正确吗?把你的网站访问者送到推特或Facebook上去有意义吗?人们真的想要与品牌建立联系?公司真的想跟它们的客户“对话”?类似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价值何在?点赞的价值又是多少?什么是“自然触及人数”?如果没有了免费午餐,会发生什么?同社交媒体营销打交道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达芬奇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艺坛轶事(上)

    艺坛轶事(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68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热门推荐
  • 十五爱初一

    十五爱初一

    “你还记得我吗?”陈十五从她面前走过。“那个人好熟悉,就像是认识了一千年。他是谁我又是谁?”
  • 火影之佐助传说

    火影之佐助传说

    不过是买本书而已,居然会遇见抢匪?!一不小心被抢匪一枪干掉,居然阳寿未尽?!一句话没说就被黑黑的阎王扔到了《火影忍者》,被变成佐助然后随便给了个瞳术和一个暂时性金手指就让你在《火影》里面自己发展,好意思吗?(虽然心里非常高兴,但还是要抨击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新人作品,请多多包涵
  • 即使过去,你仍然在我的心里

    即使过去,你仍然在我的心里

    那年17岁读高三,喜欢上一个男孩,他是我的同班同学!自认为长的不差的我,虽然没有倾城倾国的容颜但也有许多男孩追求,经常收到莫名的信件。喜欢上他是个意外。不是一见钟情,或许是日久生情吧!也或许是女孩的虚荣心作祟!总之喜欢上了
  • 绝望俱乐部

    绝望俱乐部

    在不久的未来,人类平均寿命达到三百岁,倘若你有“长寿”基因,还可以接受政府的种种延年益寿的理疗计划,真正走向长生不老。莱亚住在纽约,已经一百岁了,正职是大型基因公司的“器官交易员”,收入颇丰,有俊朗的未婚夫,还有得天独厚的完美长寿基因,俨然人生赢家。在意外经历了一场车祸后,她被列入了政府的观察名单。她的基因可能存在某种瑕疵,政府需要重新审核她是否有资格得到永生不死的待遇。某天,在接受治疗时,莱亚遇见了安雅,并在其引介下走进“自杀俱乐部”的秘密世界:那是一个非法地下组织,以争取“死亡权”为宗旨。与莱亚疏离多年的父亲也在这时现身,揭开她的身世之谜,引导她一步步发现了政府的惊天秘密……
  • 苍澜山

    苍澜山

    临安城的北边有做叫沧澜的山,有人说那是座仙山,也有人说山上住着精怪。但是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远远看过去,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好像似有那么几分仙气。苍澜山上的花妖寂寥的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个点缀,那些点缀太过耀眼,耀眼的燃烧了她们的荒芜和寂寥。
  • 快收了神通

    快收了神通

    花云脸颊微红,道:“还请师兄快收了神通,小女子认输了。”台下观众只见云雾消散,花云红着脸,低着头。“混蛋!你对花云做了什么!”“畜牲啊!快给我住手!”“放开那个花云,让我来!”……
  • 给你我的自由

    给你我的自由

    断了线的风筝,上天竟然给了她重新来过的机会,然而,这个重新来过,对于曾经那只温室中的风筝,堪称炼狱,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咬碎了牙齿逼着自己脱胎换骨,只求早日脱离控制,找回自己的线,从此天高海阔凭鱼跃任鸟飞,然而,在眼看梦想终于要被自己实现了之时,幸而不幸的,又遇到了他,他如同嗜血的毒药,霸道的强行拆了风筝得骨,狠狠的揉碎在了自己的生命中....
  • 我的大不列颠帝国

    我的大不列颠帝国

    新书:大唐再起,五代十国,晚期,从两广开始,北伐,收安南,云南,福建,湖南,南唐,吴越,党项……中世纪的余晖还未散尽,而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主角穿越十六世纪英国都铎(duo)王朝的爱德华六世,中央集权,重建议会,建立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您领略英国这个王权最强大的王朝,日不落帝国黎明前的曙光。新书:剑之王冠,披着奇幻皮的历史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欢迎加群:631774182
  • 穿越异世之育宠系统在手

    穿越异世之育宠系统在手

    不幸穿越异世!没事,育宠系统在手!即便是青铜级别的兽宠,我也能把它升级为神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